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考研历史学世界史分析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黑死病2.启蒙运动3.新经济政策4.布尔什维克主义二、史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1518年]……(瘟疫)最初是在商船上出现的……在三天之内,所有上船的人,不论职位高低,都死了……当船驶入港口时,船上已经没有活人了……船上的瘟疫被带到了岸上,并在城市中蔓延开来……死亡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人们甚至无法为死者挖掘坟墓……教士们无法满足需求的丧葬服务……许多人被活活地埋在了街道上。"史料二:一位佛罗伦萨商人日记片段(1527年):"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恐惧之中……街道空无一人,商店关门……我们每天都看到更多的人死去……墓地已经满了,人们不得不在户外挖掘临时坟墓……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活着……”请回答:(1)根据史料一和史料二,描述当时欧洲瘟疫流行的特点和造成的景象。(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3)指出史料一和史料二在史料类型和反映信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研究黑死病时,如何运用这类史料?2.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19世纪末美国]“农民们……他们的土地被铁路公司垄断……他们被迫支付高额的运费,而农产品价格却不断下跌……他们感到自己被剥夺了权利,被强大的利益集团所压迫……”史料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论述片段(约1884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解体了……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阶级的形成……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产生了……"请回答:(1)史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存在的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哪些社会力量有关?(2)史料二提出了哪些关于社会发展、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中反映的问题与史料二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你认为恩格斯的观点是否完全适用于解释19世纪末美国的社会状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历史背景。2.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起因、作战方式和主要影响方面的异同。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4.简述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特征。四、论述题(20分)论述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深刻影响及其复杂性。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黑死病: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重大瘟疫。主要通过老鼠和跳蚤传播,症状为高热、淋巴结肿大、黑斑等,死亡率极高。它对欧洲的人口造成了巨大损耗(估计减少1/3至1/2),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劳动力短缺,引发社会动荡(如农民起义),冲击了教会权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近代早期的社会转型。2.启蒙运动: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期,主要在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革命取得成就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宪政等主张。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3.新经济政策: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严重危机,开始实行的一项临时经济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允许私营工商业和小农自由买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自由贸易”);允许外国资本经营某些企业(“租让”);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恢复了农业生产力,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原始资本,巩固了苏维埃政权。4.布尔什维克主义: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派(意为“多数派”)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主张将革命进行到底,直到建立世界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列宁。布尔什维克主义是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并对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二、史料分析题1.(1)特点:传播迅速(海陆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波及范围广(从港口蔓延至城市);社会恐慌严重。景象:城市人口锐减,街道空寂,墓地不足,尸体遍地,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停滞,人心惶惶。(2)影响:经济上: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导致生产大幅下降,商业贸易萎缩,传统经济关系受到冲击,为后来的经济变革埋下伏笔。政治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促使一些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上:加剧了社会恐慌和思想危机,但也刺激了人们对生命、宗教和知识的反思,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科学的发展。(3)史料一为原始史料(商人记录/船员记录),特点是比较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瘟疫的传播过程和现场景象,但可能带有记录者的主观感受和侧重。史料二为原始史料(个人日记),特点是以亲历者的视角反映了瘟疫对城市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的直接影响,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但范围相对局限于特定地区和个体经验。运用这类史料时,需注意其来源、作者立场、时代背景等局限性,应结合其他类型史料(如官方统计、考古发现、研究著作等)进行互证和补充,从多个角度全面认识历史事件。2.(1)问题:农民面临经济困境,感到被铁路公司等强大利益集团剥削和压迫。这与铁路公司(代表新兴资本主义势力)和农民(小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有关。(2)观点:社会发展伴随着生产力提高和原始共产主义解体;私有制的出现导致阶级分化;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3)联系:19世纪末美国农民面临的高额运费问题,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新兴的、实力强大的垄断资本(如铁路公司)利用其控制的关键基础设施(铁路)来攫取超额利润的表现。这与恩格斯关于私有制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加剧、阶级对立上升的理论是相符的。铁路公司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其利益与农民等传统小生产者发生冲突,加剧了社会矛盾。恩格斯的观点为分析这一社会现象提供了理论框架,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是导致社会矛盾(如农民与铁路公司之间的矛盾)根源之一,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反映了这种经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然而,恩格斯的观点是普遍性的理论概括,将其完全套用到美国具体情境可能过于简化。美国农民的困境除了阶级因素,还受到具体政策、市场波动、技术进步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且农民内部也存在分化,其反抗形式和诉求也多种多样,不能完全用简单的阶级斗争理论来解释所有方面。三、简答题1.背景:意大利是西罗马帝国遗民的聚居地,保留较多古典文化传统;罗马天主教廷的中心设在意大利,文化艺术繁荣;工商业发达,尤其是城市共和国(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经济实力强,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激发了欧洲人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发现和解读提供了直接素材;市民阶级(尤其是商人、银行家)的兴起,他们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荣光,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者和赞助者。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战争,都源于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激烈竞争;都涉及多国参与,形成复杂的同盟体系;都动员了巨大的国家资源进行战争;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破坏;都加速了各国军事技术的革新(如一战坦克、飞机,二战机械化部队、核武器);都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一战导致老牌殖民帝国衰落,二战导致美国和苏联崛起,世界形成两极格局)。不同点:起因: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矛盾激化、民族主义狂热、同盟体系僵化;二战则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维持、法西斯主义崛起、德国侵略扩张。作战方式:一战以阵地战、消耗战为主,堑壕封锁;二战则呈现出立体化、机动化、总力战的特点,海陆空协同作战。主要影响:一战是“绞肉机”,彻底摧毁了欧洲传统秩序,引发了战后动荡和意识形态对抗;二战规模更大,破坏更彻底,直接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覆灭,但也促成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并直接催生了核时代。3.主要内容:金融方面:建立联邦储备体系,调控货币发行;财政方面:增加政府收入,通过征收所得税、举办公共工程等实现赤字财政;工业方面: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工资标准,防止恶性竞争;农业方面:通过《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社会救济方面: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养老金、失业保险、福利救济制度。历史作用:短期内: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大萧条,刺激了生产和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长期上: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加强了国家权力,扩大了政府职能,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也增加了政府债务,可能抑制了部分经济活力,并带有一定的保护主义色彩。4.过程: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秩序,但该体系埋下了新的冲突因素,未能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德国等战败国对和约不满,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崛起并进行侵略扩张。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战争初期,法西斯轴心国一度占据优势。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美苏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核心。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欧洲战场解放,德国战败。最终,反法西斯同盟战胜法西斯轴心国,二战结束。主要特征: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思维贯穿始终,双方进行军备竞赛、意识形态争夺和“代理人战争”;形成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中国等也在发挥作用);国际关系复杂化,阵营利益与国家利益交织。四、论述题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既带来了破坏,也客观上促成了某些变化,其具体效果因地区、时期和殖民统治方式而异。积极方面(或客观促进方面):殖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近代生产技术、交通工具、通讯手段和管理模式,促进了殖民地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例如,修建铁路、港口,开采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殖民地落后的面貌,将殖民地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西方教育、法律、医疗体系的传入,也带来了新的知识和观念,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在一些地区,殖民统治客观上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秩序,为后续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消极方面(或破坏方面):殖民主义是赤裸裸的侵略和掠夺,其根本目的是掠夺资源和财富,倾销商品,为宗主国服务,而非发展殖民地本身。殖民统治者强占土地,残酷剥削当地人民,实行经济掠夺,导致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民族工业难以发展。文化上,殖民主义伴随着文化侵略和民族压迫,导致殖民地民族文化的摧残和民族认同的危机。政治上,殖民统治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主权,实行高压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强烈的反抗。社会结构上,殖民主义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分化和不平等。虽然带来了一些近代因素,但其本质是压迫和剥削,严重阻碍了殖民地民族独立和经济社会自主发展的进程,并在许多地区留下了长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复杂性:殖民主义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好”或“坏”,其效果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赔偿合同范本模板模板
- 货物售后回租合同范本
- 维修装修服务合同范本
- 第七课 结构化程序设计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八年级下册-粤教版2019
- 2025年考研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精讲试卷(含答案)
- 衡水燃气合作协议合同
- 统一饮料销售合同范本
- 药品广告宣传合同协议
- 销售返利协议合同范本
- 物业合作协议劳动合同
- 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图
- 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手册
- 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预案(水利类)
- 5.1 延续文化血脉(课件)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学生公寓准军事化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校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新版2025秋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5版实习生实习期间责任保险合同范本
- 2025年南京保安考试题库
- GB 2536-2025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 药品医保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