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1页
兰溪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2页
兰溪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3页
兰溪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4页
兰溪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溪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目标本项目位于兰溪市老城区,总改造面积约5.2平方公里,涉及居民小区28个、主次干道12条、公共绿地6处,重点解决历史内涝点15处。根据《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维技术体系,实现75%降雨就地消纳利用,达到30年一遇防涝标准,河道水体水质提升至Ⅲ类。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生态系统,同步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与历史文脉传承。1.2现状问题分析老城区存在三大核心问题:一是排水系统老化,雨污混接率达42%,管径不足(多为D300-D600),管道淤积度超过35%;二是内涝风险突出,环城西路铁路立交、衢江路等8处点位年均积水超5次,最深达1.2米;三是生态基底薄弱,硬化率高达78%,现有绿地多为高于路面的传统绿化,雨水调蓄能力不足。1.3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降雨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对应2年一遇24小时降雨106mm),设计暴雨重现期30年透水铺装:渗透系数≥1.5×10⁻³m/s,结构孔隙率≥20%,抗压强度≥C30调蓄设施:下沉式绿地调蓄深度150-300mm,雨水花园水力停留时间≥48小时水质净化:初期雨水SS去除率≥60%,TP去除率≥40%,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标准二、施工技术方案2.1分区改造策略核心商业区(如解放路沿线):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调蓄"组合技术,人行道改造为透水砖铺装(面积1.2万㎡),在兰溪商城地下建设500m³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用于地面冲洗与绿化灌溉。历史文化街区(如西门城楼周边):保留青石板路面原貌,增设隐形排水沟(宽15cm,深20cm),结合古码头景观改造建设生态边沟,通过多级跌水净化系统处理初期雨水。老旧小区(如朝霞村小区):实施"平改坡+海绵绿地"改造,屋顶增设雨水收集管(DN100UPVC管),地面停车场改造为植草砖铺装(面积8500㎡),建设130个下渗式集水井,配套250m³雨水回用系统。2.2重点技术措施实施2.2.1透水铺装系统多层结构设计(自上而下):60mm厚透水砖(300×150×60mm,Cc40级)30mm厚中砂找平层(含5%沸石粉)150mm厚C25无砂混凝土基层(掺聚丙烯纤维0.9kg/m³)200mm厚级配碎石垫层(5-31.5mm连续级配)土工布反滤层(200g/㎡聚酯长丝针刺型)施工要点:旧路破除采用液压破碎锤分段施工,破碎块径≤30cm,严禁全幅开挖路基碾压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压实度≥93%(重型击实标准)透水砖铺装前浸水2小时,采用"干铺法"施工,接缝宽5mm,用中砂填缝每500㎡设置一处透水性能检测点,雨后2小时内无积水为合格2.2.2下凹式绿地与雨水花园环城西路铁路立交周边改造:建设3处串联式雨水花园(总面积1200㎡),平均下凹深度25cm结构层:种植土(改良土,渗透系数1×10⁻⁴m/s)300mm+砂壤土过滤层150mm+碎石排水层200mm(内置DN100透水管)植物配置:旱柳(乔木)+再力花(挺水植物)+细叶芒(地被)组合,形成"乔-灌-草"立体净化体系居住区应用:改造现有绿化为"梯田式"下沉绿地,每级高差15cm,边坡坡度1:3设置溢流口(高于绿地5cm),连接至雨水管网,确保暴雨时安全排放2.2.3排水管网与调蓄设施管网改造:对环城西路、衢江路等主干道实施"双线改造",新建D1200-D1500雨水干管(HDPE双壁波纹管),保留现状管道作为溢流管采用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进行全段检测,对破损管道采用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UV-CIPP),修复后内衬厚度≥6mm排涝泵站升级:环城西路铁路立交泵站扩容改造,装机容量从300m³/h提升至800m³/h增设液位计与自动控制系统,水位超过30cm时自动启动强排,排涝标准提升至30年一遇调蓄设施:在城东排涝站周边建设1.2万㎡调蓄湿地,采用"沉淀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三级处理工艺地下调蓄池(共3座,总容积2000m³)采用PP模块拼装,外包土工膜防渗,配套全自动反冲洗系统2.3生态修复与水文化融合兰江沿岸改造:修复古码头石阶,采用生态袋护岸技术(填充本地土壤与植被种子),坡度放缓至1:4建设300m长生态缓冲带,宽度5-8m,配置芦苇、菖蒲等乡土水生植物,净化入河径流历史水系活化:对黄龙洞干渠实施"暗渠复明"工程,恢复1.2km自然河道,设置跌水堰与深潭浅滩交替结构沿渠建设"海绵科普长廊",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设置互动式雨水监测装置三、施工组织与管理3.1施工总体流程采用"分区围挡、流水作业"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3月):重点内涝点整治,完成环城西路铁路立交泵站改造、衢江路管网扩容第二阶段(4-9月):全面铺开海绵设施建设,含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主体工程第三阶段(10-12月):系统调试与景观提升,完成智慧监测系统安装与历史文化节点打造3.2关键工序控制透水铺装施工流程:路基处理→2.级配碎石垫层摊铺(松铺系数1.25)→3.土工布铺设(搭接宽度≥10cm)→4.无砂混凝土浇筑(坍落度控制在50±10mm)→5.中砂找平→6.透水砖铺装→7.嵌缝砂扫缝→8.初期养护(洒水养护7天)雨水花园施工要点: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预留30cm人工修整层,避免机械压实土壤种植土需进行改良(泥炭土:珍珠岩:本地土=3:2:5),pH值调节至6.5-7.5防渗膜采用HDPE土工膜(厚度1.5mm),在溢流口周边50cm范围内不铺设3.3材料选择与质量标准材料类型规格要求验收标准透水砖300×150×60mm,Cc40级抗压强度≥40MPa,吸水率≤6%无砂混凝土C25,水灰比0.45渗透系数≥2×10⁻²m/s,28d抗压强度≥25MPa植草砖400×200×80mm,带孔率≥25%承载力≥200kN/m²,草皮覆盖率≥85%土工布200g/㎡,聚酯长丝针刺撕破强力≥300N,CBR顶破强力≥3.2kN四、质量与安全管理4.1质量控制体系三级检测制度:施工单位自检: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现场检测(如透水系数、压实度)监理平行检测:按30%比例抽样,重点检测无砂混凝土强度、调蓄设施容积第三方检测:委托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关键节点检测,出具检测报告重点质量控制点:透水铺装平整度(≤5mm/2m)下凹式绿地高程(低于周边路面5-10cm)管道接口严密性(闭水试验水头1.5m,30min无渗漏)调蓄设施排空时间(≤24小时)4.2安全生产管理专项防护措施:地下作业:设置通风设备(风量≥3次/h),配备四合一气体检测仪,井边设置1.2m高防护栏杆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汛期施工:配备2台应急排涝车(流量500m³/h),现场储备沙袋2000袋、抽水泵8台智慧安全监控:在12个重点施工区域布设AI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未佩戴安全帽、深基坑未防护等违规行为,响应时间≤15秒。建立"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系统,当施工人员进入高压线15m警戒区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五、进度计划与保障措施5.1进度计划安排时间节点主要工作内容工程量占比第1个月施工准备、管线探测、围挡搭设5%2-4月环城西路等8处内涝点改造25%5-9月透水铺装(5.2万㎡)、下沉绿地(2.8万㎡)45%10-11月智慧监测系统安装、景观小品施工15%12月系统调试、竣工验收10%5.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投入3套透水铺装专业施工班组(每组25人),配置液压破碎机6台、透水混凝土摊铺机2台、GPS测量仪4套,确保日均完成透水铺装1500㎡。天气应对:梅雨季(6-7月)提前储备防雨布5000㎡,雨后2小时内可恢复施工;高温季(8-9月)实行"早5晚9"作业制,现场设置喷雾降温系统。应急机制:成立进度应急小组,当某工序延误超3天时,立即启动备选方案(如增加作业面、调整施工顺序),确保总工期不受影响。六、智慧运维与后期管理6.1监测系统建设在改造区域布设"五维一体"监测网络:雨量监测:设置12个翻斗式雨量计,数据采集间隔5分钟水位监测:在调蓄池、易涝点安装超声波水位计,量程0-3m,精度±1mm水质监测:在雨水花园出口、河道汇入点设置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监测指标:pH、DO、SS、TP)流量监测:在雨水管网关键节点安装电磁流量计,监测范围0-500m³/h土壤墒情:在下沉式绿地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深度30cm、60cm6.2运维管理方案分级养护制度:一级养护(每周):透水铺装清扫、植草沟清淤、植物修剪二级养护(每月):调蓄池排空清洗、管道CCTV检测、水质取样分析三级养护(每年):透水性能恢复(高压水冲洗)、结构层修复、植物补植智慧运维平台:开发兰溪市海绵城市运维APP,实现三大功能:设施档案管理(含设计参数、施工记录、养护历史)异常预警推送(当积水超15cm、水质超标时自动报警)养护工单派发(GPS定位就近养护人员,响应时间≤2小时)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1投资构成项目总投资3.86亿元,其中:工程费用3.2亿元(占82.9%):含管网改造1.1亿元、透水铺装0.8亿元、调蓄设施0.7亿元、生态修复0.6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0.45亿元(占11.7%)预备费0.21亿元(占5.4%)7.2综合效益评估经济效益:年均减少内涝损失1200万元,雨水资源化利用节约自来水18万吨/年,相当于年节省水费54万元。环境效益:年削减SS1200吨、TP25吨、TN180吨,河道水质提升1-2个等级;增加绿化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