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35-2017 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_第1页
DBJ61-T 135-2017 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_第2页
DBJ61-T 135-2017 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_第3页
DBJ61-T 135-2017 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_第4页
DBJ61-T 135-2017 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Guidelineonsettingsandtrafficdesignofparkingfacilities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7年09月01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的通知准编号为DBJ61/T135-2017,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年06月29日本规范根据陕建标发〔2015〕36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陕西省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编制立项的批复”的要求进行编制。本规范编制组对全国及陕西省多个城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省的具体特点,在多方征求意见、多次修改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最后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组审查后定稿。本规范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物配建停车位;5.总平面布局;6.路内停车位;7.交通设计;8.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本规范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由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条文技术解释。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安市碑林区朱雀大街中段50号,邮政编码:710068,电话:029-本规范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长安大学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斌刘伯全叶常青赵伟忠本规范主要审查人:赵元超唐睁李爽顾大松 2术语 2 6 84.1一般规定 84.2配建停车位 9 5.1一般规定 5.2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 5.3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 5.4非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 205.5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 206路内停车位 21 6.2设置条件 21 227交通设计 7.1/一般规定 247.2交通组织 24 257.4交通标线 29 8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8.1一般规定 8.2城市智能停车信息平台 8.3停车诱导系统 8.4车位引导系统 348.5停车收费管理系统 8.6视频监控系统 35本规范用词说明 36引用标准名录 1 2 6 8 9 5.3Entrance/ExitofParkingGarages(Lots) 20 20 21 247.1GeneralRequirement 25 29 318.2UrbanIntelligentParkingInforma 32 34 3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36 37Addition:ExplanationofP 11.0.1为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和扩建停车场(库)的规划、设1.0.2本规范适用于陕西省城镇内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停车场(库),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城市公共停车场(库)及1.0.3停车场(库)的设置及交通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反22.0.1主干路arterialroad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道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2.0.2次干路secondarytrunkroad城市道路网中的区域性干路,与主干路相连接构成道路网,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2.0.3支路branchroad城市道路网中联系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区2.0.4机动车motorvehicle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人员乘用、运送物品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2.0.5非机动车non-motorvehicle以人力或畜力驱动,在道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露天场地。2.0.7停车库parkinggarage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封闭或敞开2.0.8地下停车库undergroundgarage停车库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1/232.0.9公共停车场(库)publicparkinglot(garage)主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库),包括社会停车场(库)和公共建筑物停车场(库)。2.0.10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buildingaccessorialparkinglot各类建筑物依据有关规定所附设的为本建筑物内各类人员2.0.11林荫停车场tree-linedparkinglot满足绿化遮阴面积不小于停车场面积30%的停车场。2.0.13机械式停车库mechanicalgarage停车库内停车楼层每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25%的停车库。2.0.15通(停)车道drivewaysofparkinglots2.0.16停车位parkingstall停车场(库)中为停放车辆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停车设备中停放车辆的部位,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的安全距离4迹圆半径。2.0.18缓坡段transitionslope在坡道坡度较大时,为避免机动车底部在坡道两端碰擦地面而设置的缓和坡段。2.0.19车库净高garageclearance车库地面至吊顶、设备管道、梁或其他构件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高度。2.0.20自行车停车架bicyclesta停放自行车的构架,可节约自行车停车占地面积。2.0.21子母停车位attachedparkingstall前方或底层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后,后方或上层停车位的车辆才能驶出的停车位称为子母停车位。前方或底层停车位称母车位,后方或上层停车位称子车位。2.0.22弯道超高supperelevationatcurve为平衡机动车在弯道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设置的单向横坡而形成的高差。2.0.23充电桩chargingpost汽车充电的设备。一般安装于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固定在地面或墙面。2.0.24停车信息平台parkinginformationsharingplatform用于整合停车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标准规范完成停车数据的间信息共享、各相关部门的方案制定、科学决策,以及面向停车信息服务和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数据支持的停车信息集成系统。2.0.25停车信息数据采集设备parkinginformationcollection用于连接电子收费系统和停车信息平台的通信终端设备,使5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停车信息平台连接,并采用串行口、以太网口等物理接口与电子收费系统连接。2.0.26道路负荷度V/Cratio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反映道路的服务水平。63.0.1停车场(库)建筑规模与配建停车位标准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公共停车场(库)的规模还应同时考虑停车需求、用地条件及周边道路交通承载力等因素。停车场(库)建筑规模划分标准3.0.2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及城镇公共停3.0.3未按国家和本省相关规定配建停车场(库)的下列建筑1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及各类交通枢纽类建筑物;2文化体育设施类建筑物。如体育场馆、展览馆、图书馆、3办公类建筑物。如行政办公、商务办公等;4医院类建筑物。如综合医院、其他医院等;5建筑面积在5000m²以上的商场、旅馆、餐饮、娱乐等经营6政府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和场所。3.0.4公共停车场(库)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及城镇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满足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要求;3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75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停车场(库),宜邻近城市道路;6地下停车场(库)宜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城市人防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布局等相结合;7对大型及以上规模的停车场(库)或周边道路交通压力较大的停车场(库)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3.0.6城市道路同侧相邻建设的两个及以上的建筑物,因其规划建设用地较小,单独配建停车场(库)难以达到技术规范要求时,可采用相邻项目停车场(库)联通方式设置。3.0.7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不应占用城市绿地和城市道路用地。3.0.9老、旧城区补建的停车场(库),在用地条件受限时,宜采用立体停车场(库)。3.0.10各类车库的建筑设备应符合《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3.0.11:地下停车库和停车塔楼宜采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当不能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要求时,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和照明系统。3.0.12新建停车场(库)宜采用智能管理系统。3.0.13建筑物配建的停车场(库)宜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3.0.14地面停车场应优先采用林荫停车场。3.0.15地面停车场宜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84.1一般规定4.1.1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均以计算当量为准。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停车计算当量。各类车辆的换算当量系数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外廓尺寸(m)型寸总宽机动军中型车非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94.1.2综合性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总数,应按建筑物类型及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4.1.3停车场(库)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应以小型车为计算标1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需设置机械停车设备时,新建居住类建筑机械式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停车位总数的70%,改建居住类建筑机械式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停车位总数的90%;非居住类建筑机械式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停车位总数的30%;2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可设置不大于停车总数5%的子母停车位。4.1.4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公共停车场(库)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的停车位,不宜低于总停车位数量的10%。4.2配建停车位4.2.1配建停车位指标应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和密度、土地开发强度、建筑类别、道路交通承载力、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采取停车位数量控制和区域类别化供给的原则,具1城市中心区配建停车位指标不应高于城市外围地区;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建停车位指标不应高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的地区;3医院、学校及住宅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可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充分论证后适当提高;4历史文化保护区配建停车位指标应依据相关部门专项研究确定;5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应适当增加访客停车位的设置。4.2.4超高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应由当地规划部门专项研5.1一般规定5.1.1停车场(库)总平面布局应合理设置停车位、通(停)车道控制室、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公共停车场(库)宜设置公厕。5.1.2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应按《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执行。5.1.3公共停车场(库)应设置在停车需求较大的位置,宜与主要服务对象位于道路同侧。5.1.4停车场(库)内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区应分开设置,当在同一结构层同一平面设置时,应进行物理隔离,并分别设置5.1.5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应分散布设,其停车场(库)出口的机动车流线和非机动车流线不应交叉。5.1.6特大型停车场(库)、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停车场(库)总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应合理,停车场内部应设置主、次通车道;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其它停车场内部宜设置主、次通车道。5.1.7特大型停车场(库)应设置步行系统,其它停车场(库)内5.1.8停车场(库)与地下商场、交通枢纽站等其它区域相连时,应符合人行道与人行道相接、车行道与车行道相接的原则;车行系统不应与步行系统直接相接;如条件允许,可在两个区域之间设置缓冲区。5.1.9停车场(库)内部通车道交叉处、坡道口交叉处应保证驾驶员视线通透,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不应小于10m。5.1.10公交车停车场(库)除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城5.2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5.2.1机动车停车场(库)通车道最小转弯半径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最小转弯半径(m)中型汽车5.2.2机动车的环形车道外半径(R₀)和内半径(r₀)尺寸,应按《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执行。5.2.3机动车停车场(库)坡道最小净宽应符合表5.2.3的规定。最小净宽(m)直线单行曲线单行曲线双行5.2.4坡道的最大纵向坡度应符合表5.2.4的规定。表5.2.4坡道的最大纵向坡度曲线坡道百分比(%)比值(高:长)百分比(%)比值(高:长)中型车82曲线坡道处弯道超高宜为2%~6%表5.2.5机动车各类最小净距尺寸(m)小(微)型车纵向横向捷,保证车辆出入迅速、安全,并宜满足一次进出停车位要求。留2个以上等待车位的长度。5.2.9机动车停车方式可采用如图5.2.9所示三种方式,其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应符合表5.2.9-1~表5.2.9-3的规定。注:Q取值为30°,45°,60°表5.2.9-1小型车的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垂直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m)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L(m)通(停)小宽度斜列式表5.2.9-2中型车的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垂直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W(m)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L(m)通(停)斜列式垂直通车道方向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L(m)通(停)小宽度斜列式车条件;大型停车场(库)两侧或单侧停车的通车道长度大于85m时,应在通车道垂直方向设置连接通道。要求:直接到达无障碍出入口;小于1.2m的轮椅坡道;车位;4无障碍停车位不得设置为机械式停车位;5无障碍设施应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执行。5.2.12机动车停车场(库)内最小净高应符合表5.2.12的规定。最小净高(m)5.2.13当机动车停车场(库)内设有修理车位时,应符合《汽车5.2.14装卸车位不得占用内部环形通道,并宜方便装卸车辆出入和货物集散,装卸车位周边应预留作业空间。5.2.15当机动车停车库为自然采光时,自然采光系数宜大于0.5%或其窗地面积比不宜小于1:15,车库及坡道应设有防眩光设施。5.2.17_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预防和救灾设施,机动车停车5.2.18机动车停车场(库)距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汽车库、修5.3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5.3.1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数量,应按《车库建筑设计规1车库内部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出入口数量应与外部出入口数量相匹配;2出入口、坡道与停车区域之间的交通组织,应保证交通流线畅通,上行、下行通道应连续,并应防止上、下行车辆交通流线交叉。5.3.2机动车停车场(库)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机动车升降梯不得替代乘客电梯作为人员出入口,并应设置明显标识。5.3.3单向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设置位置应符合先进后出的交通组织原则。5.3.4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应设置在项目内部道路或城市支路、次干路上,不应设置在城市主干路上;如因条件限制需设置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路上时,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应采用右进右出,严禁左转车辆直接穿越主干路;与机动车道相接处宜设置加减速车5.3.5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设置应充分考虑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影响,不应在公交停靠站范围内和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段内设置机动车出人口。5.3.6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不得采用车辆转弯半径不足的“U”型掉头交通组织方式。如必须采用时,应符合图5.3.6的条件,并应保证视线通透,满足安全视距三角形的要求。UU型流线5.3.7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相邻出入口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5m,并宜与建筑物内部道路相连通;当条件受限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连时,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位置应符合表5.3.7的规定。主干路(m)次干路(m)支路(m)桥梁、隧道等引道1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踏步起点注:1当交义I饱和度>0.8(交义P服务水平三级以下)时,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Ⅱ应设置在交叉口最大排队长度范围外。2建筑物条件不允许时,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在建筑物最远端。5.3.8当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的起坡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出入口起坡点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7.5m;当平行城市道路或与城市道路斜交时,其缘石切点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5.0m,如图5.3.8所示。道路红线时可设置于地下,但不宜低于地下一层。口处。架方式。式停车架的非机动车停车库,应根据所采用的自行车停车架型式确定净空高度。用部分人行道、人行过街天桥桥下空间、地铁站邻近空间等进行设置。设置时不得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5.5.1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应设置明显标志。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坡道出入口;超过500辆时应设两个或以上出入口,且每增加500辆宜增设一个出入口。5.5.3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净宽不应小于1.8m,机动轮椅车和三轮车车库单向出入口净宽不应小于车宽加0.6m。6.1一般规定6.1.1路内停车位应设置在道路负荷度小于0.7的城市次干路及支路上,且不得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6.1.2主干路设有机非分隔带且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5.0m时,可在非机动车道内设置停车位。6.1.3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住宅区周边道路,在宽度条件许可时可设置夜间限时停车位。6.1.4路内停车位,应根据道路交通和周边停车设施情况设置,对不符合设置要求的停车位应及时撤除取消。路内停车位撤除后,应按车行道标准及时完善道路交通设施。6.1.5路侧带设置停车位不得影响行人及沿线单位出入口的正常通行,且严禁侵占盲道;路面结构强度应满足机动车荷载作用的要求。6.1.6路内停车位管理设施的设置应按《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6.2设置条件6.2.1车行道设置停车位应符合表6.2.1的规定。机动车双向机动车单向注:1.单幅路、两幅路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以车行道路面宽度减去机动车道宽度计算,单条机动车道宽度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非机动车道宽度指单侧宽度。6.2.2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非商业区,且人行道宽度≥1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周围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无2建筑物出入口附近、单位和居民住宅小区出入口两侧3路外公共停车场周围200m~300m范围内;5道路施工地段及各类地下管线井盖周边1.5m范围内;7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停车的区域。6.3.1同一城市的路内停车位应统一标志、统一标线、统一编号、统一公示内容。6.3.2小型车停车位长度不应小于6.0m,宽度不应小于2.2m;当条件受限时最小长度不应小于5.0m,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0m。6.3.3车行道停车位的排列应采用平行式;路侧带停车位可采用垂直式、斜列式和平行式。6.3.4路内停车位应分段编号,每段停车位数量宜为10个~30个,并设置相应的停车标志。6.3.5设有收费停车位的路段,应在停车位来车方向的起点处设置停车信息标志。停车信息标志应包含停车指示标志、地点名称、允许停车时间、停车场审批编号、收费标准、计费规定、监督电话和管理单位等内容。7.1.1交通设计应包括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设置两部分内容;7.1.2交通组织流线应与周边路网交通流线及交通设施协调一7.1.4停车场(库)内外应设置明确的指路标识系统,内部通车7.1.5大型及以上规模停车场(库)或混合型停车场(库)应设置式。7.1.6停车场(库)及路内停车位设置条件发生变化时,交通设7.2.1停车场(库)交通组织应包括外部交通组织和内部交通组7.2.2停车场(库)外部交通组织应减少对周边路网交通的影响。停车场(库)出入口设置在主干路上时,交通组织应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出入口设置在次干路、支路上时,交通组织宜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可采用左转方式驶入(出)。7.2.3停车场(库)内部主通车道交通组织宜采用双向通行,次通车道交通组织可采用单向逆时针循环通行。7.2.4停车场(库)非机动车、行人出入口应与城市道路的非机7.2.5停车场(库)坡道出口处的交通组织应简洁明确,不应出现多个方向的交通流线交叉或交织,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交通进行分流。7.2.6停车场(库)内步行系统应安全、连续,与机动车流线交叉时,机动车通车道应设置减速带、人行横道线等交通安全设施。7.2.7地下车库坡道不宜采用螺旋坡道形式。因条件受限必须采取螺旋坡道时,应采用单向交通组织。7.3交通标志7.3.1交通标志设置应全面、系统、简洁、连续,并符合停车场(库)的识别要求、停车规则及交通组织形式。7.3.2在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及内部通车道应设置交通标志,引导车辆及行人按规定的交通流线行驶;车库内部通车道照度不足的弯道处应设置反光诱导标志。用附着式标志安装方式,条件受限时可采用单柱、悬臂或门架式支撑方式。交通标志不应侵占行车与停车建筑限界。7.3.6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1停车场(库)入口应设置停车场(库)预告及指示标志、门2停车场(库)预告标志及指示标志在停车场(库)入口前5.0m~50m的道路右侧。中型及以上规模3门楣标志1)门楣标志应设置于进口或出口处上方墙面或龙门架上,2)出人口共用型公共停车场(库)应设置出入口共用型门3)门楣标志应醒目,满足道路对向车道驾驶员的识别要停车场(库)入口应设置告知牌,设置位置应便于驾驶员识志;取卡标志应设置于入口发卡机或取卡处上方。机标志,汽车升降机标志应设置于汽车升降机出人口处上方。限制速度标志、限制高度标志、禁止烟火标志、禁止鸣喇叭标志、限制宽度标志、限制质量标志、禁止行人通行标志、禁止车辆停放标志、禁止携带托运易燃及易爆物品等标志宜与告知牌组合人标志、收费服务标志、禁止行人通行标志、禁止车辆停放标志。置于停车场(库)的出口上方。场(库)外道路;禁止驶入标志宜与出口指示标志组合使用。公共停车场(库)读卡机或收费处的上方。5其他标志停车场(库)出口处宜设置禁止行人通行标志、禁止车辆停放标志,且宜设置于停车场(库)出口处同一侧,朝向场(库)外道路。7.3.9内部引导标志1出口引导标志应设置于停车场(库)内部交叉口主通车道上方,其下边缘与地面的距离应大于等于停车场(库)最小净高;停车场(库)车位引导标志宜与出口引导标志合并设置;出口引导标志可采用附着式、单柱、悬臂或门架式等多种支撑方式,也可单独设在车库内部通车道尽头的墙面上;2多层停车场应设置停车楼层引导标志,停车楼层引导标志宜设置于连接各停车层的车道交叉口的正上方位置,停车楼层引导标志下边缘与地面的距离应大于等于停车场(库)最小净高。7.3.10禁令及警告标志1注意行人标志:停车场(库)通车道应设置注意行人标志,注意行人标志宜设置于停车区域与主通车道交叉口前5.0m处,位于通车道的右侧位置;2减速标志:停车场(库)内需要警示车辆减速慢行的区域,应设置减速标志,必要时可同时设置减速带;3单向交通组织的通车道应在交叉口位置设置禁止通行标4内部主通车道与次通车道交叉时,应设置交叉路口标志或减速让行标志。7.3.11告示标志1停车场(库)内应设置救援用紧急电话标志;2公共停车场(库)应设置符合规定的停车收费标准及监督电话号码等告示标志。志和照明式标志。地下车库内部应采用主动发光或照明式标志,7.4.1在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处及内部应设置交通标线,明确车辆及行人路权,引导车辆及行人在规定区域沿规定路线通行。7.4.2停车场(库)通车道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及导向箭头线,导向箭头标线的长度宜为3.0m或4.5m。人行通道应设置人行通道边缘线及人行路面标记。人行道与通车道标线宜采用不同7.4.3当车辆靠近收费亭或其他障碍物时,应设置接近障碍物7.4.4在停车场(库)停车区域上应设置相应的停车位标线及停7.4.5停车场(库)内停车位标线的宽度可采用6cm、8cm、10cm、12cm四种规格;路内停车位标线宽度可采用10cm、15cm两种7.4.7车库内部通车道弯道处,宜施划禁停标线、反光警示标7.4.8交通标线的颜色、尺寸及材料要求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7.5.1停车场(库)的内部及出入口道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易7.5.2停车场(库)的无侧墙坡道、开敞式停车楼临空面应设置7.5.3在交叉口、弯道处和需要防护的设施外侧应设置反光防7.5.4停车位应设置挡车器,宜设置于停车位后边线向前1.2m防撞护栏。8.1.1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应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体现先进8.1.2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应具备停车诱导、停车位引导及停车8.1.3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应有利于整合区域停车资源,按照统8.1.5中型及以上规模停车场(库)8.1.6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公共停车场(库),宜设置车位预订专8.1.7车辆驶人停车场(库),应优先采用车辆号牌自动识别系8.1.8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停车场(库),宜设置8.1.9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停车场(库),应设置广播及人工语音并具备扩展性和不同系统接入的兼容性。集系统兼容。息、异常信息等。设备隔离部件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9的规定。停车位及车辆信息,并支持人工查询、网上查询、移动终端等多种查询方式。终端等多种方式。8.3.2停车诱导系统信息发布应包括停车场名称、位置、空余车位数、行车方向及行驶距离等内容。8.3.3利用停车诱导屏进行城市停车信息发布时,可根据交通管理需要设置一级~三级停车诱导屏,设置位置应满足以下要1一级停车诱导屏以区域内主要停车场(库)车位数和局部道路交通图为信息发布内容,发布区域停车信息,包括停车场(库)的名称、位置、实时车位状态等信息。设置在诱导区域周边主干路或次干路上,距离停车场(库)500m~1000m处;2二级停车诱导屏以若干停车场(库)的方向、空车位数为信息发布内容,发布附近停车场(库)的位置信息和车位信息,包由若干屏体组成。设置在停车场周边主干路或次干路上,距离停车场(库)300m~500m处;3三级停车诱导屏以某一停车场(库)车位数、空满状态为发布内容,发布某一具体停车场(库)的停车信息。设置在停车场(库)入口附近的车行道,距离停车场(库)5.0m~50m处。8.3.4停车诱导屏的设置原则1停车诱导屏的设置不应对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城市景观产生影响;2不应占用盲道;3不应遮挡交通标志及信号灯;4应醒目便于识别,不应被其他光源、彩色宣传品等干扰,或被路旁树木和其他设施遮挡;6停车诱导屏正面颜色、外观尺寸、字符格式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及《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8.4车位引导系统8.4.1车位引导系统应提供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终端显示等多种方式,让使用者及时获取停车场的车位占用状况、内部行驶路线等信息。8.4.2车位引导系统应保证车位导向信息的连续性、诱导内容8.4.3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停车场(库)宜在通车道交叉口处设置停车位引导屏,利用可变信息屏显示空余车位、行车方向等信息。8.4.4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停车场(库)在通车道两侧的车位对应8.4.5单层总停车位数大于100的停车场(库),宜在主要人员入口处附近设置取车查询终端支持反向寻车。8.4.6行人引导,应设置明显的静态指示标志或通过动态的定位技术,引导车主停车后迅速找到通行各目的地的电梯或通道。8.5停车收费管理系统8.5.1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应包括车辆进出道闸设备、车牌视频识别设备、收费管理软件及通信设备。8.5.2公共停车场(库)收费管理系统应提供车位预订、取消、收8.5.3车辆进出道闸设备应包含车辆号牌自动识别或发卡、进出场信息管理、车辆进出监控等设施。8.5.4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应实现车辆号牌、停车卡、车辆图片、进(出)场时间等数据之间的绑定。8.5.5车辆进出道闸设备应符合《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8.5.6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进出停车场车辆视频监控及系统还应符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8.6.2视频监控系统存储设备存储时间不应小于15d。控摄像机。8.6.4大型及以上规模停车场(库)的停车位宜安装监控摄像机。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反1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反 423基本规定 434建筑物配建停车位 4.1一般规定 454.2配建停车位 5总平面布局 5.1一般规定 5.2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 5.3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 5.4非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 5.5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 6路内停车位 6.1一般规定 63 63 647.1一般规定 64 65 668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8.1一般规定 8.2城市智能停车信息平台 678.3停车诱导系统 698.4车位引导系统 698.5停车收费管理系统 698.6视频监控系统 691.0.1规范制定目的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这两项标准均未包含路内停车位、交通设计、智能停车管理等内容,不能满足停车场(库)建设及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规范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现代化停车场(库)建设和管理需要,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确保我省停车场(库)的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实用性。1.0.2规范适用范围本条款明确了适用范围,除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外,路内停车位在各个城市也普遍存在,因此将路内停车位也纳入进来。1.0.3特别是停车库的建筑设备,应符合《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的规定。2.0.11林荫停车场的主要绿化形式分为四种,即树阵式、乔灌树阵式:停车场通过栽植乔木来形成树荫,乔木以树列的形式栽植于各列停车位或两列停车位之间。乔灌式:停车场通过停车位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在隔离带内栽植乔木形成林荫,并配置花、灌木等其他植物与乔木共同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棚架式:停车场通过在停车位上方搭建棚架,棚架内或周围设置栽培槽,通过栽植藤本植物来形成林荫。组合形成的林荫停车场。反的划分标准见表1。中型小型一峰存取车辆引发排队拥堵。密集区,应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保障出行需求。实施。3.0.7城市绿地和城市道路用地属于公共用地,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相关部门批准都不得擅自占用;公共停车场(库)可根据政府管理规定执行。3.0.9立体停车库特别是智能立体停车库占地少,见效快,存取车速度快,周转率高,适用于用地条件受限的老、旧城区。深圳的金威大厦智能停车库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占地仅50m²,25层高,共设有50个停车位。3.0.10包括机械式停车库。3.0.11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既节能又生态环保,如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3.0.14林荫停车场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体现了人3.0.15停车场海绵城市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1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形式;2停车场内绿化隔离带采用下沉式,下沉深度一般为5cm~30cm。可采用生物滞留带形式,若采用树池,可采用生态树池形3停车场内需设置超标雨水收集与排放设施;4停车场根据其面积和需求,设置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并储存雨水作为其绿化浇洒用水。4.1.1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设计以标准车为计算当量,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4.1.1中车辆换算系数换算成标准车辆,以标4.1.2未列入分类建筑物的配建停车位,可根据停车的实际需应低于各种性质建筑物需配建停车位总规模的80%。4.1.3本条文首先对机械停车位的设置比例提出要求,其次对子母停车位比例作出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应将修理车1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及建筑功能布局的影响,停车位设置时可采用子母停车位方式,一个子车位的数量按0.5个车位计2浙江省和上海市停车规范规定:子母停车位总数不得大于核定总停车数10%;3在调研和讨论阶段,有部门建议将子母停车位写入本规≤5%较符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4.1.4本条规定了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的最低要求。如有条件,建议每2000辆电4.2.1考虑到陕西省各地市的不同特点,本条给出了配建停车建停车位指标参考值,见表2-1~表2-18。各地市在使用时可配建停车位指标(车位/户)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车位/100m²建筑而积)(包括独立门诊、专科医院)表2-3学校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参考值配建停车位指标(车位/100师生)幼儿园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注:表中幼儿园不含单位自建及房地产项配建的幼儿园。表2-4办公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参(车位/100m²建筑面积)商务办公车位/100m²≥15000座,体育馆座位数≥4000座育馆座位数<4000座展览馆人图书馆、车位/100m²(车位/100m²建筑而积)厂房MW(车位/100高峰乘客)(车位/公顷占地面积)风景公园主题公园表2-10居住类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参考值配建停车位指标(车位/户)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车位/100m²建筑而积)(包括独立门诊、专科医院)表2-12学校类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参考值(车位/100师生)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注:表中幼儿园不含单位自建及房地产项目配建的幼儿园。表2-13办公类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参考值建筑物分类(车位/100m²建筑面积)表2-14商业类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参考值车位/100m²表2-15文化体育设施类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参考值≥15000座,体育<15000座,体育展览馆、图书馆、车位/100m²剧院、音乐厅、电影院表2-16工业和物流仓储类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参考值(车位/100m²建筑面积)MW配建停车位指标(车位/100高峰乘客)(车位/公顷占地面积)风景公园主题公园4.2.2本条文提出了建筑物配建特殊机动车辆停车位指标参考值。除装卸车位外,其它特殊停车位都计人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数。综合医院和其他医院(包括独立门诊、专科医院等)应在急诊区入口前考虑设置救护车停车位,见表3。每10000m建筑而积设置1个,不足10000m²的按一个装卸车位设置,超过3个时,每增加3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每10000m²建筑面积设置1个,不足10000m²的按一个装卸车位设置,超过3个时,每增加2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商场、餐饮、大型超市、每5000m建筑面积设置1个,不足5000m²的按一个装卸车位设置,超过3个时,每增加2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出租车3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办公每5000m²建筑面积设置1个,不足5000m的3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每2000m建筑面积设置1个,不足2000m²的2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商业、餐饮、娱乐按一个出租车位设置,超过3个时,每增加2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医院10000m²建筑面积,增设1个。每300个座位设置1个。博物馆、图书馆、每5000m²建筑面积设置1个。每10个班设置2个。博物馆、图书馆、每5000m²建筑面积设置1个。每10000m²游览面积设置1个。医院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注:1健身参照餐饮、娱乐执行;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参照居住类建设项目停车位配置要求中的第二类标准执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属于政策性商品住房范畴,考虑到收入水平、户型、建设成本等因素,机动车停车配建标准应与其分配政策相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专题研究确定;居住、医院等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可依据项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2考虑到各城市对共享单车及公共自行车的大量投入,本参考指标提出相应3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总数尾数出现小数时,采川四舍五人将小数向上取整。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5.1.1管理区和服务设施区的设计可根据车库规模及实际需求在停车需求大的位置。公共停车场(库)与主要服务对象位于道5.2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5.2.1不同尺寸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不同,因此场地内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应依据通行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进行设计,小(微)型车的最小转弯半径约为6.0m。兼做消防通道的停车场(库)内部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与消防车的尺寸有关,消防车辆一般分为轻、中和重三种系列,车辆最小转弯轨迹半径分别为7.0m、8.5m和12m,弯道外侧需保留一定的空间,保证消防车紧急通行,其控制范围为弯道处外侧宽度。通过计算,其转弯最外侧控制半径分别为8.5m、11.5m和14.5m。由于场地内道路转弯半径通常较小,小(微)型车道内侧转弯半径一般仅有3.5m,此时,也可采用图1所示做法进行车道加宽,有利于车辆安全通行。控制宽度新变段长皮L=30控制宽度渐变段长度控制宽度新变段长皮L=30控制宽度渐变段长度L=301弯延外阙脚筑物控制5.2.2机动车停车场(库)内机动车环形车道的最小尺寸应按照不同车型的技术参数计算确定,环形通车道的尺寸应按《车库建5.2.2机动车停车场(库)内机动车环形车道的最小尺寸应按照不同车型的技术参数计算确定,环形通车道的尺寸应按《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中公式4.1.4-1~公式4.1.4-5计算确定。100-2015中4.2.4条及4.2.10-1条确定。5.2.4参见《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中第4.2.10-2条规定。均满足一次出车和防火要求确定的。当平行停车时将机动车之间纵向净距定为1.2m和2.4m,是为了满足一次出车要求;机动5.2.6机动车停车场(库)主要目的是安全停车。根据北京、上5.2.8以往对建筑物内道闸的设置位置未做出规定,因而在设5.2.9本条规定的通(停)车道宽度,是依据《车库建筑设计规1应将通行方便、行走距离路线最短的停车位设为无障碍坡度不应大于1:50;3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通道,供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和到达无障碍出4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位标线、轮椅通5.2.12平面机动车停车场(库)净高除车高外还应考虑行车的与地上建筑相比都较困难。因而对有灾害气体浓度的控制和对5.2.14停车场(库)内货车装卸车位的设计尺寸宜以轻型货车的视觉。同样人工采光应采用漫射光照明,否则也会影响司机视觉。利于提高车库使用效率。本规范规定地上四层及以上多(高)层5.2.17为了防止机动车在坡道上滑坡,坡道面层应有防滑措陕西局部地区累计最冷月平均温度可低于或等于-10℃,采暖日期每年为130日以上(陕南地区除外)。外置坡道式机动车库,由于坡道易于冰冻积雪,因此应设置相应设施防雪、防滑,也可采用封闭行车坡道或采用电热地面融雪等措施,否则会影响行车安全。5.3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5.3.1《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中对机动车库出入口和车道数量的规定见表4。停中型小型101~25~5.3.2为保证人员和机动车交通安全,机动车库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独立设置,此规定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要求一致。5.3.3停车场(库)地面出入口的设置,需要结合地面城市道路的交通考虑,在尽量避免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的前提下,保证停车场内部进出车的顺畅。独立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采取分离设置时,若出入口位于单向行驶道路一侧,宜沿道路行车方向先设置进口、后设置出口;若出入口位于双向行驶道路一侧,宜采用右进右出方式,避免进、出车流路线产生交叉。有条件时配5.3.7间距起算点以两个出入口内侧边线为准。机动车停车场或红线转角曲线的端点起到建筑物出入口最近的边线止进行计表5.3.7适用于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及城市公共停车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TJ08-07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确定。当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位置因受条件限制不满足表5.3.7规定时,应将出入口设置在建设项目最远2010执行。因为前者与道路服务水平的分级名称相一致。5.3.8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的起坡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停5.4非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5.4.1非机动车在坡道上推行时相对较费力,需要限制推行长度和高度,故应首选地面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条件受限时可设置于地下,但不宜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5.4.2非机动车由于其体积小,停车占用面积小,其停车场选址可灵活设置,可利用城市过街天桥桥下空间、地铁站附近闲余空5.4.4为贯彻节能环保中的节地精神,鼓励使用自行车停车架。据了解目前双层自行车停车架已运用于车库,主要是对净高有一定要求,一般不应小于2.0m。因各厂家的规格不尽相同,本规范不做统一规定。采用复式停车架的车库,应结合厂家规格、数据,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进行设计。5.4.5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该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部署、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含随车锁具、车辆电子标签)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是为解决城市自行车出行问题而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为引导居民出行采取绿色环保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的设置和选址上,应遵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设。在建设时序上,尽可能优先进行公共自行车枢纽站的建设。5.4.6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主要指共享单车;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5.5.1为方便服务对象使用,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应停放(棚架或建筑架空层)、全封闭式停放(建筑内停放)三大类型。从建筑防火安全角度来看,地下室停放为最不利情况。所构等所占面积外,可利用面积一般为80%左右。每个停车位按1.5m²~1.8m²,则1000m²可停放400辆~500辆自行车。故本规范采用500辆为计算基数,与一般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规定2015保持一致。6.1一般规定6.1.1路内停车位施划简单,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特点,因此可根据道路的交通负荷度灵活调整设置位置。6.1.3在设置夜间限时停车位时,应统筹考虑住宅区周边动态交通管理和静态交通需求。设置分时段占道停车位时,宜服务刚性停车需求,压缩弹性停车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