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详解版)_第1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详解版)_第2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详解版)_第3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详解版)_第4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详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雪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D.铁块变成铁水3、《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4、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夏天,大雾弥漫——汽化C.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冬天,冰封江面——凝华5、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6、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7、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句中“霜”的物态变化过程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一致的是()A.缥缈的“水雾” B.秀丽的“雾凇”C.晶莹的“露珠” D.耀眼的“冰块”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9、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0、“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样,一道儿白,…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结冰”是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冰”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甲体温计度数比正常人的体温高了______℃。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K。2、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放入冰箱的________(填“冷冻”或“冷藏”)室内。一两天后普通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解冻后切开,发现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先________成冰,解冻后冰又________成水造成的。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4、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5、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最小分度值______℃。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______离开人体(选填“能”或“不能”)。此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6、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7、(1)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若没有甩就先后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4℃、38.8℃,而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___。(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8、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小明观看了登山运动员登山过程的视频后,立志今后加强锻炼身体,长大后参与珠峰测量。小明登顶珠峰后测量气温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示数为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117)9、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各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10、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相同时间,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图象并回答:(1)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理由:______。(2)物质在A点处于______态;物质在B点处于______态;物质在C点处于______态。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常因为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试着用物理知识解释眼镜起雾的原因。2、如图所示,人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会觉得冷,如果有风会觉得更冷,这是为什么?3、舞台上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形成白雾,营造气氛,请回答:(1)干冰在舞台上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2)白雾是如何形成的?4、(1)如图所示,刚从水中出来的人,为什么觉得冷?(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请解释此现象。5、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如果有一阵风吹过,还会冷的发抖。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6、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7、夏天,冰淇淋从冰箱取出后不久,其包装纸表面会变湿,这是为什么?把装满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玻璃瓶容易破裂,这又是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答:包装纸表面会变湿的原因:______玻璃瓶容易破裂的原因:______8、实验桌上摆放了一小杯酒精,小童同学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后再取出,置于空气中,请分析她会看到什么现象,并阐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9、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同学们呼出“白气”,请解释“白气”产生的原因。10、请问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在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1)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______进行加热,提高效率;(2)取适量的海波装进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海波,其好处是使海波______;(3)每隔1min记录海波的温度,并将数据在坐标图中进行描点,如图乙,请根据描点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4)分析图象可得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______。2、甲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组装甲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时,组装的顺序为________(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2)图甲中在加热固体时用到的加热方法叫________,这样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固体在加热过程中________;(3)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4)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______℃;(5)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______(写出一条理由即可)。(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______℃。(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______(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______。(4)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4、如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2)请根据下方表格数据在乙图坐标纸中用描点法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时间024681012温度/℃94959697989898(3)图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__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4)结合图表可知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5)实验中发现液体升温较慢,若需要缩短液体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5、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是______(选填“A”或“B”);(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若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______℃;(3)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A.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衣服中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铁块变成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B【分析】【详解】A.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因为油的沸点高,所以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煮饺子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冰是固态的,是液态的水遇冷变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A。5、C【详解】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分析】【详解】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A.“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冰块”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故选A。9、D【详解】A.人觉得舒适的室温大约23,所以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略高于0,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38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C【分析】【详解】A.“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B.“结冰”是水凝固成冰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2.9

-5

268【详解】[1]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图甲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9.9℃,比正常人的体温大约高了2.9℃。[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在0℃下方5格处,读数为-5℃。[3]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为T=(t+273)K则-5℃=268K2、

冷冻

凝固

熔化【详解】[1]水的凝固点是0℃,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要将豆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2][3]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解冻后冰又熔化成水造成的。3、【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0℃在上方,液柱所在温度在0℃以下,故读数为。4、【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单位为℃,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而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此时示数在0℃以下,故读数为。5、

35~42

0.1

37.5【详解】[1]由图中可知,体温计能测量的最小值为35℃,最大值为42℃,故可知它的测量范围是35~42℃。[2]由图中可知,1℃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1℃,故可知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1℃。[3]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4]由图中可知,此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为37.5℃。6、

吸热

减慢

①②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3]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把手伸开,吹出的风也会使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增大,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①②③正确。7、

热胀冷缩

36.8

36.8℃

38.8℃

降低【详解】(1)[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观察图中的体温计可知,分度值为0.1℃,图中体温计示数为36.8℃。[3][4]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故甲的读数是36.8℃;乙的读数是38.8℃。(2)[2]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8、

酒精

热胀冷缩

35~42

36.5【详解】[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采用了转换法。珠峰上温度约﹣50左右,此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而高于酒精的凝固点,在此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而酒精是液态的,所以采用酒精温度计。[3]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最小数值是35,最大数值是42,所以它的量程是35~42。[4]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6.5。9、

不能

不能【详解】[1]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A杯中水面上放封闭了一部分空气,随着杯中水温升高,杯中的水蒸发,封闭的空气压强会变大,大于外部气压,而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变大,所以A中水的沸点大于容器中水的沸点。容器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所以A杯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2]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能不断吸热。B杯中水的沸点和容器中水的沸点相同,当容器中水沸腾后,B杯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因此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10、

晶体

有固定熔点

固液共存【详解】(1)[1][2]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由图可知,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2)[3][4][5]由图可知,BD段是熔化过程,AB段是熔化前,物质在A点处于固态,物质在B点处于固态;C点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在C点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答:戴口罩时,呼出的热空气通过口罩与鼻梁之间的空隙,与冷的眼镜片接触,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从而导致眼镜“起雾”。2、见解析【详解】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特别是有风吹过来的时候会觉得更冷,这是因为人出水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人会觉得冷;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水的蒸发加快,吸收更多的热量,人会觉得更冷。3、(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了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2)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降低温度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白雾”。4、见详解【详解】答:(1)人出水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会觉得冷。(2)由于镜片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5、见解析【详解】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有风吹来时,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吸收更多的热量,觉得更冷。6、见解析所示【详解】与实际相符的是乙图;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7、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夏天,冰淇淋从冰箱取出来后不久,其包装纸表面会变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淇淋包装纸,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2]把装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玻璃容易破裂,是由于水凝固后体积变大,将玻璃涨破。8、见解析【详解】小童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后上升。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时后再取出,置于空气中时,由于酒精蒸发吸热,吸热使得酒精和温度计的温度都要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然后温度计再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小童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后上升。9、见解析【详解】同学们呼出的热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出现”白气”。10、见解析【详解】“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室内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四、实验探究1、

酒精灯外焰

受热均匀

温度保持不变【详解】(1)[1]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来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提高效率。(2)[2]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的方法叫水浴加热法,这样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搅拌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3)[3]将图中点用平滑的直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4]由图像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

从下往上

水浴法

受热均匀

-7

晶体

0

固液共存

不变【详解】(1)[1]在组装甲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首先调整好酒精灯火焰的位置,即组装的顺序为从下往上。(2)[2][3]图甲中在加热固体时用到的加热方法叫水浴加热法,先在一个大容器里加上水,然后把要加热的容器放入加入水的容器中,加热盛水的大容器通过加热大容器里的水再通过水把热量传递(热传递)需要加热的容器里,达到加热的目的,这样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体在加热过程中受热均匀。(3)[4]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置在0刻度线以下,它的示数是-7℃。(4)[5][6]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BC段为熔化阶段,它的熔点为0℃。(5)[7][8]图丙中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

保证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