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及咽拭子采集流程_第1页
鼻咽及咽拭子采集流程_第2页
鼻咽及咽拭子采集流程_第3页
鼻咽及咽拭子采集流程_第4页
鼻咽及咽拭子采集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咽及咽拭子采集流程演讲人:日期:06后续处理与转运目录01采集前准备02鼻咽拭子采集规范03口咽拭子采集规范04标本处理与包装05质量控制要点01采集前准备核对患者信息与医嘱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基本信息,确保与检验申请单一致,避免样本混淆或误检。身份信息确认医嘱内容审核知情同意告知确认医嘱要求检测的项目(如细菌培养、核酸检测等),明确采样部位(鼻咽或口咽),并评估患者是否有禁忌证(如鼻中隔偏曲、出血倾向等)。向患者或家属解释采集目的、操作步骤及可能的不适感,签署知情同意书,尤其针对儿童或特殊疾病患者需额外沟通。准备所需物品与试剂采样工具选择备齐无菌咽拭子套装(聚酯纤维或人造丝头)、病毒保存管(含3mL病毒转运培养基)、细菌培养管(含生理盐水或专用培养基)及标签。辅助物品检查确保压舌板、手电筒、医用垃圾袋、生物安全运输箱等齐全,并检查试剂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环境消毒准备提前对采样台面、操作区域进行紫外线或含氯消毒剂消杀,避免交叉污染。标准防护装备穿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一次性医用帽、护目镜或面屏、无菌手套及隔离衣,高风险区域需加穿防水鞋套。手卫生规范操作前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戴手套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再次消毒,确保无菌操作。防护检查流程由同事或镜前检查防护装备是否严密,尤其确认口罩气密性及手套无破损,避免暴露风险。(注后续章节可根据需求继续扩展,如“采集操作步骤”“样本保存与运输”等。)操作者个人防护穿戴02鼻咽拭子采集规范患者体位与头部固定坐位或半卧位选择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轻微后仰,以充分暴露鼻咽部,便于操作者观察和操作,同时减少患者不适感。儿童及特殊人群体位对于儿童或不配合者,需由助手协助固定头部,必要时采用约束带或抱持体位,确保采集过程安全高效。头部固定手法操作者需用非惯用手固定患者头部,拇指和食指轻托患者下颌,其余三指稳定枕部,防止采集过程中患者突然移动导致黏膜损伤或采样失败。特殊解剖结构处理针对鼻中隔偏曲或鼻腔狭窄者,可改用细径拭子或选择对侧鼻道,必要时在影像引导下操作以提高准确性。鼻道选择与插入路径优先选择较宽敞的鼻道,拭子沿鼻底平行于硬腭方向缓慢推进,避开鼻中隔,插入深度为鼻翼至耳垂的距离(成人约5-7cm,儿童减半)。角度调整与阻力判断若遇阻力需轻微调整角度,避免强行插入。进入鼻咽部后,拭子尖端应接触咽后壁或鼻咽顶壁黏膜,确保采集到足量样本。拭子插入深度与角度拭子抵达目标位置后,需旋转3-5圈并停留10-15秒,使纤维充分吸附分泌物。旋转时应保持适度压力,避免过度摩擦导致黏膜出血。接触时间与旋转方式沿插入路径匀速回撤拭子,避免触碰其他部位造成污染。若拭子可见明显黏液附着,表明采样有效。取出速度与路径控制立即将拭子头浸入病毒保存液,折断多余杆部并密封。若需细菌培养,应使用无菌转运培养基,30分钟内送检以保证微生物活性。样本保存注意事项旋转停留与轻柔取03口咽拭子采集规范压舌板使用与暴露区域压舌板正确握持方式操作者需用无菌手套持压舌板前端1/3处,避免污染或滑脱,轻轻下压舌体前2/3部位,力度适中以防引发呕吐反射。充分暴露咽峡部避免接触非目标区域压舌板需横向放置于舌中部,向下按压至舌根处,同时嘱患者发“啊”音,使悬雍垂及双侧扁桃体窝完全显露,便于精准采样。压舌过程中需避开牙龈、颊黏膜等非采样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双侧扁桃体擦拭要点将拭子头部紧贴扁桃体隐窝表面,以适度压力旋转3-5圈,确保采集到隐窝内可能存在的分泌物或病原微生物。旋转式擦拭手法优先擦拭充血、肿胀或渗出明显的患侧,再以相同方式采集对侧样本,避免遗漏潜在感染灶。双侧交替采样擦拭时需控制拭子移动范围,防止触碰舌体或口腔黏膜,降低假阳性风险。避免触及其他组织垂直轻刮法单次擦拭时长不超过3秒,压力以黏膜轻微凹陷为度,避免过度摩擦导致黏膜出血或样本稀释。控制接触时间与压力快速置入保存液采样后立即将拭子头部浸入病毒转运培养基,折断尾端并密封,防止样本干燥或污染,确保检测准确性。拭子头部需垂直于咽后壁黏膜,自鼻咽部向下轻刮至喉咽交界处,覆盖淋巴滤泡聚集区,停留1-2秒以吸附分泌物。咽后壁擦拭操作手法04标本处理与包装无菌操作要求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折断操作,操作者需佩戴双层手套、口罩及护目镜,避免气溶胶污染。折断时保持拭子头部始终向下,防止样本飞溅。折断拭子杆操作规范力学控制标准使用专用折断器在拭子杆预设凹槽处施力,确保一次性折断且断面平整,避免产生锐利边缘刺穿密封管或生物安全袋。污染防控措施折断后立即将拭子头部浸入保存液,全程不超过15秒,若发生意外暴露需按三级生物危害事件处理流程上报。密封管标识与信息核对双重标识系统采用防水油性笔在管身标注患者ID条码及采样时间(精确至分钟),同时粘贴预打印电子标签,包含姓名、性别、检测项目等核心信息。三级核对机制特殊样本标注采样者、转运人员、实验室接收人员需分别扫描条码并核对电子系统与实体标签的一致性,任何差异均需重新采集标本。对疑似高致病性病原体(如白喉杆菌)样本,需额外加贴生物危害警示标识及红色封口膜,实行专人专箱转运。123生物安全袋封装流程分层封装技术内层使用防渗漏密封袋装入标本管,中层放置吸水材料,外层为高强度聚乙烯袋,每层均需独立密封并喷洒75%乙醇消毒。温度控制要求封装完成后进行负压测试(维持-80kPa压力1分钟无泄漏),并在转运箱GPS追踪系统中录入封装时间、责任人及预计抵达时间。若转运时间超过2小时,需在安全袋内加入预冷冰排(4℃环境),但禁止使用干冰以防冻裂样本管。完整性检测程序05质量控制要点避免触及其他部位严格规范操作手法采集时需将拭子精准接触咽后壁或扁桃体隐窝,避免触碰舌体、口腔黏膜及悬雍垂,以防污染样本或引发患者呕吐反射。使用专用器械固定对儿童或不配合患者,可借助压舌板固定舌体,确保拭子仅接触目标区域,减少无效采样风险。操作者体位控制要求患者头部微仰、张口发“啊”音,操作者需快速稳定完成采集,避免因动作迟缓导致拭子滑脱至非目标区。黏膜接触时间控制拭子与黏膜接触时间应控制在3-5秒,过短可能导致病原体吸附不足,过长易引起黏膜损伤或患者不适。标准化擦拭时长拭子需适度旋转3-4圈以确保充分采集分泌物,但需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出血影响检测准确性。旋转力度与次数冬季采样时,需提前将拭子室温平衡,防止低温拭子刺激黏膜收缩,影响病原体释放效率。低温环境预处理异常情况处理预案呕吐反射处理若患者出现强烈呕吐反应,应立即撤出拭子,嘱其深呼吸放松,待缓解后更换新拭子重新采集。黏膜出血应对如采样后发生出血,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并记录于检测单,避免血性样本干扰细菌培养结果。样本污染应急措施若拭子意外掉落或接触非目标区域,必须废弃并更换全新无菌拭子,严禁重复使用污染器械。06后续处理与转运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锐器单独处置若采集过程中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或玻璃试管,必须放入防刺穿的锐器盒中,避免转运时发生职业暴露风险,且锐器盒容量不得超过3/4。03消毒与记录操作台面及转运工具需用含氯消毒剂(如1000mg/L有效氯)擦拭,并登记消毒时间、责任人,确保可追溯性。0201感染性废弃物分类处理使用后的咽拭子采样器、手套等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物品,需投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并标注“感染性废物”标识,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标本储存温度及时限细菌培养标本特殊病原体处理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若用于细菌培养,需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室温(15-25℃)保存;若延迟送检,应置于4℃冰箱,但不得超过24小时,以防苛养菌(如链球菌)死亡。用于PCR检测的标本需立即冷冻(-20℃以下),长期保存需-70℃超低温环境,避免反复冻融导致RNA降解,最长保存期限为7天(视试剂盒要求调整)。如疑似白喉杆菌感染,标本需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检,并保持湿润(如置于Amies运输培养基中),以维持细菌活性。转运容器与交接登记01标本需置于密封防漏的初级容器(如无菌试管),外裹吸水材料后装入二级生物安全袋,最外层使用专用转运箱,箱体标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