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0∕T 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10∕T 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10∕T 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10∕T 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10∕T 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31

DB5110

四川省(内江市)地方标准

DB5110/T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

2018–12–20发布2019–01–01实施

内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10/T10—2018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产地环境条件.................................................................................................................................................1

4生产技术管理.................................................................................................................................................1

5病虫害防治.....................................................................................................................................................4

6采收及采收后处理.........................................................................................................................................5

I

DB5110/T1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内江市东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内江市东兴区农林局、内江市东兴区多种经营管理站起草。

本标准由内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艳华、肖娟、朱德智、周令堂、周运成、唐健、魏忠。

本标准于2018年12月20日发布,2019年01月01日实施。

II

DB5110/T10—201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兴椒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兴椒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及

采后处理、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内江市东兴区辖区内的东兴街道、白合镇、高梁镇、大治乡、永福镇、石子镇、苏家

乡、杨家镇、新店乡、太安乡、平坦镇、顺河镇、田家镇、柳桥镇、富溪镇、双桥镇、同福镇、郭北镇、

椑南镇、中山镇、小河口镇、永兴镇、双才镇、椑木镇、三烈镇等2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内种植的朝天

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东兴椒

东兴椒是指在东兴区的白合镇为中心地带,经过多年选留而成的常规品种。

4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选择排灌方便、水源条件较好的一、二、三台土,土壤质地沙壤~轻

粘。基地应远离医院、生活污染源2000m,地方主干道500m,工矿企业1000m。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

相对集中成片,便于管理和销售运输。

5生产技术管理

5.1轮作制度

实行粮椒轮作或选择三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

5.2品种选择

1

DB5110/T10—2018

5.2.1选种

选用抗逆性较强、丰产、优质的东兴椒品种进行种植。

5.2.2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

5.3育苗

5.3.1播种期

冬育苗一般在上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春育苗在当年2月下旬播种。

5.3.2种子播前处理

做好苗床后,应把选好的种子播前晒1d—2d,然后进行消毒、浸种和催芽。辣椒种子一般采用温汤

浸种消毒,即把种子放在55℃温水中(水位高于种子三分之二),放入温度计,不断加入开水进行搅拌,

保持该温度15min。也可采用药剂消毒方法。一般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后

放入清水里浸泡8h~10h,然后取出用清水清洗,再用湿纱布包好放入25℃~28℃环境中进行催芽,每

天用温水掏洗、翻动一次,待种子70%露白即可播种。

5.3.3播种量

每亩大田栽培用种量30g—40g。

5.3.4苗床地准备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而且连续3年没种过茄果类蔬菜作物的田块作为苗床。苗

床每平方要施腐熟有机肥10㎏,深翻细耙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整细搂平后做成1.2m宽的畦面,浇足

底水待播。苗床应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g~10g,

兑细土1.5㎏~2㎏,拌匀堆闷24h,取其1/3作垫土,均匀撒在苗床上,播种后再将另外的2/3药土均匀

撒盖在种子上;苗床杀虫处理主要用3%护地净颗粒剂(45㎏/公顷~60㎏/公顷)结合浇底水时泼浇苗床,

杀灭蝼蛄、小地蚕等地下害虫。

5.3.5播种

播种前在厢面上浇足底水,以湿透2—3寸为宜,待水完全渗下后,覆盖一层细土,将处理后的种子

均匀撒在上面,播种后覆土5mm,及时平铺地膜以增温保湿,促使早出苗。在70%种子出苗后及时搭拱覆

膜。当幼苗子叶平展以后要及时间苗,将过密拥挤的、有病的、畸形的和长势不良的弱苗拔除。

5.3.6苗期管理

5.3.6.1冬育苗苗期温度

棚内温度应按照“晴天高,阴天低;白天高,夜间低;出苗前和分苗缓苗前高;出苗后和分苗后缓

苗后低”的原则进行管理。

5.3.6.2冬育苗越冬管理

当外界温度低于5℃以下时应加盖双膜或草帘保温,使幼苗安全越冬。选择晴天中午揭膜晾晒苗床,

降低苗床湿度,并同时清除田间杂草。

2

DB5110/T10—2018

5.3.6.3冬育苗炼苗

定植前7d-10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不低于20℃,夜间温度不低于10℃。

5.3.6.4春育苗管理

春育苗出苗后就立即揭膜搭拱,外界气温稳定在18℃以上后全部揭除地膜。

5.3.6.5苗期病害防治

预防苗期病害,用75%百菌清6OO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O倍液,每7d~10d

喷一次,连喷2次。发现少量病株立即拔除。

5.4定植

5.4.1定植地整理

定植地在幼苗移栽前15d深翻炕土,一星期后结合施底肥欠细整平,栽前一天按栽植规格打窝。

5.4.2定植土壤杀虫灭菌

栽植前结合施底肥每亩可用地菌灵3Kg,或生石灰20Kg~30Kg均匀撒施种植带内进行土壤消毒。

5.4.3定植苗准备

定植前2d进行叶面喷药喷肥,做到带肥带药定植。应喷0.2%的磷酸二氢钾,70%的代森猛锌可湿性

粉剂500倍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进行喷施。

5.4.4定植方法

壮苗早栽,地膜覆盖。宜选择雨后天晴或阴天下午进行,栽苗前一天苗床地浇足底水并喷施一次多

菌灵1000倍液。先浇足底水后栽苗,栽后淋定根水,随后应盖好地膜。或先盖好地膜,根据栽植规格,

撬窝栽植。

5.4.5定植密度

宽幅麦行套种,1.87m~2m开厢,空行种双行,每窝单株,窝距0.4m;窄行麦行套种,0.93m~1.07m

开厢,空行种单行,每窝单株,窝距0.4m。满土栽培的行距0.93m~1m,窝距0.4m,每窝单株。亩植1700

株左右。

5.5田间管理

5.5.1水份管理

东兴椒耐旱而不耐渍,应开沟排水,起垄上行。栽后若遇连续干旱,可每隔一个星期施入清淡粪水

进行抗旱。进入第一批开花结果盛期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起垄上行,在洪水来临前既可防倒,也有

利于排水防病。同时理好背沟、通沟、厢沟,使植株根部不渍水。

5.5.2施肥管理

5.5.2.1施肥原则

应符合NY/T394的规定,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以复合肥为辅。

3

DB5110/T10—2018

5.5.2.2施肥方法

5.5.2.2.1底肥

每亩用复合肥60㎏,三合粪1500Kg~2000Kg,并施足底水。或每亩施入腐熟堆杂肥2000Kg~2500Kg,

过磷酸钙30Kg~35Kg,钾肥15Kg在行间开沟施入或在种植带施于地表后再翻耕。栽苗前每亩再施入腐熟

粪水1500Kg~2000Kg,将肥料与土混匀,以免烧根。

5.5.2.2.2追肥

栽后成活一个星期每亩可用20%清粪水加5Kg尿素进行提苗。进入开花结果盛期后应重施一次追肥,

每667㎡用复合肥40Kg,油枯15Kg,三合粪1500Kg。九月中旬进入秋花结果盛期每667㎡用复合肥40Kg,

三合粪1500Kg,施肥时在两株中间打窝,施后结合中耕盖土。

6病虫害防治

6.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良种;合理布局,严格实行轮作倒茬;开好三沟,起垄作厢,适当稀植;科学施肥

和灌水;清洁田园,深翻炕土;及早拔出病株、病叶、病果烧毁或深埋。

6.2物理防治

6.2.1黄板诱杀蚜虫

用100cm×20cm的纸板,涂上黄色漆,同时涂一层机油,或悬挂黄色粘虫胶纸,挂在行间或株间,

高出植株顶部,每亩约30块~40块,当黄板上粘满蚜虫时,再重涂一层机油,一般7d—10d重涂1次。

6.2.2频振式杀虫灯

在集中成片的基地按每3600㎡安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杀灭趋光性害虫。

6.3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对害虫进行自然控制;利用生物制剂,选用生物农药防治病

虫害。

6.4化学防治

6.4.1药剂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应符合NY/T393的规定。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严禁使用国家及四

川省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推广使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进行防治。

6.4.2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6.4.3主要病虫害及药剂防治

a)疫病

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

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中后期发现中心病株后,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

4

DB5110/T10—2018

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喷雾。

b)炭疽病

发病初期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800~15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

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1:200倍液波尔多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7d~10d1次,共喷2次—3次。

c)病毒病

早期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