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灭菌 课件中职《基础护理》演示模板_第1页
清洁消毒灭菌 课件中职《基础护理》演示模板_第2页
清洁消毒灭菌 课件中职《基础护理》演示模板_第3页
清洁消毒灭菌 课件中职《基础护理》演示模板_第4页
清洁消毒灭菌 课件中职《基础护理》演示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清洁方法有水洗、机械去污、去污剂去污。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品等物体表面的处理,是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二)消毒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害化的处理。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三)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以及芽孢的处理。二、消毒灭菌的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将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常用方法有热力、光照、辐射、微波消毒、机械除菌(过滤除菌、刷、洗、水冲)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按相对湿度,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由热源通过空气传导、辐射,对物体进行加热,传热较慢。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适用范围】①不需保存的物品,如被破伤风、气性坏疸、铜绿假单胞菌等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耐火燃烧的急用消毒灭菌物品,如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或急用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③取无菌标本时的烧灼法。【操作前准备】①环境的准备:去除不安全因素,如远离易燃物品等。②消毒、灭菌物品的准备:不需保存的物品:将用物收集在特定的垃圾袋中,送入焚烧炉焚烧。常选用的燃烧剂是汽油。急用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准备95%乙醇少许,火源,将用物洗净、擦干。治疗碗1个(盛放乙醇),搪瓷托盘1个(托治疗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烧灼法:备乙醇灯、火源。【实施】(以燃烧法为例)①将燃烧用物及治疗碗洗净、擦干。②将用物置于治疗碗中,向其内倒入少量95%的乙醇。③去除周围易燃物品,点火,火焰烧灼20s。④点燃后烧至自然熄灭,一般灭菌需20s以上,燃烧时慢慢转动容器,使火焰均匀分布。⑤冷却后使用。【注意事项】①锐利的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变钝。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使用时须远离氧气、乙醇、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③中途不可添加乙醇,也不可用嘴吹灭明火。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依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适用范围】玻璃器皿和金属制品等。【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做好烤箱的检查工作,将用物清洗干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实施】将用物置于烤箱中,接通电源,灭菌条件为160℃,持续2h;或170℃,持续1h;或180℃,持续30min。【注意事项】①不适用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等的灭菌。②干烤灭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消毒灭菌的物品种类和烤箱的类型来确定。③有机物灭菌时,温度不超过170℃,以防炭化。(2)湿热灭菌法:是通过空气和水蒸气对物体进行加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由于水和水蒸气传导热能的效率比空气的大,导热快,穿透力强,故消毒灭菌所需的时间短,温度也低。1)煮沸消毒法:是应用最早的消毒方法之一。【适用范围】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和橡胶类等。【操作前准备】①水的准备:如为软水,含杂质少,可直接使用;如为硬水,含杂质较多,应将水煮沸后静置,取上清液使用。②准备与煮沸用物相适应的煮锅。③将需煮沸用物洗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④准备热源。【实施】①将物品刷洗干净,全部浸没在水中,加热煮沸。②消毒时间从水沸后算起,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经5~10min可杀灭繁殖体,多数细菌芽孢在煮沸15min后被杀灭,但某些热抗力极强的细菌芽孢需煮沸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孢需煮沸60min方可杀灭,而肉毒芽孢则需煮沸3h才能被杀灭。③为增强杀菌作用,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沸点可达到105℃,同时有去污防锈作用。④煮沸后,物品用无菌钳取出,放入无菌容器保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注意事项】①煮沸消毒前,先将物品刷洗干净。②物品与水充分接触:物品置于水溶液液面以下;器械的轴节或容器的盖打开后再放入水中;空腔导管需先在腔内灌水;物品不宜放置过多,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③根据物品性质决定放入水中的顺序及消毒时间:玻璃器皿、金属及搪瓷类物品应冷水放入,消毒时间为10~15min;橡胶制品应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为5~10min,消毒后及时取出。④高海拔地区的使用:海拔高的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需适当延长消毒时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2)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可靠、在临床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适用范围】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如各类器械、耐高温玻璃、橡胶、搪瓷、敷料及溶液等。【操作前准备】①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种类及灭菌原理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原理: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及其释放的潜热达到灭菌目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原理:配有抽气机,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2.0~2.7kPa负压,以利于蒸汽迅速穿透到达物品内部进行灭菌。②准备灭菌物品,洗净、擦干,放入无菌布包或耐热的金属容器内。无菌包大小应适宜。【实施】①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放入压力器内,加压后压力达到102.9kPa(1.05kg/cm2)时,温度可达121℃,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放入压力器内,抽气机抽气使灭菌柜室内形成2.0~2.7kPa负压,加压后压力达205.8kPa(2.1kg/c㎡)时,温度可达132℃或以上,维持5~10min即可灭菌。③达灭菌时间后,立即将灭菌器内蒸汽放出,随即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品,防止布类物品潮湿。【注意事项】①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②灭菌前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③物品包装合适,采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的体积不应超过30cm×30cm×25cm;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④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以免蒸汽遇冷凝成水珠,使布包受潮;盛装物品的容器如有孔,应将容器孔打开,以利于蒸汽进入,灭菌完毕,关闭容器孔。⑤灭菌后,布类物品应待干燥后方能取出,分类放置并做醒目标志。⑥检查灭菌包装,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则不作为无菌包使用。⑦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⑧定期监测灭菌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鉴定】①物理监测法:将甩至50℃以下的150℃或200℃的留点温度计放入待灭菌包裹内,灭菌后检查其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②化学监测法:利用化学指示卡或化学指示胶带在121℃、20min或135℃、4min灭菌后,观察其颜色或形状的改变来判断灭菌效果。③生物监测:是最可靠的监测法,以耐热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剂,灭菌后取出培养,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表示灭菌合格。3)流通蒸汽消毒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适用范围】食具、便器等。【方法】在常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气消毒,消毒时间从水沸腾产生蒸汽时计算,一般为15~30min。2.光照消毒法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1)日光暴晒法:日光具有热量、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力。【适用范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实施】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h,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为波长在210~328nm的电磁波,根据波长可分为A波、B波、C波和真空紫外线。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为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0~270nm。常用紫外线灯管有15W、20W、30W、40W四种。其主要杀菌机制为:①作用于微生物的DNA,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死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③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④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紫外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细菌繁殖体等。【适用范围】空气、水和物体表面。【操作前的准备】用物准备:紫外线消毒器:常用的紫外线消毒器械有两种,即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消毒灯主要用于空气和物品消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环境的准备:空气洁净。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为20℃~40℃,湿度为40%~60%。物品直射(必要时将物品挂起)。【实施】使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空气消毒时,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消毒灯管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有效距离为25~60cm,消毒时间为20~30min。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使其充分暴露,以受到直接照射。【注意事项】①由于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使用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保持灯管清洁,灯管表面经常用无水乙醇棉球擦拭。③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为20℃~40℃,湿度为40%~60%。④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30s就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不利,故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防护衣。⑤紫外线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min后开始计时。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3~4min,照射完毕后应开窗通风。⑥记录使用时间。在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的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如使用时间超过1000h,须更换灯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⑦定期监测紫外线消毒灯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以保证灭菌效果。【紫外线灭菌器效果鉴定】①日常监测:日常应做好紫外线消毒灯灯管照射时间、累计时间及擦拭记录,且需操作者签字。②照射强度监测:新紫外线消毒灯灯管和使用中的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都应进行辐照强度的测定,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消毒灯灯管每季度监测一次,其辐照度值应≥70μW/cm2,小于此值者应予更换。③生物监测:将制备好的菌片放在30W灯管下方垂直距离为1m的中心处,按测试要求进行照射,照射分3个时间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④化学指示卡监测:将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卡放在灯管下放垂直距离为1m的中心处,照射时间5min,将指示卡消毒后的颜色与标准色进行对照,以判断消毒效果,从而决定灯管更换与否。(3)臭氧灯灭菌消毒:臭氧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通电后能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纯臭氧,主要依靠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芽孢、真菌,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空气、水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注意事项】①臭氧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臭氧浓度不能超过0.2mg/m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物品损坏越严重。③臭氧稳定性差,温湿度、有机物、水的浑浊度、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④进行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离开,消毒后至少过30min方可进入。3.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核素Co60发射的高能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由于是在常温下灭菌,故又称“冷灭菌”。可破坏微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酶。【适用范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橡胶、塑料、精密仪器、生物制品等。【注意事项】①由于放射线对人体有伤害,故应用机械传送物品。②灭菌应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以增强射线的杀菌作用。③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波长短、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并频繁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微波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孢、真菌孢子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适用范围】食物及餐具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注意事项】①微波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应避免长期或大剂量照射。②微波无法穿透金属面,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消毒物品。③水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用湿布包裹物品会提高消毒效果。④被消毒的物品应小而薄。5.机械除菌法机械除菌法指用机械的方法,如冲洗、刷、擦、扫、抹或过滤等除掉物品表面、水、空气及体表的有害微生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此方法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可减少其数量和感染的机会,如医院内常用过滤除菌法来清除空气及液体中的微生物。(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态或气态的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化学消毒剂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细菌细胞膜变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凡不适用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如病人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以及某些塑料制品。由于每种消毒灭菌方法都有局限性,所以在使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各种化学消毒剂按效力不同可分为三类。(1)灭菌剂和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达到灭菌效果的制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部分含氯消毒剂等。(2)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醇类、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3)低效消毒剂: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酚类、胍类、季胺盐类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下列优点: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作用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长;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无刺激性、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无色、无味、无臭、毒性低且使用后易去除残留药物;不易燃烧、爆炸;用法简便、价格低廉、便于运输等。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4)待消毒的物品要洗净、擦干。(5)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6)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必须冲洗再用,以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7)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3.化学消毒灭菌的常用方法(1)浸泡法: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关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浸泡后,使用于人体前一定要彻底冲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2)擦拭法:是用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品的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一般选用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著刺激性的消毒剂。如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墙壁、地面、桌椅;注射时消毒皮肤等。(3)喷雾法:是用喷雾器将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品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等的消毒。(4)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如手术室、换药室、病室在进行空间消毒时,需将门窗关闭,并封闭一段时间;人不可留在室内。在消毒间或密闭的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此外,还可以用食醋对室内空气消毒,预防病毒性流行性感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使用方法为:5~10mL/m3加1~2倍水加热,关闭门窗,封闭30~120min;人不必离开房间。临床常用的有甲醛气体或环氧乙烷气体。4.常用的化学消毒剂(表6-1)三、洗手与手的消毒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传播媒介,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做好手部卫生、清洁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最简便易行的措施之一。(一)洗手技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将手涂满肥皂泡沫或洗手液,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有力的短时揉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的过程称洗手。有效的洗手可清除99%以上的各种暂居细菌。【目的】清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的感染途径。【适应证】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认真洗手:①接触病人前后。②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③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④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⑤处理污染物品后。⑥进行无菌操作前后。⑦戴口罩、穿隔离衣前,摘口罩、脱隔离衣后。⑧戴手套前、脱手套后。⑨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之前。⑩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操作前准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①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据情况做好个人准备,如穿隔离衣前需取下手表,卷袖过肘。②用物准备:洗手池设备、肥皂或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内盛擦手纸或毛巾的容器或热气干手机。③环境准备:清洁、宽敞。【实施】操作步骤 1.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水流,水龙头最好是感应式或具有肘、脚踏、膝控制的开关。2.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关上水龙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3.揉搓双手(图6-2),持续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4.打开水龙头,流水冲净。5.关闭水龙头,用擦手纸或毛巾擦干双手或在干手机下烘干双手,防止手的二次污染。 【注意事项】①操作程序正确,手的各个部位均应洗到、冲净。②工作服不潮湿,不得污染周围环境。③洗手后,手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二)手的消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手被大量细菌污染,仅一般洗手尚不能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要求,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目的】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清洁物品。【适应证】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重点部门前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③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④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⑤在特殊情况下,因条件限制无法按规定洗手时,可用手消毒剂替代洗手。⑥进行无菌操作之前。⑦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操作前准备】①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做好相应的准备(详见【实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②环境准备:清洁、宽敞,物品放置合理、取用方便。③用物准备:消毒剂或消毒液、盛放消毒剂或消毒液的容器。【实施】操作步骤涂擦消毒法1.用消毒剂依次涂擦双手,方法为:手掌对手掌、手背对手掌、指尖对手掌、两手指缝相对互擦,每一步骤反复3次。2.待干。浸泡消毒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双手完全浸入消毒液的液面以下,双手在消毒液中互相揉搓2min;也可用手刷刷洗。2.待干。 【注意事项】①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②消毒时,手的各个部位均应消毒到位。③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④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不得接触容器边缘。⑤经常进行消毒后卫生学监测,并要求达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四、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原则,对医院环境、各类用品、病人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医院用品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程度。通常根据危害程度和与人体接触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高度危险性物品是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注射器、血液和血液制品、透析器、脏器移植物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体温表、压舌板、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物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二)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根据消毒因子的浓度、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将消毒、灭菌方法分为四类:1.灭菌法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以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及细菌芽孢以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3.中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应严格遵守消毒程序,凡是接触过病人的器械和物品均应先预消毒,再清洗,然后按以下方法进行合理的消毒或灭菌。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择中水平消毒法或高水平消毒法;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灭菌法或高水平消毒法;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消毒物品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剂量并延长消毒时间。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选用干热灭菌法;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可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器械浸泡灭菌应选择腐蚀性小的消毒剂;在进行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或化学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选择喷雾消毒法。(四)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环境医院环境经常被病人、隐性感染者或带菌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污染,构成感染的媒介。因此,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医院环境要清洁,无低洼积水、蚊蝇滋生地,及时清除垃圾,做到窗明几净,环境和物品表面的消毒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空气消毒从空气消毒的角度可将医院环境分为四类,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和无菌药物制剂室等,采用层流通风法使空气净化;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诊室等,除可采用Ⅱ类环境的空气消毒方法外,还可应用臭氧、紫外线消毒灯、化学消毒剂熏蒸或喷雾等消毒方法;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可采用Ⅱ类和Ⅲ类环境的消毒方法。3.物体表面消毒地面在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可进行湿式清扫,如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应用消毒液湿拖擦洗或喷洒地面;墙面通常不需常规消毒,如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可用化学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头桌、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等,一般用清洁湿抹布或蘸取消毒液的抹布擦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4.预防性和疫源性消毒(1)预防性消毒: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如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2)疫源性消毒:指为预防感染播散而对存在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5.被服类消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病人用过的被服可根据不同的物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棉织品经一般洗涤后高温消毒;毯子、棉胎、枕芯、床垫可用日光暴晒或紫外线消毒;感染病人的被服应与普通病人的被服分开清洗和消毒;工作人员的被服应与病人的被服分开清洗和消毒。6.皮肤和黏膜的消毒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防御屏障,其表面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一些是致病性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医务人员应加强手的清洗、消毒,避免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