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_第1页
岭南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_第2页
岭南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_第3页
岭南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_第4页
岭南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南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岭南医派以广东为中心,凭借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高温多雨、湿热偏重)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医学特色。其重视对当地生草药的发掘整理与利用,善于治疗湿热类疾病、外感时病及热带寄生虫病等,诊疗风格注重实效、灵活变通。该医派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进入兴盛阶段,标志性人物众多,如清代的何梦瑶(著有《医碥》,对岭南湿热病症诊疗有深入研究)、陈复正(儿科名家,著《幼幼集成》)、朱沛文(中西医汇通先驱,著《华洋脏象约纂》),近现代的梁翰芬(擅长内科杂病,传承岭南医理)、蔡香荪(蔡氏医学世家代表,在温病与妇科领域造诣深厚)等,他们的学术成果与临床经验为岭南医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整理了25首膏剂,其中包含岭南医派常用膏剂、新安医派经典膏剂及其他医学流派的经典膏剂。岭南医派清暑祛湿膏成分:藿香、佩兰、青蒿、荷叶、薏苡仁、茯苓、白术、滑石、扁豆花、丝瓜络、甘草。功效:清暑益气,祛湿健脾,用于暑湿困脾所致的身热汗多、心烦口渴、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结合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暑湿盛行的气候特点创制,借鉴了清代岭南医家何梦瑶《医碥》中清暑祛湿的诊疗思想,是夏季调理暑湿病症的常用膏剂。药理分析:藿香、佩兰、青蒿、荷叶、扁豆花清暑解表,驱散暑邪,缓解身热、心烦;薏苡仁、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增强脾胃运化水湿能力,改善肢体困重、便溏;滑石清热利湿,引导湿热从下焦排出;丝瓜络通络祛湿,辅助清除体内湿滞;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岭南医派清热化湿膏成分:黄芩、黄连、黄柏、茵陈、栀子、泽泻、茯苓、猪苓、陈皮、苍术、薏苡仁、甘草。功效:清热燥湿,利湿退黄,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口苦口黏、腹胀腹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方子渊源:源自岭南医家对湿热黄疸病症的长期临床总结,受陈复正治疗湿热病症经验的启发,在茵陈蒿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是岭南地区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膏剂。药理分析: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强效清除体内湿热毒邪;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的要药;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加速湿热排出;陈皮、苍术理气健脾,燥湿和胃,防止湿热困脾;薏苡仁健脾祛湿,增强祛湿之力;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苦寒之性。岭南医派润肺化痰膏成分:川贝母、雪梨膏、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天冬、瓜蒌、杏仁、桔梗、枇杷叶、甘草。功效: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燥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喉痛、声音嘶哑、痰少而黏难咯出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针对当地气候干燥、人群易患肺燥病症的特点创制,融合了岭南民间用雪梨润肺的经验,经后世医家不断完善,成为治疗肺燥咳嗽的常用膏剂。药理分析:川贝母、雪梨膏、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天冬滋阴润肺,补充肺阴,缓解咽干喉痛、燥咳;瓜蒌、杏仁、桔梗、枇杷叶化痰止咳,宣肺利咽,改善咳嗽、痰黏难咯症状;甘草调和诸药,增强整体方剂的协同作用。岭南医派健脾和胃膏成分: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砂仁、木香、鸡内金、麦芽、谷芽、甘草。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嗳气、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参考朱沛文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结合当地人群饮食偏油腻、易伤脾胃的特点创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儿童与老年人。药理分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提升运化能力;陈皮、砂仁、木香理气和胃,行气止痛,改善腹胀嗳气;鸡内金、麦芽、谷芽消食化积,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甘草调和诸药,使方剂药性平和。岭南医派补肾祛湿膏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薏苡仁、独活、桑寄生、牛膝、杜仲、甘草。功效:补肾益精,祛湿通络,用于肾虚湿阻所致的腰膝酸软、肢体沉重、关节疼痛、头晕耳鸣、小便不利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结合当地潮湿环境易致湿邪侵袭人体、损伤肾气的特点创制,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祛湿通络之品,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药理分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益精,滋养肾阴;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排出体内湿邪;牡丹皮清热凉血,清泻虚火;薏苡仁、独活、桑寄生祛湿通络,缓解肢体沉重、关节疼痛;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改善腰膝酸软;甘草调和诸药。岭南医派凉血解毒膏成分: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紫草、栀子、黄芩、甘草。功效:凉血解毒,清热消肿,用于热毒炽盛、血热妄行所致的疮疡肿毒、皮肤斑疹、咽喉肿痛、发热口渴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根据当地易发生热毒病症的情况,借鉴梁翰芬治疗热毒疮疡的经验创制,是该派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代表膏剂之一。药理分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快速清除体内热毒,缓解疮疡、咽痛;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紫草凉血解毒,防止血热妄行,改善皮肤斑疹;栀子、黄芩清热泻火,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苦寒药性。三黄血竭膏(原名朱伯庸去腐生肌膏)成分:黄连、黄芩、黄柏、血竭等24味药材。功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用于各种创面感染、疮疡久不愈合等病症。方子渊源:新安医派名医朱伯庸所创,后经新安医派整理完善,在该派外科临床中广泛应用,因疗效显著,也被岭南医派引入临床,用于创面感染与疮疡治疗。药理分析:黄连、黄芩、黄柏均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创面细菌生长,控制感染扩散;血竭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改善创面局部血液循环,为创面组织修复和愈合创造良好环境,其余药材协同增强清热解毒、生肌收口之效。岭南医派温经散寒膏成分:桂枝、肉桂、干姜、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艾叶、香附、吴茱萸、党参、甘草。功效:温经散寒,养血调经,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行腹痛、经血暗黑有块、畏寒肢冷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针对部分女性因贪凉饮冷、外感寒邪导致的妇科病症创制,参考了蔡香荪在妇科诊疗方面的经验,尤其适合岭南地区夏季贪凉引发的寒凝血瘀型月经病。药理分析:桂枝、肉桂、干姜、艾叶、吴茱萸温经散寒,驱散胞宫寒气,缓解痛经、畏寒;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活血,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改善经血暗黑有块;香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活血调经;党参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调和诸药。岭南医派清肝利胆膏成分: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茵陈、郁金、枳壳、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甘草。功效:清肝利胆,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胀痛、口苦口干、黄疸、小便黄赤、烦躁易怒等症。方子渊源:源自岭南医家对肝胆湿热病症的诊疗经验,在龙胆泻肝汤基础上加入利胆之品,调整剂型为膏剂,更适合长期调理肝胆湿热之证,受何梦瑶《医碥》中肝胆病症治疗思想影响较深。药理分析: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直折肝火炽盛之势;茵陈、郁金清肝利胆,促进胆汁排泄,助退黄;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调畅肝胆气机,缓解胁肋胀痛;泽泻、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引导湿热从下焦排出;生地黄滋阴凉血,防止肝火伤阴;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苦寒之性。岭南医派安神定志膏(又名:岭南定神膏)成分: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苓、茯神、龙眼肉、当归、白芍、党参、黄芪、五味子、甘草。功效: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用于心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心神不宁、头晕乏力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结合“心主神明”理论,参考古代安神方剂,融入该派调理气血的学术思想创制,针对当地人群因湿热扰心、气血耗伤导致的心神失养病症,临床应用广泛。药理分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苓、茯神宁心安神,镇静催眠,改善睡眠质量;龙眼肉、当归、白芍养血滋阴,为心神提供物质保障;党参、黄芪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五味子收敛心气,防止心气耗散;甘草调和诸药。吴门医派琼玉膏成分:人参、生地黄、茯苓、白蜜。功效:滋阴润肺,益气补脾。方子渊源:出自《洪氏集验方》,是吴门医派治疗肺肾阴虚、气阴两虚病症的常用膏方,因疗效确切,被岭南医派引入临床,用于调理岭南地区人群因暑热耗气伤阴所致的气阴两虚证。药理分析:人参能大补元气,增强机体机能,提升免疫力,缓解气虚乏力;生地黄善于滋阴养血,为滋阴佳品,补充身体因暑热耗伤的阴液;茯苓健脾渗湿,可助脾运化,防止滋腻碍胃,保障脾胃功能正常;白蜜润肺止咳,同时能调和诸药,使方剂药性平和。四药合用,共奏滋阴润肺、益气补脾之效。岭南医派益气固表膏成分: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防风、五味子、麦冬、生地黄、当归、白芍、大枣、甘草。功效:益气固表,滋阴养血,用于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的自汗、易感冒、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兼顾阴虚血少之证。方子渊源:岭南医派在玉屏风散基础上,加入益气养血、滋阴固表的学术理念改良而成,针对当地夏季炎热、易出汗耗气伤阴的特点,是治疗气虚自汗、体虚易感冒的常用膏剂。药理分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增强机体卫外功能,减少自汗和感冒发作;防风祛风解表,助黄芪、白术增强固表之力,且能防止闭门留寇;五味子收敛止汗,益气生津,增强固表止汗效果;麦冬、生地黄、当归、白芍滋阴养血,补充身体因出汗耗伤的阴血;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甘草调和诸药。岭南医派祛湿止痛膏成分: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杜仲、牛膝、薏苡仁、桂枝、甘草。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在独活寄生汤基础上,融入该派祛湿通络、补益肝肾的学术观点改良而成,针对当地潮湿环境易引发的风湿痹症,参考了陈复正治疗痹症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药理分析: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活血,为经络气血运行提供保障,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缓解腰膝酸软;薏苡仁健脾祛湿,增强祛湿之力;桂枝温通经脉,增强祛风湿、通经络效果;甘草调和诸药。龙砂医派桂枝茯苓膏(原名:白虎化瘀膏)成分: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方子渊源:源自《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龙砂医派将其制成膏剂,因擅长调理瘀血病症,被岭南医派引入临床,用于治疗岭南地区人群因湿热瘀阻所致的癥瘕、痛经、经闭等病症。药理分析:桂枝温通经脉,行滞化瘀,为活血化瘀的先导;茯苓健脾渗湿,助气血运行,防止瘀血停滞;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凉血清热,能有效消散瘀血,缓消癥块,改善痛经、经闭等症状,五药合用,活血而不伤正,化瘀而不留滞。岭南医派清热泻火膏成分:石膏、知母、黄芩、黄连、栀子、连翘、金银花、生地黄、玄参、麦冬、甘草。功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用于气分热盛、阴虚火旺所致的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小便短赤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结合当地夏季炎热、易生火热病症的特点创制,在白虎汤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滋阴之品,受朱沛文中西医汇通思想影响,注重清热与滋阴兼顾,避免热盛伤阴。药理分析: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气分大热,缓解高热烦渴;黄芩、黄连、栀子、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改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生地黄、玄参、麦冬滋阴生津,补充因热盛耗伤的阴液;甘草调和诸药,缓和石膏、知母的寒凉之性。岭南医派健脾止泻膏成分: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芡实、薏苡仁、陈皮、砂仁、木香、甘草。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大便溏薄、久泻不愈、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舌苔白腻等症。方子渊源:岭南医派针对当地潮湿环境易致脾虚湿盛、腹泻频发的特点创制,参考了梁翰芬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尤其适合岭南地区儿童与老年人脾虚湿盛型腹泻。药理分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莲子肉、芡实、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固肠,缓解大便溏薄、久泻;陈皮、砂仁、木香理气健脾,和胃止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甘草调和诸药。新安医派固本培元膏成分:人参、黄芪、白术、茯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