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霜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

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在图的描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山间出现白雾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上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减小4、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

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5、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哪个?(

)A.冬天水结成冰

B.春天树叶上有露珠C.秋天的早晨有雾

D.冰箱冷贮室里有霜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7、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温暖的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飘出“白气”;C.秋天的早晨,常发现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D.寒冷的冬天,纷纷飘落的雪花.8、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9、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0、冬季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汽遇冷凝华而成的,下述自然现象中与冰花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

B.雾

C.露

D.雨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2、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除去白纸上的黑色碳粉。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为防止高温对纸张的破坏,激光照射时间需严格控制。3、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4、小李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6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5、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形成的。6、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

来使食品降温。7、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热.8、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9、物质从固态

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气态

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

热。10、冬天的早晨,草上出现霜,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小旋同学把4、5块干冰一起放入水槽后,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及水槽上方弥漫大量的白雾,如图所示。(1)水槽中的水沸腾了吗?_____。(2)干冰在水中发生哪种物态变化?_____。(3)白雾是如何形成的?_____。2、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3、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5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D6、答案:B7、答案:D8、答案:C9、答案:D10、答案:A二、填空题1、答案:升华

吸热

液化2、答案:升华3、答案:凝华

放出4、答案:汽化或蒸发

液化或凝华5、答案:室内,凝华。

6、答案:吸热7、答案为:凝华,吸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雪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8、答案:升华

凝华

解析: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钨蒸气在遇冷后又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的缘故。9、答案:直接变成,吸,直接变成,放10、答案:凝华三、实验探究1、答案:没有

升华

干冰吸热升华而成的大量低温气泡,露出水面后,使得水面上方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白雾

【详解】(1)水中的气泡主要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水槽中的水没有沸腾。(2)干冰在水中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升华。(3)白雾是因为干冰吸热升华产生大量的低温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到水面后,降低周围的温度,使水面上方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2、答案:(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3、答案: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解析:为了避免固态碘发生熔化现象,必须控制碘的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113.60℃),可以仿照课本晶体熔化实验中海波的熔化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