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总则1.1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柔性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全周期,覆盖常规区段(有轨)测量、场段内无轨测量、特殊场景(隧道口/道岔区/高架)测量三大核心环节,针对各环节高频质量通病提供标准化防治方案,确保测量精度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CJJT288-2018)及设计要求。1.2核心质量目标纵向精度:跨距偏差(正线±1m、车辆段±0.5m),锚段长度偏差≤300mm;横向精度:限界偏差≤50mm,多股道直线度偏差≤5mm/20m;标记质量:标识清晰无错漏,基础/支柱编号与设计一致;数据管理:记录完整无涂改,变更手续合规,归档有序。二、常规区段(有轨)测量质量通病防治通病类别通病表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验证标准纵向跨距偏差超标1.单跨跨距偏差>1.2m(正线)、>0.8m(车辆段);2.锚段总长度与设计偏差>500mm;3.曲线段跨距累积偏差>2m1.钢卷尺拉伸松弛(拉力<120N,未拉紧);2.曲线段沿内侧钢轨测量(距离短于实际线路);3.未定期校核里程(与公里标对比间隔>50m)1.拉力控制:2人配合拉伸50m钢卷尺,用拉力计确保拉力150-200N(曲线段≥200N),每10m用粉笔标记张力控制点;2.曲线测量:严格沿外侧钢轨测量,每20m用全站仪复核线路长度(偏差≤30mm);3.里程校核:每30m与隧道壁公里标、站台边缘对比,偏差超50mm时重新调整跨距分配钢卷尺复测跨距,正线偏差≤1m、车辆段≤0.5m;锚段总长度偏差≤300mm;曲线段累积偏差≤1.5m横向限界偏差超标1.实测限界比设计小60mm(侵入限界);2.多股道横向基准点偏差>10mm(导致直线度超差);3.线坠校核缺失(横向点倾斜)1.横向测量未以钢轨中心线为基准(误以轨枕边缘为参照);2.等腰三角形法则应用错误(辅助点间距<5m,精度不足);3.未用线坠校核垂直度(凭肉眼判断)1.基准确认:用钢卷尺从钢轨头内侧16mm处(轨距基准点)测量横向距离,确保以钢轨中心线为基准;2.辅助点设置:多股道测量时,辅助点B、C间距≥10m,用全站仪测B、C坐标(偏差≤5mm);3.垂直校核:每个横向点用线坠吊线,确保钢尺与线坠重合(偏差≤3mm)全站仪测横向限界,与设计偏差≤50mm;多股道直线度偏差≤5mm/20m;线坠校核偏差≤3mm现场标记模糊脱落1.钢轨标记被雨水冲刷(24小时后模糊不清);2.编号写错(如“Z-05”误写为“Z-06”);3.标记位置偏移(偏离中心线>10mm)1.标记前未清理钢轨铁锈(油污、铁锈覆盖,油漆附着力差);2.编号未对照图纸核对(凭记忆书写);3.标记时未对齐纵向点(横向偏移)1.表面处理:用钢丝刷彻底清理钢轨标记处(范围≥100mm×50mm),再用酒精擦拭油污,确保无杂质;2.编号核对:标记编号时,1人对照图纸念号,1人书写,写完后双人复核(与设计一致);3.位置校准:标记前用钢卷尺确认纵向点位置,确保标记点与中心线重合(偏差≤2mm)目视检查标记清晰(雨后48小时无模糊);编号与设计100%一致;标记偏离中心线≤5mm三、场段内无轨测量质量通病防治通病类别通病表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验证标准基准桩数据偏差1.基准桩坐标实测与移交数据偏差>15mm;2.基准桩高程偏差>10mm(导致基础标高错误);3.基准桩破损(桩顶标识模糊)1.土建单位移交时未共同复核(数据记录错误);2.基准桩受机械碰撞(位移未发现);3.未定期保护(无防护栏,被碾压)1.联合复核:接收基准桩时,与土建单位共同用全站仪复测坐标、高程(偏差≤5mm),签署交接记录;2.防护措施:在基准桩周围设置1.2m高防护栏(红白相间),悬挂“基准桩保护,禁止碰撞”标识;3.定期检查:每周复核1次基准桩数据,偏差超10mm时重新校准全站仪复测基准桩坐标,与移交数据偏差≤10mm;高程偏差≤5mm;基准桩无破损、无位移基础定位偏差超标1.基础中心与设计坐标偏差>20mm;2.侧面限界比设计小40mm(侵入限界);3.相邻基础间距偏差>30mm1.GPS信号弱(卫星数量<6颗,定位精度低);2.未邀请铺轨单位复核(线路中心与基础中心错位);3.坐标输入错误(设计坐标录入时数字颠倒)1.信号保障:GPS定位时选择开阔区域(避开建筑物遮挡),卫星数量≥8颗时开始测量,定位时间≥5分钟(确保稳定);2.联合复核:基础定位后,邀请铺轨单位用全站仪测线路中心,确认基础侧面限界(与设计偏差≤30mm);3.坐标核对:输入设计坐标时,双人交叉录入(1人输入,1人核对),避免数字颠倒全站仪测基础中心坐标,与设计偏差≤15mm;侧面限界偏差≤30mm;相邻基础间距偏差≤20mm基坑标记尺寸错误1.基坑边长比设计小50mm(如设计600mm,实测550mm);2.基坑轮廓歪斜(对角线偏差>20mm);3.辅助桩设置偏移(与基坑中心偏差>30mm)1.基坑尺寸测量时钢卷尺未拉紧(松弛导致短量);2.未用直角尺校核轮廓(凭肉眼画框);3.辅助桩未与基坑中心对齐(定位随意)1.尺寸控制:用5m钢卷尺测量基坑边长(拉力≥50N),每边测量2次(偏差≤5mm),确保符合设计尺寸;2.轮廓校核:用直角尺测量基坑对角线(偏差≤10mm),歪斜时重新调整轮廓线;3.辅助桩定位:辅助桩与基坑中心用白灰画线连接,确保偏差≤10mm,桩顶标注“前/后/左/右”钢卷尺测基坑边长,与设计偏差≤10mm;对角线偏差≤10mm;辅助桩与基坑中心偏差≤10mm四、特殊场景测量质量通病防治4.1隧道口过渡段测量通病类别通病表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验证标准明暗交替段标记丢失1.隧道口标记被施工车辆蹭掉(24小时内消失);2.过渡段跨距偏差>1.5m(正线);3.高程衔接不良(隧道内外轨道高程差>15mm)1.标记未强化保护(无警示标识,易被碰撞);2.过渡段未增加校核点(跨距计算错误);3.未测轨道高程(直接沿用设计数据)1.标记保护:隧道口标记处设置警示桩(距离标记≥500mm),悬挂“测量标记,禁止碰撞”牌,标记用红油漆+钢钉双重标识(钢钉深度≥10mm);2.跨距校核:过渡段每10m设1个校核点,用全站仪复测跨距(偏差≤50mm);3.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测隧道内外轨道高程(每5m1点),偏差超10mm时调整跨距标记保护措施到位,无碰撞损坏;过渡段跨距偏差≤1m(正线);轨道高程差≤10mm4.2道岔区测量通病类别通病表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验证标准悬挂点与道岔干涉1.悬挂点距道岔转辙机仅200mm(设计要求≥300mm);2.悬挂点跨越道岔伸缩缝(导致后续安装困难);3.道岔区跨距分配不均(单跨>设计最大跨距10%)1.未获取道岔详细图纸(不了解设备位置);2.未现场核查道岔伸缩缝位置(图纸与实际偏差);3.跨距分配未避开设备(按常规均匀分配)1.图纸收集:提前获取道岔安装图纸(含转辙机、拉杆位置),标记“禁止定位区”(设备周围300mm内);2.现场核查:用钢卷尺测量道岔伸缩缝位置(与图纸对比,偏差≤20mm),确保悬挂点避开伸缩缝≥500mm;3.跨距调整:道岔区跨距按“设备避让优先”原则分配,单跨不超设计最大跨距悬挂点距道岔设备≥300mm;无跨伸缩缝设置;跨距≤设计最大跨距道岔区标记混淆1.不同股道道岔标记编号重复(如“DC-01”在2股道同时出现);2.标记被道岔油污污染(模糊不清);3.标记未标注股道号(无法区分)1.编号规则未明确(未按“股道号-编号”格式);2.道岔区油污未清理(直接标记);3.标记内容不完整(仅写编号,无股道信息)1.编号规则:道岔区标记采用“股道号-设备类型-编号”格式(如“3道-DC-01”),提前制定编号表并交底;2.油污清理:用除油剂擦拭道岔标记处油污,再用钢丝刷除锈,确保表面洁净;3.内容完整:标记需包含股道号、设备编号,字体大小≥20mm(清晰可辨)编号无重复,格式统一;标记无油污污染;内容包含股道号、编号4.3高架区段测量通病类别通病表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验证标准高温钢尺热胀偏差1.35℃时钢卷尺测量50m偏差>30mm(热胀导致变长);2.高架平台振动导致仪器晃动(测量偏差>15mm);3.风力≥4级时GPS定位漂移(偏差>20mm)1.未进行温度修正(直接使用测量长度);2.仪器未固定牢固(支架未锁死);3.大风天气未暂停测量(信号不稳定)1.温度修正:高温天气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按公式“实际长度=测量长度×(1+0.000012×(测量温度-20℃))”修正(0.000012为钢尺线膨胀系数);2.仪器固定:全站仪支架腿完全展开并踩实,用水平仪整平后锁死制动螺旋;3.天气管控:风力≥5级或暴雨时暂停测量,风力4级时增加测量次数(3次取平均值)修正后钢卷尺测量偏差≤10mm/50m;仪器晃动偏差≤5mm;GPS定位偏差≤15mm高架平台标记缺失1.高架平台基础标记被雨水冲刷(72小时后消失);2.标记未做防水处理(油漆起皮);3.辅助桩被风吹倒(无法复核)1.未使用防水油漆(普通油漆防水性差);2.标记后未涂保护层(无防水涂层);3.辅助桩埋设深度不足(<300mm)1.材料选择:使用户外专用防水红油漆(耐候性≥5年),标记后涂1遍透明防水剂(厚度≥0.5mm);2.辅助桩设置:辅助桩埋设深度≥500mm,桩周用混凝土固定(直径≥200mm),桩顶用红油漆标注编号(字体≥30mm)标记雨后72小时清晰,无起皮;辅助桩牢固无倾倒;防水涂层完整五、测量记录与变更质量通病防治通病类别通病表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验证标准记录数据涂改模糊1.测量数据写错后用涂改液覆盖(原数据无法辨认);2.记录缺项(如未填天气、测量人员);3.数据计算错误(如跨距累加错误)1.记录人员未按规范填写(随意涂改);2.记录表格未预设必填项(遗漏信息);3.未双人复核计算(单人记录易出错)1.填写规范:数据写错时划横线保留原数据(清晰可见),在旁边填写正确数据并签字,禁止使用涂改液;2.表格设计:记录表格预设“天气、温度、测量人、复核人”等必填项,未填项不得空白(标注“无”);3.双人复核:记录完成后,1人念数据,1人核对表格及计算结果(100%一致)记录无涂改液覆盖,原数据可辨;必填项无遗漏;计算错误率0%变更手续不全1.变更洽商单无设计单位签字(仅施工方签字);2.变更原因描述不清(未附现场照片);3.变更后未重新测量(直接按原数据施工)1.未按审批流程办理(跳过设计、监理签字);2.变更资料准备不充分(无支撑依据);3.变更后未执行复测(认为偏差小无需测量)1.审批流程:变更洽商单需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监理工程师确认、设计单位签字(三方签字齐全),方可生效;2.资料完善:变更原因需详细描述(如“K1+350处遇地下管线,需调整跨距”),附现场照片(标注位置、日期);3.重新测量:变更后对涉及区段重新测量,记录新数据并复核变更洽商单签字齐全;资料含照片、原因说明;变更后复测数据完整六、质量责任与验证机制6.1责任分工岗位责任范围失职追责措施测量主管工程师审核测量方案、复核基准桩数据、审批变更洽商单、组织复测基准桩数据偏差超15mm,扣当月绩效20%;变更手续不全导致返工,承担返工费用30%测量员现场测量操作、记录数据、标记核对、仪器校准跨距偏差超1.2m(正线),每处罚款100元;记录涂改,扣绩效10%辅助工工具搬运、标记清理、防护措施设置(如基准桩防护栏)辅助桩倾倒未发现,扣当日工资50元;标记清理不彻底导致模糊,重新清理并扣绩效5%质检员抽检测量数据、验证标记质量、检查记录完整性、参与隐蔽工程验收、出具质量整改通知未发现标记错误(合格率<95%),扣绩效15%;验收记录造假,直接调离岗位并承担相应责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测量方案、解决重大质量问题、组织质量培训、审核质量验收报告因方案审批失误导致测量偏差超规范,扣季度绩效30%;重大质量问题处置不当,承担返工总费用的20%6.2验证流程6.2.1过程验证(施工中实时管控)工具验证:每日测量前,测量员对钢卷尺、全站仪、GPS进行自检,钢卷尺核对刻度完整性(无磨损),全站仪开机校准对中精度(偏差≤1mm),GPS检查卫星信号接收能力(≥8颗卫星),自检不合格的工具禁止使用,需立即更换或维修。工序验证:常规区段测量:每完成1个锚段,质检员随机抽取20%的悬挂点(含纵向、横向点),用全站仪复测跨距、限界(偏差需符合验证标准),标记质量采用“全检+拍照留存”,发现问题当场要求整改;场段无轨测量:基础定位完成后,质检员用备用GPS复测50%的基础坐标(与设计偏差≤15mm),基坑尺寸用钢卷尺全检(边长偏差≤10mm),辅助桩牢固性通过“手扳测试”(无位移);特殊场景测量:隧道口、道岔区等关键部位,质检员全程旁站监督,测量完成后立即复核(如道岔区悬挂点距设备间距≥300mm),复核记录需双方签字确认。隐蔽前验证:埋地基础(如有)隐蔽前,组织监理、设计单位联合验收,质检员提交测量记录、坐标数据、现场照片,验收合格后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2.2最终验证(施工完成后)精度验收:全段测量完成后,用全站仪按“每50m1个点”的频率复测跨距、限界,用GPS复核基础坐标,整体精度合格率需≥98%(不合格点≤2个/100m),接地电阻测试(如有)需≤4Ω;资料验收:核查测量记录(含原始数据、复核记录)、变更洽商单、验收报告,确保资料签字齐全、数据完整、无涂改,图纸与现场标记一致;现场验收:沿全段步行检查标记完整性(无模糊、无错漏),编号与设计图纸逐一对比,辅助桩、基准桩防护措施到位(无破损、无位移),验收合格后出具《测量工程质量验收报告》。6.3问题整改与追溯整改流程:对过程验证、最终验证中发现的问题,质检员出具《质量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部位(如K1+350处跨距偏差1.3m)、整改要求(重新测量调整跨距)、整改期限(24小时内),施工班组需在期限内完成整改,提交《整改回复单》及整改后测量数据;复检要求:质检员对整改部位100%复检,如跨距偏差整改后需复测至≤1m(正线),整改合格率需100%,未达标的需重新整改,直至合格;追溯管理:建立“质量问题追溯台账”,记录问题部位、原因、整改过程、责任人,台账与测量记录、验收报告关联归档,后续运维中如因测量问题导致故障,可通过台账追溯至相关责任人,落实追责。七、附录附录1质量检查表模板表1常规区段(有轨)测量质量检查表检查日期锚段编号检查项目设计值实测值偏差值验证标准检查方法检查人整改情况2025.11.05MD-01跨距(第3跨)8.3m8.5m+0.2m正线≤1m50m钢卷尺李四合格横向限界(XH-05)3000mm2980mm-20mm≤50mm全站仪李四合格标记编号(Z-06)Z-06Z-060与设计一致目视核对李四合格表2场段内无轨测量质量检查表检查日期基础编号检查项目设计值实测值偏差值验证标准检查方法检查人整改情况2025.11.05J-08基础X坐标25692.345m25692.358m+13mm≤15mmGPS王五合格侧面限界3100mm3120mm+20mm≤30mm5m钢卷尺王五合格基坑边长600mm×600mm605mm×598mm+5mm/-2mm≤10mm5m钢卷尺王五合格表3测量记录与变更质量检查表检查日期记录编号/洽商单号检查项目要求检查结果验证标准检查方法检查人整改情况2025.11.05JL-05记录完整性含天气、测量人、复核人完整无缺项查阅记录赵六合格BQ-02变更签字施工、监理、设计签字齐全三方签字查阅洽商单赵六合格JL-06数据涂改无涂改液覆盖无原数据可辨查阅记录赵六合格附录2常用测量工具校准记录工具名称型号规格校准日期校准项目校准结果标准要求校准单位下次校准日期校准人50m钢卷尺LX-502025.10.0150m长度偏差50.003m≤50.005m第三方检测机构2026.10.01孙七全站仪TS-602025.09.15对中精度、2C值对中偏差0.8mm,2C值8″对中≤1mm,2C值≤10″厂家售后2026.03.15孙七GPSRTK-5802025.09.20平面精度12mm≤15mm厂家售后2026.03.20孙七线坠XZ-12025.10.05垂直度偏差2mm/2m≤3mm/2m自检2026.04.05孙七附录3质量通病整改案例案例编号通病类别问题描述(某地铁3号线)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责任人ZG-01纵向跨距偏差超标正线K2+150处第4跨跨距10.5m(设计9.3m,偏差+1.2m)1.重新用拉力计控制钢卷尺拉力200N,复测跨距;2.将偏差均分至相邻3跨(每跨调整+400mm);3.质检员复核跨距9.7m(偏差+0.4m,符合要求)跨距偏差≤1m,符合正线标准测量员:张三;质检员:李四ZG-02道岔区标记混淆2股道“DC-03”与3股道“DC-03”编号重复,标记被油污覆盖1.按“股道号-编号”重新标记(2道-DC-03、3道-DC-03);2.用除油剂清理油污,重新涂防水油漆;3.双人核对编号与设计一致编号无重复,标记清晰无油污测量员:王五;辅助工:赵六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