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_第1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_第2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_第3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_第4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 B. C. D.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 B.初夏,晨雾弥漫C.深秋,树枝凝霜 D.寒冬,河水结冰4、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5、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6、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升华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D.“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8、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 B.60℃ C.75℃ D.80℃9、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10、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一段时间后,眼罩的玻璃片常常变得模糊不请,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放在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表面上都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2、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3、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医生建议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厚被子,是因为盖厚被子阻碍了汗液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4、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5、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是固态,由乙到丙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7、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才能维持沸腾,而小红认为用小火就可以维持沸腾了,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8、2022年2月4日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如图,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接着往地面上浇水,水就会______成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9、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10、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过了一会儿,会看到水果表面有小水珠出现,这个现象反映的是_______的过程;在我国北方的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些都是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勤劳的小俊周末自己洗了校服,他想让校服快一些变干。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

两种方法。(1)方法一:______;(2)方法二:______。2、设计制作一直是物理学科素养中的顶层素养,所以同学们应该尝试大胆地去设计去制作,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请你选择身边的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温度计(分度值2℃)。提供的器材有:带有颜色的煤油、冰水混合物、标准气压下的沸水、刻度尺、记号笔。(1)还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2)简要步骤:___________。3、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4、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5、绿豆汤是一道清热消暑的甜品,小红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让绿豆汤更快地凉下来,吹凉后盛入碗中盖紧盖子。接着小红把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打开冰箱,发现绿豆汤凝固成冰,盖子被撑开请你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为什么用风扇吹绿豆汤更快的凉下来,以及盖子为什么会被撑开。6、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些冰块放入一个空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发现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7、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如果有一阵风吹过,还会冷的发抖。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8、阅读下面的短文: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人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会觉得冷,如果有风会觉得更冷,这是为什么?10、水壶烧开水的时候,为什么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表一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8989898(1)小明从水温为90℃时开始计时,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②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___________;(2)水沸腾后,小明把一瓶冰镇饮料靠近烧杯口,发现在烧杯口附近有很明显的“白气”产生。产生“白气”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__(选填“汽化”或“液化”),这一过程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4)加热一段时间后,看到杯中的水面上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选填“液态”或“气态”)物质;(5)图乙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画出的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萘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可是从图像反映出来的萘熔化过程不十分明显,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3、甲是平阴县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形。(1)他们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2)改正错误后,继续做实验,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时间t/min1234567温度t/℃90929496989898(3)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有效可行的办法:______(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结束后,几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对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C. D.(5)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另一兴趣小组观察到烧杯中有如图乙所示的(a)、(b)两种情景.你认为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______4、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___________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__不同。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______℃;(4)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5)如果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体温计有个缩口,此结构导致体温计液体遇冷时不能流回到液泡中,但遇热时能受热膨胀上升,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故A错误;B.冰要熔化,要达到熔点,且要继续吸热。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冰棍达到熔点后,不能再吸收到热量,因此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冰都不能熔化,故B错误;C.火焰的温度大于汤水的沸点,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汤水也能继续沸腾,因此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2、A【详解】解: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3、B【详解】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晨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树枝凝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C【详解】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6、B【详解】“冰层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雨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小水滴结合变大下落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霜是深秋或冬天晚上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雪是高空云层里水蒸气遇低温后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碰撞、结合变大,落下来就是降雪,故D正确。故选D。8、C【分析】【详解】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1℃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的度数为当测得水温温度为70℃时,实际温度为1.25℃×(70-10)=7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AB.由于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液体的沸腾图像都与图中相同,也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物质本身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晶体,故AB错误;CD.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也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0、A【详解】A.电风扇吹出的风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人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快,故A正确;B.酒精易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快,故B错误;C.熔化要吸热,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吸热,故C错误;D.小水珠是液体,是液化所致,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

液化

凝华

内【详解】[1]在抗疫战斗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而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眼罩液化为小水滴。[2]在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上的霜,是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3]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2、

冰熔化吸热

汗液蒸发吸热【详解】[1]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冰熔化吸热使可乐温度降低,喝起来感觉更凉爽。[2]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3、

升华

吸热

汽化【详解】[1][2]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3]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控制了汗液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变慢,吸热少,不利于降温,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4、

吸热

减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5、凝固【详解】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6、

升华【详解】[1]由图可知,丙放热变成甲,甲再放热变成乙,可知丙是气态,甲是液态,乙是固态。[2]由乙到丙即由固态直接吸热变成气态,这个过程是升华。7、

液化

小红【详解】[1]水沸腾时,上部分和下部分的水温度是相同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在变小,气泡会变大,观察甲和乙两图,甲的气泡在变大,乙的气泡在变小,因此甲图正确。[2]“白气”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它是液态小水珠,而烧杯中的水蒸气是气态,在杯口周围遇冷,变为“白气”,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3]水沸腾后,要维持沸腾,只需保证水能继续吸热就行,因此小火就可以了。8、

吸收

凝固【详解】[1]根据题意,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可以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说明汽化具有降温的效果,所以汽化是吸收热量。[2]水是液态,冰是固态,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9、

液化

凝华

室内【详解】[1]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3]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这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即窗玻璃的室内一侧凝华形成小冰晶。10、

液化

凝华【详解】[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果表面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2]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导致的。三、简答题1、

把校服展开

把校服挂在通风处;把校服放在温度高的地方【详解】(1)[1]把校服展开增大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衣服上水分衣服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水分蒸发的越快,衣服干的越快。(2)[2]把校服挂在通风处,加快衣服上水分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水分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水分蒸发的越快,衣服干的越快;把校服放在温度高的地方,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水蒸发的越快,衣服干的越快。2、

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见解析【详解】(1)[1]制作温度计时,要利用一根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2)[2]简要步骤:A.在细玻璃管中倒入适量的煤油。B.把玻璃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记下煤油面达到的位置,并且标注100℃。C.把玻璃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记下煤油面达到的位置,并且标注0℃。D.把0℃~100℃之间分成50等份,一等份是2℃。3、见解析【详解】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放出热量,凝华为小冰晶。4、见解析【详解】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汽化过程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5、见解析【详解】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加快了绿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绿豆汤中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绿豆汤能很快凉下来。绿豆汤中主要是水,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绿豆汤结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知,体积会变大,所以盖子会被撑开。6、见解析【详解】因为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易拉罐的温度也低于0℃,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易拉罐底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所以会出现白霜。7、见解析【详解】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有风吹来时,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吸收更多的热量,觉得更冷。8、

水蒸气凝华、放热

水蒸气液化、放热【详解】(1)[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2)[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9、见解析【详解】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特别是有风吹过来的时候会觉得更冷,这是因为人出水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人会觉得冷;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水的蒸发加快,吸收更多的热量,人会觉得更冷。10、见解析【详解】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离壶嘴较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四、实验探究1、

98

温度不随加热时间变化

液化

放出【详解】(1)①[1]由表格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②[2]由表格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随加热时间变化。(2)[3][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2、

秒表

受热均匀

液态

萘的质量太小【详解】(1)[1]从图象可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时间用秒表,所以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2)[2]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