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30

CCSB40

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2021-04-14发布2021-05-14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48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乡市动物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春花、李春艳、郝晓鹏、李磊、张海珍、高冬冬、陈龙、秦保亮。

I

DB4107/T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用鹌鹑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要求、引种、饲料、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出

栏运输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肉用鹌鹑规模养殖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

GB/T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家禽产地检疫规程.2010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雏鹑

鹌鹑从出雏到21d为雏鹑。

育成鹑

鹌鹑从22d到42d为育成鹑。

4环境要求

场址选择

4.1.1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1.5m~2m的地方,且排水良好、未污染的地区。

4.1.2应距干线公路和村镇居民点1km以上,并设有围栏和防疫沟,有绿化隔离带。

4.1.3应距离水源地、屠宰场及其他畜牧养殖场等500m以上。

4.1.4养殖场的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管理区、生活区应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4.1.5养殖场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鹌鹑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1

DB4107/T489—2021

4.1.6养殖场区的净道和污道应分开,互不交叉,清粪排污系统良好。

舍内环境要求

鹑舍建筑应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光滑平整,并具备防鸟、防鼠及防虫设施。育雏在头三天内,育

雏室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出壳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为32℃~29℃,第三周

为28℃~25℃。育雏房内温度最低不宜低于24℃。湿度要保持在60%~65%。育雏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

100~160只。育雏室既要保温,又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雏鹑出壳后1~7天,采用24h连续光

照,以后减少到每天照明14h~15h。

5引种

引进商品雏鹑或种蛋,应选择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

鹑场或者专业孵化厂引进,并经产地检疫合格。

禁止从疫区引进种。

6饲料

饲料和饲料原料应符合GB13078-2017的规定。

选用的饲料添加剂应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饲料添

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执行。

7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

采用笼养或平养和笼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温湿度及光照条件

7.2.1育雏期

育雏期温度、湿度及光照见表1。

表1育雏期温度、湿度及光照

日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d)(℃)(%)(h)(X)

1~339~387024101

4~737~337023.551

8~1032~306519~2151

2

DB4107/T489—2021

日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d)(℃)(%)(h)(X)

11~1529~276514~1651

16~2126~246012~1351

7.2.2育成期

从22d至出栏的育成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60%,通风量夏季3m3/h~4

m3/h,冬季1m3/h~1.5m3/h;光照强度5lx。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

喂料次数和饮水要求

应符合营养要求,饲喂次数和饮水见表2。

表2饲喂次数和饮水要求

种类雏鹑育成鹑

饲喂次数自由采食或1日龄4次,2~5日龄6~8次自由采食或每天4次

自由饮水不能中断,经常清洗、消毒水

饮水要求1~10日龄,使用小型饮水器,饮水器每天清洗2次,消毒1次。

槽。

管理

7.5.1雏鹑

进雏前检查鹑舍温度、湿度和育雏器温度。进舍后经常检查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采食和

饮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抽样称重,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定期统计饲料消耗及

周龄成活率情况。

7.5.2育成鹑

7.5.2.1育雏结束后及时转群,实施公母分群饲养,日粮中可逐渐增加能量饲料比例。

7.5.2.2从22~40日龄的育肥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0%。一般每平

米放养80~100只,也可根据气温高低适当增加密度。通风量夏季3m3/h~4m3/h,冬季1m3/h~1.5

m3/h。每日投喂4次,每半个月投喂一次直径1mm的细砂粒。

8卫生防疫

消毒

8.1.1入口消毒

鹑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车辆和所有经常人员均应经过消毒。

3

DB4107/T489—2021

8.1.2舍内消毒

进场或转群前要对鹌鹑舍彻底清洗消毒。饲养期间每周对用具和鹑舍消毒1次,每周带鹑消毒1次。

8.1.3物品及环境消毒

采取全进全出制饲养,对空栏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定期对喂料器、饮水器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场区、道路及舍周环境每2~3周消毒一次,下水道、污水池、排粪坑每月消毒1次。

兽药的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NY/T5030有关要求。

免疫接种

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见表3。

表3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程序

日龄/周龄疫苗用法

1d马立克氏病HVT活苗颈部皮下注射

7d新城疫�系冻干苗饮水、点眼或滴鼻

10d高致病禽流感疫苗皮下注射

粪便和病死鹌鹑的处理

粪便按GB/T36195-2018要求处理,病死鹌鹑应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进

行无害化处理。

9出栏和运输

出售前要按照《家禽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申报检疫,检疫合格后上市。

饲养6周龄左右或达到品种规定的出栏体重标准,即可上市销售。

出栏前至少提前6h停喂饲料,抓鹑、装笼、搬运、装卸动作应轻。

运输设施设备应经清洗和消毒处理。

10档案与管理

每批鹌鹑都应有准确完整的记录资料。内容包括引种购雏、日龄、喂料量、死亡数、存栏数、温

度、湿度、免疫记录、兽药使用、销售台账及其它饲养记录等。

所有资料记录应妥善保存两年以上。

4

DB4107/T489—2021

附录A

(资料性)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技术明白纸

A.1环境要求

A.1.1场址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1.5m~2m的地方,且排水良好、未污染的地区。

应距干线公路和村镇居民点1㎞以上,并设有围栏和防疫沟,有绿化隔离带。应距离水源地、屠宰场及

其他畜牧养殖场等500m以上。场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管理区、生活区应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养殖场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鹌鹑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养殖场区的净道和污道应分开,

互不交叉,清粪排污系统良好。

A.1.2鹌鹑舍环境要求鹑舍建筑应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光滑平整,并具备防鸟、防鼠及防虫设施。

育雏在头3d内,育雏室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出壳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为

32℃~29℃,第三周为28℃~25℃。育雏房内温度最低不宜低于24℃。湿度要保持在60%~65%。育雏适

宜密度为每平方米100~160只。育雏室既要保温,又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雏鹑出壳后1~7

d,采用24h连续光照,以后减少到每天照明14h~15h。

A.2引种

引进商品雏鹑或种蛋,应选择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鹑

场或者专业孵化厂引进,并经产地检疫合格。

A.3饲料

饲料和饲料原料选用的饲料添加剂应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应按《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执行。

A.4饲养管理

A.4.1饲养方式采用笼养或平养和笼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A.4.2温湿度及光照条件,育雏期39℃~24℃,育肥期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60%,

通风量夏季3m3/h~4m3/h,冬季1m3/h~1.5m3/h。喂料次数和饮水自由采食或每天4~6次。

A.4.3雏鹑进雏前应检查鹑舍温度、湿度和育雏器温度,经常检查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

食和饮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抽样称重,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定期统计饲料消

耗及周龄成活率情况。仔鹑实施公母分群饲养,从28d开始可采用限制饲养等技术措施。种鹑6~7周龄

转入种舍,公母配比为1:2~1:3,逐渐更换为产蛋期饲料。育成鹑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