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5∕T 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415∕T 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415∕T 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415∕T 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415∕T 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B05

DB4415

汕尾市地方标准

DB4415/T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Haifenglianhuashanteaproduction

2021-08-25发布2021-10-01实施

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15/T3—2021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茶园种植及管理...............................................................................................................................................2

4.1茶园环境...................................................................................................................................................2

4.2茶园开垦...................................................................................................................................................2

4.3种植技术...................................................................................................................................................2

4.4茶园管理...................................................................................................................................................2

5鲜叶要求...........................................................................................................................................................3

5.1采摘要求...................................................................................................................................................3

5.2鲜叶标准...................................................................................................................................................4

5.3鲜叶盛装、运输、贮存...........................................................................................................................4

6加工要求...........................................................................................................................................................4

6.1加工条件...................................................................................................................................................4

6.2工艺流程...................................................................................................................................................4

6.3工艺指标...................................................................................................................................................4

7质量要求...........................................................................................................................................................6

7.1感官要求...................................................................................................................................................6

7.2质量安全要求...........................................................................................................................................6

8产品包装及贮存...............................................................................................................................................6

8.1包装...........................................................................................................................................................6

8.2标签与标识...............................................................................................................................................6

8.3贮存...........................................................................................................................................................6

I

DB4415/T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汕尾市农业科学院、海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海

丰县莲花茶业有限公司、海丰县莲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海丰县仁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仁荣茶业、海丰

县西坑五指嶂茶业有限公司、汕尾市双叠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汕尾市金瑞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汕尾

市莲苑种植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成英、方壮东、陈维、苗爱清、胡蝶、乔小燕、陈荣宇、唐劲驰、周波、陈

森、陈介仁、黄晋祥、黄丕州、吕珠文、朱耀建。

II

DB4415/T3—2021

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茶园种植及管理、鲜叶要求、加工要求、

质量要求和产品包装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海丰莲花山茶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NY/T853—2004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5018—2015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GH/T1070—2011茶叶包装通则

GH/T1124—2016茶叶加工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H/T1124-2016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丰莲花山茶haifenglianhuashantea

以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内栽种的本地群体种(或株系)、本山、金观音、

黄旦、凤凰单丛及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适制海丰莲花山茶的高香型品种茶树嫩梢为原料,经摊放、杀青、

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具备“金黄汤、蜜栗香”品质特征的炒青绿茶。

3.2

炒二青first-steproasting

炒青绿茶干燥的前期工艺过程,揉捻叶经第一道炒制,以散失水分为主要目的。

3.3

1

DB4415/T3—2021

炒三青second-steproasting

炒青绿茶干燥的后期工艺过程,二青叶经继续炒制,以进一步散失水分和紧卷成形为主要目的。

3.4

辉干finalroasting

炒青绿茶最后一道干燥工序,在炒二青、炒三青后进行,以塑造绿润或灰绿起霜的外形和提升香气

为主要目的。

4茶园种植及管理

4.1茶园环境

茶园基地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土壤pH在4.0~5.0,生态条件良好,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

生产区域,产地环境应符合NY/T853—2004要求。

4.2茶园开垦

4.2.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合理规划主道、支道(工作道)、步道。

4.2.2开垦基地有效土层厚度应≥100cm,且在此深度内无明显障碍层;地下水位线≤80cm。

4.2.3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按行距150cm~180cm开挖种植沟,坡度在15°

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梯面宽≥150cm。

4.2.4种植沟宽50cm,深50cm;沟内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用量为每公顷施用45000kg~

75000kg,表土回里,新土回面。

4.3种植技术

4.3.1茶苗

采用短穗扦插繁育的合格茶苗。

4.3.2定植密度

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植或穴植,株距30cm~40cm。双行每亩种茶苗2000株~3000株;单行每亩种

茶苗700株~1000株。

4.3.3定植时间

茶苗种植宜在11月至翌年3月。

4.3.4定植技术

栽种茶苗时,在茶沟内开好定植沟(穴),将茶苗扶直,根部放入沟内(穴)内自然伸展,用土填

实茶苗根部至不露须根,种植深度一般埋没至茶苗的根颈处为适度,随即淋足“定根水”。

4.4茶园管理

4.4.1土壤管理

2

DB4415/T3—2021

4.4.1.1浅耕原则,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为10cm~15cm,浅耕时期及次数,应根据当地茶园的土

壤状况,杂草生长情况及茶树年龄的不同而灵活掌握。生产茶园每年浅耕1次~2次,可在春茶后和夏

茶后进行。

4.4.1.2深耕原则,在冬季11月茶园停采后,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配合施基肥的耕作深度为40cm~

50cm,深耕不施肥的耕作深度为20cm~25cm。

4.4.1.3除草原则,在杂草生长旺盛的夏季应进行单独除草,其他季节可与茶园的浅耕和深耕结合进

行。

4.4.2施肥管理

4.4.2.1施肥总原则,重施有机肥,适量施用无机肥,春、夏、秋季节合理追肥。幼龄茶园种植一个

月后方能进行第一次施肥。2龄茶园和投产茶园年施肥4次~5次。

4.4.2.2无机肥施用原则,每采收100kg干茶,施纯氮11.5kg(折合尿素25kg),分别在一轮茶

前(占总施肥量的30%)、二轮茶前(25%)、三轮茶前(25%)、四轮茶前(20%)施用。投产茶园氮

磷钾的施用比例为3:1.5:1;幼龄茶园比例为2:1:1。磷、钾肥一般在秋冬季作基肥施入。

4.4.2.3基肥施用原则,一般使用农家肥、饼肥并配施磷钾肥或使用商品有机肥等。幼龄茶园从第2

年开始,每年11月~12月结合深耕每亩施入约1000kg腐熟的农家肥或200kg饼肥,3龄前茶园施肥

沟应距茶树根颈15cm左右,3龄后茶园施肥沟应距茶树根颈20cm~25cm。投产茶园在秋冬季施有

机基肥,采取开深沟的方式,开沟深度40cm~50cm。

4.4.2.4施肥与耕作相配合,浅耕施追肥,深耕施基肥,追肥主要施氮肥,施用的肥料种类按照NY/T

5018—2015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4.4.3茶树修剪

4.4.3.1幼龄茶园茶树修剪,采用分段修剪法定型修剪,修剪时间在茶树生长季节进行。第一次修剪

为修剪主枝,对茎粗达0.4cm的茶苗主枝进行留(2片)真叶修剪,并参考修剪高度,修剪高度为离

地面10cm~12cm处。后续修剪只进行侧枝修剪,对每级茎粗达到0.35cm以上或达到半木质化程度

的侧枝分枝,采用留(2片)真叶修剪,以分支开叉处为起点,剪去离起点8cm~12cm以外的枝条。

幼龄茶树经过2年5次合理定型修剪后,在树高50cm~60cm,并形成有5层~6层的骨干枝后,第三

年可投产采茶。

4.4.3.2投产茶园茶树修剪:根据茶树树龄、生长势等适时进行轻修剪、深修剪;衰老茶树采用重修

剪或台刈修剪,培养丰产树型。

4.4.4茶树病虫害防治

按照NY/T5018—2015的规定执行。

4.4.5建立档案

茶园基地每个地块(片)应建立独立、完整的农事(生产)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

的使用情况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5鲜叶要求

5.1采摘要求

3

DB4415/T3—2021

5.1.1鲜叶应采自符合海丰莲花山茶产地环境要求茶园的茶树新梢,芽叶新鲜、匀净、无污染、无其

它非茶类夹杂物。应符合GB2762、GB2763的要求。

5.1.2根据茶树生长特点和对加工原料要求,按标准适时采摘。幼龄茶园采摘以养树为主,采摘为辅,

采强养弱,采顶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疏,采摘时留2片真叶。投产茶园以采为主,采养兼顾,及时

分批分级采摘,一般茶园1轮~4轮茶采摘留1片真叶,以后采摘留鱼叶;长势好的茶园1轮~3轮茶

采摘留1片真叶,4轮~5轮茶采摘留鱼叶或不留叶,采净同等嫩度对夹叶。

5.2鲜叶标准

鲜叶原料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等级要求见表1。

表1鲜叶等级要求

级别芽叶组成

特级1芽2叶占85%以上,同等嫩度对夹叶及1芽3叶占15%以下

一级1芽2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对夹叶及1芽3叶占30%以下

二级1芽3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对夹叶级一芽4叶占50%以下

5.3鲜叶盛装、运输、贮存

5.3.1鲜叶盛装,应采用清洁、无污染、通透性好的器具,不得用塑料袋等不透气的工具盛装。盛装

时不得紧压。装叶量以不影响品质为宜。

5.3.2鲜叶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避免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5.3.3鲜叶采摘后应注意保质保鲜,并及时送到加工厂,合理贮存或及时加工。

5.3.4鲜叶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禁压,以减少机械损伤。

6加工要求

6.1加工条件

6.1.1加工场所

应符合GB/T32744的相关规定。

6.1.2加工设备和工具

应符合GB/T32744的相关规定。

6.1.3加工人员卫生管理

应符合GB/T32744的相关规定。

6.2工艺流程

海丰莲花山茶加工工艺为摊青→杀青→揉捻→解块→干燥→拣剔→拼配。

6.3工艺指标

6.3.1摊青

4

DB4415/T3—2021

6.3.1.1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批、及时摊放,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晴天叶与雨(露)

水叶应分别摊放。

6.3.1.2摊放分为自然摊放和专用设备摊放。自然摊放工具为水筛或竹帘等,专用设施为摊青槽、摊

青机等。

6.3.1.3自然摊放厚度为3cm~4cm,专用设备摊放厚度为10cm~15cm。

6.3.1.4鲜叶含水量高的,自然摊放应薄摊辅以吹风,专用设备摊放起始阶段应辅以鼓风。

6.3.1.5摊放时间为6h~18h,具体时长以摊放适度为宜。

6.3.1.6摊放适度的鲜叶叶面变暗,叶质变软,青草气消退,清香显露,摊放叶含水率为68%~70%左

右。

6.3.1.7摊放过程中,可翻动1次~2次,应注意轻翻、翻匀。

6.3.2杀青

6.3.2.1杀青机具,采用瓶式或滚筒或锅式杀青机。

6.3.2.2杀青温度,滚筒连续杀青机筒体温度为280℃~350℃,瓶式或锅式杀青机锅温为260℃

~320℃。

6.3.2.3杀青时长,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应维持叶温80℃~85℃持续2min~3min,瓶式或锅式

杀青机杀青应维持叶温80℃~85℃持续5min~6min。

6.3.2.4杀青投叶量,连续滚筒杀青机50型50kg/h~70kg/h,60型70kg/h~90kg/h,70型90kg/h~

120kg/h,80型120kg/h~150kg/h;瓶式杀青机90型5kg~8kg,110型12kg~15kg;84

型锅式杀青机5kg~10kg,其他锅式杀青机投叶量按与84型锅式杀青机直径比进行投叶量换算。

6.3.2.5杀青适度标志,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成团,放开

回复松散,杀青叶含水率为58%~60%。

6.3.3揉捻

6.3.3.1杀青叶经过摊凉后,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

6.3.3.2揉捻投叶量,以揉桶容量的90%~95%、手压紧实为宜。

6.3.3.3揉捻过程的不同时段,加压力度应掌握“逐渐加压、先轻后重,加压与空压交替”的原则。

揉捻方式采用“空揉—轻压—空揉—重压—空揉”的加压过程,揉捻全程需25min~35min。

6.3.3.4揉捻适度标志,茶条紧卷,茶汁溢出并附于茶条。

6.3.4解块

用解块机把聚结的团块解散,至茶堆中无明显团块,并筛去碎末。

6.3.5干燥

6.3.5.1干燥机具,采用滚筒或瓶式或锅式杀青机/炒干机。

6.3.5.2干燥工序分为炒二青、炒三青和辉干。

6.3.5.3炒制要求,炒二青的锅温控制在250℃~280℃,炒至八成干,出机摊凉;炒三青的锅温控

制在145℃~150℃炒制30min,出机摊凉;辉干的锅温控制在115℃~125℃,炒制2h~6h,

至灰绿起霜、出现甜香或蜜香。

6.3.5.4辉干后毛茶含水量为≤6%。

6.3.5.5辉干后应及时摊凉,降低毛茶温度,时间不宜超过30min。

6.3.5.6毛茶摊凉后,去除碎末,并按毛茶外形和内质等级分别归堆,及时包装,附以标牌,并放至

固定的存放地点。

5

DB4415/T3—2021

6.3.6拣剔

人工或利用色选机剔除毛茶中的粗梗、黄片、小团块等杂质,杂质占比应小于10%。

6.3.7拼配

6.3.7.1毛茶原料应进行全面的品质审评,兼顾内外品质,评定待拼毛茶的内质等级。

6.3.7.2根据各等级产品的感官指标要求,选择毛茶茶样进行小样试拼、调拼。

6.3.7.3将符合要求的待拼毛茶按试拼结果进行匀堆拼配,保证产品品质符合各等级品质要求。

7质量要求

7.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2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