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探析案例》6300字】_第1页
【《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探析案例》6300字】_第2页
【《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探析案例》6300字】_第3页
【《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探析案例》6300字】_第4页
【《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探析案例》6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分析案例目录TOC\o"1-3"\h\u16074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分析案例 183071.1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 1210301.2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特征 8辽宁省制造业目前的结构现状是新旧产业拉锯式交替发展,传统行业竞争优势持续走低,新兴行业竞争能力却不足以支撑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种情况提升了辽宁省制造业进行结构转型的必要性。但具体而言,仍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地分析辽宁省制造业的结构演变现状,才能有着手点进行更深一步的转型分析,因此从辽宁省制造业的结构概况、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现状以及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主要特征等几方面进行剖析,为后文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1.1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一般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可以从结构变动速度、结构效益等角度作为出发点,但基本上是立足于三次产业的视角进行分析,本报告研究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结构的基本发展情况,首先在考虑细分行业合并变动的前提下,将研究期间东北地区制造业细分行业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进行分类,并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资本投入比例、中间投入比例四个方面研究三类制造业结构演变进程。按照上文制造业细分行业分类结果,从产值时序、资本投入、就业情况和中间投入四个角度分析三大类型产业在制造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即分别按照大类计算产值、资本投入、从业人员和中间投入占比,并分析整体变化的时间趋势。1.产值结构产值结构是反应某地区三大类型制造业产业结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通过比较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自变化及其三者比例,可以得到辽宁省制造业的产值总体变化情况。根据表1.1和图1.1的三大类产业产值结构变动分析如下:第一,从各类型的产值结构来看,辽宁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形成初期骤升,后十余年稳定上升,于2010年达到47.28%的最高点,然后骤降至最低点;辽宁省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几乎完全相反,循序降低于2010年达到23.86%的最低点,后逐渐上升至最高点;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呈现出平缓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占比较小。表1.1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产值结构变动表年份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99222.05%49.87%28.08%199321.90%44.39%33.70%199421.55%41.04%37.41%199522.02%40.13%37.85%199623.09%38.30%38.62%199723.62%38.22%38.16%199824.30%38.80%36.91%199926.76%36.52%36.72%200026.85%31.68%37.47%200126.94%31.38%37.69%200231.39%32.56%36.05%200328.78%33.70%37.52%200428.68%33.86%37.46%200526.97%33.49%39.54%200626.98%31.94%41.08%200728.20%29.35%42.45%200827.51%28.49%43.99%200926.67%28.76%44.57%201028.86%23.86%47.28%201127.12%27.01%41.87%201227.35%26.19%46.47%201327.19%26.60%46.21%201428.58%26.08%41.34%201531.39%26.69%41.92%201628.61%41.24%30.15%201727.92%41.66%26.42%201828.22%44.91%26.87%第二,从整体的产值结构来看,东北地区制造业产值主要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从趋势图看,1992年开始三类产业产值占比便有较为明显的起伏变化,1997年之后变化较为缓慢,从2000年开始,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始终保持较高的占比,其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最低,辽宁省制造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资本集约产业占据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竞争力并不强劲,由此呈现现阶段的产值结构。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智造2025”等诸多政策落实后,辽宁省更加快了对于制造业内部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调节,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超越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辽宁省制造业的领头羊。图1.1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产值结构变动2.资本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作为反应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变动的指标,是反映某地区三大类型制造业结构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比较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自变化及其三者比例,可以得到辽宁省对于不同制造业行业的资本投入及重视程度。根据表1.2和图1.2的三大类产业资本投入变动分析如下:从各类型的资本投入结构来看,辽宁省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形成初期于1996年上升至79.02%的最高点,而后迅速下降,但相比于其他两类其比例仍居高不下,2010年后其比例持续出现下降趋势;辽宁省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几乎完全相反,循序降低于1996年12.16%的最低点,而后其比例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呈现出平缓上升的趋势,但总体相比于其他两类行业占比较小。从整体的资本投入结构来看,由于东北地区制造业产值主要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辽宁省对于这两大类产业的投资比例较高也合乎常理,从图1.2来看,1996年开始三类产业产值占比有了明显的起伏变化,资本密集型产业迅速下降与化工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加工业投入骤降息息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受以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众多第一产业制造业投资增加影响,其比例一路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较为平稳,主要是由于以医药、计算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众多新兴产业发展时缓时快。表1.2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资本投入变动表年份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99218.00%62.29%19.71%19939.94%70.29%19.77%19948.49%73.15%18.36%19957.10%77.55%11.35%19968.82%79.02%12.16%199716.44%64.36%19.20%199823.18%56.30%20.52%199928.07%40.16%31.77%200021.90%28.13%49.97%200111.46%64.03%20.51%200217.23%50.11%32.66%200319.27%53.01%27.72%200420.22%42.28%37.50%200517.94%41.56%36.50%200617.66%39.94%42.40%200719.99%31.86%48.15%200816.81%38.30%44.89%200922.40%30.74%46.86%201023.31%32.27%44.43%201123.67%28.49%47.84%201223.58%30.54%41.88%201321.54%28.18%46.28%201421.95%30.05%48.00%201523.62%21.10%51.28%201624.41%22.65%52.94%201726.51%20.75%52.74%2010年之后,三种类型制造业资本投入的涨跌趋势都趋于缓和,主要与东北地区经济低迷,增长迟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环境有关,辽宁省对于制造业投资也供不应求,呈现出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递减的比例。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智造2025”等诸多政策落实后,辽宁省更是加快了对于高端新兴制造业的扶持,在资金和资源分配上都给予了大力扶持,转移了对于低端供给的资金支持,技术密集型产业在2016年逐步上升超过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占比。图1.2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资本投入变动3.就业结构就业结构作为反应制造业各行业从业人员数的指标,是反映某地区三大类型制造业结构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比较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自变化及其三者比例,可以得到辽宁省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就业情况,进而分析出制造业结构演变过程。根据表1.3和图1.3的三大类产业从业人员变动分析如下:从各类型的就业结构来看,在市场体制成立初期,辽宁省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骤升,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人数逐渐减少,但中后期波动幅度并不明显,三种类型产业就业人数总体呈现出稳定不变的趋势。从整体的就业结构来看,上述分析的增减趋势说明辽宁省初期制造业内部劳动力呈现短期上缓慢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情况,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吸纳力的上升与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息息相关,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吸纳力的下降也能够推断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验证了高新技术随时间趋势逐渐发展的势头。但总体来看三类波动幅度均不明显,一方面说明辽宁省制造业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劳动要素的集约,另一方面说明辽宁省制造业虽然在逐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各产业对于劳动要素的吸纳力不升不降,可见长期以来辽宁省制造业优势和弊端互补,整体发展缺乏冲劲,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表1.3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从业人员变动表年份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99226.47%52.38%21.15%199322.98%38.00%39.02%199422.59%36.42%40.99%199522.98%36.47%40.55%199624.71%31.59%39.70%199721.10%31.20%39.70%199823.30%40.46%36.25%199923.35%41.52%31.13%200024.09%40.31%31.60%200123.14%41.33%31.53%200223.37%40.56%36.07%200321.33%39.97%34.70%200421.17%39.93%34.90%200521.40%38.61%31.98%200621.15%38.75%36.09%200721.90%38.34%31.76%200826.57%36.94%36.49%200926.21%36.70%37.09%201024.96%38.25%36.79%201126.43%36.26%37.31%201226.20%36.02%37.78%201324.74%36.88%38.39%201421.00%37.96%37.03%201521.95%37.96%36.09%201627.10%37.95%34.95%201727.73%37.20%31.08%201828.60%34.77%36.64%图1.3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从业人员变动4.中间投入结构中间投入结构作为反应制造业各行业中间投入的指标,是反映某地区三大类型制造业结构演变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比较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自变化及其三者比例,可以得到辽宁省不同制造业行业的资金投入情况。表1.4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中间投入变动表年份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99226.47%52.38%21.15%199322.98%38.00%39.02%199422.59%36.42%40.99%199522.98%36.47%40.55%199624.71%31.59%39.70%199721.10%31.20%39.70%199823.30%40.46%36.25%199923.35%41.52%31.13%200024.09%40.31%31.60%200123.14%41.33%31.53%200223.37%40.56%36.07%200321.33%39.97%34.70%200421.17%39.93%34.90%200521.40%38.61%31.98%200621.15%38.75%36.09%200721.90%38.34%31.76%200826.57%36.94%36.49%200926.21%36.70%37.09%201024.96%38.25%36.79%201126.43%36.26%37.31%201226.20%36.02%37.78%201324.74%36.88%38.39%201421.00%37.96%37.03%201521.95%37.96%36.09%201627.10%37.95%34.95%201727.73%37.20%31.08%201828.60%34.77%36.64%根据表1.4和图1.4的三大类产业中间投入变动分析如下:从各类型的中间投入结构来看,在市场体制成立初期,辽宁省制造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中间投入的波动较大,总体呈现出先降低中期稳定后期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受资本密集型产业内部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的综合影响颇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间投入占比最高,与辽宁省第一产业制造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有密切关系;技术密集型产业呈现出上下浮动但总体上升的趋势,可见辽宁省对于新兴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从整体的中间投入结构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两种类型的密集型产业变化趋势几乎完全相反,也就是说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间投入增加量来源于资本密集型中间投入的减少量,如图1.4所示,由于二十余年间,辽宁省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制造业振兴发展,涉及到关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间投入自然增势明显,而由于总投入有限,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蒙受损失,但这种局面在2015年后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后有所转变。图1.4辽宁省制造业三大类产业中间投入变动1.2辽宁省制造业结构演变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上也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正确认知和把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才能制定恰当的产业政策,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言同样如此,掌握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变化规律,才能促进制造业整体的发展,本报告借鉴现有研究中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分析框架,应用于辽宁省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1.基于变动速度指标的演进规律(1)基于产值的K值K值,是衡量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K值的衡量利用产值,并以前一年为基期来进行测算,本报告采取相同的做法,K值越大,说明该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动越大。其测算公式如下:(5-1)测算后的历年K值结果如下:表1.5辽宁省1992-2018年K值统计年份k值年份k值1992-20063.0969199311.243720071.178419947.416120083.076919951.820520091.688319963.666620109.793619971.060220116.290919982.504820121.645619994.920220130.822920001.693220142.774020010.602420156.834120028.9018201629.101220031.203120178.843420040.319020181.51320054.1610从K值的大小和趋势图来看,辽宁省制造业内部结构K值总体上下浮动,共发生过四次较为显著的变化,基于产值的K值分别于1993年、2002年、2010年和2016年达到各阶段最大值,具体情况分析如下:在1993年前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立初期,辽宁省制造业内部结构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技术、劳动、资本三类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化颇为明显,K值在政策落实和完善后一年达到11.24的峰值。在2001-2004年期间K值发生显著变化,2002年变化程度达到最值,之后变化程度逐渐放缓,从2005年开始,K值虽有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说明2005年之后辽宁省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有持续的变动,但变动较为缓慢且不明显。结合上文三大类型产业的产值趋势图,可以发现2001-2004年东北地区制造业产值构成中,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均有明显的下降,2005年之后,整体占比情况虽有波动,但幅度较小。由此,通过K值的变动分析辽宁省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与前文分析相互佐证。在2010年前,我国经历过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后,为了再次预防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冲击,政府开始整顿和调整制造业发展,辽宁省制造业逐步改变其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调节三大类型制造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政策效果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逐渐显现,K值在2010年达到9.79的极值。2012年后,伴随东北地区机制体制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相继凸显,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成为僵局,制造业各行各业发展不景气,辽宁省制造业K值在2013-2014年间陷入低谷,伴随国家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制造基地的关注和整治力度加大,辽宁省积极响应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产业结构的举措,同时伴随国家大力振兴制造业发展,“中国智造2025”政策的推波助澜,K值最终在2016年显示出强大的政策效应,呈现出29.1的历史最高值。图1.5辽宁省1992-2018年K值变化(2)基于产值的Moore结构变动值(5-2)Moore结构变动值,同样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趋势。原理上Moore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应当与K值的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测算Moore结构变动值时同样基于产值进行计算。Moore结构变动值测算公式如下:计算得出的M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即:(5-3)通过分析夹角的变化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夹角增大,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加速趋势,反之说明产业结构变化放缓。测算的Moore和夹角如下:表1.6辽宁省1992-2018年Moore结构变动值统计年份夹角M年份夹角M19920.1270.99220050.0370.99919930.0840.99620060.0540.99919940.0191.00020070.0311.00019950.0380.99920080.0181.00019960.0121.00020090.0990.99519970.0261.00020100.0640.99819980.0570.99820110.0171.00019990.0201.00020120.0081.00020000.0071.00020130.0281.00020010.0950.99620140.0740.99720020.0550.99820150.3240.94820030.0031.00020160.0970.99520040.0460.99920170.0151.000从Moore值和夹角的大小以及趋势图来看,与K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Moore值转换的夹角的时间趋势,相对K值而言,在时间节点上有明显的整体提前,原因在于Moore值的测算是以本年和下一年的数据为基础,计算Moore值和向量夹角,而K值以上一年为基期进行测算,所以K值的数据源始于1993年,而Moore值和向量夹角始于1992年,因此会表现出这一差异,但不影响整体的趋势的判断。图1.6辽宁省1992-2018年Moore结构变动值变化总体来看,从变动速度指标来分析,可以证明前文结论的正确性,辽宁省制造业内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继处于主要发展地位,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稍显缓慢,竞争力和贡献力度不足。2.基于结构效益指标的演进规律(1)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反映三大类型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与劳动力相对比重的比值情况。由于产值减去相关税收等价于国民收入,因此用产值变量代替国民收入变量,用就业结构变量代替劳动力相对比重变量。计算公式如下:(5-4)根据三大类型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数据,计算得出比较劳动生产率如表1.7所示。表1.7辽宁省1992-2018年比较劳动生产率年份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年份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19920.830.951.3320061.070.821.1419930.951.170.8620071.090.771.1919940.951.130.9120081.040.771.2119950.961.100.9320091.020.781.2019960.931.080.9720101.160.621.2919970.941.090.9620111.030.741.2319981.040.961.0220121.040.731.2319991.150.881.0520131.100.721.2020001.110.891.0520141.140.691.2220011.160.861.0620151.210.701.1620021.340.801.0020161.061.090.8620031.140.841.0820171.011.230.7520041.140.851.0720180.991.290.7320051.060.871.10从三大类型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时间趋势图来看,1992-2017年期间,辽宁省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长期大于1,资本密集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长期小于1,说明对于辽宁省制造业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效益较好,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