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637-2023 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1页
DB52∕T 637-2023 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2页
DB52∕T 637-2023 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3页
DB52∕T 637-2023 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4页
DB52∕T 637-2023 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020

CCSB30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637—2023

代替DB52/T637-2010

贵州绿茶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

Guizhougreentea——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processingof

Guizhouneedlegreentea

2023-12-04发布2024-03-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637—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原料...............................................................................1

6初制要求...........................................................................2

I

DB52/T63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2/T637—2010《贵州绿茶贵州针加工技术规程》,与DB52/T637—2010相比,除结

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贵州针茶”英文翻译,及规范了其术语与定义的表述形式(见3.1,2010版的3.1);

b)“加工场所要求”更改为“基本要求”,增加了详细的规定(见第4章,2010版的第4章);

c)增加了“原料”一章(见第5章);

d)“加工要求”更改为“初制要求”(见第6章,2010版的第5章);

e)更改了“工艺流程”的表述形式(见6.1,2010版的5.1);

f)更改了“摊青”的表述形式,增加了“摊青方式”及详细的规定(见6.2.1,2010版的5.3);

g)增加了杀青方式、热风杀青及其表述形式(见6.2.2,2010版的5.4);

h)“快速摊凉”更改为“冷却”,增加其详细规定(见6.2.3,2010版的5.5,6.2.5亦同);

i)“烘焙”更改为“干燥”,删除箱式烘焙作业内容,补充了热风烘干方式及详细规定(见6.2.4,

2010版的5.6);

j)更改了“脱毫”的表述形式(见6.3.6,2010版的5.8);

k)删除“再加工技术”(见2010版的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农业信息中心、遵义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湄江街道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凤冈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画春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升缘茶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忠英、潘科、余海游、杨家干、范仕胜、李燕丽、刘源、胡腾、李琴、张拓、

刘亚兵、沈强、杨婷、戴宇樵、方仕茂、陈娟、吕军、罗学尹、唐彬彬、张晓波、司钰苇、周志强、徐

毛毛、郑文佳、罗显扬、申东、胡华键、何萍、刘晓霞。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GB52/T637—201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52/T637—2023

贵州绿茶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针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原料和初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针茶的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DB52/T632贵州茶叶加工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贵州针茶Guizhouneedletea

自然针形、色泽翠绿或浅绿的绿茶,包括有毫的白针、无毫的青针。

4基本要求

加工场所、设施、人员、加工过程管理应符合GB/T32744的规定。

加工过程的卫生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设备配置应符合贵州针茶加工的要求。

5原料

品种

大、中叶茶树品种。

鲜叶

5.2.1应为单芽。

5.2.2鲜叶要求应符合DB52/T632的规定。

1

DB52/T637—2023

6初制要求

工艺流程

6.1.1白针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见图1。

摊青→杀青→冷却→干燥

图1白针加工工艺流程图

6.1.2青针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见图2。

摊青→杀青→冷却→干燥→冷却→脱毫

图2青针加工工艺流程图

技术要求

6.2.1摊青

6.2.1.1方式

选用自然摊青、槽式摊青、架式摊青、程控摊青。

6.2.1.2程度

至含水量65%~70%,芽柔软、色泽暗绿、青气部分散失,略显清香。

6.2.1.3自然摊青

鲜叶均匀摊放于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设施上,厚度1cm~2cm,时间8h~15h。

6.2.1.4槽式摊青

鲜叶均匀摊放于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摊青槽上,厚度1cm~2cm,时间8h~12h。可间歇式鼓

风辅助,风量大小根据叶层厚薄和叶质柔软程度适当调节。

6.2.1.5架式摊青

鲜叶均匀摊放于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摊青架上,厚度1cm~2cm,时间8h~15h,辅以间歇式

通风。

6.2.1.6程控摊青

鲜叶均匀摊放于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设备上,厚度1cm~2cm,时间8h~12h。温度控制25℃~

28℃,相对湿度70%~75%,每间隔40min~60min,通风20min~30min。

2

DB52/T637—2023

6.2.2杀青

6.2.2.1蒸汽杀青

采用一体式蒸汽杀青,每筛1.2kg~1.4kg,应薄摊,茶青不重叠,温度控制280℃~300℃。至色

泽翠绿,青气消失,清香显露。

6.2.2.2热风杀青

采用热风杀青机,温度控制300℃~400℃。至含水量60%~62%,叶色泽翠绿、鲜嫩,青气消失。

6.2.3冷却

将杀青叶及时均匀薄摊于干净、透气的设施中,辅助增加空气流动性,叶温迅速降低至室温。

6.2.4干燥

6.2.4.1链板式烘干

按以下顺序进行:

a)初烘:温度80℃~90℃,至含水量36%~46%;

b)复烘:温度80℃~90℃,至含水量18%~27%;

c)足烘:温度70℃~80℃,至含水量7%以下。

6.2.4.2热风烘干

带加热装置的摊青槽,鼓风温控50℃~60℃,时间1.5h~2h,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