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城池塘光伏综合利用项目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西南村区域,为典型的渔光互补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5.2兆瓦,采用"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开发模式。项目占地面积约120亩,利用现有标准化养殖池塘8个,通过在水面架设光伏组件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同时保留池塘水产养殖功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8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00吨,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区域池塘水深1.5-2.0米,底质以黏土质为主,平均水温22℃,适宜开展草鱼、鲢鱼等常规鱼类养殖。根据地质勘察数据,场地土壤承载力为80-120kPa,需对部分区域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光伏支架基础要求。项目接入系统采用10kV电压等级,就近接入仙村镇110kV变电站,线路长度约2.3公里。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学习T/JSYX9-2025《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及GB50794《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等相关标准,编制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文件。完成施工图纸会审工作,重点确认光伏支架布置与养殖区域划分的合理性,确保光伏组件垂直投影面积不超过水域总面积的40%。针对增城地区台风多发特点,特别制定抗风设计方案,光伏支架按15级台风荷载标准进行加固。(二)现场准备场地勘测:采用RTK定位技术对8个池塘进行精确测量,绘制池塘地形图及水位变化曲线,标注水下障碍物位置。设置永久性水位观测点3处,连续监测7天水位变化,确定常水位标高及最高洪水位。施工便道:沿池塘埂道修建4米宽施工便道,采用200mm厚级配碎石基层加150mm厚C25混凝土面层结构,每200米设置错车道。便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及安全警示标志,确保雨季通行安全。临时设施:在项目区西北侧空地搭建施工营地,设置材料仓库、办公室、宿舍及食堂,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安装50kW临时变压器一台,配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建设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满足150人生活需求。(三)材料准备光伏组件选用330Wp多晶硅组件,转换效率不低于16.5%,通过TÜV认证。支架系统采用Q235B热镀锌钢材,锌层厚度≥85μm,具备25年防腐能力。桩基采用Φ219×8mm螺旋钢管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120kN。所有进场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三、主要施工流程(一)池塘改造工程清淤施工: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池塘清淤,清淤深度0.5米,淤泥经脱水处理后外运至指定堆场。清淤完成后,修整塘底形成坡比1:2.5的缓坡,捕捞区塘底低于光伏区塘底1.2米,面积约7亩,占总水域面积的5.8%。护坡处理:选用复合土工膜护坡,采用两布一膜结构(200g/0.5mm/200g),接缝处采用热熔焊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坡顶及坡脚采用C20混凝土压边,压边宽度300mm,埋深500mm,防止膜体滑移。进排水系统:新建独立进排水渠道各一条,进水渠采用DN300PE管,排水渠采用浆砌石结构,断面尺寸1.2m×1.0m。在排水口处设置格栅及沉沙池,养殖尾水经初步沉淀后进入尾水净化区处理。(二)光伏支架基础施工桩基施工:采用水上打桩机进行钢管桩施工,桩长6-8米,根据地质情况调整。桩顶标高统一控制为常水位以上2.8米,确保组件最低点与常水位之间垂直距离不小于2.5米。桩位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横梁安装:待桩基施工完成并养护7天后,安装H型钢横梁。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找平,横梁顶面水平误差控制在±3mm内。横梁与桩基采用法兰连接,螺栓紧固扭矩达到设计值并做好防松处理。(三)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组装:在陆地上按单元组装光伏支架,每20块组件组成一个阵列,通过浮吊吊装至指定位置。支架安装完成后,检查整体平整度及对角线偏差,确保符合设计要求。组件敷设:组件安装从东向西逐排进行,采用专用夹具固定,避免玻璃表面产生应力。组件间留有20mm间隙,便于散热及维护。安装过程中使用临时接地措施,防止静电损坏组件。电缆敷设:采用水下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电缆管选用Φ50HDPE管,埋深0.8米。电缆接头在专用接线盒内处理,做好防水密封。不同极性电缆采用不同颜色标识,确保接线准确。(四)电气设备安装逆变器安装:在池塘岸边建设3座逆变器室,选用250kW集中式逆变器,采用上进线方式安装。逆变器基础高出地面300mm,防止雨水倒灌。室内配置温湿度控制系统及防火报警装置。升压站建设:新建10kV升压站一座,采用预装式变电站结构。变压器选用5000kVA油浸式变压器,设置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Ω。监控系统:安装环境监测仪,实时监测光照强度、温度、风速等参数。配置水产养殖监控设备,包括溶氧仪、pH计及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实时传输至中控室。四、技术要求(一)渔业设施技术要求养殖区域划分:按功能划分为投喂区、生长区及捕捞区,投喂区设置在光伏组件投影边缘区域,配备自动投饵机8台,投饵半径5-8米。捕捞区设置集鱼坑,坑底低于周边1.2米,面积7200平方米,占总水域面积的5.5%。增氧系统:采用叶轮式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组合方式,每3亩水面配置1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同时在光伏阵列间隙布置射流式增氧机,确保养殖水域溶解氧含量维持在5mg/L以上。尾水处理:在项目区东南侧建设尾水净化区,面积12亩,分为沉淀池、生物滤池及人工湿地三级处理单元。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及微生物降解作用,使尾水排放达到DB32/4043标准要求。(二)光伏发电技术要求组件安装精度:同一阵列组件间高度差不超过5mm,相邻阵列间偏差不超过10mm。组件倾斜角度按增城区最佳倾角25°安装,方位角控制在±5°内。支架强度要求:光伏支架系统应能承受1.5kN/m²的风荷载及0.7kN/m²的雪荷载,结构最大挠度不超过跨度的1/200。所有金属构件进行热镀锌处理,锌层厚度不小于85μm。防水要求:所有水上电气设备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接线盒采用专用防水型,密封胶选用耐候性硅酮胶。电缆接头处采用双密封处理,确保长期水下运行不渗漏。(三)并网技术要求电能质量:逆变器输出电压偏差控制在±2%内,频率偏差不超过±0.5Hz。谐波含量满足GB/T14549要求,总谐波畸变率小于5%。保护功能:设置完善的过流、过压、欠压及孤岛效应保护功能。当电网故障时,逆变器应能在0.1秒内切断与电网的连接。调度通信:配置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时上传发电量、设备状态等信息至电网调度中心。通信通道采用光纤与无线双备份方式,确保数据传输可靠性。五、质量控制(一)材料质量控制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光伏组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及安装说明书,每批次随机抽取3块进行外观及电性能测试。钢材进场后进行力学性能及镀锌层厚度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桩基施工:每完成50根桩基,进行一次承载力检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N。桩身垂直度采用测斜仪检测,偏差不大于1%。支架安装:使用全站仪进行轴线及标高控制,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轴线偏差±5mm,顶面标高±10mm,平面弯曲矢高不大于1/1000且不大于10mm。电气安装: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其值不应小于0.5MΩ。逆变器调试时进行满负荷运行试验,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三)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严格按照GB/T50796《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执行。隐蔽工程验收留存影像资料,重要工序如桩基施工、电缆接头处理等需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单位工程完工后,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性能测试,包括光伏系统效率、接地电阻及渔业设施功能验证等。六、安全措施(一)水上作业安全作业平台:采用定型化水上作业平台,面积不小于4m²,四周设置1.2米高防护栏杆。平台与岸边通过专用跳板连接,跳板宽度不小于0.6米,设置防滑条及安全网。救生设备:每个作业点配备救生衣5件、救生圈2个,设置救生绳1条(长度50米)。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严禁酒后或疲劳作业。潜水作业:水下清淤及安装作业时,潜水员必须持有有效资质证书,配备双瓶供气系统。水面设置警戒区,配备应急潜水员及救援设备。(二)电气安全临时用电: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制度,配电箱采用防雨型,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水下照明采用12V安全电压,灯具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高空作业:光伏组件安装时搭设满堂脚手架,高度超过2米设置安全网。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工具使用防坠绳。遇有6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天气,停止高空作业。消防安全:施工现场配置ABC干粉灭火器,每50平方米配置1组(2具4kg灭火器)。逆变器室及电缆夹层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定期进行消防演练。(三)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职安全员3名,每天进行现场安全巡查并记录。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七、环境保护(一)施工期环保措施水土保持:施工便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及沉沙池,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后回用。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采用密闭罐车运至指定处理场,严禁直接排入池塘。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破碎机、打桩机等设备设置隔音罩。夜间22:00至次日6:00禁止进行高噪声作业,确需施工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并公告周边居民。扬尘防治:材料堆场设置围挡及喷淋系统,风速大于5级时停止土方作业并覆盖防尘网。运输车辆必须加盖篷布,出场前冲洗轮胎,防止扬尘污染。(二)渔业生态保护水质保护:施工期设置临时拦污坝,防止施工污水进入养殖区。每月监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等,确保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生生物保护:施工前对池塘鱼类进行迁移,联系附近养殖场暂养。施工期结束后,投放本地鱼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严禁在施工区水域清洗油桶及其他污染物。尾水治理:养殖尾水经三级处理后排放,尾水净化区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排水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排放水质。(三)生态恢复施工完成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种植乡土树种及草坪。池塘埂道两侧种植防护绿篱,形成生态隔离带。项目区周边设置鸟类栖息岛,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八、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总工期180天,采用Project软件进行进度管理,关键线路如下:第1-15天: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第16-45天:池塘清淤及护坡工程第46-75天:桩基施工及支架安装第76-120天:光伏组件及电气设备安装第121-150天:系统调试及渔业设施完善第151-180天:竣工验收及资料归档针对关键工序设置里程碑节点,如第45天完成池塘改造、第120天完成光伏组件安装等,采用周进度考核机制,确保总工期目标实现。九、验收标准与流程(一)验收标准光伏系统:参照GB/T50796《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系统效率不低于80%,逆变器转换效率不低于96%。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防雷装置符合DL/T620要求。渔业设施:养殖区划分符合设计要求,捕捞区面积不小于池塘总面积的5%。增氧系统开机30分钟后,水域溶解氧含量达到5mg/L以上。尾水排放符合DB32/4043《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整体性能:光伏组件抗风能力达到15级台风标准,支架系统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无塑性变形。渔业生产设施与光伏系统协同运行良好,互不干扰。(二)验收流程分项验收:分阶段进行桩基工程、支架安装、电气设备等分项工程验收,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实施。初步验收: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提交验收申请,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试运行:初步验收合格后进行30天试运行,期间监测光伏发电量、设备故障率及养殖水质等指标。竣工验收:试运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竣工验收证书。十、运维管理(一)光伏系统运维建立定期巡检制度,每周对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月清洗光伏组件一次,采用专用清洗设备,避免划伤玻璃表面。雨季前检查支架螺栓紧固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接地电阻测试。(二)渔业生产管理根据养殖品种制定科学投喂计划,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下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大班五一教案
- 中班滴答雨教案
- 中班前阅读教案
- 叠叠乐小班教案
- 中班特色课教案
- 小班哈哈笑教案
- 理工科英语词汇与口语强化训练
- 小学数学期末试卷设计参考
-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题测试题
- 机动车碰撞安全性能设计规范
-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六章 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
- JT-T-1193-2018自动识别系统(AIS)航标应用导则
- 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DB32T3942-2021废线路板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滚刀式铡草机结构设计
- 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 课件 第3章-搜索策略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课件
- 面部浅二度烧伤临床路径
- 成果使用知情同意书
- 《博雅汉语》编写实践与编写原则
- LED显示屏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