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的护理个案_第1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的护理个案_第2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的护理个案_第3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的护理个案_第4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一般资料患者王明(化名),男,8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5年,双膝关节挛缩1年,加重1个月”于2025年3月10日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kg,否认出生时窒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舅舅幼年时有类似“肌肉无力”病史,具体诊断不详,于12岁时因“呼吸衰竭”去世。患儿无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预防接种按国家计划进行。(二)病史采集1.主诉:进行性四肢无力5年,双膝关节挛缩1年,加重1个月。2.现病史:患儿5年前(3岁时)家长发现其跑跳能力较同龄儿童差,易摔倒,爬楼梯需家长辅助,当时未予重视。4年前(4岁)症状逐渐明显,行走时呈“鸭步”样步态,蹲下后站立困难,需用双手支撑膝盖才能站起(Gowers征阳性)。1年前家长发现患儿双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呈轻度屈曲挛缩,当时膝关节活动度(ROM):伸直-5°,屈曲110°。近1个月来,患儿双膝关节挛缩加重,行走距离缩短至50米即感疲劳,夜间睡眠时双下肢不适感明显,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伴关节挛缩”收入院。3.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4.个人史: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稍迟缓,身高125-(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10-),体重22kg(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5kg)。适龄入学,因肢体无力,学习成绩中等,与同学交往较少。5.家族史:母亲为家族中已知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基因检测提示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父亲体健,无类似疾病史。(三)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5/60mm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尚可,营养中等,发育稍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2.头部及颈部: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咽喉未见异常。颈部柔软,无抵抗,活动自如,甲状腺未触及肿大。3.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4.腹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5.神经系统及肌肉关节检查:(1)肌力分级:采用肌力分级法(0-5级)评估,双上肢肌力:三角肌3级,肱二头肌3级,肱三头肌3级,腕伸肌、屈肌3级;双下肢肌力:髂腰肌2级,gu四头肌2级,腘绳肌2级,胫前肌2级,腓肠肌3级(双侧腓肠肌呈假性肥大,触之较硬)。(2)关节活动度:双肩关节前屈150°,后伸30°,外展120°;双肘关节屈曲135°,伸直0°;双腕关节背伸45°,掌屈60°;双髋关节屈曲90°,后伸10°,内收20°,外展30°;双膝关节伸直-15°(挛缩15°),屈曲90°;双踝关节背伸0°,跖屈45°。(3)肌张力:双上下肢肌张力降低。(4)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5)其他:Gowers征阳性,行走呈“鸭步”步态,不能独自完成跳跃动作。(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28500U/L(正常参考值26-1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20U/L(正常参考值0-24U/L),乳酸脱氢酶(LDH)850U/L(正常参考值109-245U/L),谷丙转氨酶(ALT)80U/L(正常参考值0-40U/L),谷草转氨酶(AST)95U/L(正常参考值0-40U/L);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均未见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正常。2.影像学检查:双膝关节X线片示:双膝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光滑,未见骨质增生及破坏,双侧gu四头肌肌腱稍显松弛,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屈曲角度约15°)。腰椎MRI示: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椎体骨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3.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多相波增多,大力收缩时呈病理干扰相。4.基因检测:外周血基因检测提示DMD基因外显子51-53缺失,确诊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五)护理评估1.生理功能评估:患儿存在明显的肢体无力,双下肢肌力仅2级,双膝关节挛缩15°,导致躯体活动严重受限,行走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30分(Barthelx),属于重度依赖。夜间睡眠时因关节挛缩及肌肉疲劳感,睡眠质量较差,入睡时间延长,易醒。2.心理状态评估:患儿8岁,处于学龄期,因肢体活动不便,不能像同龄儿童一样正常玩耍、运动,存在自卑心理,性格稍内向,与医护人员交流时略显拘谨。家长因患儿病情x及预后不佳,表现出焦虑、担忧情绪,对疾病的护理知识了解不足。3.社会支持评估:患儿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父母对患儿照顾较为细心,但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指导。学校老师及同学对其有一定的关心,但因患儿行动不便,参与集体活动较少。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躯体活动障碍与肌肉无力、关节挛缩有关。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长期卧床或体位固定、活动受限导致*局部皮肤受压有关。3.睡眠形态紊乱与关节挛缩引起的肢体不适感、肌肉疲劳有关。4.焦虑(患儿及家长)与疾病x、预后不佳及缺乏疾病护理知识有关。5.知识缺乏(家长)与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疾病知识、康复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了解不足有关。6.有受伤的风险与肢体无力、行走不稳易摔倒有关。(二)护理目标1.短期目标(入院1-2周):(1)患儿双膝关节挛缩程度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至伸直-5°,屈曲100°。(2)患儿躯体活动能力有所提高,能在辅助下行走100米以上,ADL评分提高至45分。(3)患儿皮肤完整,无压疮及皮肤破损发生。(4)患儿睡眠质量改善,入睡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夜间醒来次数减少至1次以内。(5)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能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及护理问题。(6)家长掌握至少3项疾病相关的康复护理方法。2.长期目标(入院3-4周,出院时):(1)患儿双膝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改善,伸直达到0°,屈曲110°。(2)患儿能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行走150米以上,ADL评分提高至60分,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3)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4)家长全面掌握疾病知识、康复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措施,能独立为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5)患儿出院后3个月内无受伤及皮肤破损事件发生。(三)护理措施计划1.躯体活动障碍的护理:(1)体位护理:指导患儿保持正确的卧位及坐姿,避免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位加重挛缩。卧床时,在双膝关节下方垫一薄枕,使膝关节保持轻度伸展位;坐姿时,选择高度合适的座椅,使双脚平放于地面,膝关节呈90°屈曲。(2)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双膝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每次30分钟。训练时动作轻柔缓慢,避免暴力操作,防止关节损伤。具体方法包括膝关节伸直训练(双手握住患儿小腿下段,缓慢将膝关节伸直,维持10-1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和膝关节屈曲训练(双手握住患儿大腿下段,缓慢将膝关节屈曲,维持10-1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同时,兼顾双髋、双踝及上肢关节的被动活动,每个关节活动5-10次。(3)主动辅助训练:根据患儿肌力情况,进行双下肢主动辅助训练。如利用平行杠,在医护人员或家长辅助下进行站立训练(每次10-15分钟,每日3次);利用助行器进行行走训练(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逐渐增加行走距离。(4)物理治疗配合:遵医嘱给予双膝关节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肌肉收缩,延缓肌肉萎缩;给予蜡疗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2.皮肤完整性的护理:(1)定时翻身: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翻身时记录翻身时间及体位。(2)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为患儿擦拭皮肤,尤其是骨隆突部位(如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部),擦拭后涂抹润肤露,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检查皮肤情况,发现皮肤发红、破损及时处理。(3)压力管理: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皮肤压力;在骨隆突部位放置软枕,避免*局部长期受压。3.睡眠形态紊乱的护理:(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2)睡前护理:睡前1小时避免患儿进行剧烈活动,可协助患儿进行温水泡脚(水温38-40℃,时间10-15分钟),帮助放松肌肉;睡前给予患儿轻柔的肢体按摩,重点按摩双下肢肌肉,缓解肌肉疲劳。(3)睡眠姿势调整:根据患儿舒适度调整睡眠姿势,可在双膝关节下方垫一薄枕,减轻关节挛缩引起的不适感。4.焦虑情绪的护理:(1)沟通交流:每日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解释病情及治疗护理过程,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2)心理疏导: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其自卑心理,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表扬其在康复训练中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为患儿提供玩具、书籍等,丰富其住院生活,转移注意力。(3)家长支持:向家长介绍疾病的预后及治疗x,分享成功的护理案例,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过程,增强其照顾信心。5.知识缺乏的护理:(1)健康教育讲座:每周组织1次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疾病知识及康复护理讲座,内容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x过程、康复训练方法、并发症预防等,采用PPT、视频、图片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2)一对一指导: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护理指导,如关节被动活动训练的方法、翻身技巧、皮肤护理方法等,现场示范操作,让家长反复练习,直至掌握。(3)发放资料:为家长发放疾病护理手册,手册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方便家长随时查阅。6.受伤风险的护理:(1)环境安全:保持病室地面干燥、整洁,无障碍物;病床加床栏,防止患儿坠床;走廊及卫生间安装扶手,方便患儿行走及如厕。(2)安全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行走时需有人陪同或使用助行器,避免独自行走;穿防滑鞋,避免穿拖鞋行走;教育患儿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摔倒。(3)应急处理:向家长讲解患儿摔倒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如判断患儿意识、检查有无外伤等,告知医院急救电hua,以便及时处理。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入院初期(1-7天)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首先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建立护理当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房环境、医护人员及住院注意事项,缓解其陌生感。在躯体活动障碍护理方面,开始实施体位护理,卧床时在双膝关节下方垫薄枕,坐姿时调整座椅高度。每日早晚进行双膝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初次训练时,患儿因关节挛缩,在膝关节伸直至-10°时出现疼痛,立即停止训练,休息5分钟后,适当降低训练强度,缓慢将膝关节伸直至-12°,维持5秒后放松,重复5次。经过3天的训练,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度有所提高,膝关节伸直可达到-10°,屈曲95°。同时,开始进行双下肢主动辅助训练,利用平行杠进行站立训练,初次站立时间为5分钟,患儿即感疲劳,协助其坐下休息,每日训练3次,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10分钟。物理治疗方面,遵医嘱给予双膝关节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蜡疗治疗,患儿无明显不适反应。皮肤护理方面,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次,记录翻身时间及体位。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检查骨隆突部位皮肤情况,未发现发红、破损。使用气垫床,在骶尾部、足跟部放置软枕,确保皮肤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睡眠护理方面,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协助患儿温水泡脚、进行肢体按摩。患儿入院前入睡时间约1小时,夜间醒来2-3次。经过护理干预后,第5天患儿入睡时间缩短至40分钟,夜间醒来次数减少至1次。心理护理方面,每日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患儿初期较为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责任护士通过陪其玩玩具、讲故事等方式,逐渐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患儿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因担心患儿病情,情绪较为焦虑,责任护士向其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分享康复案例,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健康教育方面,为家长发放疾病护理手册,进行一对一的翻身、皮肤护理指导,家长基本掌握了翻身技巧和皮肤护理方法。(二)入院中期(8-21天)随着患儿对治疗护理的适应,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中,膝关节伸直可达到-5°,屈曲100°,训练时患儿疼痛明显减轻。主动辅助训练方面,利用助行器进行行走训练,初次行走距离为50米,患儿感疲劳,经过1周的训练,行走距离可达到100米,每日训练2次。站立训练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日3次。物理治疗继续进行,患儿肌肉紧张度有所缓解。皮肤护理持续加强,每2小时翻身,皮肤保持清洁完整,未出现压疮及皮肤破损。睡眠护理方面,患儿入睡时间进一步缩短至30分钟内,夜间基本能安睡,醒来次数为0-1次,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心理护理方面,患儿与医护人员及其他患儿的交流增多,性格变得开朗,在康复训练中表现积极,能主动配合训练。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加深,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能主动参与患儿的护理过程,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健康教育方面,组织家长参加疾病知识及康复护理讲座,重点讲解关节被动活动训练的详细方法和注意事项。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指导,家长能独立为患儿进行双膝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和站立训练。安全护理方面,加强病房环境安全检查,确保无障碍物。告知患儿及家长行走时的注意事项,患儿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时未发生摔倒事件。(三)入院后期(22-28天,出院前)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患儿双膝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改善,伸直达到0°,屈曲110°。能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行走150米以上,站立时间延长至20分钟,每日3次。ADL评分提高至60分,能独立完成进食、穿衣等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皮肤护理良好,全程住院期间皮肤完整,无任何皮肤问题。睡眠形态正常,患儿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夜间无醒来。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基本缓解,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能积极面对疾病。出院前,对家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指导,包括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皮肤护理方法、睡眠护理技巧、安全注意事项等。为家长制定详细的家庭康复训练表,指导其记录患儿的训练情况和病情变化。告知家长定期复查的时间(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复查项目(血清肌酶、关节活动度评估、肌力评估等)。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成效总结本次护理个案中,通过对患儿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患儿双膝关节挛缩程度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从入院时的伸直-15°、屈曲90°改善至出院时的伸直0°、屈曲110°;躯体活动能力显著提高,从入院时需辅助行走50米改善至出院时能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行走150米以上,ADL评分从30分提高至60分;皮肤保持完整,无压疮及皮肤破损发生;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形态恢复正常;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家长全面掌握了疾病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为患儿的家庭康复护理奠定了基础。(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康复训练的个性化调整不够及时:在入院初期,由于对患儿的肌力和疼痛耐受度评估不够准确,初次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时出现患儿疼痛明显的情况,虽及时调整了训练强度,但反映出康复训练计划的个性化调整还需更加及时和精准。2.家长的康复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有待进一步巩固:虽然家长在出院前掌握了康复护理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动作的规范性和力度控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训练。3.对患儿的心理护理深度不够:患儿处于学龄期,因疾病导致的自卑心理和社交障碍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虽进行了心理疏导,但未能结合学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心理护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4.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仅为家长制定了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和复查时间,但缺乏出院后的定期随访和远程指导机制,难以实时了解患儿的家庭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三)护理改进措施1.加强康复训练评估与个性化调整:在康复训练前,采用更精准的评估工具(如视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