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_第1页
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_第2页
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_第3页
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_第4页
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Designspecificationforresidentialbuildingsinvillagesandsmalltownsusingprecast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陕建发〔2018〕129号的通知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建设环保局,韩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神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与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已经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通过,现发布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J61/T140-2018,自2018年6月20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条文技术解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年5月9日为促进我省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高村镇建筑设计及居住质量水平,保障群众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实现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建发【2017】74号文的批复,规程编制组在《装配式复合墙结构技术规程》DBJ61/T94-2015的应用基础上,认真总结了近些年陕西省村镇建筑的设计特点及专题试验研究,采纳最新试验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程的编制。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本规程主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咸阳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原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陕西理工学院西安旺景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黄炜胡冗冗职建民兰兴利石安仁祝和意陈建仓王谦魏国峰张福祥郭振威赵向东杨培娜吴鹏吕勇社朱平忠范珍辉葛培胡高兴凌柯张欧侯亦峰闫增峰李晓光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建筑及部品设计 63.1一般规定 63.2建筑设计 73.3建筑部品设计 84结构及部品设计 4.1一般规定 4.2结构部品构件 4.3结构设计 4.4结构部品设计 215建筑设备 5.1一般规定 235.2给排水 235.3暖通空调和燃气 255.4电气 25附录A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等效模型计算方法 27附录B预制复合外墙板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29附录C预制夹芯保温复合墙板及预制复合墙板 附录D预制整体外保温复合墙板 33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2 2 6 6 73.3DesignofBuildingComponents 84Structurea 4.4DesignofStructuralComponents 21 23 25 25WallEquivalentModel 29andPrecastComposit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 ListofQuotedStandards 37反11.0.1为适应陕西地区村镇建设需要,提高村镇建筑设计质量及抗震防灾能力,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新能源系统及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制定本规程。1.0.2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应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集成,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并结合功能、环境、经济、技术适宜的原则,形成先进、科学的设计模式及设计方法,以推动村镇建筑向工业化、产业化的技术进步。1.0.3部品设计包括建筑部品设计、结构部品设计、设备与管线部品设计及内装部品设计。部品设计宜满足标准化、系列化、模数化、协同化的相关要求。1.0.4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的村镇居住建筑,村镇的其他公用建筑可参照本规程执行。1.0.5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及陕西省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2compositewallstructurein制部品等整装而成的结构体系,且层数在6层及6层以下的村镇2.1.4预制夹芯保温复合墙板precastinsulatedsandwich2.1.5填充体infill2.1.6关键部位连接柱connectingcolumni3“一”字型连接部位的竖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2.1.8竖向后浇带verticalpost-castingband位于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中墙板间,仅起构造连接作用的“一”字型竖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2.1.9约束暗梁constrainedconcealedbeam设置于预制复合墙板上方,连接楼板和预制复合墙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用于约束和连接预制复合墙板的现浇混凝土构件,主要包括:连接柱、竖向后浇带及约束暗梁。在平面内,与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相连的梁。2.1.12协同设计integrateddesign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及内装进行的一体化设计,各专业之间的配合设计,并符合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使用、维护等要求的系列化设计。Eq——填充块材的弹性模量;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填充块材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w——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纵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不同时可分别计算;fy——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抗拉设计强度。42.2.2作用和作用效应N——墙体轴向压力设计值;VuE——地震设计状况下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水平接缝剪力设计值。h——墙板截面高度;hw——墙体截面高度;b——墙体截面宽度;Aq——填充体水平投影面积之和;As——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截面面积之和;Asw—垂直穿过结合面的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钢筋面积之和。YRE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d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Yo结构重要性系数;λ—计算截面处墙体的广义剪跨比。2.2.5传热系数及其他R预制复合外墙板结构层平均热阻;λn—各均质材料的导热系数;K——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传热系数;预制复合外墙板的热阻;Ro——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传热阻;内表面换热阻;Re——外表面换热阻;各均质材料层的热阻;Re——外表面换热阻;肋梁、肋柱部位的传热阻;填充体的传热阻;内表面换热阻;Fo——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肋梁、肋柱传热面积;63.1.1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应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及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因地制宜,设计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房屋;房屋与周边相邻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3.1.2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相关规定,采用模块组合的标准化设计,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建筑形式,宜与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并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进行集成设计。3.1.3建筑平面设计应结合建筑各功能空间使用尺度及模数,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合理拆分结构预制部品,确定适宜的制作公差和安装公差设计值,保证预制部品的定位尺寸满足平面功能需要。3.1.4建筑节能设计应依据当地气候环境,将建筑外围护系统的保温、防水、防火、气密等措施与结构主体外墙复合集成设计,的相关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宜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标准。3.1.5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协调,连接部位宜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选用的材料、接缝及外门窗洞口等构造措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有关抗风性能、抗震性能、耐撞击性能、防火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热工性能及耐久性能的相关规定。3.1.6建筑宜对外墙板、外门窗、阳台板、空调板、遮阳部件及太阳能装置等进行标准化、集成化及一体化设计。3.1.7建筑设计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宜进行一体7化设计,满足居住照明、电器、生活热水、冬季采暖等需求。3.1.8建筑内装设计宜与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协同进行设计,宜采用装配式楼地面、墙面、吊顶、集成式厨房及集成式卫浴系3.2.1建筑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室外自然环境、居民日常生活模式及装配式建筑特点,居住功能齐全,房间布局宜方正、紧凑,建筑体形宜简单、规整,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夏季通风,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相关规定。6.0m,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层高不宜大于3.6m,寒冷地区建筑层高不宜大于3.3m。3.2.3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空间布局还应充分考虑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及节能等要求;卧室、起居室等主要房间宜布置在南侧,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3.2.4建筑外窗设计应考虑朝向,外窗的窗墙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的相关规定;二楼以上窗外无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不应低于0.9m,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3.2.5被动式太阳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计被动式太阳房时,宜采用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集热方式;2被动式太阳房应朝南向布置,东、西向不宜布置集热面,当正南向布置有困难时,不宜偏离正南向±30°以上,主要供暖房间宜布置在南向;3被动式太阳房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的相关规定。8开口位置及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2)外窗开启面积宜为房间地板面积的15%~25%,开口宽度宜为开间宽度的1/3~2/3。夹角宜为40°~60°。外立面上形成闭合的保温面。相结合的防排水设计;破坏;构造措施。9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向阳面的外窗及透明玻璃门应采取遮阳措施。其外遮阳形式及遮阳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附录A中表A.0.5执行;宜过大。不同朝向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窗墙面积比不北东、西南窗墙面积比5寒冷地区建筑出入口宜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设置门应满足气候区屋面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具体做法应按国家现行表A.0.7执行;3.3.7建筑内装设计应满足内装部品的连接、检修更换和设备及3.3.8建筑内装轻质隔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结合室内管线的敷设进行构造设计,避免管线安装和维修更换对墙体造成破坏;2应满足不同功能房间的隔声要求;3应在吊挂空调、画框等部位设置加强板或采取其他可靠加固措施。1)现浇结构及预制部品构件中的普通混凝低于C25,且不宜高于C45;2)现浇结构及预制部品构件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其混3)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3预制部品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的相关规定;5预制复合墙板底部与楼面采用坐浆连接时,水平接缝处铺设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b20,且坐浆应密实饱满,厚度不宜小于20mm;6本规程未提及到的其他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4.1.2荷载及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楼(屋)面活荷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2在计算预制复合墙板自重标准值时,轻质或多孔材料应采用在当地自然状态下的容重,可取干容重的1.1~1.4倍;3结构的风荷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4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的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4.1.3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时宜对结构进行力学简化处理,其抗侧力模型可采用本规程附录A中的等效模型;2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3结构构件及节点接缝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地震设计状况:式中:Yo——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0.9;Sa——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值,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GB50011的相关规定执行;Ra——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按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YRE——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按0.85采用,其他构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4.2结构部品构件结构部品构件包括:预制复合墙板、叠合楼板、叠合梁、预制复合女儿墙、预制楼梯及预制雨棚等其他部品构件。所有结构部品构件除满足本规程要求外,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4.2.1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1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应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荷载作用位置处无连接柱时尚应进行局部受压承2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2)地震设计状况:剪跨比λ大于2.5:剪跨比λ不大于2.5时: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8;3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2)地震设计状况;值;λ<1.5时,取λ=1.5,λ>2.5时,取λ=2.5,2.5>λ>1.5时,取计算值;可近似取层高与墙体截面高度之比;ft、fqt——混凝土和填充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Aq——填充体的水平投影面积总和(mm²);fy——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抗拉设计强度(N/mm²),取值不应大于300N/mm²;As——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截面面积之和(mm²),剪切截面可取45°斜线;N——墙体轴向力设计值。当N为压力且N>0.2fAc时,取N=0.2fAe;当为拉力时以负值代入计算。4在地震设计状况下,结构应进行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水平接缝处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式中:VuE地震设计状况下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水平接缝剪力设计值(N);Jyw——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纵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强度等级不同时可分别计算;Asw—垂直穿过结合面的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钢筋面积之和(mm²);N-与剪力设计值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4.2.2预制复合墙板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复合墙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板高度应根据结构层高确定;墙板宽度应根据房屋开间、进深确定,但不宜大于4.5m;单块墙板重量宜控制2)墙板的肋格划分应根据构造及受力计算确定;墙板内肋柱间距不宜大于900mm;肋梁间距不宜大于800mm;3)肋梁、肋柱钢筋的预留插筋应符合受拉锚固要求,并应与连接柱、约束暗梁等现浇边缘连接构件有可靠锚固或4)墙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有关墙与壳保护层厚度的相5)当墙板内填充体采用拼接时,拼缝宜沿墙板竖向布置,各肋格间不宜有水平通缝出现;6)带洞墙板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板面积的50%。2预制复合墙板的肋格划分应根据受力计算及构造确定;肋梁、肋柱截面宽度同墙板厚度,其截面高度尚应满足表4.2.2-1的8中间肋梁3墙板中肋梁、肋柱钢筋除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外,尚应满足表4.2.2-2的要求;8中L4@400中L4@6004墙板中肋梁、肋柱预留插筋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1)当预留插筋采用直线锚固、弯折锚固、机械锚固时,其锚固长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2)当预留插筋采用锚固板锚固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DJ256中的有关规定。5预制复合墙板的顶部、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宜设置粗糙面;侧面与连接柱或竖向后浇带的结合面宜设置粗糙面,亦可设置键槽等其他形式,其粗糙面、键槽等具体构造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规定;6未提及的构造措施参照陕西省现行地方标准《装配式复合墙结构技术规程》DBJ61/T94的相关规定。4.3结构设计1结构宜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2结构可单独采用,亦可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等其他结构体系共同工作形成混合结构体系;3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4较长的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5当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项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承重复合墙体的不利影响: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复合墙体,抵抗该墙体平面外弯矩,墙体厚度不宜小于梁的宽度;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复合墙体时,宜在墙与2)结构平屋面采用平面叠合楼盖,坡屋面采用轻钢挂瓦构因素要求外,其墙体厚度尚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复合墙体无支长度的1/20;当为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墙时,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3连接柱、竖向后浇带的布置、设计与构造:1)依据预制复合墙板竖向连接的不同部位分为:关键部位2)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的截面宽度同墙板厚度,连接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竖向后浇带截面高度不应小于8410,中6@3003)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与暗梁结合处,其纵筋应在暗梁纵筋间穿过并上下贯通;4)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可不单独设置基础,其纵向钢筋可5)当竖向后浇带与楼面梁垂直相交时,应按一般部位连接柱的构造要求处理;6)未规定的连接柱构造措施宜按国家现行标准中关于构造柱的相关规定执行。4约束暗梁的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其截面高度及配筋宜符最小6864.3.3预制复合墙板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复合墙板与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水平连接时,肋梁纵筋应在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内有可靠锚固或连接(图4.3.3.1);预制复合墙板“T”字型连接柱预制复合墙板“+”字预制复合墙板“一”字型连接柱“一”字型连接柱1—预制复合墙板;2—连接柱(或竖向后浇带);3—预留水平钢筋2预制复合墙板水平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墙板底部与楼面宜采用坐浆连接(或灌浆料填实),接缝高度宜为20mm,墙板顶部应将肋柱纵筋外伸,并与约束暗梁或现浇楼板形成可靠锚固或连接(图4.3.3.2)。4.4.1结构部品设计一般规定如下:1结构部品构件除应满足主体结构设计计算需要外,还应进行短期状况下的施工验算;2结构部品构件传力应与计算假定相符合,不宜出现复杂或不明确的传力路径;3结构部品设计中有关设备与管线的预留、预埋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相关规定。4.4.2预制复合墙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复合墙板的规格、构造、配置、留洞等参数宜采用字母及数字编号加以区分;2预制复合墙板设计应注明墙板安装方向;朝向厨房及卫生间一侧等需贴瓷的墙面,应设计为粗糙拉毛表面,并应注明拉毛面方向。4.4.3预制叠合楼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叠合楼板可采用单向叠合楼板,亦可采用双向叠合楼板;当采用桁架钢筋叠合楼板时,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的相关规定;2单个房间宜采用整块叠合楼板。若房间尺寸较大,无法满足运输及吊装的要求,亦可拆分为多块叠合楼板拼缝连接。4.4.4预制复合女儿墙及其他部品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预制复合女儿墙设计包括预制复合女儿墙墙板及预制压顶板设计;2预制楼梯宜采用板式楼梯,且梯段板上端支座宜采用固定铰支座,下端支座宜采用滑动铰支座;3预制混凝土雨棚、空调板及阳台等其他部品拆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5.1一般规定5.1.1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齐全、运行安全、维护方便等基本要求。设备与管线应与建筑、结构专业密切配合,进行协同设计。设备与管线宜采用节能、节水、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适应新型村镇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5.1.2设备与管线宜进行标准化部品设计,并准确定型定位。5.1.3管线系统应综合设计、统筹布局、合理使用空间。管线平面布置应避免交叉,立管应相对集中布置,主干管道应与结构主体分离。5.1.4水、电、气、热等系统进行协同设计时,其设计参数取值和布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5.1.5当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较为丰富时,宜采用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当部品安装相关系统设备组件时,应提前预留、预埋孔洞和埋件,具体做法和位置应由设备专业与相关厂家技术对接后确定,同时应进行相关的设备与管线部品设计。5.2.1给排水系统的管材及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给水干管及支管宜采用钢塑复合管、无规共聚聚丙烯 (PPR)管,或铝塑复合管;卫生器具、控制阀门、水表、水泵等材料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及陕西省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并宜选用节水、节能环保产品;2多层建筑污水立管、雨水落水管宜采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5.2.3给排水系统中管径大于DN25的给水管道及排水管道应与1多户共用的给水立管及其附属设备(控制阀门、水表等)5.2.6暗装的消火栓箱,结构部品设计时应在墙板相应部位预留5.2.7楼面(屋面)现浇板内设计有设备和管道预留的洞口应按照常规结构设计方法预留;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雨棚、预制空调5.2.8条件允许时宜采用标准化集成式厨房、卫生间设计时采用可移动式和可变式接口管道墙技术。和散热器供暖设备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套管;设管道。内严禁布置各类管线。上钻孔安装。电井内,线缆宜采用桥架敷设安装方式;暗装,结构部品设计时应在墙板相应部位预留孔洞;设计时应在墙板相应部位预留孔洞。5.4.2房间室内墙面布置的线管、线盒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板暗埋敷设的线管、线盒等应按照“预制复合墙板电气拆分图”设计要求在墙板内预留、预埋;2穿线管管径大于25mm时,宜敷设安装于结构现浇构件5.4.3预制叠合楼板底板拆分设计时,应按照电施照明平面布置图灯具安装位置预埋线盒。叠合楼板内配电线管应敷设在后浇叠合层内,线管管径不应大于25mm。5.4.4户内配电箱、电表箱及弱电多媒体箱等箱体应在墙板相应部位预留孔洞;照明开关、插座及弱电线管线盒等应在墙板相应部位预埋。5.4.5防雷及接地引下线,可敷设安装于结构现浇构件内,并与基础圈梁钢筋焊接联通后引入大地接地极。附录A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等效模型计算方法可采用等效匀质板模型,将预制的复合墙板进行匀质等效(图图A.0.1-1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平面示意1-连接柱(或竖向后浇带);2-预制复合墙板;3-肋柱;w1-连接柱(或竖向后浇带);2-等效混凝土墙板;3-细石混凝土面层等效原则应符合下式要求:h——墙板截面高度(mm);弹塑性时程分析(图A.0.2-1,图A.0.2-2)。(a)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b)等效斜压杆模型附录B预制复合外墙板传热系数计算方法B.0.1预制复合外墙板结构层的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Fi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肋梁、肋柱传热面积(m²);F2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填充体的传热面积(m²);Ri——内表面换热阻,取0.11(m²·K/W);φ——修正系数,应按本附录附表B.0.1采用。φB.0.2当填充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干密度700kg/m³,导热按表B.0.2选取。注:1填充体比率为填充体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统计表明多介于39%~71%之间;B.0.3预制复合外墙板均质材料层部分(混层、细石混凝土面层等)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R、R、R₂…、R,—预制复合外墙板各分层的热阻Ro=Ri+R+ReRi——内表面换热阻,取0.11(m²·K/W);B.0.6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传热系数K为预制复合外墙板传热阻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传热系数(W/m²·K);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传热阻(m²·K/W)。4—肋梁纵向受力钢筋;5—肋柱纵向受力EPS整体外保温复合墙板构造简图1—预制复合墙板;2—粘接砂浆;3—EPS板保温层;4—5mm抗裂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5—外饰面;6-上伸翻沿图D.0.2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外保温复合墙板构造简图1—预制复合墙板;2—界面砂浆;3—玻化微珠保温浆料;4—5mm抗裂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5—外饰面;6-上伸翻沿胶粉聚苯颗粒整体外保温复合墙板构造简图1—预制复合墙板;2—界面砂浆;3—胶粉聚苯颗粒;4—5mm抗裂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5—外饰面;6-上伸翻沿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陕5《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17《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24《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7《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9《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DBJ61/T104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 2术语和符号 412.1术语 412.2符号 423建筑及部品设计 3.1一般规定 43 44 44 45 474.4结构部品设计 48 5.1一般规定 5.2给排水 5.3暖通空调和燃气 附录A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等效模型计算方法 附录C预制夹芯保温复合墙板及预制复合墙板 56附录D预制整体外保温复合墙板 产、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并形成完整的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绿色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是适应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的产物,途径之一。内装部品设计应包括:建筑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内部装饰部品设计。1.0.5本规程的制定,借鉴了其他结构体系成熟技术经验,并遵循其他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本规程未做具体规定的内容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2.1.1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构造形式如图2.1.1所示,结构中复合墙板、叠合楼板、女儿墙、楼梯等部品构件均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在提高预制部品品质的同时,也实现关键部品规格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本结构体系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装配化率高、速度快、建造工期短;2被动式设计理念,围护结构保温、承重一体化技术;3自重轻、耐震性能优;4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部品构件品质高;5节能环保、低碳减排;6部品构件与水、电管线一体化设计,提高后期施工效率;7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8综合成本低、性价比高。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专业化配送、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特色化订制,在享有高品质的同时,降低综合成本,性价比高。2.1.2作为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是由预制复合墙板及现浇边缘连接构件组成的墙肢或墙段。在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现浇边缘连接构件与预制复合墙板、预制复合墙板中的钢筋混凝土肋格与填充体两两相互作用、相互约束、共同受力,充分发挥各自性能。2.1.4预制夹芯保温复合墙板中的混凝土保护面层及保温层不参与结构整体受力计算,仅起围护作用。2.1.5填充体可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其他轻质混凝土材料;亦可结合地域特点,选择当地生产的符合国家质量认证标准或有可靠试验结果验证的轻质材料作为填充体。2.1.7关键部位及一般部位连接柱与墙体同厚,主要起墙板之间连接约束及承受集中力作用。2.1.8竖向后浇带与墙体同厚,主要起墙板之间连接约束作用。2.1.9约束暗梁主要起预制复合墙板与楼板之间的整体连接作用。珀珀“州州客”本规程制定基本沿用与国家现行标准相同的符号,并增加了本规程专用的符号。3.1.4对于村镇多层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宜按行业现行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内部装饰2内装设计宜与建筑主体及部品设计协同进行,以便提高建筑的集成度、施工精度和效率。3.3建筑部品设计3.3.45新型节能门窗可安装塑钢、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性,故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宜高于C40;其氯化物和碱的含量及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同时应符合在正常使用环境下不产生有损人身健康及环境的有害成分,火灾时防火等级要求的时间内不得产生析出构件的烟雾及有毒气体。对于低于一类环境类别的使用环境,应采取措施避免环境对填充体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预制复合墙板中强度级别不应低于A3.5级,体积密度级别宜选用B05~B07级;当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制品或其他当地较为普遍的轻质材料时,强度不应低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填充体A3.5级的要求,体积密度宜与蒸压加气混凝土填充体B05~B07级相当。当采用低于相应强度等级的材料时,应有可靠的试验结5预制复合墙板与楼面水平接缝处的坐浆对保证复合墙板然状态下的填充体容重。如蒸压加气混凝土填充体中“B06级”指在绝对干燥状态下,容重不大于6kN/m³。示范工程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按施工现场或实验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高会造成计算成本的提高。根据结构的受力特模型中应保证墙体模型和实际结构等效,其1)自重相等;3)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在主方向的抗侧刚度不变。混凝土剪力墙相同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通过调整地震作用下4.2.11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宜进行平面内正截面偏心受压或结构中其他现浇或预制部品构件,其受力计算应符合国家现GB50011及行业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本条给出的限制条件是规定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截面尺3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形4本规程参照行业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JGJ1中关于新旧混凝土界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并进行适当简化,综合考虑了钢筋和混凝土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其中结合面的受剪承载力系数按照“新旧混凝土表面经粗糙化处理”的情况选取。在地震设计状况下,偏安全可不考虑混凝土粘结作定耗材的前提下,合理的肋格划分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刚度理的肋格大小宜控制在600~900mm之间;5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的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相比其平面内刚度及承载力降低很多。当装配式承重复度及跨度要求,将预制复合墙板制作成异形面造型时:1)应保证与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2)结构主体平屋4.3.21规定复合墙体最小厚度的目的是保证复合墙体平面外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当复合墙体平面外有与其相交的墙体验算墙体稳定性的相关规定执行;置位置如图4.3.2所示。连接亦可采用预埋钢板焊接连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