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评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评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评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评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评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微小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物体的分子可以停止运动B.分子很小,但我们凭肉眼还是可以分辨出它们C.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下列的物理单位,属于长度单位的是()A.光年 B.秒 C.千米每小时 D.摄氏度3、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举高水杯可以加快水分子的热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在运动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5、“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小宁走在江滨道上,远远就闻到桂花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6、下列物质结构图正确的是()A. B.C. D.7、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个小球,它们相互吸引,那么该轻质小球()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B.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C.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红了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棒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丝绸与玻璃棒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强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图甲中,玻璃棒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D.图乙中,金属箔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球上10、甲和乙两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若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下图中正确情形是()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干燥的冬天,妈妈的长头发与羽绒服摩擦后,头发很容易粘在与羽绒服摩擦的区域是因为摩擦起电时,______。同时,头发变得很蓬松是因为______。2、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片状结构材料,它的原子由______和核外电子构成;校园内的大显示屏是LED的,LED灯管的主材料是属于______体(填“导”、“绝缘”或“半导”),大屏幕上吸附很多灰尘是因为______。3、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说明分子______;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4、如图所示,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气体很容易被压缩但又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___________电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6、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各地陆续爆发。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80~120nm,而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nm,病毒的传染力极强,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这种传染方式___________扩散现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7、疫情期间,学校为保障师生安全,每天都要消杀,同学们都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现象,此现象说明______。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______。8、经过加油站时,就能闻到汽油味,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运动,而且在炎热的夏天,这种味儿更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_。9、将熔喷布制成口罩时,使其带上静电,利用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增强口罩的过滤效果;戴这种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侵入,也可过滤PM2.5,空气中弥漫的PM2.5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10、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为______电子而带正电。在干燥的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松。这是因为头发带______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分子的直径太小了,物理学家就想到一种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即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小宇同学把煤油装在滴定管里,记录到煤油滴了400滴时,管内煤油减少了0.4cm3,其中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是3m2,试粗略估算煤油分子的直径.2、夏天,暴风雨常常伴有电闪雷鸣,每次闪电电流一般可达安。假设一次闪电时间仅为0.1秒,求这次闪电放出的电荷量Q。3、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说明它很小.它不但是尺寸小,而且质量也很小.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cm3的水中大约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据此,请你求出一个水分子的大致质量.4、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cm刻度线;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_____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水柱长度L1/cm混合后液柱的长度L/cm液柱减小的长度△L/cm酒精质量的含量β/%176.298.11.920296.83.240344.096.43.6435.097.460516.798.41.680①第2次实验水面对刻度如图所示,读出水面的刻度_____cm.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____%;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_____cm.(酒精密度0.8g/cm3)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如图坐标系中描点作出△L﹣β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5、分子可以看作是球形的,由于它小得肉眼都看不见,因此,在通常条件下要想知道分子的直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历史上,有人想到用“油膜法”粗略估测分子直径.例如:将一张画有边长为1cm方格的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纸上放一只平底玻璃水槽,并向其中注入能布满槽底的薄薄的一层水;再将一滴体积为4.0×10-6cm3的油滴到水面上,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油膜,其轮廓如图所示.请据此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提示:(1)油膜可近似认为是单个分子排列起来的,即油膜的厚度可以近似认为是油分子的直径;(2)油膜周边所占的格不完整,每两个不完整的格计为一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故A错误;B.分子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故B错误;C.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铁块难以被压缩,故C错误;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金属能够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A.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属于长度单位,故A符合题意;B.秒是时间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千米每小时是速度的常用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甲、丙相互排斥,说明甲、丙一定带同种电荷,丙一定也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说明乙带负电或乙不带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C【详解】A.举高水杯不能加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因为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B.用手捏海绵,因为海绵里面有很多气孔,里面的空气跑出来,造成海绵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C.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在运动,因为分子极其微小,肉眼无法观察到,故C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间距离变大,并不是分子变大,故D错误。故选C。5、B【详解】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是因为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飘入人鼻孔中,被人所感知,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AD.原子由处于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故A正确,D错误;BC.原子核及电子是原子的构成部分,且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BC错误。故选A。7、D【详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吸引轻质小球,则轻质小球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A.打开香水瓶盖后,屋里充满了香味,这是香水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C.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说明卫生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清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说明玻璃棒失去电子,即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故A错误;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图甲中,玻璃棒A带正电,接触金属球B上,B和金属箔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而远离,转移到玻璃棒上,故C错误;D.图乙中,玻璃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金属箔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而转移到B金属球上,故D正确。故选D。10、B【详解】甲、乙两个轻质小球悬挂起来,若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当它们靠近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且两球都是轻质小球,则两球向中央靠拢,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解析】【详解】[1]头发与羽绒服摩擦后,头发很容易粘在与羽绒服摩擦的区域是因为摩擦起电时,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头发变得很蓬松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原子核半导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解析】【详解】[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2]按物质的导电性来分类,制作LED灯管的材料属于半导体。[3]显示大屏上总是吸附上一些灰尘,这是因为显示屏在工作时带有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扩散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解析】【详解】[1][2]夏日荷塘里荷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微风吹过,可以闻到花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有引力作用,在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下,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斥【解析】【详解】[1]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故香气四处飘逸。[2][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用力拉铁丝不容易被拉断,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同时气体很难被无限制的压缩,表面分子间存在斥力。5、正排斥【解析】【详解】[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它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6、不属于【解析】【详解】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80~120nm,远大于分子的直径10nm,所以新冠病毒不是分子,而扩散是发生在分子之间,因此病毒传染不属于扩散现象。7、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剧烈【解析】【详解】[1][2]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同学们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是扩散现象。[3]温度反应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8、无规则剧烈【解析】【详解】[1]经过加油站时,就能闻到汽油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汽油味就越浓。9、轻小物体不是【解析】【详解】[1]带电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如灰尘。[2]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而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合10-4微米,故该颗粒物不是分子。10、失去同【解析】【详解】[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发生电子转移,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是因为头发由于摩擦而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三、计算题1、3.3×10﹣10m【解析】【分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就是分子直径,求出油膜的面积S,分子直径为.【详解】油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薄层,油膜的厚度等于分子直径,只要测算出一滴油的体积V和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可以估测出分子直径的大小,这种粗略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叫单分子油膜法,分子直径的表达式:.2、1000C【解析】【详解】解:这次闪电放出的电荷量答:这次闪电放出的电荷量为1000C。3、在油膜覆盖范围内有64个完整的小方格,周边有41个不完整的小方格,折合为5个完整的小方格,总计为84.5个完整的小方格(还有另一种计算格数的方法,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计).由此可计算油膜的面积为:,因为油膜的体积为:,所以,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为:20.3×10-23g【解析】【详解】1cm3水的质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4、C55.0502.6先增大后减小【解析】【详解】(1)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