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救措施_第1页
高血压急救措施_第2页
高血压急救措施_第3页
高血压急救措施_第4页
高血压急救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急救措施###一、高血压急救概述

高血压,简称“高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掌握高血压急救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篇文档将系统介绍高血压急救的相关知识,包括识别高血压急症、采取紧急措施以及后续处理等。

####(一)高血压急症的定义与表现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并伴随急性靶器官损害或功能衰竭的情况。其典型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剧烈头痛**: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2.**视力模糊或失明**:由于视网膜血管痉挛或破裂导致。

3.**胸痛或胸闷**:可能与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有关。

4.**意识模糊或抽搐**:严重时可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

5.**呼吸困难**:可能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

####(二)高血压急救的重要性

高血压急症的发病速度较快,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因此,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对于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减少并发症**:快速降低血压可以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

2.**挽救生命**:部分高血压急症(如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及时干预可提高生存率。

3.**降低医疗成本**: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的长期住院和康复费用。

###二、高血压急救措施

####(一)识别高血压急症

在采取急救措施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是否为高血压急症。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1.**测量血压**: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若收缩压高于180mmHg或舒张压高于120mmHg,需高度怀疑高血压急症。

2.**观察症状**:结合上述典型表现,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怀疑高血压急症。

3.**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当前是否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二)紧急措施

一旦确认或高度怀疑高血压急症,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保持安静**:指导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

2.**平卧休息**:协助患者平卧,抬高双下肢约20-30厘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测量血压**:使用血压计每5-1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数值变化。

4.**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需提前准备药物),并观察血压变化。若效果不佳,可每隔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含服3次。

5.**吸氧**: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应立即给予吸氧,流量为2-4L/min。

6.**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血压情况。

####(三)后续处理

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患者仍需继续接受以下处理:

1.**持续监测**:每5-1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数值变化,以便急救人员了解病情进展。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呕吐或意识障碍,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避免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光线过强或噪音过大,以免加重患者焦虑。

4.**准备药物**:若家中备有其他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拉贝洛尔等),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遵医嘱使用,但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用法。

###三、高血压急救注意事项

####(一)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并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使用利尿剂**:在高血压急症时,利尿剂可能加重血容量不足,不宜使用。

2.**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3.**注意剂量**:首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应根据血压变化逐步调整。

4.**监测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防止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二)心理支持

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因此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1.**保持冷静**:急救人员应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安抚患者,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

2.**鼓励配合**:指导患者配合急救措施,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3.**家属陪伴**:若条件允许,可安排家属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三)就医后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急症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后,需立即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到达医院后,应:

1.**详细告知病史**: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用药情况以及急救过程中的变化。

2.**配合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3.**长期管理**:高血压急症治疗后,患者仍需长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压,避免复发。

###四、预防高血压急症的措施

虽然高血压急症难以完全预防,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饮酒。

3.**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

4.**定期体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波动。

###三、高血压急救注意事项

####(一)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并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有效控制血压:

1.**避免使用利尿剂**:在高血压急症时,由于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风险,利尿剂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导致血压骤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未明确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利尿剂。

2.**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血压水平以及可能的病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见的急救选择包括: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舌下含服)和氨氯地平(口服),能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是常用的快速降压方法之一,但需注意个体反应和可能的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口服),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以预防干咳的发生。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洛沙坦(口服),作用机制与ACE抑制剂相似,但干咳的发生率较低。通常在ACE抑制剂不耐受时选用。

***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口服或静脉注射),能同时阻断α和β受体,具有快速降压作用,并可能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血压急剧升高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的患者。但注意,单纯性高血压急症且无其他并发症时,一般不作为首选,因其可能抑制反射性心率加快,导致血压下降过快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口服),能直接阻断α受体,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适用于高血压急症,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

3.**注意剂量**:首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应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步加量”的原则。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和耐受情况,根据血压水平调整剂量。例如,若使用硝苯地平舌下含服,可先含服1片,若5-10分钟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或未达到预期目标(如下降幅度不大或仍高于160/100mmHg),可考虑含服第2片,但一般不建议短期内连续含服超过3片。对于口服药物,也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推荐的起始剂量。

4.**监测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尿量、意识状态等指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低血压**:降压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引发头晕、眩晕、乏力、视物模糊,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一旦出现低血压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降压药物,协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并报告医护人员。

***心动过速**:部分降压药物,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率加快。需监测心率,若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应警惕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咳嗽**:ACE抑制剂类药物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虽然不一定影响急救效果,但需告知患者可能发生。

***血管性水肿**:极少数患者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后可能出现面部、唇舌、喉咙等部位的肿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若出现此情况,应立即停药并紧急处理。

***过敏反应**: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药并处理。

####(二)心理支持

高血压急症患者由于突发的健康问题,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对血压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1.**保持冷静与专业**:急救人员应首先保持自身的冷静和镇定,用沉稳、自信的态度面对患者。专业的行为和言语能帮助患者建立信任感,减轻其恐惧情绪。避免表现出慌乱、犹豫或过于紧张,以免传染给患者。

2.**有效沟通与安抚**:用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解释正在采取的措施及其必要性,例如:“我们正在给您用药来降低过高的血压,这有助于保护您的身体器官。”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或复杂的解释,以免增加患者的困惑和恐惧。

***倾听与共情**: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诉说,表示理解他们的感受。使用诸如“我明白您现在感到很害怕/不舒服”、“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您”等语句,表达关怀和支持。

***提供具体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可以告诉患者:“试着慢慢吸气,数到4,屏住呼吸数到4,然后慢慢呼气,数到6。重复几次,这有助于您放松。”

3.**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噪音和干扰,保持光线柔和。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如平卧并适当抬高下肢。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

4.**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如果现场有家属或朋友在场,鼓励他们陪伴在患者身边,提供情感支持。但要注意,家属的情绪也应得到关注,避免他们过度焦虑而影响急救过程。可以简单指导家属如何协助,如“请您帮我看一下时间,并告诉我有什么需要”。

####(三)就医后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急症患者在被紧急处理后,通常需要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到达医院后,以及后续的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详细、准确地提供信息**:患者或其家属应尽可能详细地向接诊医生提供以下信息:

***发病过程**:何时开始出现症状,症状如何发展,以及发生症状前是否有特殊活动或刺激。

***既往病史**: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疾病,以及病情控制情况。

***用药史**: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包括降压药、其他慢性病药物、非处方药),剂量是多少,何时服用的最后一次剂量。

***过敏史**:是否对任何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有过敏反应。

***急救过程**:在到达医院前采取了哪些急救措施(如服用了什么药物,剂量多少),患者的反应如何。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积极配合诊疗**:医院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紧急检查,以明确高血压急症的具体原因(如是否由急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脑出血等引起)以及评估受影响的靶器官损伤情况。常见的检查可能包括: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实验室检查**:抽血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肝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等。

***影像学检查**:根据初步判断可能进行头颅CT、脑血管造影,心脏超声,胸部X光,腹部CT或MRI,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各器官受损情况。

患者应积极配合这些检查,这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3.**长期管理与随访**: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的长期管理同样关键。出院后,患者需要:

***严格遵医嘱服药**:根据医生制定的方案,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能需要联合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即使症状缓解也要按时服药。

***定期复诊监测**: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监测血压及其他相关指标。复诊频率可能比平时更高,以确保血压稳定。

***生活方式调整**: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低于5克)、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保证充足睡眠等。

***识别危险信号**:学习识别可能提示血压再次升高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胸闷、视力改变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管理原发病**:如果高血压急症是由其他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的,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

###一、高血压急救概述

高血压,简称“高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掌握高血压急救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篇文档将系统介绍高血压急救的相关知识,包括识别高血压急症、采取紧急措施以及后续处理等。

####(一)高血压急症的定义与表现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并伴随急性靶器官损害或功能衰竭的情况。其典型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剧烈头痛**: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2.**视力模糊或失明**:由于视网膜血管痉挛或破裂导致。

3.**胸痛或胸闷**:可能与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有关。

4.**意识模糊或抽搐**:严重时可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

5.**呼吸困难**:可能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

####(二)高血压急救的重要性

高血压急症的发病速度较快,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因此,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对于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减少并发症**:快速降低血压可以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

2.**挽救生命**:部分高血压急症(如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及时干预可提高生存率。

3.**降低医疗成本**: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的长期住院和康复费用。

###二、高血压急救措施

####(一)识别高血压急症

在采取急救措施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是否为高血压急症。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1.**测量血压**: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若收缩压高于180mmHg或舒张压高于120mmHg,需高度怀疑高血压急症。

2.**观察症状**:结合上述典型表现,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怀疑高血压急症。

3.**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当前是否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二)紧急措施

一旦确认或高度怀疑高血压急症,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保持安静**:指导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

2.**平卧休息**:协助患者平卧,抬高双下肢约20-30厘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测量血压**:使用血压计每5-1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数值变化。

4.**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需提前准备药物),并观察血压变化。若效果不佳,可每隔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含服3次。

5.**吸氧**: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应立即给予吸氧,流量为2-4L/min。

6.**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血压情况。

####(三)后续处理

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患者仍需继续接受以下处理:

1.**持续监测**:每5-1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数值变化,以便急救人员了解病情进展。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呕吐或意识障碍,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避免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光线过强或噪音过大,以免加重患者焦虑。

4.**准备药物**:若家中备有其他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拉贝洛尔等),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遵医嘱使用,但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用法。

###三、高血压急救注意事项

####(一)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并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使用利尿剂**:在高血压急症时,利尿剂可能加重血容量不足,不宜使用。

2.**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3.**注意剂量**:首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应根据血压变化逐步调整。

4.**监测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防止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二)心理支持

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因此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1.**保持冷静**:急救人员应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安抚患者,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

2.**鼓励配合**:指导患者配合急救措施,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3.**家属陪伴**:若条件允许,可安排家属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三)就医后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急症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后,需立即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到达医院后,应:

1.**详细告知病史**: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用药情况以及急救过程中的变化。

2.**配合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3.**长期管理**:高血压急症治疗后,患者仍需长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压,避免复发。

###四、预防高血压急症的措施

虽然高血压急症难以完全预防,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饮酒。

3.**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

4.**定期体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波动。

###三、高血压急救注意事项

####(一)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并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有效控制血压:

1.**避免使用利尿剂**:在高血压急症时,由于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风险,利尿剂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导致血压骤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未明确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利尿剂。

2.**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血压水平以及可能的病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见的急救选择包括: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舌下含服)和氨氯地平(口服),能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是常用的快速降压方法之一,但需注意个体反应和可能的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口服),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以预防干咳的发生。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洛沙坦(口服),作用机制与ACE抑制剂相似,但干咳的发生率较低。通常在ACE抑制剂不耐受时选用。

***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口服或静脉注射),能同时阻断α和β受体,具有快速降压作用,并可能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血压急剧升高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的患者。但注意,单纯性高血压急症且无其他并发症时,一般不作为首选,因其可能抑制反射性心率加快,导致血压下降过快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口服),能直接阻断α受体,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适用于高血压急症,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

3.**注意剂量**:首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应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步加量”的原则。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和耐受情况,根据血压水平调整剂量。例如,若使用硝苯地平舌下含服,可先含服1片,若5-10分钟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或未达到预期目标(如下降幅度不大或仍高于160/100mmHg),可考虑含服第2片,但一般不建议短期内连续含服超过3片。对于口服药物,也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推荐的起始剂量。

4.**监测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尿量、意识状态等指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低血压**:降压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引发头晕、眩晕、乏力、视物模糊,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一旦出现低血压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降压药物,协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并报告医护人员。

***心动过速**:部分降压药物,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率加快。需监测心率,若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应警惕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咳嗽**:ACE抑制剂类药物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虽然不一定影响急救效果,但需告知患者可能发生。

***血管性水肿**:极少数患者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后可能出现面部、唇舌、喉咙等部位的肿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若出现此情况,应立即停药并紧急处理。

***过敏反应**: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药并处理。

####(二)心理支持

高血压急症患者由于突发的健康问题,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对血压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1.**保持冷静与专业**:急救人员应首先保持自身的冷静和镇定,用沉稳、自信的态度面对患者。专业的行为和言语能帮助患者建立信任感,减轻其恐惧情绪。避免表现出慌乱、犹豫或过于紧张,以免传染给患者。

2.**有效沟通与安抚**:用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解释正在采取的措施及其必要性,例如:“我们正在给您用药来降低过高的血压,这有助于保护您的身体器官。”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或复杂的解释,以免增加患者的困惑和恐惧。

***倾听与共情**: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诉说,表示理解他们的感受。使用诸如“我明白您现在感到很害怕/不舒服”、“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您”等语句,表达关怀和支持。

***提供具体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可以告诉患者:“试着慢慢吸气,数到4,屏住呼吸数到4,然后慢慢呼气,数到6。重复几次,这有助于您放松。”

3.**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噪音和干扰,保持光线柔和。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如平卧并适当抬高下肢。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

4.**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如果现场有家属或朋友在场,鼓励他们陪伴在患者身边,提供情感支持。但要注意,家属的情绪也应得到关注,避免他们过度焦虑而影响急救过程。可以简单指导家属如何协助,如“请您帮我看一下时间,并告诉我有什么需要”。

####(三)就医后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急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