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进入初中后,小明发现自己在某些科目上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向老师请教,参加课后辅导,努力提升自己。小明的行为体现了()。A.自卑情绪B.放弃努力C.自立自强D.依赖他人2.小华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奶奶站立着,她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小华的行为主要体现了()。A.谦虚谨慎B.乐于助人C.好胜心强D.团结同学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这句话强调了()的重要性。A.健康B.诚信C.勤奋D.友谊4.小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这种行为表明小刚()。A.性格活泼B.情绪控制能力差C.遵守校规D.乐于助人5.在班级活动中,小丽负责整理资料,虽然任务有些繁琐,但她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这体现了小丽具有()。A.逃避责任的态度B.责任意识C.无所谓的态度D.个人主义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表明()。A.教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B.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C.只有聪明的人才有受教育权D.教育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7.小明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某地发生自然灾害的新闻,他非常关心灾区人民,并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小明的行为体现了()。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自私自利D.贪小便宜8.小华发现自己的同桌经常在考试中作弊,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保持沉默。小华的行为()。A.正确,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B.不正确,缺乏诚信和正义感C.可以理解,因为维护友谊很重要D.正确,因为同桌的行为是个人选择9.小明经常在小区里乱扔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他的行为违反了()。A.邻里公约B.公共秩序C.小区规定D.家族传统10.小丽在公园里捡到一个钱包,她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公园管理处。小丽的行为体现了()。A.自私自利B.诚信C.贪小便宜D.情绪冲动11.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特殊保护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A.未成年人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B.未成年人家庭背景好C.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强D.未成年人长得可爱12.小刚在网上发表了一些不实言论,损害了他人名誉。他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表明()。A.法律具有强制性B.法律是万能的C.法律与生活无关D.违法成本低13.小丽和父母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摔门而去。她的行为()。A.正确,因为父母经常不理解她B.不正确,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技巧C.可以理解,她情绪激动D.正确,因为她需要空间冷静14.小明在社区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照顾儿童。这体现了小明()。A.责任意识B.个人主义C.无政府主义D.贪图名利15.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正确的态度是()。A.放弃努力,自暴自弃B.逃避现实,怨天尤人C.积极面对,努力克服D.归咎于他人,推卸责任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6.简述自尊自信的重要性。17.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8.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9.简述青少年在面对网络信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三、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0.小华认为:“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是最重要的,参加各种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不应该参加。”请辨析小华的观点。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小明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在活动中也总是躲在后面。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很自卑。材料二:为了帮助小明变得自信,老师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并耐心指导他。在小明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他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1)材料一中的小明存在什么问题?(4分)(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帮助像小明一样自卑的同学?(6分)(3)作为小明的同学,你应该如何与他相处?(5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某地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一名学生长期被其他学生霸凌,被迫转学。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虐待、遗弃、买卖、收养、组织或者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禁止借收养、寄养、代抚养等名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1)材料一中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4分)(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6分)(3)如果你身边有同学遭受欺凌,你应该怎么做?(5分)---试卷答案1.C解析:题干中小明主动寻求方法提升自己,体现了自立自强品质。2.B解析:让座是乐于助人的表现,体现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情操。3.B解析:句子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4.B解析:因小事争吵打架说明情绪控制能力差,不能冷静理性地处理问题。5.B解析:认真完成繁琐任务体现了对集体负责、认真履行责任的态度。6.B解析: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表明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7.A解析:关心灾区并捐款捐物体现了个人主义精神,将个人力量用于帮助他人。8.B解析:面对同学作弊选择沉默,说明缺乏诚信和正义感,没有坚持原则。9.B解析:乱扔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违反了社会公共秩序的相关规定。10.B解析:捡到钱包交公体现了拾金不昧的品质,是诚信的表现。11.A解析: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法律特殊保护。12.A解析:小刚因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表明法律具有强制性,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13.B解析:与父母争吵后摔门而去,缺乏沟通技巧,没有用合理方式表达情绪和需求。14.A解析: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他人,体现了服务社会、有责任感的品质。15.C解析: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积极面对,分析原因,努力克服,而不是逃避或归咎他人。16.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心理品质。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使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面对挑战,追求成功。拥有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客观评价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自卑,能够积极接纳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自信使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自尊则使人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缺乏自尊自信,容易陷入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个人的发展。17.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每个人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例如,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就有义务按时入学接受教育;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就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滥用言论自由损害他人利益。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履行义务,才能保障权利的实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18.作为中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首先要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要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履行受教育义务不仅是法律规定的责任,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9.青少年在面对网络信息时要注意:首先,要增强辨别能力,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轻信谣言和虚假信息。其次,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内容,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第三,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发表违法言论,不进行网络欺诈等行为。第四,要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第五,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影响学习和生活。第六,遇到网络谣言或不良信息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要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做一名responsible的网络公民。20.小华的观点是片面的。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参加各种活动也有其重要意义。首先,参加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其次,活动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第三,活动可以锻炼能力,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第四,活动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结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只顾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要学会平衡学习和活动的关系,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21.(1)小明存在自卑的问题。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敢回答问题,不善言辞,在活动中总是躲在后面,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2)帮助自卑的同学可以:首先,鼓励他们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在成功体验中建立自信。其次,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心。第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第四,教他们一些克服自卑的方法,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情绪等。第五,创造一个友善、包容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3)与自卑的同学相处应该:首先,尊重他们,不嘲笑、不歧视他们。其次,主动与他们交往,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第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第四,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快乐,带动他们积极向上。第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力量。22.(1)材料一中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行为。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2)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主要通过以下方面:首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虐待、遗弃、欺凌未成年人,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法律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要求各方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再次,法律对侵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