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科手术流程操作规程一、概述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及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涵盖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全过程,旨在规范手术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手术史、过敏史、合并症等。
2.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等。
3.进行影像学评估,包括X光片、CT或MRI,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
4.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必要时行肺功能测试或心电监护。
(二)手术计划
1.制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方式(如关节置换、骨折固定等)。
2.确定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
3.准备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确保无菌及完好。
(三)术前准备
1.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常规备皮。
2.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
3.完成术前用药,如抗生素预防感染、镇静药物等。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风险及配合要点,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术中操作
(一)麻醉与体位
1.根据手术需求选择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2.安置患者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确保手术区域暴露良好。
3.连接监护设备,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二)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建立无菌环境。
2.切开皮肤及软组织,暴露手术区域。
3.根据手术方案进行操作,如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1)复位:使用牵引、克氏针等工具精确复位骨折端。
(2)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确保稳定固定。
(3)清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炎症介质。
4.安置人工关节或植入物时,注意型号匹配及生物相容性。
5.逐层缝合,止血彻底,避免术后出血及感染。
(三)术中监护
1.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2.观察手术区域出血情况,必要时调整止血措施。
3.确保植入物位置及固定效果,避免并发症。
四、术后管理
(一)生命体征监测
1.术后早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2.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渗血敷料。
(二)疼痛管理
1.评估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三)伤口护理
1.定期检查伤口,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指导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如换药、拆线等。
(四)康复指导
1.制定康复计划,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等。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3.预防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
(五)出院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伤口愈合良好。
2.疼痛得到有效控制,能进行基本日常活动。
3.康复计划明确,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后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
(一)无菌操作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手术区域污染。
2.手术器械及植入物需经过严格消毒。
(二)减少并发症
1.术中精准操作,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2.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三)持续改进
1.定期总结手术案例,优化操作流程。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手术技能及安全意识。
**一、概述**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及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涵盖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全过程,旨在规范手术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详细遵循本规程,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优化患者预后,并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同质化。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1.**全面病史采集**:系统询问并记录患者现病史与既往史。重点了解:
***手术史**:包括手术名称、时间、部位、麻醉方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
***过敏史**:详细记录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麻醉药)、食物、胶布、消毒剂等任何已知过敏物的情况。
***合并症**:评估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及其对手术的影响。
***吸烟与饮酒史**:记录吸烟量和频率,以及饮酒习惯,评估其对伤口愈合和肺功能的影响。
***营养状况**:评估患者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变化、饮食习惯,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必要时检查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精神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情绪、焦虑程度及对手术的期望,必要时进行心理评估。
2.**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风险,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包括但不限于:
***血常规**:评估有无贫血、感染迹象(白细胞计数、分类)。
***凝血功能**:包括PT、APTT、INR、血小板计数,评估出血风险。
***生化全项**:评估肝肾功能(ALT、AST、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糖水平。
***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或根据情况行术前病原学检测(如术前拭子培养)。
***血栓风险评估**:根据临床评分(如Wells评分)决定是否需行D-二聚体检测。
3.**影像学评估**: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并解读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
***X光片**:提供骨骼结构、骨折线、关节对位对线、骨密度等基本信息。
***CT扫描**:提供更精细的骨骼三维结构、骨缺损情况、软组织损伤范围,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关节置换术前规划、肿瘤分期等。
***MRI(磁共振成像)**: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软骨病变、神经血管周围情况等。
***骨密度检查(DXA)**: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评估骨密度,指导内固定选择和术后康复强度。
***超声检查**:可评估关节腔积液、软组织肿胀、血肿等。
4.**专科评估**:由术者或相关专科医生(如神经科、康复科)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明确手术预期目标和康复计划。
5.**心肺功能评估**: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合并症者,进行肺功能测试(如FEV1、FVC),必要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或肺通气灌注扫描,评估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
(二)手术计划
1.**明确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基于患者病情、影像学检查和专科评估,确定手术是否为最佳治疗方案,并排除手术禁忌。
2.**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变性质、部位、患者年龄、活动需求等,选择具体术式,如关节置换(全髋、单髁)、关节翻修、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外固定架应用、韧带重建、关节镜手术等。
***入路选择**: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长度和类型(如顺行、逆行、关节前入路、后入路等),需考虑暴露充分、损伤最小化原则。
***内固定材料选择**:根据骨骼类型、骨折特点、稳定性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钛合金、不锈钢plates,screws,rods,intramedullarynails等。对于关节置换,选择匹配的假体型号、材质(如聚乙烯衬垫、陶瓷关节面)。
3.**术前影像规划**:对于需要精确置入内固定或假体的手术(如关节置换、复杂骨折),利用术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操作,规划置入物位置、角度和长度,并可能制作手术导板。
4.**准备手术器械与植入物**:
***器械准备**:清点并检查所需手术刀、电刀、吸引器、骨折复位器械、内固定工具(如螺钉旋入器、扳手、克氏针等)、关节镜器械包等是否齐全、完好、清洁灭菌合格。
***植入物准备**:核对所选内固定材料(钢板、螺钉等)和关节假体的型号、规格、批次是否与手术计划一致,检查有无损坏。如有需要,提前准备好骨水泥(用于关节置换等)。
(三)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
*手术区域皮肤彻底清洁,去除毛发(可用脱毛膏或剃刀,避免刮伤)。
*按规定进行术前消毒,通常使用碘伏或氯己定等消毒剂,范围需足够大(超出手术切口边缘至少15cm),待消毒液自然干燥。
*必要时,对手术区域进行临时包扎或穿戴无菌手术衣。
2.**静脉通路建立**:
*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情况,术前1-2小时建立1-2条静脉通路(通常选择前臂或手背),确保通畅。
*对于长时间或复杂手术,或存在血管通路困难者,可能需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或颈内静脉置管),用于输液、输血和监测中心静脉压。
3.**术前用药**:
***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手术部位(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时长、患者免疫状态及有无植入物,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通常在切皮前30-60分钟静脉给予一次负荷剂量。
***镇静与镇痛**:对于焦虑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
***止吐药**:对于可能引起术后恶心呕吐的手术或麻醉方式,术前给予止吐药。
***其他药物**:管理好患者的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术前控制好血糖(通常要求空腹血糖<10mmol/L)。
4.**患者宣教与知情同意**:
***风险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方案、预期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出血、血栓、麻醉风险、关节僵硬、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及应对措施。
***配合要点**: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水合氯醛等镇静药除外,需遵医嘱)、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等。
***知情同意书签署**:确保患者或授权代理人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等。
5.**手术室准备**:
*检查并调试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灯光、无影灯亮度。
*准备好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输液泵等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过敏史、术前用药等关键信息。
```mermaid
graphTD
A[术前准备开始]-->B(患者评估);
B-->C[全面病史采集];
B-->D[实验室检查];
B-->E[影像学评估];
B-->F[专科评估];
B-->G[心肺功能评估];
A-->H(手术计划);
H-->I[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H-->J[制定手术方案];
H-->K[术前影像规划];
H-->L[准备器械与植入物];
A-->M(术前准备);
M-->N(皮肤准备);
M-->O[静脉通路建立];
M-->P(术前用药);
M-->Q(患者宣教与知情同意);
M-->R(手术室准备);
N-->S[清洁消毒];
N-->T[去毛包扎];
O-->U[外周静脉];
O-->V[中心静脉(如需)];
P-->W[抗生素];
P-->X[镇静镇痛];
P-->Y[管理慢性病药物];
P-->Z[禁食水];
Q-->a[风险告知];
Q-->b[配合要点];
Q-->c[知情同意书];
R-->d[环境设备];
R-->e[设备调试];
R-->f[信息核对];
```
```mermaid
graphTD
A[术前准备]-->B(患者评估);
B-->C[病史采集];
B-->D[实验室检查];
B-->E[影像学评估];
B-->F[专科评估];
B-->G[心肺评估];
A-->H(手术计划);
H-->I[适应症与禁忌];
H-->J[制定方案];
H-->K[影像规划];
H-->L[准备器械植入物];
A-->M(术前准备具体);
M-->N[皮肤准备];
M-->O[静脉通路];
M-->P[术前用药];
M-->Q[患者沟通];
M-->R[手术室准备];
N-->S[清洁消毒];
N-->T[去毛包扎];
O-->U[外周静脉];
O-->V[中心静脉(如需)];
P-->W[抗生素];
P-->X[镇静镇痛];
P-->Y[管理慢性药];
P-->Z[禁食水];
Q-->a[风险告知];
Q-->b[配合要点];
Q-->c[知情同意];
R-->d[环境设备];
R-->e[设备调试];
R-->f[信息核对];
```
一、概述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及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涵盖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全过程,旨在规范手术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手术史、过敏史、合并症等。
2.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等。
3.进行影像学评估,包括X光片、CT或MRI,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
4.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必要时行肺功能测试或心电监护。
(二)手术计划
1.制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方式(如关节置换、骨折固定等)。
2.确定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
3.准备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确保无菌及完好。
(三)术前准备
1.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常规备皮。
2.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
3.完成术前用药,如抗生素预防感染、镇静药物等。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风险及配合要点,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术中操作
(一)麻醉与体位
1.根据手术需求选择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2.安置患者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确保手术区域暴露良好。
3.连接监护设备,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二)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建立无菌环境。
2.切开皮肤及软组织,暴露手术区域。
3.根据手术方案进行操作,如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1)复位:使用牵引、克氏针等工具精确复位骨折端。
(2)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确保稳定固定。
(3)清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炎症介质。
4.安置人工关节或植入物时,注意型号匹配及生物相容性。
5.逐层缝合,止血彻底,避免术后出血及感染。
(三)术中监护
1.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2.观察手术区域出血情况,必要时调整止血措施。
3.确保植入物位置及固定效果,避免并发症。
四、术后管理
(一)生命体征监测
1.术后早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2.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渗血敷料。
(二)疼痛管理
1.评估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三)伤口护理
1.定期检查伤口,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指导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如换药、拆线等。
(四)康复指导
1.制定康复计划,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等。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3.预防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
(五)出院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伤口愈合良好。
2.疼痛得到有效控制,能进行基本日常活动。
3.康复计划明确,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后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
(一)无菌操作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手术区域污染。
2.手术器械及植入物需经过严格消毒。
(二)减少并发症
1.术中精准操作,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2.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三)持续改进
1.定期总结手术案例,优化操作流程。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手术技能及安全意识。
**一、概述**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及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涵盖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全过程,旨在规范手术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详细遵循本规程,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优化患者预后,并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同质化。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1.**全面病史采集**:系统询问并记录患者现病史与既往史。重点了解:
***手术史**:包括手术名称、时间、部位、麻醉方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
***过敏史**:详细记录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麻醉药)、食物、胶布、消毒剂等任何已知过敏物的情况。
***合并症**:评估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及其对手术的影响。
***吸烟与饮酒史**:记录吸烟量和频率,以及饮酒习惯,评估其对伤口愈合和肺功能的影响。
***营养状况**:评估患者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变化、饮食习惯,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必要时检查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精神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情绪、焦虑程度及对手术的期望,必要时进行心理评估。
2.**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风险,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包括但不限于:
***血常规**:评估有无贫血、感染迹象(白细胞计数、分类)。
***凝血功能**:包括PT、APTT、INR、血小板计数,评估出血风险。
***生化全项**:评估肝肾功能(ALT、AST、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糖水平。
***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或根据情况行术前病原学检测(如术前拭子培养)。
***血栓风险评估**:根据临床评分(如Wells评分)决定是否需行D-二聚体检测。
3.**影像学评估**: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并解读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
***X光片**:提供骨骼结构、骨折线、关节对位对线、骨密度等基本信息。
***CT扫描**:提供更精细的骨骼三维结构、骨缺损情况、软组织损伤范围,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关节置换术前规划、肿瘤分期等。
***MRI(磁共振成像)**: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软骨病变、神经血管周围情况等。
***骨密度检查(DXA)**: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评估骨密度,指导内固定选择和术后康复强度。
***超声检查**:可评估关节腔积液、软组织肿胀、血肿等。
4.**专科评估**:由术者或相关专科医生(如神经科、康复科)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明确手术预期目标和康复计划。
5.**心肺功能评估**: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合并症者,进行肺功能测试(如FEV1、FVC),必要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或肺通气灌注扫描,评估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
(二)手术计划
1.**明确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基于患者病情、影像学检查和专科评估,确定手术是否为最佳治疗方案,并排除手术禁忌。
2.**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变性质、部位、患者年龄、活动需求等,选择具体术式,如关节置换(全髋、单髁)、关节翻修、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外固定架应用、韧带重建、关节镜手术等。
***入路选择**: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长度和类型(如顺行、逆行、关节前入路、后入路等),需考虑暴露充分、损伤最小化原则。
***内固定材料选择**:根据骨骼类型、骨折特点、稳定性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钛合金、不锈钢plates,screws,rods,intramedullarynails等。对于关节置换,选择匹配的假体型号、材质(如聚乙烯衬垫、陶瓷关节面)。
3.**术前影像规划**:对于需要精确置入内固定或假体的手术(如关节置换、复杂骨折),利用术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操作,规划置入物位置、角度和长度,并可能制作手术导板。
4.**准备手术器械与植入物**:
***器械准备**:清点并检查所需手术刀、电刀、吸引器、骨折复位器械、内固定工具(如螺钉旋入器、扳手、克氏针等)、关节镜器械包等是否齐全、完好、清洁灭菌合格。
***植入物准备**:核对所选内固定材料(钢板、螺钉等)和关节假体的型号、规格、批次是否与手术计划一致,检查有无损坏。如有需要,提前准备好骨水泥(用于关节置换等)。
(三)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
*手术区域皮肤彻底清洁,去除毛发(可用脱毛膏或剃刀,避免刮伤)。
*按规定进行术前消毒,通常使用碘伏或氯己定等消毒剂,范围需足够大(超出手术切口边缘至少15cm),待消毒液自然干燥。
*必要时,对手术区域进行临时包扎或穿戴无菌手术衣。
2.**静脉通路建立**:
*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情况,术前1-2小时建立1-2条静脉通路(通常选择前臂或手背),确保通畅。
*对于长时间或复杂手术,或存在血管通路困难者,可能需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或颈内静脉置管),用于输液、输血和监测中心静脉压。
3.**术前用药**:
***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手术部位(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时长、患者免疫状态及有无植入物,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通常在切皮前30-60分钟静脉给予一次负荷剂量。
***镇静与镇痛**:对于焦虑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
***止吐药**:对于可能引起术后恶心呕吐的手术或麻醉方式,术前给予止吐药。
***其他药物**:管理好患者的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术前控制好血糖(通常要求空腹血糖<10mmol/L)。
4.**患者宣教与知情同意**:
***风险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方案、预期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出血、血栓、麻醉风险、关节僵硬、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及应对措施。
***配合要点**: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水合氯醛等镇静药除外,需遵医嘱)、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等。
***知情同意书签署**:确保患者或授权代理人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等。
5.**手术室准备**:
*检查并调试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灯光、无影灯亮度。
*准备好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输液泵等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过敏史、术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公务员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2025年申论考试冲刺押题
- 2024-2025 学年度成都市小学五年级科学期中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益智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公务员面试冲刺押题卷
- 2025年导游业务散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草坪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真题卷
- 2025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试卷
- 2025年私人林地树木买卖合同协议范本
- 《学前教育简史》课件-8学前教育简史 (第二版)
- 2025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规则解读
- 输血发生溶血护理
- 健康教育:我们的运动系统
- 2025北京市顺义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2025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国际私法》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移民合作协议书
- 营业执照过户协议书
- 轮胎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体育俱乐部》课件-第五章 体育赛事的策划与推广
- 河北省医疗卫生事业编-护理类历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