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5∕T 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405∕T 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405∕T 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405∕T 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405∕T 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

CCSB05DB4405

汕头市地方标准

DB4405/T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

2022-03-08发布2022-03-08实施

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5/T29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

本文件由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汕头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汕头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育灵、谢哲权、陈灿亮、黄浩瀚。

I

DB4405/T296—202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工艺流程、种子处理、育秧土、秧床、材

料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秧苗、起运。

本文件适用于汕头市辖区水稻机插化育秧,其他地区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最新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19603塑料无滴膜无滴性能试验方法

NY/T390水稻育秧塑料钵体软盘

NY/T1143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1635水稻工厂化(标准化)育秧设备

NY/T1922插育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以及温度调节和自动控制等手段,将种子、土、肥、

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所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规格统

一,便于机插,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主要有: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

双膜育秧和软(硬)盘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3.2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

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也叫规格化育秧技术,按选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又可分为工厂化硬盘育秧、框

架育秧、隔膜育秧、嵌条育秧、切块育秧、模盘育秧等方式。

3.3双膜育秧和软(硬)盘育秧技术

双膜育秧技术是指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再铺放2至2.5cm厚的床土,洇足底水,播种覆土后加

盖农膜,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技术。软(硬)盘育秧技术仅改双膜育秧中“平铺有孔地膜”为“平铺

软(硬)盘”,用床土或用淤泥(将配肥的秧床鲑沟淤泥筛除石头杂物)装入秧盘,其它工序与双膜育

秧相同。

3.4秧龄

1

DB4405/T296—2022

播种至大田插植前一天的总天数。

3.5叶龄

秧苗主茎叶片数。

3.6秧块

与育秧盘形状大小一致的毯状秧苗。

4品种选择

4.1选择适合机械栽插的高产优质品种。

4.2早、晚稻宜选择适应当地的早、中熟品种;汕头地区晚稻要求在9月23日以前齐穗。

4.3种子质量应符合GB/T4404.1中的常规稻良种级标准和杂交稻二级标准。

4.4每批次育秧品种超过一个以上应有明显标志,严防混杂。

5工艺流程

水稻机械化育秧的主要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床土配置、种子处理、播种作业、苗期管理。

按照使用的材料、设施和机械不同,操作工艺略有不同。

精适

选温

种催

子芽

精浅标秧起

量埋准苗盘

播谷盖管移

种芽膜理栽

精秧秧匀平匀

做沟板施铺装

秧造盖基秧盘

床浆浆肥盘土

6种子处理

6.1选种

直接选用己经过选种的良种。

6.2催芽

催芽做到“快、齐、匀、壮”。

普通催芽:浸种后将清水洗净的种子在30℃~35℃下进行保湿催芽至刚破胸露白即可。

机械催芽:浸种后使用催芽机或催芽室催芽。

7育秧土

2

DB4405/T296—2022

7.1育秧土选择

育秧土可选择有机营养土或育秧基质,硬地有机营养土一般选择经秋耕、冬翻的稻田表层土或耕作

熟化的旱地,不应选择重粘土、重沙土和pH值超过6.5的土壤、菜地土,土壤中应无杂物、杂草。育秧

基质按操作说明直接使用或与营养土混合使用。

7.2育秧土加工

硬地育秧土要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含水率应为10%~15%(细土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不得有石块等杂物,采用碎石机和筛土机等,对粒径大于0.05cm的土块应先进行粉碎,然后用孔径不大

于0.05cm的筛进行过筛,筛后覆膜堆闷备用。

7.3育秧土调酸

播种前,育秧土应进行调酸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增施硫磺粉降低pH值。一般的育秧土要求pH值在

4.5~6.0之间(不超过6.5)。

7.4育秧土用量

每亩(666.7㎡)大田面积备足100~120kg育秧土或者每张盘备合格营养土2.5~3.5kg或育秧基

质0.9~1.2kg。

8秧床

8.1确定秧田面积

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宜为1:80~1:100。

8.2秧床制作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防寒、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地块作秧板。

8.2.1水田盘育秧秧床

秧床应在播前5天制作完成,秧床宽130~140cm,秧沟宽25~50cm,深15~20cm,平整光滑,四周

开围沟,确保水系畅通,播种田面摆盘时床面湿润、沉实平整。

8.2.2硬地盘育秧秧床

选择平整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即可。如果选择水泥地面,应在地面均匀平铺2~3cm过筛细土。

9材料及设备准备

9.1秧盘

选择符合NY/T390标准的规格秧盘。按大田面积计,每亩播育秧盘15~20个。育秧盘规格58×28

×2.5㎝(9寸秧盘)、底孔直径φ=0.25~0.3㎝)。切忌使用无孔秧盘育秧。

9.2育秧播种机械(育秧生产线)

选用符合NY/T1635标准,田间育秧生产线精细播种。由自动上料机、精量播种机、铺土、播种、

洒水、覆土装置组成整个播种生产线。精量播种设备应满足常规稻和杂交稻的播种及不同规格秧盘的使

用。播种方式有散播、行播。播种生产线的使用可使播种均匀,均匀率达到95%以上。。

9.3育秧土处理设备

3

DB4405/T296—2022

主要有育秧土粉碎筛选和育秧土烘干设备。育秧土粉碎筛选机在泥土粉碎过程中应自动把泥土和石

块分离。

9.4种子处理设备

主要有浸种、浮选、脱水和催芽等设备。催芽机是种子处理必备设备,具备自动升温、控温、喷淋

和保湿等功能,智能化程度高,能满足种子破胸催芽所需的条件。种子催芽不受环境气温影响,种子破

胸露白均匀整齐,可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和发芽率。

9.5灌溉和施肥设备

主要有水处理设备、灌溉管道、灌水器、喷雾器等。

9.6搬运设备

主要有秧苗运输车、搬运叉车等。

9.7苗床

有固定式苗床和可动式苗床。育秧应配置苗床设备,以满足秧苗绿化,提高利用率。苗床设备应满

足秧苗受热、受水、受光均衡等功能。

9.8输送机

输送秧苗。

9.9叠盘机

将播种后的秧盘叠起,方便人工搬运。

9.10薄膜

低拱膜育秧选用符合GB/T13735标准的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10播期及播种技术

10.1播期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茬口及汕头市辖区内早晚稻安全齐穗期确定播种期。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早

稻选择冷空气结束气温变暖时播种,秧龄25~30天;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及种植方式确定播期,秧龄15~

20天。

10.2育秧播种技术

10.2.1水田机械化播种育秧技术

10.2.1.1摆盘

秧盘依次平铺在机械化育秧播种生产线上。

10.2.1.2底土厚度

2.0~2.5cm,厚薄均匀、平整。

10.2.1.3洒水

采用自吸式水泵或自来水洒水,盘土含水率达85%~90%。

4

DB4405/T296—2022

10.2.1.4播种

常规稻播种量:干种子70g、露白芽谷100~110g/盘,每666.7m2大田25~30盘;

杂交稻播种量:干种子60-65g、露白芽谷90~100g/盘,每666.7m2大田23~25盘。

10.2.1.5覆土

播种后应覆土或育秧基质,厚度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准。

10.2.1.6置床

秧床摆盘应做到依次平铺,紧密整齐。

10.2.1.7覆盖

采用硬盘育秧时,应先集中层叠堆盘,覆盖薄膜,高温立芽,待盘中90%以上白色芽出土立直后,

再将秧盘铺在秧板上。

10.2.1.8制拱封膜

对于早稻低拱膜育秧,盖土后,用竹片作为支撑物,在板面上每隔50~60cm拱一根竹条,竹拱拱高

25~30cm,覆盖薄膜,将四周拉紧封严封实。膜内温度控制在28~35℃。

10.2.2硬地盘育秧播种技术

10.2.2.1播种

流程同10.2.1水田机械化育秧播种技术。

10.2.2.2置床

按照覆盖物宽度和微喷灌喷幅,将秧盘置于平整的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并留足40cm人行管理通道,

搭拱覆膜。

11育秧管理

11.1温湿度管理

11.1.1温度

保持在15~35℃之间,防止低温冻害、高温烧苗。

11.1.2湿度

做到盘面不发白、不积水为宜。

11.1.3通风炼苗

早稻播种后即覆膜保温育秧,并保持秧板湿润;根据气温变化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和揭膜程度,适时

(一般二叶一心开始)揭膜炼壮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的要求

进行揭膜。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2℃时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揭膜补

水。膜内温度保持在15~35℃之间,防止烂秧和烧苗。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尤其是立枯病和恶苗病

的防治。晚稻播种后,搭建拱棚覆盖遮阳网、防暴雨和雀害。出苗后及时揭遮阳网,秧苗见绿后根据机

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一般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亩配水30kg均匀喷施。

11.2水分管理

5

DB4405/T296—2022

11.2.1育苗前中期

秧苗生长到二叶一心至移栽前5天,水田盘育秧,采取旱育水管,灌平沟水;硬地盘育秧和工厂化

设施育秧,采取旱育旱管,用微喷灌方式早晚洒水补湿,保持盘土湿润。做到晴天中午秧苗不卷叶、盘

面不积水。秧板集中地块可灌平沟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洒水补湿。

11.2.2育苗后期

水田盘育秧移栽前2~3天排水,硬地盘育秧可采取减少微喷灌时间和次数,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

根,增强秧块拉力,便于卷秧起运与机插。

11.3施肥

11.3.1断奶肥

在两叶一心期揭膜后1~2天进行。水田育秧,放水至盘面以上1cm时,每亩用尿素5kg均匀撒施;硬

地育秧,用浓度为1%~1.5%的尿素溶液,结合病虫害防治、化控等措施兑水少量多次喷施。

11.3.2送嫁肥

秧苗机插前5天,结合病虫害防治,撒(喷)施适量尿素溶液。

11.4病虫草害防治

11.4.1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做好秧田绵腐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等常发性病虫防治工

作。秧田期管理中,应经常去除秧田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11.4.2防治绵腐病:每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30g与水配制成1:800~1:1000倍药液均匀喷雾。

绵腐病发生严重时,秧田应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

11.4.3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稻飞虱:每亩用吡蚜酮有效成份6g或噻嗪酮有效成份1g与水配制成

1:2000倍药液均匀喷雾。

12秧苗

12.1秧苗素质要求

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叶挺色绿、茎部粗壮,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青秀无病,无黑根

枯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