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鞍山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目标本项目为马鞍山市2025年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重点工程,涉及花山区、雨山区共28个老旧小区及周边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总投资约26亿元。项目以“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海绵技术改造,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改造区域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内涝积水、雨污混流、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与水资源利用效率。1.2主要改造内容本工程包含六大类建设内容:建筑与小区改造:对山明水秀北片、西湖花园等28个老旧小区实施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改造,涉及居民楼326栋,惠及居民1.4万户。道路与广场改造:对湖景路、东升路等12条道路(总长7.392公里)进行透水路面改造,同步建设生态树池、植草沟等设施。公园绿地改造:改造北湖公园、南湖公园等5处城市公园,新增下沉式绿地8.2万平方米,建设雨水湿地3处。管网系统改造:改造供水老旧立管115公里、燃气老旧立管400公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95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9处。水系治理工程:对北湖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清淤河道3.2公里,建设生态护岸1.8公里,恢复滨水植被带。智慧管理系统:新建智慧水务平台1套,布设雨量、水位、水质传感器120个,实现对改造区域雨水系统的实时监测与调度。1.3技术指标要求本工程严格遵循《马鞍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DBJ/T15-250-2023技术规程要求,核心技术指标如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对应设计降雨深度23.3mm)雨水资源利用率:≥15%透水铺装率:小区道路≥60%,人行道≥80%河道生态岸线恢复比例:≥40%内涝防治标准:抵御50年一遇暴雨黑臭水体消除率:100%二、技术措施2.1建筑与小区海绵改造技术2.1.1屋顶雨水管理系统平屋顶改造:采用“植被层+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四层构造体系,选用佛甲草、垂盆草等耐旱景天科植物,屋面坡度控制在2%-3%,设置专用排水槽与雨水管,将收集的雨水引入地面雨水花园。坡屋顶改造:对原有沥青瓦屋面进行翻新,增设雨水斗和导流槽,通过立管将雨水引入地面蓄水箱,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灌溉。2.1.2地面海绵设施透水铺装系统:小区车行道采用透水沥青(AC-13型,空隙率18%-22%),人行道与停车场采用透水砖(渗透系数≥1.5×10⁻³m/s),基层选用级配碎石+砂垫层结构,厚度分别为15cm、10cm。雨水花园:在小区绿化带内建设模块化雨水花园,单个面积15-30㎡,采用“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滤层+排水层”结构,种植鸢尾、菖蒲等耐涝植物,配套设置溢流口与穿孔排水管。植草沟:沿小区道路两侧设置U型植草沟,沟深0.3-0.5m,纵坡0.5%-1%,采用砂土复合基质,种植狗牙根、结缕草等固土能力强的草本植物。2.2道路与广场改造技术2.2.1透水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面层(4cmSMA-13透水沥青)+透水基层(18cm大粒径透水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垫层(20cm级配碎石)”结构,基层下设透水土工布,边缘设置纵向排水盲沟。人行道与广场:采用透水砖(6cm厚生态陶瓷透水砖)+干硬性水泥砂浆(3cm)+透水混凝土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10cm)结构,每隔50m设置横向排水盲沟。2.2.2道路附属设施改造生态树池: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种植土(深度≥1.2m),下层为蓄水腔(高度0.5m),设置透水管与道路排水系统连接,选用香樟、朴树等乡土树种。路缘石改造:采用平缘石与立缘石组合形式,每隔20m设置开口,宽度0.5m,内置格栅,引导路面径流进入绿化带。2.3公园绿地与水系治理技术2.3.1公园绿地改造下沉式绿地:设置于公园地势低洼区域,深度0.3-0.5m,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30%以上,采用“溢流口+渗透管”复合排水系统,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雨水湿地:在北湖公园建设表面流湿地,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4小时,采用“沉淀池+格栅+湿地单元”三级处理工艺,COD去除率≥60%,SS去除率≥80%。2.3.2水系生态修复生态护岸:采用“土工格栅+生态袋+植被混凝土”复合结构,坡度1:2.5,岸坡种植垂柳、旱柳等固岸植物,水下种植沉水植物群落。滨水缓冲带:建设宽度5-10m的滨水植被带,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配置乌桕、水杉等乡土树种,形成生态缓冲屏障。2.4智慧海绵系统建设监测感知系统:在改造区域布设雨量计32个、水位计28个、水质传感器15个,实时采集降雨、积水、水质数据,数据传输频率5分钟/次。智慧调度平台:开发集数据监测、模型模拟、应急调度于一体的智慧水务平台,具备内涝预警、水资源调度、设施运维等功能,响应时间≤15分钟。三、施工流程3.1施工总体流程本工程采用“分区施工、分段流水”组织方式,总体流程如下:前期准备阶段(2025年1月-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审批、材料设备采购、施工队伍进场等工作。主体施工阶段(2025年3月-10月):分三个工区平行施工,每个工区按照“管网改造→建筑与小区改造→道路广场改造→公园绿地改造→水系治理”的顺序组织施工。系统调试阶段(2025年11月):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试运行等工作。竣工验收阶段(2025年12月):分阶段组织竣工验收,完成工程资料归档。3.2关键工序施工工艺3.2.1透水铺装施工工艺基层处理:清除原路面结构,碾压地基(压实度≥93%),铺设透水土工布,搭接宽度≥10cm。垫层施工:摊铺级配碎石(粒径5-31.5mm),厚度20cm,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压实度≥95%。面层施工:透水沥青采用间歇式拌合楼拌合,拌合温度160-180℃,摊铺速度2-3m/min,碾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初压温度≥150℃,终压温度≥80℃。3.2.2雨水花园施工工艺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修整结合,边坡坡度1:1.5,底部铺设10cm厚碎石盲沟,沟内设置透水管。基质铺设:铺设改良土(田园土:砂:有机肥=6:3:1),厚度0.6m,分层夯实,压实度85%-90%。植被种植:采用容器苗移植,种植密度3-5株/m²,种植后立即浇定根水,设置临时围挡防护。3.3施工分区与流水段划分将工程划分为三个施工大区:花山区Ⅰ区:包含湖滨片区、东升新村等10个小区及周边道路,配置管理人员28人,施工班组6个,主要施工机械32台套。花山区Ⅱ区:包含站东新村、沙塘村等8个小区及北湖公园,配置管理人员22人,施工班组5个,主要施工机械28台套。雨山区Ⅲ区:包含雨山公园周边10个小区及南湖公园,配置管理人员25人,施工班组5个,主要施工机械30台套。每个大区按“小区→道路→公园”顺序施工,小区内部按“屋顶→地面→地下”立体作业流程组织,确保各工序衔接有序。四、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4.1质量控制体系4.1.1原材料质量控制透水材料:透水砖抗压强度≥30MPa,透水系数≥1.0×10⁻³m/s;透水沥青马歇尔稳定度≥8kN,空隙率18%-22%。防水材料:选用耐根穿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4mm,拉力≥800N/50mm,延伸率≥40%。苗木质量:乔木胸径≥5cm,冠幅≥2.5m,土球直径≥40cm;灌木高度≥1.2m,分枝数≥3个,无病虫害。4.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隐蔽工程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隐蔽工程验收需留存影像资料,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试验检测:每5000m²透水铺装检测1组透水系数,每1000m管道检测1组闭水试验,每500m²绿地检测1组土壤压实度。质量通病防治:针对透水铺装堵塞问题,采用“预铺反滤层+定期冲洗”措施;针对植被成活率低问题,推广生根剂处理+滴灌养护技术。4.2安全生产管理4.2.1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经理→安全总监→专职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四级管理体系,配置专职安全员12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8项,其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如深基坑开挖、高边坡作业)专项方案需组织专家论证。4.2.2安全防护措施高处作业:屋顶绿化施工设置1.2m高防护栏杆,满挂密目安全网,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搭设临时作业平台(荷载≤2kN/m²)。地下作业:雨污水管道开挖深度≥3m时采用钢板桩支护,设置逃生通道(宽度≥0.8m),配备轴流风机强制通风,氧气浓度低于19.5%时严禁下井作业。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4.2.3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扬尘控制:施工现场设置雾炮机(覆盖率100%),裸土覆盖率≥90%,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车辆冲洗后方可出场。噪声控制:采用低噪声设备,夜间(22:00-6:00)禁止施工,确需施工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噪声控制在55dB以下。水土保持: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后排放,沉淀池容积≥50m³;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可回收率≥60%,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五、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5.1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总工期365天,关键线路为:施工准备→管网改造→道路铺装→公园绿地改造→系统调试→竣工验收。主要节点工期如下:第1-30天:施工准备、图纸会审、材料采购第31-150天:管网改造工程(完成雨污分流、供水燃气立管改造)第91-210天:建筑与小区改造(完成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第151-270天:道路与广场改造(完成12条道路透水铺装)第211-330天:公园绿地与水系治理(完成5处公园改造、3处湿地建设)第301-330天:智慧系统安装调试第331-365天:竣工验收、资料归档5.2资源配置计划5.2.1人力资源配置高峰期投入总人数860人,其中管理人员75人,技术工人385人,普工400人。专业配置:市政工程师15人,园林工程师12人,给排水工程师10人,安全员12人,质量员8人。5.2.2材料设备配置主要材料需用量:透水砖85万m²,透水沥青6.2万吨,生态袋3.5万条,苗木1.2万株,PE排水管18万米。主要施工机械:摊铺机8台,压路机15台,挖掘机22台,装载机18台,洒水车12辆,无人机2台(用于进度与安全巡查)。5.2.3资金使用计划总投资26亿元,分阶段投入:前期准备阶段1.5亿元(5.8%),主体施工阶段20.8亿元(80%),调试验收阶段3.7亿元(14.2%)。每月资金投入峰值3.2亿元,主要用于材料采购(占比55%)、人工费用(25%)、机械租赁(12%)、其他费用(8%)。六、验收标准与运营维护6.1验收标准与流程6.1.1验收标准分部工程验收:建筑与小区改造工程执行DBJ/T15-250-2023标准,道路工程执行CJJ1-2008标准,园林工程执行CJJ/T82-2012标准。功能验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需通过一个完整水文年的监测数据验证;透水铺装透水系数≥1.0×10⁻³m/s,连续降雨1小时无积水。6.1.2验收流程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提交自检报告及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监理评估:监理单位组织预验收,出具质量评估报告,提出整改意见。正式验收: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分为资料审查、现场实体检测、功能测试三个环节,验收合格后签署竣工验收证书。6.2运营维护方案6.2.1维护组织架构成立专门运维管理中心,配置管理人员15人,专业技术人员28人,分为三个运维班组,负责改造区域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建立“智慧平台+人工巡检”双轨运维机制,巡检频率:雨季每周2次,旱季每周1次。6.2.2主要设施维护措施透水铺装:每季度采用高压水枪冲洗1次,每年进行1次孔隙率检测,当透水系数低于0.5×10⁻³m/s时进行翻修处理。雨水花园:每月清理杂草1次,每半年更换表层种植土(厚度10cm),每年修剪植被2次,确保覆盖率≥90%。智慧系统:每月进行1次传感器校准,每季度进行1次平台功能测试,确保数据传输准确率≥98%,系统响应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改革推动县中发展实施方案
- 高端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充电桩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 与旅行社签合同协议
- 买卖购销协议书范本
- 代理签租房合同协议
- 专利投资合作协议书
- 个人免责协议书范本
- 低压电工外聘协议书
- 伐木安全免责协议书
- 征求意见稿-电力设备智慧监造技术导则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配套表格式教案(全册)
- 华为客户接待流程
-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200字
- 多缸高能液压圆锥破碎机安全操作规程
- 融资报告范文模板
- 聘任监理合同范例
-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范文
- 车位租赁协议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试卷2(含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第1章 有理数~第3章 代数式)(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