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乡村改造施工方案_第1页
百色乡村改造施工方案_第2页
百色乡村改造施工方案_第3页
百色乡村改造施工方案_第4页
百色乡村改造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色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造施工方案(2025年度实施版)一、总体目标与实施原则(一)建设目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补短板、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保护,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模式,2025年完成全市268户危房改造、15个示范村建设,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5%、生活垃圾处理率98.8%、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5个,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二)实施原则群众主体: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机制,鼓励村民投工投劳、捐地捐物,通过“你拆我拆、你让我让”模式盘活闲置资源。生态优先:严守喀斯特地貌生态红线,推广石漠化治理与特色种植结合模式,保护右江流域水环境。产业融合:依托芒果、油茶、生态旅游等资源,打造“农业+加工+旅游”全产业链。分类推进:按“示范引领型、整治提升型、基础保障型”三类村庄差异化施工,避免“一刀切”。二、重点施工内容(一)农村住房安全与风貌提升工程1.危房改造专项行动改造对象:优先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重点覆盖脱贫户、低保户及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未达标农房,全市计划改造268户。建设标准:面积控制:1人户≥20㎡,2人户≥30㎡,3人户≥40㎡,4人户以上人均≥13㎡;功能配套:同步建设清洁厨房、水冲式厕所,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绿色建材;抗震要求:采用《广西农村危房改造标准设计图集》,梁柱节点增设构造柱,屋面坡度不低于25°以适应多雨气候。补助标准:户均补助2.68万元,对无自筹能力农户实行全额兜底,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2.风貌改造工程建筑风貌:按“壮族干栏式”风格统一改造外立面,采用青瓦、木窗、夯土墙元素,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板(每户容量≥2kW)。庭院经济:推广“前院花果、后院养殖”模式,每户配套30-50㎡菜园,种植芒果、八角等乡土作物,同步建设雨水收集池(容积≥500L)。(二)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1.道路与交通设施村内道路:硬化1.5米宽入户路,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厚度≥15cm),每500米设置错车道;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间距30米,亮度≥30lux)。产业路建设:新建芒果产业基地产业路20公里,路面宽4.5米,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20cm),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厚度5cm),配套建设错车道和排水沟。2.供水与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实施朔柳片区供水保障工程,新建一体化净水设备(处理能力500吨/日),更换老旧管网30公里(PE管材质,管径DN110-DN200),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污水治理:示范村:采用“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湿地植物选用美人蕉、菖蒲等本地物种;普通村:推广户用化粪池(有效容积≥1.5m³),配套建设村级污水管网(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DN200),处理率达85%以上。3.垃圾收运体系设施配置:每10户设置1个分类垃圾桶(可回收/易腐/其他),村级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处理能力5吨/日),配备电动清运车(载重1.5吨)。处理模式: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易腐垃圾经堆肥后用于农田,可回收物由合作社统一外销。(三)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1.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修复:在平果市、凌云县等石漠化区域种植剑麻、火龙果等耐旱作物,每亩配置滴灌系统(间距1.5米,流量2L/h),配套建设挡土墙(高度1.2米,浆砌片石结构)。水土保持:在坡耕地实施等高线种植,修建截水沟(宽0.5米,深0.6米)和蓄水池(容积50m³),每亩布设水土保持毯150㎡。2.右江流域生态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严禁在河道两侧50米内新建养殖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10%),建设生态缓冲带(宽度≥10米,种植芦苇、香蒲)。垃圾禁入管控:在沿岸村屯设置智能监控摄像头(识别精度90%),配备漂浮垃圾打捞船(作业半径5公里),确保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四)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工程1.特色农业基地升级芒果产业:在右江区、田东县改造标准化果园5000亩,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灌覆盖率100%),建设避雨棚(肩高2.5米,间距4米),配套农产品初加工车间(每500亩1个,面积300㎡)。油茶产业:在凌云县、田林县建设油茶“双高”示范园,每亩种植110株,推广“油茶+中药材”套种模式,建设茶油加工生产线(日处理鲜果50吨)及溶洞酒窖(温度16-18℃,湿度70-80%)。2.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浩坤湖片区:新建环湖骑行绿道3公里(宽度2.5米,彩色沥青路面),改造民宿20家(壮族吊脚楼风格,客房面积≥25㎡/间),开发溶洞茶酒品鉴、扁舟游览等体验项目。红色旅游线路:修复田东县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周边道路2公里,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面积800㎡,含智慧导览系统),配套生态停车场(植草砖铺装,车位100个)。(五)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程1.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每个示范村建设300㎡服务中心,集成“党群服务、电商物流、养老托幼”功能,配备政务自助终端(支持社保、医保查询办理)、冷链仓储(容量5吨)。2.教育医疗提升卫生室标准化:配置DR、心电图机等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幼儿园建设:在10个重点村新建幼儿园(6个班规模,户外活动场地≥600㎡),采用防台风屋顶设计(抗风等级12级)。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项目分期实施第一阶段(1-3月):完成危房改造户排查、示范村规划设计及建材招标采购;第二阶段(4-9月):全面推进住房改造、道路硬化、污水垃圾设施施工,同步开展产业基地建设;第三阶段(10-12月):竣工验收、设施移交及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二)质量管控措施技术培训:组织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每期50人,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重点讲授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监理制度: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对隐蔽工程(如地基处理、管道接口)实行“影像留存+签字确认”;群众监督:每村推选3-5名村民质量监督员,设立“红黑榜”公示施工进度与质量问题。(三)资金保障与管理资金来源:整合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自治区补助415万元、社会资本2亿元,群众自筹占比不低于15%;拨付机制:按“开工拨付30%、中期检查合格拨付50%、竣工验收后拨付20%”分期支付,杜绝挪用截留。四、长效管护机制(一)设施运维市场化管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公司负责垃圾清运、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从村集体经济中列支(标准10元/户/月);村民自治: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奖励(可兑换农资、景区门票)。(二)产业培育合作社带动:每个示范村成立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凌云县茶酒产业带动2476户茶农年均增收3万元;电商赋能: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50名,建设“百色芒果”“凌云白毫茶”区域公共品牌直播间(配备4K摄像头、环形补光灯)。(三)监测评估智慧监管:搭建乡村建设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危房改造进度、水质达标率等20项指标;年度考核:将施工成效纳入县(区)政府绩效考核,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项目责令整改。五、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地质灾害应对:在喀斯特地貌区施工前开展地质勘察,雨季暂停基坑开挖,配备应急排水泵(扬程≥15米);材料供应保障:建立建材储备库(存储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