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发糕的工艺流程_第1页
米发糕的工艺流程_第2页
米发糕的工艺流程_第3页
米发糕的工艺流程_第4页
米发糕的工艺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期:演讲人:XXX米发糕的工艺流程目录CONTENT01原料准备02发酵阶段03调味调配04蒸制成型05冷却处理06包装储存原料准备01粳米支链淀粉含量高,制成的米发糕口感软糯黏连,适合偏好绵密质地的地区;籼米直链淀粉比例较大,成品更显松软蓬松,常用于追求开花效果的工艺。需根据目标口感选择米种,混合使用可平衡组织结构。大米品种选择粳米与籼米的特性差异新米水分含量较高,磨浆后黏性更强,但发酵速度较慢;陈米干燥易碎,需延长浸泡时间,但其淀粉老化特性有助于形成稳定气孔结构。建议选用储存3-6个月的过渡期大米。新米与陈米的发酵表现原料需经过筛去除糠粉和砂石,碎米率需低于5%,否则会导致米浆黏度不均,影响发酵过程中气体的均匀分布与最终成品的蜂窝状结构。杂质与碎米控制浸泡时间控制水温与季节的协同影响夏季室温(25-30℃)下浸泡6-8小时即可充分吸水,冬季需延长至10-12小时并辅以30℃温水预泡。水温超过40℃会激活淀粉酶导致米浆过黏。pH值调节硬水地区需添加0.1%柠檬酸调节浸泡水至弱酸性(pH6.0-6.5),可软化米粒并抑制杂菌繁殖,尤其对传统老酵发酵工艺至关重要。膨胀率检测标准合格米粒应膨胀至原体积2-2.5倍,指甲可轻易掐断无白芯。过度浸泡会引发乳酸菌过度增殖,导致后续发酵酸味过重。磨浆细度标准米浆颗粒需通过80目筛网,粒径控制在50-70μm。过粗会导致成品粗糙且有颗粒感,过细则使米浆黏度过高,阻碍二氧化碳释放。采用砂轮磨浆机时,磨盘间隙应调至0.2-0.3mm,循环研磨3次;现代工艺可选用胶体磨,工作温度需低于50℃以防止淀粉糊化。磨浆后米浆比重应维持在1.12-1.15g/cm³(波美度18-20°Bé),过稀需静置沉淀后去除表层清水,过稠则按米水比1:0.3逐步补入发酵水调节。粒径与发酵效率的关系磨制工艺参数固形物浓度调控发酵阶段02老酵引子配比传统老酵制备按1:3比例混合陈年米酒糟与粳米粉,添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置于陶罐中密封发酵5-7天,待产生浓郁酒香和酸味后过滤取液,作为活性酵种。新老酵混合使用酸碱平衡调节现代改良工艺中,可将老酵液与耐高糖酵母按2:1比例混合,既保留传统风味又提升发酵效率,同时加入5%蔗糖以激活酵母活性。发酵过程中需监测pH值,当pH降至4.0-4.5时,添加0.1%食用碳酸氢钠中和过度酸味,避免成品口感过酸。123发酵温度控制恒温箱精准调控采用专业发酵箱维持30-35℃环境,温度波动不超过±1℃,确保酵母菌处于最佳代谢状态,发酵时间可缩短至8-10小时。自然温度适配初期(0-4小时)设定32℃促进酵母增殖,中期(4-8小时)升至35℃加速产气,末期(8小时后)降至28℃稳定发酵风味。无设备条件下,可将米浆容器置于温水浴(水温38-40℃)中,每2小时更换热水以保持恒温,需延长发酵至18-20小时。分段控温策略优质发酵米浆体积应增长2-2.5倍,表面出现密集蜂窝状气孔,搅拌时有明显弹性阻力,浆体呈现丝绸般光泽。发酵状态判断体积膨胀观测发酵完成时散发清甜酒香,无刺鼻酸腐味;取少量生浆品尝应有微酸甜味,若出现苦涩感则表明发酵过度。气味与口感测试用密度计测量米浆比重,理想值为0.85-0.90g/cm³,低于0.8说明产气过量,高于0.95则发酵不足需延长时间。比重测定法调味调配03基础糖量配比首次搅拌时加入总量70%的糖促进酵母活化,剩余30%在二次醒发前加入,可避免高糖环境抑制酵母活性,同时增强最终甜味层次感。分段加糖技术控糖健康改良针对低糖需求可采用代糖方案,推荐赤藓糖醇与麦芽糖醇按1:1复配,添加量为白砂糖的60%,需同步增加酵母用量20%以补偿发酵动力不足。粳米浆每500克添加白砂糖80-100克,籼米浆因吸水性较强需增至100-120克,糖分不仅提供甜度还参与发酵产气,直接影响成品蓬松度。糖量添加标准辅料混合方法010203干性辅料预处理葡萄干、桂圆干等果脯类需用朗姆酒浸泡2小时软化并杀菌,使用前沥干拌入少量糯米粉防止沉底;紫薯粉等粉状原料需过筛后按米浆重量5%比例添加。液态辅料融合羊奶粉需先用40℃温水调制成20%浓度乳液,与米浆混合时保持温度差不超过5℃,避免蛋白质变性结块;椰浆类高脂辅料需在发酵完成后拌入以防抑制发酵。风味强化技巧添加0.3%香草荚粉或0.1%天然香蕉精油可掩盖发酵异味,若追求复合香气可采用桂花酱与米酒按1:3调制成风味水替代部分调浆用水。浆料均匀搅拌阶梯式搅拌工艺采用立式搅拌机先以低速(200rpm)混合2分钟使原料初步融合,转中速(500rpm)搅拌5分钟打破淀粉链结构,最后高速(800rpm)1分钟形成均匀糊化浆体。稠度检测标准合格浆料用勺背划痕应保持3秒不消失,下落成带状连续不断,若过稠可添加5%乳酸钙溶液调节,过稀则补加炒熟的糯米粉收水。温度控制要点搅拌全程保持浆温28-32℃,夏季需用冰水调温,冬季可预温搅拌容器,温差过大易导致酵母提前活化或淀粉回生。蒸制成型04材质选择与清洁优先选用食品级不锈钢或硅胶模具,确保耐高温且无毒。使用前需用沸水烫洗或蒸汽消毒5分钟,彻底去除油渍和杂质,避免米浆粘黏或异味残留。模具预处理防粘处理在模具内壁均匀刷涂薄层熟油(如玉米油或椰子油),或垫入可食用糯米纸,既便于脱模又能保持发糕表面光滑完整。预热准备将处理后的模具放入蒸笼中用中火预热2-3分钟,提升初始受热均匀性,缩短蒸制时间并减少冷凝水滴落影响。蒸汽火候控制初期大火(100℃)使蒸汽快速穿透米浆,促进膨胀定型;中期转中火(90℃)维持15分钟,确保内部熟透;后期小火(80℃)焖5分钟防止回缩。分阶段控温保持蒸锅水位高于加热管2cm,避免干烧。蒸汽应持续均匀喷出,若气压不足可添加竹制蒸笼垫增强透气性,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导致塌陷。蒸汽量调节蒸笼盖选用拱形设计并包裹纱布,引导冷凝水沿侧壁流下,或覆盖耐高温保鲜膜隔离水滴,保证发糕表面干燥美观。避免冷凝干扰成熟度检测视觉观察法成熟发糕体积膨胀至原浆1.5倍,表面呈均匀蜂窝状,边缘与模具轻微分离。若中心凹陷或色泽发青则提示发酵不足或火候欠缺。竹签验证用细竹签插入发糕最厚处,抽出后无湿浆附着且签体干燥,表明内部完全糊化,反之需补蒸。对开花型发糕需同步检查裂口处是否熟透。戴食品手套轻按压发糕中心,回弹迅速且无粘手感即为成熟;若留下指印或渗出浆液需延长蒸制3-5分钟。触诊测试冷却处理05温度临界点控制脱模需在米发糕中心温度降至60-65℃时进行,此时糕体已完成淀粉回生过程,结构稳定性最佳,过早脱模易导致塌陷变形,过晚则可能因水汽回流造成底部湿黏。触感判断标准用食品级硅胶铲轻触糕体边缘,感受到弹性回弹且无粘附感时为理想脱模时机,若出现明显压痕或粘刀现象需延长冷却时间2-3分钟。批次差异调整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可提前5分钟观察脱模状态;使用紫薯粉等吸水性强的辅料时,需延长冷却时间约10%以确保内部水分平衡。脱模时机把握空气流通系统需配备层流式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速0.3-0.5m/s,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避免表面因快速失水产生龟裂或硬壳现象。空间消毒规范摊凉区应每日进行紫外线臭氧联合消毒,工作台面细菌总数需≤100CFU/cm²,防止冷却过程中微生物二次污染。温区梯度设置采用三段式降温区,首区维持40-45℃完成定型,中区30-35℃缓释内部蒸汽,末区25℃以下进行最终平衡,各温区需保持±1℃精度。摊凉环境要求成品含水率检测冷却全程质量损失应控制在8%-12%,其中前30分钟失重占总量70%,可通过电子称重系统实时记录数据并生成曲线图。失重率监控质构仪参数采用TPA模式测试,理想硬度值为2500-3000g,粘附性<0.5mJ,弹性指数≥0.85,这些指标直接反映水分分布均匀程度。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合格品中心部位含水率应稳定在38%-42%区间,边缘与中心差值不超过3个百分点,超出范围需调整蒸制气压或冷却时长。水分控制标准包装储存06包装材料预处理采用食品级聚乙烯或铝箔复合膜,先经紫外线或臭氧杀菌处理,确保包装材料表面微生物指标≤100CFU/㎡,同时需检测材料的透气性(≤5cm³/m²·24h·0.1MPa)以延缓氧化。充氮保鲜技术在密封包装时注入99.5%纯度氮气,置换氧气含量至≤0.5%,抑制好氧微生物繁殖,维持米发糕的绵软质地和酸香风味。热合封口参数控制封口温度设定为180-200℃,压力0.3-0.5MPa,持续2-3秒,确保封边强度≥40N/15mm且无微孔渗漏。无菌包装流程仓储温湿度成品库需维持15-18℃环境温度,温度波动幅度≤±1℃/h,避免温差导致包装内冷凝水引发霉变。恒温仓储标准采用立体货架分层存放,货垛间距≥50cm,配备轴流风机实现每小时6-8次换气率,防止局部温湿度过高。堆码通风要求保质期验证组建10人专业评审组,按0-5分制评估色泽、弹性、酸香等指标,要求第30天综合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