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680-2020 地理标志产品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_第1页
DB34∕T 3680-2020 地理标志产品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_第2页
DB34∕T 3680-2020 地理标志产品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140.10

X5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680—2020

地理标志产品龙池香尖(龙池尖茶)

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LongChiXiangJian(LongChiJianTea)

文稿版次选择

2020-08-03发布2020-09-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680—2020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T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和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怀宁县茶叶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标准样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庆市高河龙池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怀宁县茶叶协会、

怀宁县旨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怀宁县茶岭镇农业站、安徽信品道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研究院、怀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怀宁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国平、娄鹏祥、许宇振、王春霞、陈强胜、杨大为、孙新建、王业胜、程海

英、吴飞、陈俭恒。

I

DB34/T3680—2020

地理标志产品龙池香尖(龙池尖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池香尖(龙池尖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分级、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龙池香尖(龙池尖

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14456.3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T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15)

3术语和定义

GB/T17924和GB/T14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LongChiXiangJian(LongChiJianTea)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种植的茶树嫩芽叶,用龙池香尖茶特定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绿茶。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1

DB34/T3680—2020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总局2016年第128号《关

于批准对涉县柴胡等70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批准的范围,即安徽省怀宁县清河

乡、江镇镇、洪铺镇、黄墩镇、石镜乡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5分级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品质分为特级、特一级、特二级,每级设立实物标准样,实物标准样的制备

应符合GB/T18795的规定。

6要求

6.1品种

适制龙池香尖(龙池尖茶)的当地传统茶树品种。

6.2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200m,土壤类型为红壤、黄红壤、黄棕壤,土壤厚度≥1m,有机质含量≥1.0%,pH

值在5.5~6.0。

6.3栽培管理

6.3.1育苗: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6.3.2种植:栽植密度≤50000株/公顷。

6.3.3施肥:每年每公顷施饼肥≥3000kg,或腐熟农家肥≥30000kg。

注:茶树种苗应符合茶树种苗GB11767的要求。

6.4采摘

6.4.1采摘时间:3月底至4月初。

6.4.2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6.5加工工艺

6.5.1工艺流程

龙池香尖(龙池尖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龙池香尖(龙池尖茶)加工工艺流程图

6.5.2工艺要求

应符合以下要点:

a)鲜叶摊放:摊放厚度≤5cm、至叶色暗绿,叶子柔软为适度。

2

DB34/T3680—2020

b)杀青:温度180℃~200℃,翻炒至叶色变暗。

c)理条、做形:手工制作杀青中后期,叶色稍暗即可理条做形,锅温80℃至50℃。机械理条做

形,理条机温度150℃,投放杀青摊凉叶,理条时间2.5~3min。理条后摊凉0.5~1h,随

后做形。做形温度控制在120℃,投压定型1~2min,八成干即可出叶摊凉。

d)烘干(辉干):初烘温度80℃,下烘后摊凉1h,再复烘,温度保持在60℃,烘至足干,含

水率≤5%。

注:杀青中温度是指滚筒温度,理条做形中的八成干即含水率到20%。

6.5.3场所和过程

加工场所、加工作业过程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宜按GB/T32744的要求实施茶叶加工良

好规范。

6.6产品要求

6.6.1鲜叶质量指标

各等级鲜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鲜叶质量指标

要求

级别芽叶嫩度及比例

芽叶质量要求

(%)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70柔嫩、茸毛多

特一级一芽一叶初展≥50柔嫩、茸毛多

特二级一芽一叶初展≥30较柔嫩、有茸毛

6.6.2感官指标

各等级茶叶的感官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感官指标

内质

级别外形

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形扁似矛浅绿

特级清香(或嫩香浓郁)醇鲜爽匀整明亮

茸毫显露明亮

形扁似矛

特一级绿亮清香(或嫩香持久)醇爽匀整绿亮

茸毫浅露

形扁似矛黄绿

特二级清香(或栗香)醇浓绿尚亮较匀整

茸毫隐露尚亮

6.6.3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3

DB34/T3680—2020

表3理化指标

项目要求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8.0

水分/%(质量分数)≤7.0

总灰分/%(质量分数)≤7.5

粉末/%(质量分数)≤1.5

6.7卫生指标

6.7.1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6.7.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6.8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试验方法

7.1感官指标

按GB/T23776的规定执行。

7.2理化指标

7.2.1水浸出物按GB/T8305的规定执行。

7.2.2水份按GB5009.3的规定执行。

7.2.3总灰分按GB5009.4的规定执行。

7.2.4粉末按GB/T8311的规定执行。

7.3卫生指标

7.3.1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2762的规定执行。

7.3.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检验按GB2763的规定执行。

7.4净含量

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

8检验规则

按GB/T14456.3的规定执行。

9标志、标签、包装、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