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基础亮化施工方案_第1页
桥面基础亮化施工方案_第2页
桥面基础亮化施工方案_第3页
桥面基础亮化施工方案_第4页
桥面基础亮化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面基础亮化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工程为城市桥梁夜间景观提升项目,通过系统化的照明设计与施工,实现桥面功能性照明与景观性照明的有机结合。工程覆盖桥梁主体结构(含桥体、桥墩、护栏)、桥面人行道及附属设施,旨在通过灯光技术勾勒桥梁轮廓、突出结构美感,同时保障夜间通行安全,打造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城市夜景地标。1.2工程范围功能照明:桥面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基础照明,确保路面平均照度≥20lux,均匀度≥0.4,无眩光干扰。景观照明:桥体轮廓照明(采用LED洗墙灯勾勒主梁线条)、桥墩泛光照明(使用投光灯增强立体感)、护栏装饰照明(嵌入式线条灯营造引导性光效)。控制系统:配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支持分时段调光、动态场景切换及远程监控功能。1.3技术指标光源选择:以LED为主,色温分区控制(主桥暖白光2700K-3500K,引桥冷白光4000K-4500K),显色指数Ra≥80。节能要求:照明系统整体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30%以上,灯具防护等级≥IP65,使用寿命≥50000小时。安全标准:灯具安装符合《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要求,避免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防雷接地电阻≤10Ω。二、设计方案2.1设计原则2.1.1功能性与美观性统一安全优先:桥面照明以“无眩光、高均匀度”为核心,采用扶手嵌入式灯具(参考海心桥设计经验),避免直射行人视线;护栏灯与路面保持15°倾斜角,确保光线集中于路面。景观协调:结合桥梁“钢混组合梁”结构特点,通过“点线面”立体照明手法:点光源:桥墩底部安装地埋式投光灯,形成“基座亮化”效果;线光源:拉索采用Φ20mmLED轮廓灯,间距50cm,勾勒悬浮感;面光源:桥腹面采用24W/m洗墙灯,实现渐变光效,增强夜间层次感。2.1.2节能环保与可持续性采用智能时控系统,分时段调节亮度:平日模式(19:00-22:00100%亮度,22:00-24:0050%亮度)、节假日模式(全时段动态灯光秀)。灯具选用低功耗产品,配套太阳能辅助供电系统(桥墩照明部分),降低电网负荷。2.2分部位照明设计2.2.1桥面照明人行道:在护栏扶手内侧嵌入式安装3W/米LED线条灯,色温4000K,光束角120°,确保路面照度均匀覆盖,避免传统路灯对桥体美观的破坏。非机动车道:间隔15米设置150WLED庭院灯(高度4.5米,半截光型),灯杆采用流线型设计,与桥体风格统一。2.2.2桥体结构照明主梁:沿主梁外侧底部安装24WLED洗墙灯(间距1.5米),投射角度30°,照亮桥体侧面混凝土饰面,形成“悬浮光带”效果。桥墩:采用200WLED投光灯(色温3000K),从地面向上45°投射,重点突出桥墩几何轮廓,单墩灯具数量根据墩身尺寸调整(直径≥5米桥墩配置4盏,对称布置)。拉索:每根拉索缠绕Φ16mm硅胶材质LED轮廓灯,支持RGBW四色变色,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流水”“渐变”等动态效果。2.2.3控制系统设计硬件配置: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主控制器安装于桥梁管理房,分控制器沿桥体间隔50米布置,通过DMX512协议实现信号传输。软件功能:支持手机APP与PC端双平台控制,预设“日常、节日、节能”三种模式,可自定义灯光变化频率、色彩组合及亮灯时段。三、施工流程3.1施工准备3.1.1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重点复核灯具安装坐标与桥梁结构冲突点(如伸缩缝、排水孔位置),编制《灯具安装点位深化图》。进行灯具样品测试:在现场选取10米长护栏段,安装3套不同品牌LED线条灯,测试照度、眩光值及色温一致性,确定最终供货品牌。3.1.2材料与设备准备主要材料:LED洗墙灯(24W/DC24V)、投光灯(200W/AC220V)、轮廓灯(Φ16mm/RGBW)、RVVY-4×1.5mm²防水电缆、镀锌钢制桥架(300×150mm)。施工设备:高空作业车(25米级)、便携式激光投线仪、绝缘电阻测试仪、防水接线盒(IP68)、环氧砂浆(用于封闭支架安装孔)。3.2施工步骤3.2.1桥架与导管安装支架固定:采用膨胀螺栓(M12×100mm)在桥梁防撞墙内侧固定桥架支架,间距1.5米;支架安装后产生的废孔需立即用环氧砂浆填充,防止雨水渗入结构层。导管敷设:桥架内敷设Φ50mmPVC-C管(耐候型),弯曲半径≥10倍管径,管间接头采用胶水密封,确保防水性能。3.2.2灯具安装护栏灯安装:在护栏扶手预留槽内嵌入LED线条灯,采用不锈钢卡扣固定(间距50cm),灯具出线端套Φ20mm防水波纹管,与桥架导管连接。投光灯安装:桥墩投光灯采用不锈钢支架(L50×5角钢)固定于墩身2米高度处,支架与墩身接触部位垫3mm厚橡胶垫,避免电化学腐蚀。轮廓灯安装:拉索轮廓灯采用专用硅胶抱箍固定(每1米1个),抱箍内侧粘贴3M防滑胶带,防止灯具滑动。3.2.3电气接线与调试接线工艺:灯具线缆采用“T接端子”连接,接头处缠绕防水胶带后套热缩管(加热温度120℃),所有接线盒内填充防水胶泥。系统调试:单机调试:逐个测试灯具亮灯情况,记录色温、照度值(使用TES-1335照度计);联动调试:通过控制系统测试动态场景切换效果,调整灯光变化速度(0.5-2秒/帧);负荷测试:连续通电72小时,监测电缆温度(≤60℃)及控制系统稳定性。3.2.4验收与清理分项验收:按《城市夜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要求,检查灯具安装牢固度(抗风载≥15m/s)、接地电阻(使用ZC-8接地电阻测试仪)及防水性能(喷淋测试30分钟无渗漏)。场地清理:施工垃圾日产日清,废弃材料分类回收,桥面铺装层若有划痕,采用专用混凝土修复剂处理。3.3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阶段工期(天)关键节点施工准备7材料进场检验、技术交底桥架与导管安装15支架安装完成灯具安装20全桥灯具通电测试系统调试5控制系统联动调试验收与交付3竣工验收四、安全措施4.1高空作业安全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双钩安全带(高空作业车作业时),安全带固定点需独立设置(禁止直接固定于灯具支架)。高空作业车操作半径内设置警戒区(半径5米),配备专职安全员,使用手持警示灯引导过往车辆。4.2电气安全临时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电缆架空高度≥2.5米(跨越人行道时≥4.5米)。雷雨天气停止室外作业,已安装灯具需临时接地(使用25mm²铜线连接至桥梁接地网)。4.3交通安全施工区域采用彩钢板围挡(高度2米),围挡上安装LED爆闪灯(间隔3米),夜间设置警示灯(红色,闪烁频率1Hz)。桥面施工时段为22:00-次日5:00,提前向交管部门申请交通导改方案,保留至少1条车道通行。五、质量控制5.1材料质量控制灯具进场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含IP65防护等级测试报告),现场抽样测试色温偏差(≤±200K)及功率因数(≥0.9)。电缆需符合GB/T5023.5标准,绝缘层厚度≥0.8mm,经绝缘电阻测试(≥500MΩ)后方可使用。5.2施工过程控制实行“三检制”:班组自检(灯具安装位置偏差≤5mm)、技术员复检(线缆敷设弧度一致性)、监理专检(接地电阻测试)。隐蔽工程验收:桥架安装完成后,需拍摄影像资料存档,经监理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5.3成品保护已安装灯具采用防尘罩覆盖,防止施工扬尘污染;投光灯镜头需粘贴保护膜,竣工验收前统一拆除。禁止在灯具安装区域进行焊接作业,若需动火,需采用防火毯覆盖灯具及电缆,配备2个4kg干粉灭火器。六、验收标准与维护6.1验收标准功能照明:桥面平均照度≥20lux,最小照度≥10lux,眩光值UGR≤19(参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景观照明:动态场景切换无卡顿(响应时间≤0.5秒),灯光图案与设计效果图一致性≥90%。6.2维护方案日常维护:每月巡检1次,重点检查灯具松动、线缆老化情况;每季度清洁灯具表面灰尘(使用中性清洁剂)。故障处理: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灯具故障修复时限≤24小时,控制系统故障≤4小时。年度检修:每年春季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光源光衰测试(更换光通量下降≥30%的灯具)、控制系统软件升级。七、应急预案7.1突发天气应对暴雨天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检查配电箱防水情况,将高空作业车降至地面,切断非必要电源。强风天气(风力≥6级):拆除已安装但未固定的灯具,收拢高空作业车臂架,撤离施工人员至安全区域。7.2设备故障应急灯具短路:立即断开故障回路断路器,使用万用表检测短路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