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项测试试卷_第1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项测试试卷_第2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项测试试卷_第3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项测试试卷_第4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项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项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为二青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静止的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2、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3、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A.旗杆 B.天安门C.升旗手 D.五星红旗4、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5、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过程中()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B.4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D.两小车在20~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6、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7、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为0-15cm,分度值为0.5mm B.量程为0-10m,分度值为1dmC.量程为0-30cm,分度值为1mm D.量程为0-3m,分度值为1mm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9、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C.PM2.5表示可吸入颗粒的直径约为2.5mD.普通中学生脚上穿的鞋长约为50cm10、s、v和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活动中,使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和图丙所示的秒表。(1)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使用图___________所示刻度尺,结果会更精确。(2)按图乙所示读数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2、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3、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_____s,停表读数是_____s。4、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木块长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cm,小车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7、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公交车门来说是______的,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是______的,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8、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约为_______。从地面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需要约,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9、(1)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85___________

;(2)90km/h=___________m/s。10、游客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的情景,以地面做为参照物游客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若梯20s从一楼上升到十楼,且每层楼高度为3m,则电梯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的A处鸣笛,当汽车开到离山崖660m的B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2、重庆开往开州的双层客车,从龙头寺长途汽车站滚动发车,全程320km。客车先以90km/h的平均速度开往距离重庆180km的梁平,短暂停留30min后,再经1.5h到达开州城南汽车站。请问:(1)客车从重庆到梁平的时间为多少h?(2)客车从重庆开往开州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刘爷爷带着孙子驾车到昆明市呈贡高铁南站,然后乘车去贵阳游玩,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求:(1)刘爷爷此时车上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刘爷爷是否违章驾驶;(2)汽车以如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达呈贡需要的时间;(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到达呈贡需要的最短时间。4、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10s下落了200m,再匀速直线运动25s下落至地面,求:(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5、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能力,教练员经常要求运动员做击球训练和追球训练。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30m处设置一个挡板,如图,做击球训练时,运动员从起跑线将冰球往挡板方向水平击出,冰球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起跑线和挡板,遇到挡板后立即垂直于挡板反弹回来,反弹后速度变为碰撞前的一半,教练员帮助计时。某次击球,冰球从被击出到回到起跑线用时3s,则(忽略冰球大小):(1)请计算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2)设冰球每次被击出时速度大小都同第(1)问中的一样。做追球训练时,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垂直于起跑线出发追击冰球,已知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为刚击出的冰球速度的,且大小不变,请通过计算确定运动员在离挡板多远处能接到冰球。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暑假,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______;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因为坡度太大时,______,也不能太小,因为斜面坡度过小,______。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小车必须从______释放;(4)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5)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6)下图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A.

B.

C.

D.(7)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提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______。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cm;为了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放大的像,_____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3)如图甲所示,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如图乙所示,小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3、“频闪摄影”常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它是指照相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拍照一次,记录下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AF段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经过AF段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测得AF段的距离为12.49cm,小球在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小球在BD段的平均速度______DF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mm,物体在AB段路程为_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火炬传递时,手持火炬奔跑的火炬手与护跑队员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但相对于站立在街道两旁加油助威的观众来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是运动的。【详解】A.火炬手手持火炬,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A错误;B.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火炬是静止的,故B正确;C.观众可认为不动,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一直有相对运动,则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往后退,则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2、B【详解】根据公式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A.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4、A【详解】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详解】A.由图像可知,两小车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并不表示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所以两车相距越来越远,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此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此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B符合题意;C.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20~40s内a车速度保持40m/s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B【详解】A.选垂柳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垂柳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选乘坐的船为参照物时,他妹妹的与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C.选河岸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河岸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选五亭桥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五亭桥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m以上,因此要选最大测量值超过1m的刻度尺,故AC不符合题意;BD.一个人躺着与站着的差别不会太大,身高也不会超过3m,需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等于0.05kg;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6km/h,约等于1.1m/s;故C符合题意;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2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详解】A.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B不符合题意;C.PM2.5中的“2.5”表示可吸入颗粒的直径约为2.5m,故C符合题意;D.普通中学生脚上穿的鞋长约为20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①的图象是s-t图象,说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②的图象是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说明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的图象是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④的图象是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选C。二、填空题1、

1mm

B

277.5【详解】(1)[1]由图甲中可知,1cm之间有10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为0.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2]由图乙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mm,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故可知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使用图甲所示刻度尺,结果会更精确。(2)[3]按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可知方法正确的是B。[4]由图丙可知,小表盘的指针指向“4”和“5”之间,且偏向“5”一侧,故小表盘的读数为4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37.5刻度,故大表盘的读数为37.5s,故秒表的读数为t=4min37.5s=277.5s2、

变速

13.5【详解】[1]分析图可知,小车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同,速度,所以整个过程小车运动的速度不同,整个过程小车做变速运动。[2]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

2.50

0.1

338.5【详解】[1]如图甲,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2.50cm。[2]如图乙,为秒表,秒针盘每1s平均分成了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s。[3]如图所示,5min过半,说明秒表盘读第二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338.5s。4、

1.20

337.5【详解】[1]直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纽扣左边读数为2.00cm,右边读数为3.20cm,纽扣的直径为3.20mm-2.00mm=1.20cm[2]秒表的小盘分度值为0.5min,大盘分度值为0.1s,小盘的指针指在5min~6min之间,大盘指在37.5s处,故整个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5、

2.80

1min40.0s【详解】[1]从左图可以看到,木块的左端对准3.00cm的位置,右端对准5.80cm的位置,那么木块长度木块长度是2.80cm。[2]从右图可以看到,秒表的小刻盘分度值代表30s,小刻盘的指针指在1与2之间中间的刻度往右,它代表了时间是1min30s至1min60s之间,再观察大刻盘,指针指在10刻度这个位置,但是它代表的不是10.0s,代表的是40.0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1min40.0s。6、

64

32

0.02【详解】[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要从小车的车尾到车尾或车头到车头读数,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64cm。[2]由图乙可知,小圆盘上指针在0~1min之间,并超过中间位置,因此在大圆盘上指针读数是32s。[3]小车通过的路程s=64cm=0.64m该路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7、

静止

运动

相对【详解】[1]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公交车门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2]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3]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8、

【详解】[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约为。[2]由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9、

cm

25【详解】(1)[1]由生活经验可知,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85cm;(2)[2]因1km=1000m,1h=3600s故10、

运动

1.35【详解】[1]以地面做为参照物游客位置改变,是运动的。[2]若梯20s从一楼上升到十楼,实际上升了九层,电梯的路程s=3m×9=27m电梯的平均速度三、计算题1、10m/s【详解】解: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声=s1+s2=700m+660m=1360m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为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车=s1-s2=700m-660m=40m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2、(1)2;(2)80【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客车从重庆到梁平的速度为90km/h,重庆到梁平的路程为180km,根据公式可知,客车从重庆到梁平的时间为(2)从重庆到开州的路程为320km,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2h+0.5h+1.5h=4h客车从重庆开往开州的全程平均速度为答:(1)客车从重庆到梁平的时间为2h;(2)客车从重庆开往开州的全程平均速度为80km/h。3、(1)刘爷爷是违章驾驶;(2)0.6h;(3)1h【详解】解:(1)刘爷爷此时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100km/h,标志牌上的“60”表示此路段的最大车速为60km/h,所以刘爷爷属于违章驾驶。(2)由图甲可知,交通标志牌到呈贡的距离s=60km,由图乙速度表可知,汽车的速度v=100km/h,由可得,从标志牌处到达呈贡需要的时间为(3)交通标志牌“6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60km/h,则汽车从标志牌处到达呈贡需要的最短时间为答:(1)刘爷爷是违章驾驶;(2)汽车以如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达呈贡需要的时间为0.6h;(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到达呈贡需要的最短时间为1h。4、(1)20m/s;(2)400m【详解】解:(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根据可知运动员在后25s下落的高度为所以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答:(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0m/s;(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00m。5、(1)30m/s;(2)12m【详解】解:(1)设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为v,则遇到挡板反弹后速度由可得冰球被击出后运动到挡板的时间冰球遇到挡板反弹后回到起跑线的时间因冰球从被击出到回到起跑线用时3s,所以即解得(2)设运动员运动的总时间为t′,则冰球遇到挡板反弹后到运动员接到球的时间为t′-t1,因冰球和运动员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起跑线到挡板距离的2倍,所以即解得运动员接到冰球的位置到挡板的距离(1)请计算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2)运动员在离挡板12m处能接到冰球。四、实验探究1、

A

不方便计时

小车不会沿斜坡运动

静止

C

v3>v1>v2

D

偏大【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2)[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测量时间;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正确,B不符合题意。故选A。(3)[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太快,计时会越困难;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4]坡度如果太小,小车会静止在斜坡上或在斜坡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实验无法进行。[5]在实验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小车的初速度,所以可以让小车从斜面某以位置静止开始释放。(4)[6]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再计算得到v3结果比较准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C。(5)[7]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6)[8]AB.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B两图可知,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故AB图像不符合题意;C.由图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