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15

23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方标准

DB2301/T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2022-07-18发布2022-08-17实施

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01/T10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

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艳丽、王崇生、陆欣春、严君、潘凤娟、宋洁、董丽民、胡岩峰、邹文秀、

陈旭、居瀚寻。

I

DB2301/T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温室定量接种鉴定方法,包括土壤和蛭

石准备、鉴别寄主准备、接种物制备、线虫卵或线虫接种、调查、鉴定有效性,及鉴定档案的建立。

本文件适用于哈尔滨市行政区内大豆种质资源和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3059大豆抗胞囊线虫鉴定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NY/T305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接种前准备

土壤和蛭石准备

采集没有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过20目筛,与同样过筛后的沙子以2∶1的比例混合成沙土,121℃

湿热灭菌2h后,装入直径5cm、高20cm的无底塑料柱中备用。蛭石也经121℃湿热灭菌2h。

鉴别寄主准备

4.2.1鉴别寄主

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有PI88788、PI90763、Peking、Pickett和感病品种Lee。

4.2.2鉴别寄主催芽

将5个鉴别寄主的大豆种子分别置于灭菌蛭石中催芽。

4.2.3鉴别寄主移栽准备

将5个塑料柱一起放在同一个有底塑料桶中,每个塑料柱中装600g上述混合的灭菌沙土。

4.2.4鉴别寄主移栽

当鉴别寄主大豆子叶即将展开时,选根长相同的幼苗移栽于塑料柱中,每个塑料桶中的5个塑料柱

里分别对应5个鉴别寄主大豆,每个塑料柱栽植1株,每个待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样本用4个桶,即4次

重复,将塑料桶放置在日光温室内,随机摆放,温室22℃~28℃、16h光照条件。每天正常浇水管理。

2

DB2301/T102—2022

5接种

接种物制备

将待测样本的胞囊置于200目和500目套筛上,用组织研磨器将200目筛上的胞囊进行破壁研磨,

或用橡皮塞在200目筛上研磨,释放出胞囊内的卵,然后用强水流冲洗200目筛上物,同时收集500目

筛上的卵,制备成150粒/mL的卵或线虫悬液,4℃保存备用。

线虫卵或线虫接种

鉴别寄主大豆苗移栽3d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卵或线虫悬浮液。采用根围接种法,每株苗接种10mL

线虫卵悬浮液(150粒/mL),即接种1500粒卵或线虫/株。

6调查及鉴定有效性

调查

接种线虫28d~35d后,检查感病寄主品种Lee根部大豆胞囊线虫发育情况。当大豆胞囊线虫黄白

色雌虫突出根表皮时,取出所有鉴别寄主大豆苗,取全根系,轻轻抖掉根上土,调查大豆根上大豆胞囊

线虫雌虫的数量,并计算雌虫指数。试验设置4次重复。

鉴定有效性判断

当1株感病寄主Lee根上附着的雌虫大于30个时,结果有效,否则无效。

7生理小种确定

生理小种确定根据雌虫指数(FI)划分。

雌虫指数(FI)按公式(1)计算。

FI=×100··········································································(1)

𝑇𝑇

𝐶𝐶

式中:

T——每株鉴别寄主根上雌虫平均数量;

C——每株感病品种Lee上的雌虫平均数量。

雌虫指数FI≥10时为感,记作“+”,<10时为抗,记作“-”。

根据Riggs等生理小种划分标准鉴定生理小种。见NY/T3059附录A。

8结果记录和报告撰写

根据鉴定结果,撰写鉴定报告,并附原始数据。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原始记录表见表A.1,

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记载表见表A.2。

9鉴定档案的建立

3

DB2301/T102—2022

应建立鉴定档案,内容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接种前准备、接种、调查、生理小种确定、结果记录和

报告撰写及鉴定档案的建立。档案保存3年以上,建档备查。

4

DB2301/T102—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记录表

A.1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原始记录表见表A.1。

表A.1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原始记录表

待鉴定线虫样品在鉴别寄主根系附着雌虫数(个/株)

鉴别寄主

重复12345678910

I

II

PekingIII

平均

I

II

PI88788III

平均

I

II

PI90763III

平均

I

II

PickettIII

平均

I

II

LeeIII

平均

注1:鉴定地点

注2:接种生理小种编号来源

注3:接种日期调查日期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

5

DB2301/T102—2022

A.2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记载表见表A.2。

表A.2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记载表

PekingPI88788PI90763PickettLee生

胞囊雌虫胞囊雌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