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3、“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4、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有些是人工制造。其造雪原理是: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小液滴在落到地面前会变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造雪过程中,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B.人工造雪过程中,气温必须达到0℃或0℃以下C.人工造雪过程中,小液滴需要吸收热量D.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不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相等5、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7、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C.图乙:水的沸点为98℃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8、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A.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B.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C.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D.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10、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2、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把它插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高度为5厘米,把它插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高度为25厘米。当把该温度计插入某种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0厘米,则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当液体温度为80℃时,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_厘米。3、冬至,学校组织包饺子活动。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用勺子盛出的水不再沸腾,即便将勺子放在沸水中也不沸腾。你认为勺中的水温度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现象,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前两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的碘,生活中_____(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5、奇幻的实验像魔法一样让同学们对物理着迷。科学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不可思议的实验(如图所示):烧瓶里盛有刚刚停止沸腾的水,他们将瓶塞塞紧,倒置过来,向瓶底浇冷水。奇妙的现象发生了:烧瓶内的水竟然沸腾了!同学们分析其原因:当向烧瓶浇冷水时,瓶内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瓶内气压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而出现水沸腾。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7、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过了一会儿,会看到水果表面有小水珠出现,这个现象反映的是_______的过程;在我国北方的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些都是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8、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放入冰箱的________(填“冷冻”或“冷藏”)室内。一两天后普通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解冻后切开,发现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先________成冰,解冻后冰又________成水造成的。9、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不料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造成的。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了点盐(或者倒点浓盐水),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10、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A、B两种方案:A、将碘锤放在刚烧开的水中,B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选择________(选填“A”或“B”)方案较好。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凹槽内滴入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同时也说明这个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小明发现每次妈妈把肉从冰箱拿出来,冻肉表面都会有一层白粉。过了一会儿,他又发现肉上白粉不见了,有了许多水珠。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肉上白粉、水珠是怎么出现的?2、小明想给爷爷做一个医药低温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效果好,还是用浓度适当的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做了一个小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出现;请你帮小明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并且帮小明判断做医药冷藏盒是用冰好,还是用浓度适当的盐水好?3、吃火锅时,小玉对着刚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的肉吹气,肉会凉的较快,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马赫数和音障当超音速飞机诞生后,“马赫数”就被广泛应用。所谓“马赫数”就是飞机、火箭等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与音速(即声速)的比值。例如:“马赫数2”即为音速的2倍,而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高度、温度与大气密度等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数值,因此马赫数只是一个相对值。相对而言,相同的飞行速度,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马赫数。加速飞行的飞机,马赫数接近1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声波的叠合累积会使其周边的空气呈现非常高压的状态,飞机好像撞在“一垛墙”上一样,即所谓音障。而飞机一旦穿越音障后,周围压力将会陡降。在比较潮湿的天气,有时陡降的压力所造成的瞬间低温可能会使水汽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形成“锥形云”。这时,我们用肉眼看过去,飞机就好像穿了一件白色的芭蕾舞裙(如图所示)。这种锥形云并非只在飞机突破音障时出现,在合适的空气湿度和压力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周围也会看到。音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行器尝试跨越声速飞行遇到困难的称呼。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飞行器跨越音障飞行已经不算什么技术门槛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一架超音速飞机正以544m/s的速度在空中飞行,此时的声速为340m/s,则该飞机飞行时的马赫数为______;(2)一般情况下,高空中的声速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低空中的声速。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3)加速飞行的飞机,马赫数接近1时,它发出的声波的叠合累积会使其周边的空气呈现______状态;(4)“锥形云”的形成是水蒸气发生了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5、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则烧瓶中的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6、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起雾”的原因。(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7、福建的春季潮湿多雨,不少家庭需要借助暖风烘干机来烘干洗好的衣服。一台小型暖风烘干机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加热机芯产生热量,经过高速转动的叶片将热气导入干衣罩里,从而达到干衣效果的。在开始干衣阶段,我们发现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1)“白气”的形成原因;(2)暖风烘干机的干衣原理。8、一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C,酒精的凝固点(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C,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C,该地区应使用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测温?请你写出这样选择的依据。9、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和试管中均装有水,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试通过观察回答下列问题: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10、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
乙
丙(1)如图甲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如图丙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烧杯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甲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烧杯中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______。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中,从水温升高到90oC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停止读数,其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0.511.522.533.54水的温度/oC90939598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数据记录表中应填写的温度值为______oC;(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____oC;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01×105Pa(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可能正确反映该实验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选填图像的序号)A. B.C. D.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a所示。(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2)从图乙a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另有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乙b所示。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4、图甲是小明在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______;(2)该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2min时它处于______态;(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DE段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沸腾状态,判断的依据是______。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先确定___________(选填“铁棒A”或“铁圈B”)的位置;(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5)当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碎冰完全熔化后,用酒精灯继续给其加热,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详解】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雾是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汽化,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面罩的温度一样,遇到冷的面罩不会发生液化现象,而人呼出的水蒸气是热的,遇到冷的面罩会发生液化现象。故B错误;C.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的一种,雾是液态的小水滴,不是气态,故C错误;D.水雾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人工造雪是小液滴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固,故A错误;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小液滴凝固成小冰晶时温度必须到0℃或0℃以下,故B正确;C.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在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5、C【分析】【详解】AB.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没变,所以沸点不变,故AB错误;CD.气泡上升过程中深度变小压强变小,所以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B【详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7、C【详解】AB.由图甲可知,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故AB错误;CD.通过图乙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A【详解】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A符合题意;B.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成的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B【分析】【详解】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C不符合题意;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分析】【详解】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1、
热胀冷缩
36.5【详解】[1]物体材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不同温度下,体积会发生变化,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当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不同温度下,体积不同,根据对应的体积和温度关系,标记出对应温度即可测量温度。[2]图中温度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5。2、
25
21【详解】[1]把温度计插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5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5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L=25cm-5cm=20cm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是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L=10cm-5cm=5cm则温度为[2]当水温为80℃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L'=80℃×0.2cm/℃=16cm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L''=5cm+16cm=21cm3、
能
不能继续吸热【详解】[1][2]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用勺子盛出的水不再沸腾,是因为勺子盛出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将勺子放在沸水中,勺子中的水可继续吸热,勺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因勺子内的水和锅里的水温度相同,故勺子内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故勺子里的水不能继续吸热。4、
升华
凝华
霜【详解】[1]固体碘加热后变成紫色的气体,即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3]露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冰是液态的水在0℃或以下环境中放热后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霜是空气中的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霜的形成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5、
液化
减小
降低【详解】[1][2][3]烧瓶里盛有刚刚停止沸腾的水,他们将瓶塞塞紧,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瓶内的气压减小,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所以瓶内水的沸点降低,水再次沸腾。6、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随手关紧水龙头
不开着水龙头刷牙
淘米水浇花
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详解】(1)[1][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2)[4]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3)[5]合理即可,如: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7、
液化
凝华【详解】[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果表面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2]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导致的。8、
冷冻
凝固
熔化【详解】[1]水的凝固点是0℃,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要将豆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2][3]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解冻后冰又熔化成水造成的。9、
凝固
降低冰的熔点【详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放热凝固造成的。[2]在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点盐,降低冰的熔点,冰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10、
A
有利于碘蒸气的凝华
放出【详解】[1]由于碘的熔点是113.5℃,在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时,为了防止碘的熔化,应采用将碘锤放在热水中,因为水的沸点是100℃,且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碘的温度能够达到熔点,会发生熔化现象,所以选择A方案较好。[2][3]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有利于碘蒸气的凝华;同时也说明这个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冻肉上的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放热凝华形成的;水珠主要是白粉(冰晶)吸热熔化成水形成的。2、见详解【详解】答: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变冷,因此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白霜;盐使冰的凝固点降低,因此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与不加盐的冰相比较而言,升高到相同的室温,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块好。3、见详解【详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大小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吹气可以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肉会凉的更快。4、
1.6
小于
相同的飞行速度,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马赫数
非常高压
液化【详解】(1)[1]飞机的速度是544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此时马赫数该飞机飞行时的马赫数为1.6。(2)[2][3]马赫数是飞机、火箭等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与声速的比值。因为相同的飞行速度,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马赫数,所以高空中的声速小于低空中的声速。(3)[4]根据文中的描述可知,加速飞行的飞机,马赫数接近1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声波的叠合累积会使其周边的空气呈现非常高压的状态。(4)[5]在比较潮湿的天气,有时陡降的压力所造成的瞬间低温可能会使水汽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形成“锥形云”,是从气态变为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5、见详解【详解】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起来。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这时烧瓶中部分水蒸气液化,烧瓶中气压变低,水的沸点也随之变低,低于烧瓶中水的温度,烧瓶中的水便能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了。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详解】(1)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玻璃上会“起雾”。(2)因为风能加速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3)小明说的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但刚开始一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反而热风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冷玻璃上液化,所以生雾更严重了。7、(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暖风烘干机通过加快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的蒸发。8、酒精温度计【详解】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C,而水银温度计的凝固点是-39°C,在此地区,水银温度计会凝固,故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C,在此环境中仍然是液体,故可以使用,故在此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9、不能,无法继续吸热【详解】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水的沸点后开始沸腾,温度不再上升;而试管中的水向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时,即都为沸点时,由于没有温差了,所以就不能再向烧杯中的水吸热了,由沸腾发生的条件,吸热且达到沸点,这里只满足了达到沸点,而无法继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是不能沸腾的。10、见解析【详解】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汽化过程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四、实验探究1、
100
a
不能
见解析【详解】(1)[1]如图甲20~40min内水的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100。[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小,体积越来越大。所以,图乙中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3][4]甲杯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若不断加热,乙烧杯中水能达到100℃,但由于甲杯中水和乙烧杯水的温度一样,乙烧杯水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2、
97
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献血有奖活动策划方案
- 乡村蛋糕活动方案策划
- 中山餐饮活动策划方案
- 厨房展厅活动策划方案
- 泉州展会施工方案
- 家宴派对活动方案策划
- 伯爵插画活动策划方案
- 水管电线施工方案
- 白酒活动策划方案词
- 自由倒立活动方案策划
- 云南省招标从业人员考试及答案解析
- 租借黄金手镯合同范本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标杆工程创建指导手册(可编辑版)
-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4-2025学年七上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办事处编外招聘4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完整)护理三基知识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共青团“新团员入团”应知应会知识考试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 年版)
- 2025年养老护理员中级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00题)
- 转体桥的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