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句中“霜”的物态变化过程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一致的是()A.缥缈的“水雾” B.秀丽的“雾凇”C.晶莹的“露珠” D.耀眼的“冰块”2、《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3、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4、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松簇簇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6、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7、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8、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9、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10、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过了一会儿,会看到水果表面有小水珠出现,这个现象反映的是_______的过程;在我国北方的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些都是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021年1月7日,是成都的初雪。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小明同学想到雪花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抬手想要接住雪花,可雪花很快便熔化,在雪花熔化的过程中,雪花的温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_________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4、如图所示,这是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幅画面,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岿然不动,以坚强的毅力、勇猛的战斗精神取得了胜利!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______成水后再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5、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其中“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6、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这个过程需要_____热(选填“吸”或“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7、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小明观看了登山运动员登山过程的视频后,立志今后加强锻炼身体,长大后参与珠峰测量。小明登顶珠峰后测量气温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示数为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117)8、“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河水结冰是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9、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10、图是以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翡翠蝈蝈白菜和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为原型的文创雪糕,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会看见“白气”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闷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过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小明认为这是瓶内的水往外渗出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2、液氮的沸点是-196°C(1标准大气压下),它能使新鲜奶液在搅拌过程中被迅速降温固化。如图所示在液氮冰淇淋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白气,请解释“白气”的形成原因。3、勤劳的小俊周末自己洗了校服,他想让校服快一些变干。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
两种方法。(1)方法一:______;(2)方法二:______。4、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来一些冰块放入一个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发现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请你从上述情景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要求运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问题,为什么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解释,加盐后,冰的熔点降低,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问题:______解释:______5、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认为是他家的水管破了,向外渗水,你认为这种解释对吗?如果不对,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6、阅读下面的短文: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北方的冬季非常寒冷,有些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教室后,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请你分析一下什么原因?8、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冰镇饮料,放置在室温下表面会变湿。用干毛巾擦,不能马上擦干,过一会儿“自己”变干了。请解释不能马上擦干及“自己”变干的原因。9、在烧杯中放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倒水,会看到烧杯向外溢出“白雾”,如果加的是热水,则制造“白雾”的效果更明显。这是为什么?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浩与海雾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15℃左右。受冷空气影响,岛城前海云雾升腾,宛若仙境,一时间青岛出现“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圈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蒸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过冷的水蒸气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30℃以下可以凝结成冰雾,﹣10℃以上凝结的都是水雾,﹣30℃至﹣10℃之间凝结的冰水混合雾。因此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青岛“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1)真正的“海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现象,“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家住青岛的小明想用图乙所示用带颜色的水自制成的温度计(已标刻度)粗略测量当天(2021年1月7日)室外的温度,没有成功。请分析他测量失败的原因:______。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视线应按_______(A/B/C)读数,此时水温为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图甲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填字母);A.96℃
B.98℃
C.100℃
D.无法读数(3)小明查阅资料得到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已知1个大气压为1.0×105Pa,由表格数据可知:气压p/MPa0.040.060.080.100.120.140.16沸点/℃75.8985.9593.5199.63104.81109.32113.32①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_______个大气压;②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的沸点约为104℃,为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以下方法中合适的是______。A.用小火加热糖汁
B.增大气压
C.减小气压
D.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2)该实验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使被加热物质______;(3)小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①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②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______(选填“CD”、“CE”或“CF”);③若该物质在第3min时比热容为c1,第12min时比热容为c2,则c1︰c2=______。3、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___________(a/b/c)的位置;(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_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90929698999999(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4)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___________沸腾。4、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_______水;(2)水沸腾时停止加热,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3)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4)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_______℃,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_______(选填“快”或“慢”),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5、甲是平阴县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形。(1)他们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2)改正错误后,继续做实验,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时间t/min1234567温度t/℃90929496989898(3)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有效可行的办法:______(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结束后,几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对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C. D.(5)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另一兴趣小组观察到烧杯中有如图乙所示的(a)、(b)两种情景.你认为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A.“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冰块”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分析】【详解】A.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因为油的沸点高,所以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煮饺子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C【分析】【详解】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4、D【详解】冰雪消融为融化现象,雾为小水珠,薄雾缥缈为液化现象,露珠晶莹为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雾凇为气体遇强冷空气凝华形成.5、B【详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正确;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错误;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6、C【详解】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7、C【详解】A.当气温在零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草叶等物体上就形成了霜,故A错误;B.雨的形成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以及高空中的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小颗粒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颗粒上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故C正确;D.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8、B【分析】【详解】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9、C【详解】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故选C。10、C【详解】A.体温计有个缩口,此结构导致体温计液体遇冷时不能流回到液泡中,但遇热时能受热膨胀上升,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故A错误;B.冰要熔化,要达到熔点,且要继续吸热。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冰棍达到熔点后,不能再吸收到热量,因此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冰都不能熔化,故B错误;C.火焰的温度大于汤水的沸点,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汤水也能继续沸腾,因此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液化
凝华【详解】[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果表面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2]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导致的。2、
放出
不变【详解】[1]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2]雪花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
凸面镜
汽化
超声波【详解】[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4、
凝华
熔化
凝固【详解】[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从志愿军战士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2][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志愿军战士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凝固成冰形成的。5、液化【详解】“水被煮沸”是由于干冰撒入水中后,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导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杯口的“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6、
凝华
放
熔化【详解】[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液化或凝华放热。[3]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7、
酒精
热胀冷缩
35~42
36.5【详解】[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采用了转换法。珠峰上温度约﹣50左右,此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而高于酒精的凝固点,在此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而酒精是液态的,所以采用酒精温度计。[3]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最小数值是35,最大数值是42,所以它的量程是35~42。[4]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6.5。8、
凝华
凝固【详解】[1]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华现象。[2]河水结冰是将水变为固态,故是凝固现象。9、
热胀冷缩
36.5【详解】[1]物体材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不同温度下,体积会发生变化,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当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不同温度下,体积不同,根据对应的体积和温度关系,标记出对应温度即可测量温度。[2]图中温度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5。10、
液化
放热【详解】[1][2]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看见“白气”,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方法一:把这瓶矿泉水取出放置足够长时间,用毛巾擦净瓶外壁的水珠,发现瓶外壁不再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方法二:两个相同的矿水瓶,一个不装水,另一个装满水,把它们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过一会发现两个矿泉水瓶外壁都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2、见解析【详解】液氮在空气中迅速汽化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3、
把校服展开
把校服挂在通风处;把校服放在温度高的地方【详解】(1)[1]把校服展开增大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衣服上水分衣服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水分蒸发的越快,衣服干的越快。(2)[2]把校服挂在通风处,加快衣服上水分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水分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水分蒸发的越快,衣服干的越快;把校服放在温度高的地方,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水蒸发的越快,衣服干的越快。4、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问题:为什么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2]解释: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易拉罐体,凝华形成霜。5、见解析【详解】该同学这种解释是错误的;理由:夏天气温较高,水管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水管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6、
水蒸气凝华、放热
水蒸气液化、放热【详解】(1)[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2)[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7、见解析【详解】眼镜片上出现水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后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而形成的。8、见解析【详解】从冷藏室拿出的冰镇饮料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低温饮料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上,瓶表面会“变湿”。用干毛巾擦拭擦干表面的水后,饮料瓶与室温间仍有温差,空气中水蒸气会继续液化,所以不能马上擦干,过一会儿后瓶上的水珠汽化,并且饮料瓶的温度升高至与室温相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不再液化,所以瓶“自己”变干了。9、见解析【详解】升华需要吸热,干冰能够更快更多地从热水那里吸热,从而加快升华,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雾状小水滴的速度加快。10、
凝华
液化
水的凝固点高于当时的气温,水会凝固成冰【详解】(1)[1][2]真正的“海浩”现象时水蒸气凝结为冰晶,气态变固态是凝华现象;此次平流蒸发雾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气态变液态是液化现象。(2)[3]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当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内的工作液体(水)的凝固点时,液体凝固,温度计不能工作了。故失败的原因是水的凝固点高于当时的气温,水会凝固成冰。四、实验探究1、
需要
B
94
98
B
0.96
C【详解】(1)[1]按规范要求,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2)[2]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所以视线应按B读数。[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4℃。[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丙可知,水在第3min开始温度保持98℃不变,则第3min开始沸腾,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5]图甲烧杯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水沸腾,达到沸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故选B。(3)①[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大气压为0.08MPa时,水的沸点是93.51℃,当大气压为0.10MPa时,水的沸点是99.63℃,所以当大气压为0.09MPa时,水的沸点约为97℃;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8℃,所以此时的大气压大于0.09MPa,但小于0.10MPa。当大气压均匀增大时,水的沸点增大越来越小,所以猜测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0.096MPa,即约为0.96个大气压。②[7]A.用小火加热糖汁只能减小糖汁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改变糖汁的沸点,故A错误;BC.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要使糖汁沸腾时温度低于100℃,可以通过减小气压实现,故B错误,C正确;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容器中的糖汁会吸收热量,最终也会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C。2、
秒表
受热均匀
-3
6
CD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生做家务心得体会
- 2025年抽搐与惊厥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2025年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训练卷
- 2025年初中二年级化学上学期专项训练测试卷
- 2025年美术史论尝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油膜测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详解卷
- 2025年初中三年级化学下学期实验操作专项
- 促进执行透明度增加管理开放性
- 财务预算管理的优化方案
- 宴会厅设计方案
- 公司人才体系制度培训
-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四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汽修厂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情绪障碍儿童》课件
- 危险品车队车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4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详解)
-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