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大桥海底隧道施工方案_第1页
海湾大桥海底隧道施工方案_第2页
海湾大桥海底隧道施工方案_第3页
海湾大桥海底隧道施工方案_第4页
海湾大桥海底隧道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湾大桥海底隧道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设计标准本隧道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海底隧道,全长9.8公里,其中海域段7.2公里,采用"盾构+钻爆"组合工法穿越复杂地质带。设计时速80公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抗震设防烈度VIII度,最大水头压力7.5巴,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7.5公斤压力。隧道管片外径16.6米,内径15.0米,环宽2.0米,采用C60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抗渗等级P12。1.2工程地质条件隧道穿越地层主要包括:海域段:淤泥质黏土(厚5-8米)、中粗砂层(厚12-18米)、强风化花岗岩(厚8-15米)陆域段:中风化花岗岩(最大单轴抗压强度85MPa)、断层破碎带(3处,总长度约450米)特殊地质:K3+200-K3+500段存在沼气层(甲烷浓度0.3%-1.2%),需进行超前探测与预处理1.3主要工程量项目单位数量盾构隧道掘进米6200钻爆隧道开挖米1000管片预制环3100沉井(始发/接收)座2海底基槽开挖万立方米48同步注浆立方米74400二次衬砌混凝土立方米28500二、总体施工部署2.1施工分区与流程工程划分为三个工区:东海岸工区:负责盾构始发井(深38米,直径22米)、盾构机组装调试及6200米海域盾构段施工西海岸工区:承担接收井(深42米)、1000米陆域钻爆段及隧道机电安装工程预制工区:占地85亩,建设管片预制厂(年产能4000环)、泥浆处理站(日处理能力8000立方米)及材料仓储区施工总流程采用"两端掘进、中间对接"模式,盾构段计划工期28个月,钻爆段14个月,总工期控制在42个月内。2.2施工平面布置陆域施工区:设置盾构机维修车间(30m×60m)、管片存放区(容量500环)、渣土临时堆场(占地15亩)海域施工区:布置泥浆船(2艘,每艘储浆量5000立方米)、交通船(3艘)、应急拖轮(1艘)智能管控中心:集成地质监测、盾构参数、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远程可视化管理三、关键施工技术3.1盾构隧道施工(海域段)3.1.1盾构机选型与参数选用"海隧号"复合型盾构机,主要参数:开挖直径:16.66米总长度:176米,总重量5650吨刀盘配置:365把刀具(中心滚刀18把,周边刮刀86把),开口率43%推进系统:32组千斤顶,总推力105000kN,最大推进速度80mm/min智能系统:搭载三维地质扫描、姿态自动纠偏、刀盘扭矩自适应控制功能3.1.2盾构掘进施工始发阶段(前100环)采用"钢套筒+反力架"始发工艺,套筒内径16.8米,长度25米同步注浆采用双液浆(水泥-水玻璃),初凝时间控制在30-60秒实时监测地表沉降,控制值≤30mm正常掘进掘进参数控制:淤泥质黏土:扭矩2800-3200kN·m,推进速度40-60mm/min中粗砂层:土仓压力1.2-1.5bar,刀盘转速1.2-1.5rpm花岗岩层:滚刀贯入度6-8mm/r,推力85000-95000kN管片拼装:采用真空吸盘式拼装机,单次拼装时间≤25分钟,错台控制≤3mm特殊段处理沼气层:采用"超前探测(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径向注浆(水泥-水玻璃浆)→加强通风(风量≥300m³/min)"工艺断层破碎带:采用玻璃纤维筋超前管棚(φ159mm,长15米)+掌子面注浆加固3.2钻爆隧道施工(陆域段)3.2.1开挖方法采用CRD(交叉中隔壁法)分部开挖,循环进尺控制:Ⅲ级围岩:2.5米/循环(全断面)Ⅳ级围岩:1.5米/循环(上下台阶)Ⅴ级围岩:0.5米/循环(四分部)3.2.2爆破参数设计掏槽方式:楔形掏槽,掏槽眼深度2.8米,装药量1.2kg/孔周边眼间距45cm,抵抗线60cm,采用空气间隔装药控制最大段药量≤20kg,振动速度≤15cm/s3.2.3支护体系初期支护:喷射C25混凝土(厚25cm)+φ22中空注浆锚杆(长3.5米,间距1.0×1.0m)+H175型钢拱架(间距0.6-1.0米)二次衬砌:C35模筑混凝土(厚60cm),抗渗等级P10防水层:1.5mm厚EVA防水板+无纺布(300g/㎡)3.3沉管隧道施工(浅滩段)3.3.1管段预制采用干坞法预制,干坞尺寸:长300米×宽50米×深12米管段分节:每节长100米,宽33.4米,高10.6米,混凝土强度C45预应力体系:纵向采用15.2mm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横向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3.3.2浮运与沉放浮运时间选择:平潮时段(流速≤1.5m/s),采用拖轮(2艘,功率3200马力)牵引沉放精度控制:轴线偏差≤50mm高程偏差≤30mm管段间距≤200mm(对接前)3.3.3接头处理临时止水:GINA橡胶止水带(压缩量35%)永久连接:采用"剪力键+环氧树脂"连接,后浇段混凝土(C50微膨胀混凝土)四、设备选型与配置4.1主要施工设备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主要用途盾构机直径16.66m复合型1台海域段隧道掘进盾构机直径15.4m土压平衡式1台陆域段盾构隧道双臂凿岩台车H13552台钻爆段钻孔作业管片模具16.6m×2.0m8套管片预制门式起重机450t×38m2台管片吊装泥浆处理系统ZJ30002套盾构泥浆分离处理通风机2×110kW4台隧道通风(风量≥800m³/min)地质雷达SIR-40002台超前地质预报三维激光扫描仪LeicaP401台隧道断面检测4.2智能装备应用盾构机智能系统搭载"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模拟掘进过程,预测刀盘磨损(准确率≥92%)自动纠偏系统:响应时间≤10秒,轴线偏差控制≤50mm/100m刀具状态监测:通过振动传感器(布置12个测点)判断刀具磨损量无人化施工设备隧道巡检机器人:配备红外热成像与气体检测模块,续航时间≥8小时自动装药台车:定位精度±50mm,装药效率≥30孔/分钟管片运输车:激光导航,自动对接盾构机,定位误差≤10mm五、技术创新与应用5.1新型材料应用超高性能管片掺入纳米碳酸钙(掺量3%),提高抗渗性(渗透系数≤1×10⁻¹²m/s)采用玄武岩纤维筋(替代传统钢筋),减重15%,抗裂性能提升25%绿色注浆材料开发磷石膏基注浆材料,利用工业固废30%,碳排放降低55%性能指标:初凝时间120-180秒,28天抗压强度≥30MPa5.2智能化施工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整合钻探数据(320个钻孔)、物探数据(地震波CT)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不良地质体(如溶洞、断层)可视化展示(分辨率≤0.5m³)智能监测系统布设监测点:地表沉降(520个)、隧道收敛(300个断面)、管片应力(每5环布设1组)数据传输:采用5G+光纤混合网络,采样频率1分钟/次,预警响应时间≤5分钟5.3新工艺研发常压换刀技术刀盘设计"人仓+中转仓"双仓结构,换刀时间缩短至4小时/把配备刀具自动更换机械臂,实现90%刀具更换自动化模块化快速施工陆域段采用"预制仰拱块+液压模板"施工,循环时间缩短至12小时仰拱块与边墙连接采用榫卯结构,安装精度±3mm六、安全控制措施6.1高风险作业管控盾构施工风险建立"三级预警"机制:黄色预警:土仓压力波动±0.2bar橙色预警:刀盘扭矩突增20%或推力超限红色预警:涌水量>50m³/h或管片裂缝≥0.3mm应急准备:配备2套备用注浆系统(独立动力源)隧道内每500米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点(含救生衣、呼吸器、食品等)爆破作业安全采用"数码雷管+逐孔起爆"技术,控制单响药量(最大20kg)爆破振动监测:布设12个测点,振动速度≤15cm/s(周边建筑物)6.2防水与防火措施防水体系管片接缝: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条"双重密封同步注浆:注浆压力1.2-1.5倍水土压力,饱满度≥95%二次衬砌: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消防系统隧道内每100米设置消火栓(流量≥15L/s)和灭火器箱(4×4kg干粉)安装智能火灾探测系统(感温+感烟),响应时间≤30秒设置2处紧急疏散通道(直径2.0米),与主隧道间距≤500米6.3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专项预案:突水突泥、沼气爆炸、火灾、盾构机卡壳等8项每季度组织实战演练,演练频率:桌面演练:每月1次专项演练:每季度1次综合演练:每半年1次应急救援队伍组建30人专职救援队,配备:生命探测仪(探测深度≥50米)液压破拆工具组(输出力≥500kN)应急供氧系统(持续供氧时间≥8小时)七、环境保护措施7.1海洋生态保护悬浮物控制盾构泥浆采用"三级沉淀+离心分离"处理,排放水悬浮物≤15mg/L沉管基槽开挖采用"抓斗+气力提升"工艺,减少泥沙扩散(影响半径≤50米)噪声与振动控制施工船舶选用低噪声设备(昼间≤70dB,夜间≤55dB)陆域施工场界设置声屏障(高度3.5米),衰减量≥25dB7.2绿色施工技术节能措施盾构机采用变频调速系统,节电率≥20%管片养护采用太阳能养护窑,年节约标准煤800吨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渣土:85%用于吹填造地废机油:100%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0%7.3生态修复海域修复施工完成后进行海底植被恢复(种植海草面积≥2万㎡)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鱼苗10万尾/年)陆域复绿施工便道两侧种植防护林(宽度10米)临时用地复垦率≥95%,恢复植被覆盖率≥80%八、施工进度计划8.1关键节点控制节点名称计划时间工期(月)前置条件施工准备2025.12-2026.034施工图设计完成盾构机始发2026.08-始发井施工完成盾构隧道贯通2028.1026盾构机始发钻爆隧道完成2027.1214施工许可获批沉管隧道安装2027.06-2027.126基槽开挖完成主体结构完工2029.0339各工法隧道贯通竣工验收2029.063缺陷修复完成8.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投入2套盾构机同步施工(海域段+陆域段)管片预制产能储备120%(配置8套模具)技术保障采用"长隧短打"策略,设置2个施工支洞(长350米/个)关键工序采用"三班制"连续作业(如盾构掘进、管片拼装)管理保障实施BIM进度管理,每周召开进度分析会设立进度奖惩机制:提前1天奖励5万元,滞后1天罚款8万元九、质量控制标准9.1关键质量指标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隧道轴线±100mm/100m全站仪测量管片拼装错台≤3mm塞尺检查混凝土强度≥设计值95%回弹法+钻芯取样隧道渗水量≤0.1L/(m·d)蓄水试验二次衬砌厚度+50mm,0mm超声波检测9.2质量保证措施材料控制钢材、防水材料等主要材料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每批水泥进行3次性能检测(初凝时间、抗压强度等)过程控制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关键工序留存影像资料引入第三方检测(隧道断面、混凝土强度等),检测比例≥20%验收标准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90%确保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10.1专利与工法本项目计划形成的技术成果包括:发明专利:8项(超大直径盾构机常压换刀技术等)实用新型专利:15项(管片拼装辅助装置等)省部级工法:3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