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D.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0米以上3、声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洗碗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人的疾病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6、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7、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晓理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晓理要控制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C.图丙: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了杂乱无章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D.图丁: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可以让部分失去听觉的人重新感知声音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10、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广大青少年带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授课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D.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如图所示,即使蒙住小王的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每个人声音的______不同;他演奏小提琴时按压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__;随着音乐,他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改变了声音的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自习课不许大声喧哗,是在______减弱噪声。3、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_能传播声音;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人耳要听清回声,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必须距离障碍物______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5、如图甲所示是小朋友喜欢的音乐盒,图乙是其内部的发声装置。上紧发条后,当音筒匀速转动时,音筒上凸起的焊点会拨动发音条,使发音条发出声音。发音条的厚薄、长短不一,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每一根发音条被拨动的幅度是相同的,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6、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杨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7、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从左向右,声音的音调依次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耳朵的。学校走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标志,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8、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9、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声音的传播在______中最快,______中最慢(选填“固体”“气体”或“液体”)。10、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不同,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692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啊”,4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1)当时的声速;(2)他到山崖的距离。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的行驶速度。3、汽车在你后方以100km/h速度向你驶来,汽车若在离你100m处鸣笛,问当你听到笛声时,汽车离你还有多少米?(假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声音经4s被他听到;过后汽车再次鸣笛,经3s被他听到;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17s,若声速为340m/s,求:(1)汽车第一次鸣笛距离人多远?(2)汽车第二次鸣笛距离人多远?(3)汽车的速度是多少?5、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开采,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求:
(1)该处海底的深度?
(2)能否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a.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b.乒乓球在实验中的起到什么作用?______;c.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____。2、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_______;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_(选填序号);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和发声的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_______(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3、(1)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800.76D钢80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数据如上表格所示:(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为______;(2)该探究实验所应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4、如图所示,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后:(1)看到电铃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此时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电铃___________(仍在/不在)振动。铃声音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不能传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详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详解】A.利用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有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正是声波所带的能量将结石粉碎了,故B正确;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D.人耳能将原声和回声分辨出来的时间为0.1s,则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s=vt=340m/s××0.1s=17m故D错误。故选B。3、B【解析】【详解】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是根据渔船发出的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探知鱼群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的快速振动,除去碗上的污垢,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声音,从而获得人的身体是否有病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可以探测障碍物离车有多远,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解析】【详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B。5、A【解析】【详解】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使结石运动被振碎,然后排出体外,故C错误;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A。6、A【解析】【详解】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起监测作用,不能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解析】【详解】“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要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8、B【解析】【详解】A.图甲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不正确,B符合题意;C.图丙中,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此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所以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图丁中,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声波通过骨、听觉神经传到达大脑,可以让部分失去听觉的人重新感知声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详解】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频率不在这一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因此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正确。故选D。10、C【解析】【详解】A.太空舱中有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则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能直接对话,故A错误;B.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D.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度即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音色
响度【分析】【详解】[1][2]“若龙声虎啸”指的是瀑布声音的音色像龙和虎一样;“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的声音较大,即声音的响度大。2、
音色
音调
响度
声源处【详解】[1]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即使蒙住小王的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2]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3][4]他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自习课不许大声喧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3、
液体##水
音色【详解】[1]声音能够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水是液体,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2]每一个人说话的音色是不同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4、
4500
真空不能传声
17【详解】[1]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为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2]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没有传声的介质,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3]声音到达障碍物的时间至少为人必须距离障碍物至少为5、
音调
相同【详解】[1]发音条的厚薄、长短不一,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厚度越厚,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2]发音条振动的幅度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6、音色【详解】每个人的音色不同,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故杨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音色。7、
升高
空气
声源【详解】[1]敲击玻璃瓶时主要靠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振动发出声音,从左向右,里面的水越来越少,振动频率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玻璃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进行,禁止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进行控制。8、响度【详解】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解答: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答案为响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响度知识的了解,并要掌握与响度有关的因素.9、
振动
空气
固体
气体【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10、
响度
音调
音色【详解】[1]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2][3]声音没有跑调,说明不是声音的音调是不同,所以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三、计算题1、(1)346m/s;(2)519m【详解】解:(1)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声音传到前方692m远的大山所用时间则当时的声速(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由可得,他到山崖的距离s'=vt'=346m/s×1.5s=519m答:(1)当时的声速为346m/s;(2)他到山崖的距离为519m。2、(1)850m;(2)30m;(3)12m/s【详解】解:(1)汽车鸣笛声的传播时间t车=t声=2.5s由得,鸣笛声传播的路程s声=v声t声=340m/s×2.5s=850m(2)由题意可知s总=s车+s声=880m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s总-s声=880m-850m=30m(3)汽车的速度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850m;(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3、91.83m【详解】解:汽车的速度v汽车=100km/h=m/s人听到笛声时声音传播的时间t===s人听到笛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s1=v汽车t=m/s×8.17m人听到笛声时汽车距离人的距离s2=s-s1=100m-8.17m=91.83m答:汽车离你还有91.83m。4、(1)1360m;(2)1020m;(3)20m/s【详解】解:(1)汽车第一次鸣笛时与人的距离为(2)汽车第二次鸣笛时与人的距离为(3)两次鸣笛的间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汽车的速度为答:(1)汽车第一次鸣笛距离人为1360m;(2)汽车第二次鸣笛距离人为1020m;(3)汽车的速度为20m/s。5、(1)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详解】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t总=×4s=2s由知道,该处海洋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2)不能。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1)该处海洋的深度为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四、实验探究1、
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增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乒乓球被弹起
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详解】(1)[1][2]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把空气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时,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增大。(2)[3][4]当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所以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5]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6]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不能
转换法
①
频率
音调
发声频率低于人耳的可听频率
a
瓶和瓶内的水【详解】(1)[1]紧靠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 电梯维护保养技术要点
- 高级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与激励方案设计
- 淘宝运营专员中级直通车与钻展推广
- 人工智能工程师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技能提升指南
- 多维度解读如何高效地完成过氧化工艺作业
- 氩弧焊工作注意事项及时间管理
- 环保生活计划与可持续发展
- 肝性脑病相关知识临床案例单项选择题测试题附答案
- 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 (37)-1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典型案例分析
-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 《中国石化炼油装置管式加热炉联锁保护系统设置指导意见》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JB/T 20185-2017热原检测仪
- 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 化工原理下精馏的物料衡算
- 加油站安全费用申请表
- 办公室颈腰椎病的预防及运动疗法课件
- 设备保养维修培训课件
- (完整)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概述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