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焊工作业安全措施一、焊工作业安全概述
焊工作业是指利用焊接设备对金属或其他材料进行连接或切割的操作过程。由于作业过程中涉及高温、电弧光、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预防事故发生。本指南从个人防护、作业环境、设备管理及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焊工作业的安全要求。
二、个人防护措施
(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1.**焊接面罩**:选择符合标准的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确保滤光片等级与焊接类型匹配(如AWS标准10-13号)。
2.**防护服**:采用阻燃材质(如棉或特殊合成纤维)的长袖外套,避免皮肤直接暴露。
3.**防护手套**:佩戴耐高温、绝缘性能良好的皮手套或专用焊接手套。
4.**防护鞋**:穿戴防砸、防刺穿的安全鞋,鞋底绝缘性能需达标。
5.**防护眼镜**:佩戴防弧光、防飞溅的安全眼镜,作为面罩的辅助保护。
(二)呼吸系统防护
1.在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滤芯需定期更换。
2.钨极氩弧焊(TIG)作业时,注意氩气中的潜在有害成分,必要时佩戴带呼吸阀的面罩。
三、作业环境安全要求
(一)作业区域准备
1.**清理作业区**:清除10米范围内易燃物,如木屑、油污等,确保安全距离。
2.**设置隔离区**:用防火布或隔离带划分作业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检查通风条件**:确保作业场所空气流通,有害气体浓度低于8ppm(典型值)。
(二)电气安全
1.**电缆检查**:焊接电缆绝缘层无破损,接头处用绝缘胶带加固。
2.**接地保护**:焊接设备必须可靠接地,地线电阻不超过4Ω。
3.**防触电措施**:湿手或靠近水源时禁止操作设备,潮湿环境需使用绝缘垫。
四、设备与工具管理
(一)设备定期维护
1.**焊机检查**:每月检查焊接电流调节是否灵敏,冷却系统是否正常。
2.**气瓶安全**: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存放时瓶体倾斜度不超过15°。
3.**切割工具**:钢锯片、砂轮机等附件需定期检查,磨损严重时立即更换。
(二)工具使用规范
1.**夹具使用**:工件固定时避免使用潮湿的垫木,以防短路。
2.**移动设备**:推车式焊机需固定车轮,电缆避免被重物碾压。
五、应急处理措施
(一)火灾应急
1.**灭火准备**:作业区配备4kg干粉灭火器,并标注位置。
2.**处置流程**:发现火情时先切断电源,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若火势蔓延立即撤离。
(二)触电急救
1.**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如木棍)断开电路,禁止直接接触触电者。
2.**心肺复苏**:若触电者失去意识,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三)中毒急救
1.**脱离环境**:发现吸入有害气体者,迅速转移至通风处。
2.**医疗处理**: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送医并告知医生作业类型。
六、安全培训与记录
(一)岗前培训
1.新员工需完成焊接操作规程、安全设备使用及应急演练的考核。
2.每年复训一次,重点强调新工艺的风险点。
(二)操作记录
1.每次作业需填写《焊工作业检查表》,记录设备状态、环境条件及异常情况。
2.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作为安全评估依据。
**二、个人防护措施**(扩写)
(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扩写)
1.**焊接面罩**:选择符合国际或行业(如AWS、EN、IEC标准)认证的自动变光焊接面罩。根据焊接方法(如MIG、TIG、Stick)和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等级(通常AWS标准10-14号适用于MIG/Flux-cored,8-12号适用于TIG,4-7号适用于AC/DCStick)。自动变光功能可减少频繁手动切换的疲劳和眼疲劳风险。使用前检查面罩密封圈是否完好,玻璃是否有划痕或裂纹。定期清洁面罩内部反射镜,使用专用清洁布和清洁剂,避免使用硬物或腐蚀性溶剂。
2.**防护服**:采用经认证的阻燃材料(如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布、Nomex纤维等)制作,领口和袖口应紧闭,防止火花和飞溅物进入。内层建议穿着长袖棉质T恤,吸汗且透气。避免穿着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物。高温作业时,可选用带袖套的焊接服,袖套应能覆盖整个前臂。定期检查服装是否有破损,特别是接缝和口袋边缘。
3.**防护手套**:根据焊接类型和操作需求选择。施焊时,佩戴耐高温、绝缘性能良好且尺寸合适的皮革手套或专用焊接手套(如加厚丁腈橡胶手套)。对于打磨、切割等辅助操作,可佩戴带棉里或加厚层的劳保手套。确保手套干燥,避免接触油脂,因为油脂会降低防护性能。发现手套破损、老化或受化学物质侵蚀时,应立即更换。
4.**防护鞋**:穿戴符合安全标准(如ANSIZ41)的防砸、防刺穿安全鞋,鞋底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如防电击测试)。鞋面应结实耐磨,能保护足部免受重物砸伤和尖锐物刺穿。禁止穿拖鞋、凉鞋或易燃材质的鞋子进入作业区。鞋内可放置吸湿排汗的鞋垫,保持脚部干爽。
5.**防护眼镜**:作为焊接面罩的辅助保护或在没有佩戴面罩时的眼部保护,应佩戴具有防弧光、防飞溅功能的安全眼镜。镜片材质需能抵抗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选择镜框舒适,能牢固固定在眼部。定期检查镜片是否清晰,镜框是否完好。
6.**呼吸系统防护**:
***焊接烟尘防护**:在通风不良或烟尘浓度高的环境(如多层焊接、密闭空间)作业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尘呼吸器。根据烟尘成分和浓度,选择带有适当滤棉(如P100或更高等级)的防尘口罩,或佩戴半面罩/全面罩配合可更换的复合滤罐。确保呼吸器与面部紧密贴合,防止漏气。
***有害气体防护**:对于某些焊接工艺(如TIG焊使用高纯度氩气可能含氢,某些有色金属焊接产生锌烟等),需关注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如臭氧、氮氧化物、金属烟尘)。若检测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应佩戴带有相应气体滤毒罐或分子筛的全面罩式呼吸器。作业前最好通过气体检测仪监测作业环境空气成分。
***使用说明**:正确佩戴和保养呼吸器,定期更换滤棉/滤罐,损坏的呼吸器严禁使用。对佩戴者进行正确使用和维修培训。
(二)呼吸系统防护(继续扩写)
1.**选择依据**:选择呼吸器时,需根据焊接工艺、材料、作业环境和预计暴露的污染物类型来确定。例如,打磨碳钢产生的主要是粉尘,应选择防尘口罩;焊接铝产生大量氧化铝飞溅和烟雾,可能需要防尘且对特定烟雾有过滤能力的呼吸器。
2.**维护保养**:呼吸器的维护至关重要。滤棉/滤罐一旦饱和或超过使用期限,必须立即更换。定期清洁呼吸器外壳,检查气密性(如用发泡剂检查面罩与面部接口),确保呼吸阻力在合理范围内。存放在干燥、清洁、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化学腐蚀。
3.**医疗适应症**:患有呼吸系统或心脏病等疾病的员工,在未得到医生许可前,不应从事需要佩戴呼吸器的焊接作业。
(三)其他个人防护
1.**听力保护**:对于电弧声较大的焊接作业(如等离子切割、CO2焊接),若噪声级超过85dB(A),应佩戴耳塞或耳罩进行听力保护。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并定期检查听力。
2.**高温灼伤防护**:除了面部、手部、脚部,操作时可能接触热工件或高温设备的部位(如颈部、腹部)也应适当遮蔽,可用防火围裙或披肩。
3.**防滑措施**:在高空焊接或地面湿滑时,除穿防滑安全鞋外,还可使用防滑垫或系安全带(如适用)。
三、作业环境安全要求(扩写)
(一)作业区域准备(扩写)
1.**全面清理**:在开始焊接前,必须彻底清理至少半径3-5米(根据焊接类型和材料,危险等级越高,范围越大)的作业区域。清除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木材、纸张、油品、油漆、塑料、橡胶制品等。确保这些物品与焊接电弧或高温区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常建议至少1米,但具体需依据材料特性确定)。
2.**设立警戒区**:使用醒目的警戒带、路锥或警示标识,明确划分出焊接作业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的高度应足以阻挡飞溅物和火花。在入口处设置“焊接作业,小心高温/火花”等警示语。
3.**检查通风条件**:
***自然通风**:确保作业场所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门窗敞开或处于开启状态。但在室外大风天气或室内通风极差时,自然通风效果可能不足。
***强制通风**:对于密闭空间、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或焊接烟尘产生量大的作业,必须配备并开启局部排风设备(如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或全面通风系统。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风量是否足够(可通过观察烟尘能否快速散去来判断)。确保排风口位置合理,不将有害气体排放在人员常经过的地方。监测有害气体浓度(如焊接烟尘、臭氧、氮氧化物等),确保其在职业接触限值(OELs)以下。典型的烟尘浓度目标应控制在10mg/m³以下(视具体成分而定)。
(二)电气安全(扩写)
1.**电缆检查与维护**:
***外观检查**:仔细检查所有焊接电缆(主线和焊枪线)的绝缘外皮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磨损、老化、裂纹、破口或被重物压坏、啃咬的情况。检查电缆接头处是否有牢固的连接和绝缘处理(如使用绝缘胶带、热缩管等)。
***长度与拖拽**:避免使用过长的电缆,过长会增加线路压降和发热风险。电缆不应过度弯曲(最小弯曲半径通常为电缆外径的6倍),以防绝缘层损坏。禁止将电缆在地面上拖拽,尤其是在移动焊机时,应使用电缆拖链或卷盘,防止磨损和绊倒风险。
***定期检查**:建立电缆检查制度,如班前检查、每周专业检查等。记录电缆使用情况,对老化或频繁出现问题的电缆进行重点检查或提前报废。
2.**接地保护**:
***可靠接地**:焊接设备(焊机、变压器的中性点或工作零线)必须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接地线应使用专用黄绿双色多股铜线,截面积需满足设备最大工作电流的要求(查阅设备说明书或相关电气规范)。接地线连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并作防松脱处理(如使用线夹和防松垫圈)。
***地线位置**:焊接地线(回路线)的连接点应尽可能靠近焊机,且与工件连接点距离不宜过远(通常建议不超过5米),以降低接地电阻和线路压降。地线应直接连接在工件导电的部位,避免通过油漆、绝缘层或不导电的垫层连接。对于大型或不规则工件,可设置多个地线连接点。
***接地电阻测试**: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焊接回路的接地电阻,确保其值小于规定值(通常要求小于4Ω,特殊环境可能要求更严格,如小于1Ω)。
3.**防触电措施**:
***操作规范**:禁止在潮湿环境(如雨中、地面有积水)或潮湿的手下操作焊接设备。如必须在潮湿环境作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潮和绝缘措施,如使用绝缘操作台、穿戴绝缘鞋和手套、使用等电位连接等。
***设备绝缘**:定期检查焊机主电路的绝缘性能(如进行耐压测试),确保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发现绝缘不良的设备应立即停用维修。
***隔离与间距**:高压部分(如变压器初级侧)应设置防护罩或遮栏,防止人员意外接触。低压部分操作手柄应有绝缘保护。设备与高压线路或其他危险源应保持安全距离。
***等电位连接**:在金属结构或管道上进行焊接时,应先进行临时等电位连接,将焊件、地线、设备外壳等连接在一起,消除或减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三)气瓶安全(扩写)
1.**气瓶存放**:
***分类存放**:氧气瓶、乙炔瓶(或其他可燃气体瓶)、惰性气体瓶(如氩气、氦气)必须分开存放。氧气瓶应远离乙炔瓶至少5米,并与其他可燃气体瓶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乙炔瓶应直立存放,禁止倾倒。惰性气体瓶可按规范与其他气瓶一起存放。
***环境要求**:气瓶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烘烤(温度不应超过40°C)。严禁将气瓶存放在火源、热源(如暖气、炉灶)附近,与明火或焊接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10米。
***固定与标识**:气瓶应直立固定在支架或墙上,防止倾倒。气瓶上应配备防震圈,搬运和放置时避免剧烈晃动。气瓶及其附件(阀门、减压阀、软管)上应有清晰、正确的标识,无损坏、腐蚀或泄漏。
2.**气瓶使用**:
***固定作业点**:使用气瓶时,应将其固定在专用支架上,或在移动中使用专用气瓶推车。气瓶阀门处必须安装瓶帽,防止碰撞损坏。
***减压阀检查**:每次使用前检查减压阀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压力表是否准确。乙炔减压器严禁沾染油污,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减压器。
***软管检查**:检查气体软管是否完好,有无老化、裂纹、鼓包、死弯或被油污污染。不同气体的软管颜色需符合规定(如氧气通常用蓝色,乙炔用红色,氩气用绿色等),严禁混用或代用。软管长度不宜过长,连接处需用卡子卡紧。严禁使用过期或未检验合格的软管。
***安全操作**:开启气瓶阀门时,应缓慢进行,避免冲击。操作人员应站在气瓶侧面,防止阀门意外喷出。连接软管和减压器时,应先关闭焊枪阀门,并使用专用扳手。使用中若发现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阀门,疏散人员,并采取堵漏措施。
***回火防止器**:在乙炔等易回火的气体管路系统中,必须安装并定期检查回火防止器,确保其功能正常。
3.**气瓶维护与检验**:
***定期检验**:气瓶属于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周期(通常为5年或更长,具体依据法规和气体类型)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并贴上合格标签。
***外观检查**:日常使用中要定期检查气瓶是否有腐蚀、凹陷、裂纹等外观缺陷。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
***附件管理**:气瓶的阀门、减压阀、软管等附件也有使用寿命和检验要求,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进行检验更换。
(三)其他环境因素(新增)
1.**光照防护**:电弧光强烈,不仅伤害眼睛,强光反射也可能损伤他人。除佩戴防护面罩外,作业区域附近的人员也应佩戴防护眼镜或使用遮光板。夜间作业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但应避免光线直射电弧区。
2.**高温防护**:焊接区域及附近工件、设备会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存在烫伤风险。设置临时隔热区域,提醒人员注意避让。操作人员活动范围应与高温区域保持距离。
3.**化学品防护**:部分焊接材料(如焊丝、焊剂)或清洗剂可能含有害化学物质。了解所用材料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必要时佩戴额外的防护手套(如丁腈手套)或使用局部排风,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粉尘。
4.**狭窄空间作业**:如需在管道、容器等狭窄空间内进行焊接,必须严格执行进入程序。确保空间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强制通风),配备通风设备、通讯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进行气体检测,防止缺氧或有害气体聚集。必要时安排外部监护人员。
四、设备与工具管理(扩写)
(一)设备定期维护(扩写)
1.**焊机检查**:
***外观与清洁**:定期清理焊机外壳灰尘,检查有无异常发热、异响、漏油。检查控制面板、按钮、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
***电气检查**:检查焊机内部接线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绝缘破损。检查接地线连接是否可靠。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空载电流和负载电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如空载电流过大)。
***冷却系统**:检查冷却风扇是否运转正常,冷却液(风冷或水冷)是否充足且纯净(水冷需检查水质)。水冷焊机要特别注意水泵运行和管路密封性。
***参数校准**:对于需要精确控制的焊接工艺,定期校准焊接参数(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确保设备输出稳定准确。
2.**气瓶检查**:除了存放和使用的检查点,还应定期检查气瓶本身的腐蚀、损伤情况,以及安全阀是否完好有效(通常由专业检验机构进行)。
3.**切割工具**:
***钢锯片/砂轮片**:检查锯片或砂轮片的磨损程度、平衡性和安装紧固情况。使用前确保安装正确(如锯片齿尖方向、砂轮轴心孔与法兰盘匹配),有无防护罩。禁止使用损坏的切割工具。
***等离子/火焰切割枪**:检查枪体、电极、喷嘴、软管有无损伤、堵塞或泄漏。等离子切割枪的铇极需定期检查和修磨。确保切割参数(气体流量、压力、电流)设置正确。
4.**夹具与固定装置**:检查所有夹具、卡具、吊具等是否牢固、完好,有无裂纹或变形。确保用于固定工件的装置能够承受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和拘束应力,必要时使用可调夹具或加垫隔热材料。
(二)工具使用规范(扩写)
1.**工件固定**:
***稳固可靠**:工件必须固定牢固,防止焊接过程中因热变形或振动而移动,导致焊缝质量下降或事故。使用合适的夹具、地线钳或点焊固定。
***避免硬接触**:对于不同导热性的材料组合焊接,应考虑热膨胀系数差异,避免使用刚性过大的固定方式,可能需要在接触点加垫隔热材料(如石棉板、云母板,注意石棉板的职业健康风险,优先选用其他隔热材料)。
***接地方式**:地线应直接连接在工件导电的部位,接触面积要大,确保低电阻连接。避免地线线缆缠绕在工件上或与其他设备/管道接触。
2.**移动设备**:
***焊机推车**:焊机推车应装有刹车装置,移动时确保车轮滚动顺畅。电缆和气管应沿轨道或专用导管敷设,避免被碾压或过度弯曲。推车移动时要缓慢,注意周围环境。
***电缆拖链**:使用电缆拖链时,应选择与电缆直径匹配的拖链,并保持适当的拖链长度,避免过度弯曲。拖链应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并定期检查润滑和活动是否顺畅。
***气瓶推车**:气瓶推车结构应稳固,刹车可靠。推车上的支架应能securely固定气瓶。推车移动速度要慢,转弯时要小心,防止气瓶倾倒。
3.**辅助工具**:
***敲渣工具**:使用手锤等敲渣工具时,应戴防护眼镜,锤头应无毛刺,防止反弹伤人。敲击方向应朝向安全区域。
***打磨/刷光工具**:使用砂轮机、角磨机等旋转工具时,必须安装防护罩,禁止用手直接扶持工件。检查工具的平衡性,防止高速旋转时产生振动或飞出。使用时保持适当距离,并注意飞溅物。
***测量工具**:使用钢卷尺、卡尺等工具时,注意在移动和读数时防止掉落或被高温烫伤。
五、应急处理措施(扩写)
(一)火灾应急(扩写)
1.**灭火准备与检查**:
***器材配备**:确保作业点附近配备足够数量且在有效期内的灭火器(通常至少配置2具4kg或以上的干粉灭火器,并考虑使用类型,如ABC干粉适用于多种火灾)。灭火器应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有明显标识。对于大型作业,可能还需要消防沙、灭火毯、消防水带等。
***位置标识与检查**:灭火器箱应锁闭(除非需要随时取用),并有清晰的指示牌。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表是否在绿色区域,喷嘴、软管是否畅通,铅封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每月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查。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焊接作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报警程序、灭火行动、人员疏散路线和集合点。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预案内容。
2.**火情处置流程**:
***初期火灾发现**: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大声呼救并按下附近的火灾报警按钮(如有)。同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判断火源类型(电火、金属火、普通可燃物火)和火势大小,决定是否立即尝试灭火。
***切断电源**:如果是电气火灾(如焊机短路、电缆着火),应立即切断焊接设备的总电源开关。但注意,在电源未切断前,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的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拔、握、压——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按下压把)。站在上风口,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对于电弧焊产生的金属熔珠飞溅形成的“金属火”,需使用干粉灭火器或特殊的金属火灾灭火剂,避免使用水,因为水与高温熔融金属接触可能产生爆炸性氢气。
***控制火势**:持续喷射,覆盖燃烧区域,直到火焰完全熄灭。注意观察,防止复燃。
***人员疏散**:在尝试灭火的同时或之后,立即启动疏散程序。所有人员沿指定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集合点,清点人数,报告缺席人员。疏散时保持冷静,用湿布捂住口鼻(如有烟雾),低姿弯腰前行。
***报警与配合**:如果火势无法控制,或需要专业消防队伍协助,应立即拨打当地火警电话(如119),并告知准确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大小和有无人员被困。在消防队到达前,保护好现场(如果可能且安全),配合救援工作。
***事后处理**:火灾扑灭后,要保护好现场,等待相关部门(如消防、安全监管)调查。检查设备损坏情况,评估损失,并分析火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二)触电急救(扩写)
1.**切断电源是首要任务**:
***立即断电**:发现有人触电时,第一步是确保施救者的安全,然后立即切断电源。如果无法立即找到并切断总电源开关,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干燥、非导电的绝缘物体(如木棍、竹竿、橡胶制品、干燥的衣物、干燥的塑料制品)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离。施救者必须站在干燥的地面或绝缘物上(如干木板、橡胶垫)进行操作。
*如果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体(如市电插座、开关),可先关闭电源总闸。如果无法及时断电,可使用合适的绝缘工具(如绝缘钳)剪断电缆(注意剪断点应远离触电者)。
***严禁直接接触**:在电源未切断前,严禁直接用手或其他未绝缘的物体接触触电者,否则施救者也可能触电。
2.**现场急救措施**:
***脱离电源后检查**:切断电源后,立即检查触电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有呼吸心跳**: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处,保持安静休息,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脉搏。如有需要,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若受过培训)。呼叫急救人员(如120),告知情况。
***无呼吸有心跳**: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叫急救人员。
***无呼吸无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交替进行人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触电者恢复反应。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约5-6厘米(成人)。
***处理灼伤**:检查触电者身上是否有因电流通过而造成的电烧伤(通常出现在入口和出口处)。电烧伤是深层烧伤,需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防止感染。不要涂抹药膏或油膏。如有其他外伤,也需适当处理。
***保持体温**:触电后身体可能失温,用毯子或衣物包裹触电者,保持体温。
3.**呼叫专业救援**:无论触电者情况如何,都必须立即呼叫专业的医疗急救服务(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详细地址、触电者状况(有无意识、呼吸、心跳)以及已采取的措施。
(三)中毒急救(扩写)
1.**识别与评估**:
***症状识别**: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臭氧、氮氧化物、金属烟尘(如焊接碳钢的锰、焊接不锈钢的镍、焊接铝的氟化物等)等有害物质。中毒症状可能包括:眼睛刺痛、流泪、视力模糊;喉咙干燥、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皮肤瘙痒、皮炎;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化学性肺炎、神经系统损伤等。
***环境评估**:询问中毒者是否在密闭空间、通风不良处作业?是否使用了特定焊接材料(特别是自保护焊丝、某些合金材料)?了解作业时间和接触情况。
2.**紧急处理措施**:
***脱离现场**: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过紧的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休息**:让中毒者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保暖。
***对症处理**:
***眼睛接触**:如果眼睛受到烟雾或有害气体刺激,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冲洗时转动眼球并翻开上下眼睑。尽快就医。
***吸入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可吸氧。如果出现意识障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就医,告知医生作业性质。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5分钟。如果是腐蚀性物质,继续冲洗直至疼痛缓解。如有红肿或皮疹,就医。
***误食中毒**:如果中毒者意识清醒且能够吞咽,可饮用少量水或牛奶(避免催吐,以免损伤食道)。立即就医,并携带weldingmaterials的信息。
***呼叫专业救援**:立即呼叫医疗急救服务(如120),告知中毒者症状、可能接触的有害物质以及作业环境情况。在等待救援时,持续观察中毒者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意识)。
3.**预防再发生**:中毒急救处理后,需调查中毒原因,改进通风措施,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安全培训与记录(扩写)
(一)岗前培训(扩写)
1.**培训内容**:
***安全意识**:焊接作业的危险性(触电、火灾、爆炸、灼伤、中毒、机械伤害等),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责任意识。
***设备操作**:焊机、气瓶、切割设备、辅助工具的正确安装、调试、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强调“正确姿势”操作,避免不良习惯。
***个人防护**:各类个人防护用品(面罩、手套、鞋、呼吸器等)的选择、佩戴、使用和维护知识。强调“全程防护”的重要性。
***作业环境**:作业区域准备(清理、隔离、通风),电气安全规范,气瓶安全规定,应急设备(灭火器、急救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应急程序**:火灾、触电、中毒等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疏散路线和集合点,报警方式。
***特定工艺风险**:针对所从事的具体焊接工艺(如MIG、TIG、Stick、等离子切割、埋弧焊等),讲解其特有的风险点和防护要点。
***法律法规与标准**:虽然不涉及具体法律条款,但可介绍相关的行业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
2.**培训形式**:采用理论讲解、视频教学、设备实操演示、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鼓励互动提问,确保员工理解并掌握培训内容。
3.**考核与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可以是笔试、口试或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记录培训过程和考核结果。
4.**新工艺/新设备培训**:当引入新的焊接工艺或设备时,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项的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新的风险点和操作要求。
(二)操作记录(扩写)
1.**记录内容**:每次焊工作业应填写《焊工作业安全检查表》或类似记录表,内容应包括:
***基本信息**:作业日期、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员姓名及资质(如适用)、焊接工件名称/编号、焊接任务描述。
***环境检查**:作业区域清理情况、通风状况(自然/强制通风开启情况)、天气情况(如室外作业)。
***设备检查**:焊机状态、电缆完好性、接地连接、气瓶(类型、压力、连接软管)状态、辅助工具状态。
***个人防护**: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种类和完好性。
***安全措施**:警戒区设置、灭火器材配备情况、应急联络人及电话。
***异常情况**: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环境变化、轻微事故等)及其处理措施。
***作业结束**:清理情况、设备关闭状态、记录人签名、日期。
2.**记录规范**:记录应真实、准确、清晰、及时。使用规范的术语和缩写(如有)。字迹工整,避免涂改。如需涂改,应划线签名注明。
3.**记录保存**:操作记录应作为重要的安全管理文件进行保存。保存期限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如至少保存2年),或根据企业内部规定确定。记录应便于查阅,作为安全绩效评估、事故调查和持续改进的依据。
4.**记录利用**: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操作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常见问题或高风险环节,作为制定安全改进措施的依据。在安全会议或培训中引用典型记录案例,进行经验分享或警示教育。
(三)持续改进(新增)
1.**定期回顾**:建立安全绩效回顾机制,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检查安全目标的达成情况、事故率、未遂事件报告、培训效果等。
2.**风险评估**:每年或在工艺、设备、法规发生变化时,对焊接作业进行重新风险评估,识别新的或变化的风险,并更新相应的控制措施。
3.**经验分享**:鼓励员工报告未遂事件、危险观察或好的做法(NearMiss、GoodPractice),定期组织安全经验分享会,推广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
4.**变更管理**:对于焊接工艺、材料、设备、人员或作业环境的任何变更,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告知所有相关方。
5.**投入与资源**:确保持续投入必要的资源用于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安全培训,以及应急准备等方面,保障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一、焊工作业安全概述
焊工作业是指利用焊接设备对金属或其他材料进行连接或切割的操作过程。由于作业过程中涉及高温、电弧光、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预防事故发生。本指南从个人防护、作业环境、设备管理及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焊工作业的安全要求。
二、个人防护措施
(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1.**焊接面罩**:选择符合标准的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确保滤光片等级与焊接类型匹配(如AWS标准10-13号)。
2.**防护服**:采用阻燃材质(如棉或特殊合成纤维)的长袖外套,避免皮肤直接暴露。
3.**防护手套**:佩戴耐高温、绝缘性能良好的皮手套或专用焊接手套。
4.**防护鞋**:穿戴防砸、防刺穿的安全鞋,鞋底绝缘性能需达标。
5.**防护眼镜**:佩戴防弧光、防飞溅的安全眼镜,作为面罩的辅助保护。
(二)呼吸系统防护
1.在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滤芯需定期更换。
2.钨极氩弧焊(TIG)作业时,注意氩气中的潜在有害成分,必要时佩戴带呼吸阀的面罩。
三、作业环境安全要求
(一)作业区域准备
1.**清理作业区**:清除10米范围内易燃物,如木屑、油污等,确保安全距离。
2.**设置隔离区**:用防火布或隔离带划分作业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检查通风条件**:确保作业场所空气流通,有害气体浓度低于8ppm(典型值)。
(二)电气安全
1.**电缆检查**:焊接电缆绝缘层无破损,接头处用绝缘胶带加固。
2.**接地保护**:焊接设备必须可靠接地,地线电阻不超过4Ω。
3.**防触电措施**:湿手或靠近水源时禁止操作设备,潮湿环境需使用绝缘垫。
四、设备与工具管理
(一)设备定期维护
1.**焊机检查**:每月检查焊接电流调节是否灵敏,冷却系统是否正常。
2.**气瓶安全**: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存放时瓶体倾斜度不超过15°。
3.**切割工具**:钢锯片、砂轮机等附件需定期检查,磨损严重时立即更换。
(二)工具使用规范
1.**夹具使用**:工件固定时避免使用潮湿的垫木,以防短路。
2.**移动设备**:推车式焊机需固定车轮,电缆避免被重物碾压。
五、应急处理措施
(一)火灾应急
1.**灭火准备**:作业区配备4kg干粉灭火器,并标注位置。
2.**处置流程**:发现火情时先切断电源,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若火势蔓延立即撤离。
(二)触电急救
1.**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如木棍)断开电路,禁止直接接触触电者。
2.**心肺复苏**:若触电者失去意识,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三)中毒急救
1.**脱离环境**:发现吸入有害气体者,迅速转移至通风处。
2.**医疗处理**: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送医并告知医生作业类型。
六、安全培训与记录
(一)岗前培训
1.新员工需完成焊接操作规程、安全设备使用及应急演练的考核。
2.每年复训一次,重点强调新工艺的风险点。
(二)操作记录
1.每次作业需填写《焊工作业检查表》,记录设备状态、环境条件及异常情况。
2.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作为安全评估依据。
**二、个人防护措施**(扩写)
(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扩写)
1.**焊接面罩**:选择符合国际或行业(如AWS、EN、IEC标准)认证的自动变光焊接面罩。根据焊接方法(如MIG、TIG、Stick)和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等级(通常AWS标准10-14号适用于MIG/Flux-cored,8-12号适用于TIG,4-7号适用于AC/DCStick)。自动变光功能可减少频繁手动切换的疲劳和眼疲劳风险。使用前检查面罩密封圈是否完好,玻璃是否有划痕或裂纹。定期清洁面罩内部反射镜,使用专用清洁布和清洁剂,避免使用硬物或腐蚀性溶剂。
2.**防护服**:采用经认证的阻燃材料(如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布、Nomex纤维等)制作,领口和袖口应紧闭,防止火花和飞溅物进入。内层建议穿着长袖棉质T恤,吸汗且透气。避免穿着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物。高温作业时,可选用带袖套的焊接服,袖套应能覆盖整个前臂。定期检查服装是否有破损,特别是接缝和口袋边缘。
3.**防护手套**:根据焊接类型和操作需求选择。施焊时,佩戴耐高温、绝缘性能良好且尺寸合适的皮革手套或专用焊接手套(如加厚丁腈橡胶手套)。对于打磨、切割等辅助操作,可佩戴带棉里或加厚层的劳保手套。确保手套干燥,避免接触油脂,因为油脂会降低防护性能。发现手套破损、老化或受化学物质侵蚀时,应立即更换。
4.**防护鞋**:穿戴符合安全标准(如ANSIZ41)的防砸、防刺穿安全鞋,鞋底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如防电击测试)。鞋面应结实耐磨,能保护足部免受重物砸伤和尖锐物刺穿。禁止穿拖鞋、凉鞋或易燃材质的鞋子进入作业区。鞋内可放置吸湿排汗的鞋垫,保持脚部干爽。
5.**防护眼镜**:作为焊接面罩的辅助保护或在没有佩戴面罩时的眼部保护,应佩戴具有防弧光、防飞溅功能的安全眼镜。镜片材质需能抵抗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选择镜框舒适,能牢固固定在眼部。定期检查镜片是否清晰,镜框是否完好。
6.**呼吸系统防护**:
***焊接烟尘防护**:在通风不良或烟尘浓度高的环境(如多层焊接、密闭空间)作业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尘呼吸器。根据烟尘成分和浓度,选择带有适当滤棉(如P100或更高等级)的防尘口罩,或佩戴半面罩/全面罩配合可更换的复合滤罐。确保呼吸器与面部紧密贴合,防止漏气。
***有害气体防护**:对于某些焊接工艺(如TIG焊使用高纯度氩气可能含氢,某些有色金属焊接产生锌烟等),需关注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如臭氧、氮氧化物、金属烟尘)。若检测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应佩戴带有相应气体滤毒罐或分子筛的全面罩式呼吸器。作业前最好通过气体检测仪监测作业环境空气成分。
***使用说明**:正确佩戴和保养呼吸器,定期更换滤棉/滤罐,损坏的呼吸器严禁使用。对佩戴者进行正确使用和维修培训。
(二)呼吸系统防护(继续扩写)
1.**选择依据**:选择呼吸器时,需根据焊接工艺、材料、作业环境和预计暴露的污染物类型来确定。例如,打磨碳钢产生的主要是粉尘,应选择防尘口罩;焊接铝产生大量氧化铝飞溅和烟雾,可能需要防尘且对特定烟雾有过滤能力的呼吸器。
2.**维护保养**:呼吸器的维护至关重要。滤棉/滤罐一旦饱和或超过使用期限,必须立即更换。定期清洁呼吸器外壳,检查气密性(如用发泡剂检查面罩与面部接口),确保呼吸阻力在合理范围内。存放在干燥、清洁、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化学腐蚀。
3.**医疗适应症**:患有呼吸系统或心脏病等疾病的员工,在未得到医生许可前,不应从事需要佩戴呼吸器的焊接作业。
(三)其他个人防护
1.**听力保护**:对于电弧声较大的焊接作业(如等离子切割、CO2焊接),若噪声级超过85dB(A),应佩戴耳塞或耳罩进行听力保护。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并定期检查听力。
2.**高温灼伤防护**:除了面部、手部、脚部,操作时可能接触热工件或高温设备的部位(如颈部、腹部)也应适当遮蔽,可用防火围裙或披肩。
3.**防滑措施**:在高空焊接或地面湿滑时,除穿防滑安全鞋外,还可使用防滑垫或系安全带(如适用)。
三、作业环境安全要求(扩写)
(一)作业区域准备(扩写)
1.**全面清理**:在开始焊接前,必须彻底清理至少半径3-5米(根据焊接类型和材料,危险等级越高,范围越大)的作业区域。清除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木材、纸张、油品、油漆、塑料、橡胶制品等。确保这些物品与焊接电弧或高温区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常建议至少1米,但具体需依据材料特性确定)。
2.**设立警戒区**:使用醒目的警戒带、路锥或警示标识,明确划分出焊接作业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的高度应足以阻挡飞溅物和火花。在入口处设置“焊接作业,小心高温/火花”等警示语。
3.**检查通风条件**:
***自然通风**:确保作业场所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门窗敞开或处于开启状态。但在室外大风天气或室内通风极差时,自然通风效果可能不足。
***强制通风**:对于密闭空间、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或焊接烟尘产生量大的作业,必须配备并开启局部排风设备(如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或全面通风系统。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风量是否足够(可通过观察烟尘能否快速散去来判断)。确保排风口位置合理,不将有害气体排放在人员常经过的地方。监测有害气体浓度(如焊接烟尘、臭氧、氮氧化物等),确保其在职业接触限值(OELs)以下。典型的烟尘浓度目标应控制在10mg/m³以下(视具体成分而定)。
(二)电气安全(扩写)
1.**电缆检查与维护**:
***外观检查**:仔细检查所有焊接电缆(主线和焊枪线)的绝缘外皮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磨损、老化、裂纹、破口或被重物压坏、啃咬的情况。检查电缆接头处是否有牢固的连接和绝缘处理(如使用绝缘胶带、热缩管等)。
***长度与拖拽**:避免使用过长的电缆,过长会增加线路压降和发热风险。电缆不应过度弯曲(最小弯曲半径通常为电缆外径的6倍),以防绝缘层损坏。禁止将电缆在地面上拖拽,尤其是在移动焊机时,应使用电缆拖链或卷盘,防止磨损和绊倒风险。
***定期检查**:建立电缆检查制度,如班前检查、每周专业检查等。记录电缆使用情况,对老化或频繁出现问题的电缆进行重点检查或提前报废。
2.**接地保护**:
***可靠接地**:焊接设备(焊机、变压器的中性点或工作零线)必须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接地线应使用专用黄绿双色多股铜线,截面积需满足设备最大工作电流的要求(查阅设备说明书或相关电气规范)。接地线连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并作防松脱处理(如使用线夹和防松垫圈)。
***地线位置**:焊接地线(回路线)的连接点应尽可能靠近焊机,且与工件连接点距离不宜过远(通常建议不超过5米),以降低接地电阻和线路压降。地线应直接连接在工件导电的部位,避免通过油漆、绝缘层或不导电的垫层连接。对于大型或不规则工件,可设置多个地线连接点。
***接地电阻测试**: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焊接回路的接地电阻,确保其值小于规定值(通常要求小于4Ω,特殊环境可能要求更严格,如小于1Ω)。
3.**防触电措施**:
***操作规范**:禁止在潮湿环境(如雨中、地面有积水)或潮湿的手下操作焊接设备。如必须在潮湿环境作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潮和绝缘措施,如使用绝缘操作台、穿戴绝缘鞋和手套、使用等电位连接等。
***设备绝缘**:定期检查焊机主电路的绝缘性能(如进行耐压测试),确保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发现绝缘不良的设备应立即停用维修。
***隔离与间距**:高压部分(如变压器初级侧)应设置防护罩或遮栏,防止人员意外接触。低压部分操作手柄应有绝缘保护。设备与高压线路或其他危险源应保持安全距离。
***等电位连接**:在金属结构或管道上进行焊接时,应先进行临时等电位连接,将焊件、地线、设备外壳等连接在一起,消除或减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三)气瓶安全(扩写)
1.**气瓶存放**:
***分类存放**:氧气瓶、乙炔瓶(或其他可燃气体瓶)、惰性气体瓶(如氩气、氦气)必须分开存放。氧气瓶应远离乙炔瓶至少5米,并与其他可燃气体瓶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乙炔瓶应直立存放,禁止倾倒。惰性气体瓶可按规范与其他气瓶一起存放。
***环境要求**:气瓶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烘烤(温度不应超过40°C)。严禁将气瓶存放在火源、热源(如暖气、炉灶)附近,与明火或焊接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10米。
***固定与标识**:气瓶应直立固定在支架或墙上,防止倾倒。气瓶上应配备防震圈,搬运和放置时避免剧烈晃动。气瓶及其附件(阀门、减压阀、软管)上应有清晰、正确的标识,无损坏、腐蚀或泄漏。
2.**气瓶使用**:
***固定作业点**:使用气瓶时,应将其固定在专用支架上,或在移动中使用专用气瓶推车。气瓶阀门处必须安装瓶帽,防止碰撞损坏。
***减压阀检查**:每次使用前检查减压阀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压力表是否准确。乙炔减压器严禁沾染油污,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减压器。
***软管检查**:检查气体软管是否完好,有无老化、裂纹、鼓包、死弯或被油污污染。不同气体的软管颜色需符合规定(如氧气通常用蓝色,乙炔用红色,氩气用绿色等),严禁混用或代用。软管长度不宜过长,连接处需用卡子卡紧。严禁使用过期或未检验合格的软管。
***安全操作**:开启气瓶阀门时,应缓慢进行,避免冲击。操作人员应站在气瓶侧面,防止阀门意外喷出。连接软管和减压器时,应先关闭焊枪阀门,并使用专用扳手。使用中若发现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阀门,疏散人员,并采取堵漏措施。
***回火防止器**:在乙炔等易回火的气体管路系统中,必须安装并定期检查回火防止器,确保其功能正常。
3.**气瓶维护与检验**:
***定期检验**:气瓶属于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周期(通常为5年或更长,具体依据法规和气体类型)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并贴上合格标签。
***外观检查**:日常使用中要定期检查气瓶是否有腐蚀、凹陷、裂纹等外观缺陷。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
***附件管理**:气瓶的阀门、减压阀、软管等附件也有使用寿命和检验要求,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进行检验更换。
(三)其他环境因素(新增)
1.**光照防护**:电弧光强烈,不仅伤害眼睛,强光反射也可能损伤他人。除佩戴防护面罩外,作业区域附近的人员也应佩戴防护眼镜或使用遮光板。夜间作业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但应避免光线直射电弧区。
2.**高温防护**:焊接区域及附近工件、设备会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存在烫伤风险。设置临时隔热区域,提醒人员注意避让。操作人员活动范围应与高温区域保持距离。
3.**化学品防护**:部分焊接材料(如焊丝、焊剂)或清洗剂可能含有害化学物质。了解所用材料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必要时佩戴额外的防护手套(如丁腈手套)或使用局部排风,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粉尘。
4.**狭窄空间作业**:如需在管道、容器等狭窄空间内进行焊接,必须严格执行进入程序。确保空间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强制通风),配备通风设备、通讯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进行气体检测,防止缺氧或有害气体聚集。必要时安排外部监护人员。
四、设备与工具管理(扩写)
(一)设备定期维护(扩写)
1.**焊机检查**:
***外观与清洁**:定期清理焊机外壳灰尘,检查有无异常发热、异响、漏油。检查控制面板、按钮、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
***电气检查**:检查焊机内部接线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绝缘破损。检查接地线连接是否可靠。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空载电流和负载电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如空载电流过大)。
***冷却系统**:检查冷却风扇是否运转正常,冷却液(风冷或水冷)是否充足且纯净(水冷需检查水质)。水冷焊机要特别注意水泵运行和管路密封性。
***参数校准**:对于需要精确控制的焊接工艺,定期校准焊接参数(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确保设备输出稳定准确。
2.**气瓶检查**:除了存放和使用的检查点,还应定期检查气瓶本身的腐蚀、损伤情况,以及安全阀是否完好有效(通常由专业检验机构进行)。
3.**切割工具**:
***钢锯片/砂轮片**:检查锯片或砂轮片的磨损程度、平衡性和安装紧固情况。使用前确保安装正确(如锯片齿尖方向、砂轮轴心孔与法兰盘匹配),有无防护罩。禁止使用损坏的切割工具。
***等离子/火焰切割枪**:检查枪体、电极、喷嘴、软管有无损伤、堵塞或泄漏。等离子切割枪的铇极需定期检查和修磨。确保切割参数(气体流量、压力、电流)设置正确。
4.**夹具与固定装置**:检查所有夹具、卡具、吊具等是否牢固、完好,有无裂纹或变形。确保用于固定工件的装置能够承受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和拘束应力,必要时使用可调夹具或加垫隔热材料。
(二)工具使用规范(扩写)
1.**工件固定**:
***稳固可靠**:工件必须固定牢固,防止焊接过程中因热变形或振动而移动,导致焊缝质量下降或事故。使用合适的夹具、地线钳或点焊固定。
***避免硬接触**:对于不同导热性的材料组合焊接,应考虑热膨胀系数差异,避免使用刚性过大的固定方式,可能需要在接触点加垫隔热材料(如石棉板、云母板,注意石棉板的职业健康风险,优先选用其他隔热材料)。
***接地方式**:地线应直接连接在工件导电的部位,接触面积要大,确保低电阻连接。避免地线线缆缠绕在工件上或与其他设备/管道接触。
2.**移动设备**:
***焊机推车**:焊机推车应装有刹车装置,移动时确保车轮滚动顺畅。电缆和气管应沿轨道或专用导管敷设,避免被碾压或过度弯曲。推车移动时要缓慢,注意周围环境。
***电缆拖链**:使用电缆拖链时,应选择与电缆直径匹配的拖链,并保持适当的拖链长度,避免过度弯曲。拖链应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并定期检查润滑和活动是否顺畅。
***气瓶推车**:气瓶推车结构应稳固,刹车可靠。推车上的支架应能securely固定气瓶。推车移动速度要慢,转弯时要小心,防止气瓶倾倒。
3.**辅助工具**:
***敲渣工具**:使用手锤等敲渣工具时,应戴防护眼镜,锤头应无毛刺,防止反弹伤人。敲击方向应朝向安全区域。
***打磨/刷光工具**:使用砂轮机、角磨机等旋转工具时,必须安装防护罩,禁止用手直接扶持工件。检查工具的平衡性,防止高速旋转时产生振动或飞出。使用时保持适当距离,并注意飞溅物。
***测量工具**:使用钢卷尺、卡尺等工具时,注意在移动和读数时防止掉落或被高温烫伤。
五、应急处理措施(扩写)
(一)火灾应急(扩写)
1.**灭火准备与检查**:
***器材配备**:确保作业点附近配备足够数量且在有效期内的灭火器(通常至少配置2具4kg或以上的干粉灭火器,并考虑使用类型,如ABC干粉适用于多种火灾)。灭火器应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有明显标识。对于大型作业,可能还需要消防沙、灭火毯、消防水带等。
***位置标识与检查**:灭火器箱应锁闭(除非需要随时取用),并有清晰的指示牌。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表是否在绿色区域,喷嘴、软管是否畅通,铅封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每月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查。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焊接作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报警程序、灭火行动、人员疏散路线和集合点。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预案内容。
2.**火情处置流程**:
***初期火灾发现**: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大声呼救并按下附近的火灾报警按钮(如有)。同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判断火源类型(电火、金属火、普通可燃物火)和火势大小,决定是否立即尝试灭火。
***切断电源**:如果是电气火灾(如焊机短路、电缆着火),应立即切断焊接设备的总电源开关。但注意,在电源未切断前,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的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拔、握、压——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按下压把)。站在上风口,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对于电弧焊产生的金属熔珠飞溅形成的“金属火”,需使用干粉灭火器或特殊的金属火灾灭火剂,避免使用水,因为水与高温熔融金属接触可能产生爆炸性氢气。
***控制火势**:持续喷射,覆盖燃烧区域,直到火焰完全熄灭。注意观察,防止复燃。
***人员疏散**:在尝试灭火的同时或之后,立即启动疏散程序。所有人员沿指定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集合点,清点人数,报告缺席人员。疏散时保持冷静,用湿布捂住口鼻(如有烟雾),低姿弯腰前行。
***报警与配合**:如果火势无法控制,或需要专业消防队伍协助,应立即拨打当地火警电话(如119),并告知准确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大小和有无人员被困。在消防队到达前,保护好现场(如果可能且安全),配合救援工作。
***事后处理**:火灾扑灭后,要保护好现场,等待相关部门(如消防、安全监管)调查。检查设备损坏情况,评估损失,并分析火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二)触电急救(扩写)
1.**切断电源是首要任务**:
***立即断电**:发现有人触电时,第一步是确保施救者的安全,然后立即切断电源。如果无法立即找到并切断总电源开关,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干燥、非导电的绝缘物体(如木棍、竹竿、橡胶制品、干燥的衣物、干燥的塑料制品)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离。施救者必须站在干燥的地面或绝缘物上(如干木板、橡胶垫)进行操作。
*如果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体(如市电插座、开关),可先关闭电源总闸。如果无法及时断电,可使用合适的绝缘工具(如绝缘钳)剪断电缆(注意剪断点应远离触电者)。
***严禁直接接触**:在电源未切断前,严禁直接用手或其他未绝缘的物体接触触电者,否则施救者也可能触电。
2.**现场急救措施**:
***脱离电源后检查**:切断电源后,立即检查触电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有呼吸心跳**: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处,保持安静休息,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脉搏。如有需要,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若受过培训)。呼叫急救人员(如120),告知情况。
***无呼吸有心跳**: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叫急救人员。
***无呼吸无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交替进行人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触电者恢复反应。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约5-6厘米(成人)。
***处理灼伤**:检查触电者身上是否有因电流通过而造成的电烧伤(通常出现在入口和出口处)。电烧伤是深层烧伤,需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防止感染。不要涂抹药膏或油膏。如有其他外伤,也需适当处理。
***保持体温**:触电后身体可能失温,用毯子或衣物包裹触电者,保持体温。
3.**呼叫专业救援**:无论触电者情况如何,都必须立即呼叫专业的医疗急救服务(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详细地址、触电者状况(有无意识、呼吸、心跳)以及已采取的措施。
(三)中毒急救(扩写)
1.**识别与评估**:
***症状识别**: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臭氧、氮氧化物、金属烟尘(如焊接碳钢的锰、焊接不锈钢的镍、焊接铝的氟化物等)等有害物质。中毒症状可能包括:眼睛刺痛、流泪、视力模糊;喉咙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屋购买借款合同
- 2025停车场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关于企业与个人之间借款合同范本精简版
- 2025年短视频内容合规服务协议协议
- 2025额度借款合同模板
- 2025贷款借款合同撰写模板
- 2025企业的租赁合同范文
- 2025船舶制造工业钢材采购合同
- 拆除建筑字面协议书
- 债权银行协议书的评价
- 村级财务培训内容课件
- 电瓶车充电桩合同协议
- 2024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题
- 2025年~2030年成品油消费市场分析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七单元语文综合实践-走进传统节日-探寻文化根脉【课件】
- GB/T 45025-2024珊瑚礁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危险品货物运输保障方案
- 手卫生课件(完整版)
- 《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