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贮存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T 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贮存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T 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贮存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T 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贮存技术规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

CCSB4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

2022-12-29发布2023-01-2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38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

省森林植物园、齐齐哈尔市发展林场、东宁市林业和草原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曌、潘天智、石艳霞、王晓冬、王柏林、李莎莎、徐艳霞、王晓龙、柴华、

吴玥、贺佳、孙俪、王锐、张杨、高海娟、李莉莉。

I

DB23/T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中的术语和定义、种质资源评价试验、种质资源评

价指标及方法、种质资源保存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保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30.2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2930.4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2930.6草种子检验规程健康测定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GB/T6433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GB/T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GB/T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1780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NY/T2126草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NY/T2127-2012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

NY/T2747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花苜蓿和杂花苜蓿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苜蓿种质资源

本文件所指种质资源是苜蓿通过有性繁殖方式结实获得的籽实。

4种质资源评价试验

4.1收集与检疫

4.1.1资源收集

获得途径:从事苜蓿行业相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种质;从野外采集的种质;从国外或省外引进引入

的种质。苜蓿属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苜蓿属种质、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品系、遗传材料。

1

DB23/T3384—2022

4.1.2隔离检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和省内相关苜蓿检疫对象名单进行严格检疫,发现

有检疫对象应立即销毁。确认为新种质并经检疫合格的或从国内非疫区收集的种质进行脱病毒苗圃培育

出无病毒的种质,也可入圃评价。

4.2环境条件

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3地块选择

应选择通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形状整齐、土壤肥力均匀、排灌良好的地块。

4.4试验设计与管理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一般采用条播,种子量少的可穴播或育苗移栽,面积5.0m×3.0m,3次重复,

试验地周围设1m的保护行。

常规田间管理,同一鉴定点试验设计及管理措施应相同。每份种质资源应在一个鉴定点进行评价,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点不能评价,则选择其他适宜地点进行。

4.5数据采集

所有的数据应通过统一、正规和严格的评价试验,经观察记载和试验分析获得。形态特征和生物学

特性观测试验原始数据的采集,应在苜蓿种质正常生长情况下获得。如遇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影响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时,应重新进行试验,进行观测调查和数据采集。

5种质资源评价指标及方法

5.1物候期指标

物候期指标包括播种期、出苗期、返青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成熟期、枯黄期、

生育天数、生长天数。观测方法按NY/T2127-2012中5.2.2的规定执行。

5.2形态特征指标

形态特征指标包括茎的类型、茎的形状、托叶形状、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形状、叶片颜色、

花序类型、萼筒形状、花冠颜色、旗瓣形状、翼瓣形状、龙骨瓣形状、荚果形状、种子形状等。观测方

法见表1。

表1苜蓿形态特征观测表

指标内容单位和代码

茎的类型1:直立2:斜升3:平卧

茎的形状1:圆柱形2:四棱形3:纵棱形

1:卵形2:卵状披针形3:卵状长圆形4:戟形5:披针形6:条状披针形7:

托叶形状

阔三角形披针形8:狭三角形

叶片长度苜蓿植株花期植株中部叶片的长度。单位为mm。

叶片宽度苜蓿植株花期植株中部叶片最宽处的距离。单位为mm。

2

DB23/T3384—2022

表1苜蓿形态特征观测表(续)

1:圆形2:卵状长圆形3:倒心形4:椭圆形5:阔椭圆形6:长圆状倒椭圆形7:

叶片形状

楔形8:条状披针形9:条状卵形10:条状倒披针形11:条形12:倒卵形

叶片颜色1:绿色2:浅绿色3:黄绿色4:灰绿色5:深绿色

花序类型1:总状花序2:头状花序3:伞状花序4:聚伞花序

萼筒形状1:钟形2:阔钟形

1:紫色2:淡紫色3:深紫色4:红紫色5:蓝紫色6:黑紫色7:堇青色8:

花冠颜色棕红色9:淡黄色10:黄色11:黄绿色12:灰黄色13:蓝色14:粉色15:

奶油色16:白色

1:近圆形2:长圆状匙形3:倒卵状椭圆形4:倒卵状长圆形5:长圆形6:长椭

旗瓣形状

圆形7:阔卵形8:倒卵形

翼瓣形状1:长圆状镰形2:长圆形

龙骨瓣形状1:卵形2:长圆形

荚果形状1:肾形2:镰形3:近球形4:螺旋形5:环状6:杯状7:圆盘状8:扁豆状

1:卵形2.椭圆状卵形3:肾形4:半肾形5:长圆状椭圆形6:菱角形7:三角

种子形状

5.3农艺性状指标

农艺性状指标主要包括越冬率、再生性、植株高度、主枝数、分枝数、主枝长度、株丛直径、单荚

粒数、裂荚性、熟性、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质地、种子产量、千粒重等。测定方法按NY/T

2127-2012中5.2.3的规定执行。

5.4品质性状指标

5.4.1粗蛋白含量

测定方法按GB/T6432的规定执行。

5.4.2粗脂肪含量

测定方法按GB/T6433的规定执行。

5.4.3粗纤维含量

测定方法按GB/T6434的规定执行。

5.4.4粗灰分含量

测定方法按GB/T6438的规定执行。

5.5非生物胁迫抗性指标

5.5.1抗寒性

越冬率=越冬后植株数/越冬前植株数×100%。

根据越冬率进行抗寒性测定,测定方法见表2。

表2苜蓿抗寒性指数评定表

级别越冬率范围抗寒性水平

Ⅰ级≥90%强抗寒

3

DB23/T3384—2022

表2苜蓿抗寒性指数评定表(续)

Ⅱ级70%~90%抗寒

Ⅲ级50%~70%耐寒

Ⅳ级≤50%不抗寒

5.5.2抗旱性

抗旱系数(DRC)=旱处理地上生物量/水处理地上生物量。

根据抗旱系数进行抗旱性测定,测定方法见表3。

表3苜蓿耐盐碱性指数评定表

级别抗旱系数(DRC)抗旱性水平

Ⅰ级DRC≥1.1强

Ⅱ级0.9≤DRC<1.1较强

Ⅲ级0.8≤DRC<0.9中等

Ⅳ级0.7≤DRC<0.8较弱

Ⅴ级DRC<0.7弱

5.5.3耐盐碱性

耐盐碱指数(A)=供检材料(相对发芽率+相对活苗数+相对干重+相对苗高+相对幼根长)/对照材

料(相对发芽率+相对活苗数+相对干重+相对苗高+相对幼根长)。

根据耐盐碱指数进行耐盐碱测定,测定方法见表4。

表4苜蓿耐盐碱性指数评定表

级别耐盐碱指数(A)耐盐碱性水平

Ⅰ级A≥1.1强

Ⅱ级1.0≤A<1.1较强

Ⅲ级0.9≤A<1.0中等

Ⅳ级0.8≤A<0.9较弱

Ⅴ级A<0.8弱

5.6生物逆境抗性

主要包括蚜虫抗性、蓟马抗性、潜叶蝇抗性、霜霉病抗性、叶斑病抗性、根腐病抗性,测定方法按

NY/T2747的规定执行。

6种质资源保存

6.1入库登记

对接收到的种质材料进行纯度、净度、健康状况和数量的初步检查,登记种质的统一编号、原保存

单位编号、种质名称、种质类型、学名、原产地、来源地、提供者等。

6.2查重去重

检查新接收的种子与种质库保存的种子之间及接收的同批种质之间是否重复。对已保存的种质不再

重复入库。

4

DB23/T3384—2022

6.3种子清选

剔除破碎种子、瘪粒、受病虫害侵害粒、杂粒及其他杂质,净度>98%。净度检验按GB/T2930.2的

规定执行。

6.4种子生活力检测

种子健康指标检验按GB/T2930.6的规定执行,发芽率检验按GB/T2930.4的规定执行。

6.5种子干燥

种子干燥方法按NY/T2126的规定执行。

6.6种子包装称重

干燥至贮藏含水量时立即装入种子盒、铝箔袋、玻璃罐中密封保存,称重记录。保存种子的数量应

符合NY/T2126的规定。

6.7入库保存

对符合入库条件的种质材料编号,入库定位,并记录入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