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探究》15000字】_第1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探究》15000字】_第2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探究》15000字】_第3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探究》15000字】_第4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探究》15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是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上市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在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中,董事会发挥着重要的决策、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同时,董事会可以协调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缓解企业利益网络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一个规范且富有效率的董事会可以很好的缓解两权分离带来的代理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优化治理结构;随着公司结构治理的不断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逐渐清晰,那就是通过企业的良好运营使得股东获取更多的财富。许多学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企业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价值。基于此,学术界围绕董事会和企业价值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1.1.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董事会对企业资源和发展战略具有主导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承载着企业股东实现最大收益的希望。目前,关于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仍处在不断发展阶段。本文通过重点分析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丰富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企业价值的理论研究,同时可以为完善公司治理理论和丰富委托代理理论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实践意义企业价值是企业所有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通过提高企业治理水平获取最大的利益是也是企业所有者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董事会居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董事会效用的发挥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这一层面上看,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规范董事会行为,调整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提高企业治理能力等提供指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企业价值提供方向和思路。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董事会特征的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许多国外学者都意识到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对董事会特征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数对董事会独立性特征展开了深入研究。Bedardetal.(2014)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不仅可以缓解董事会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董事会更好的发挥效用[1];Krauseetal.(2017)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的团结性对于其发挥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团结一致的董事会能够更好的抵御管理层的压力[2];AndersonReedetal.(2014)经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提高时,企业的市场价值也会随之提高[3];AraratMetal.(2017)认为合理的董事会机制可以抑制管理层的利己行为,能够减少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对提高企业绩效或者降低企业价值损失有重要影响[4];VanPeteghemetal.(2018)认为董事会规模较大时,董事会内部出现分歧的可能性会更高,而这会增加董事会的协调成本,从而可能导致董事会绩效的降低[5];MishraRKetal.(2019)通过分析认为董事会特征中的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6]。国内研究现状不仅国外学者对董事会进行了研究分析,国内也有大批学者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关于董事会特征的研究,我国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董事会行为特征方面。李恩柱等(2017)经研究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存在内部关联[7];丁丽棠等(2018)经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并不能调整企业内部控制缺陷[8];王思薇等(2020)通过对流通企业的研究调查发现,提高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9]。关于董事会独立性特征方面。吕景胜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人数的增多,在一定水平上能够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10];刘建华(201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董事会特征中,董事会规模对品牌价值具有积极的正相关关系[11];刘爱明等(2019)经实证研究认为,董事会成员人数较多时,会影响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代理问题,不利于董事会更好的发挥其职能[12]。关于董事会构成特征方面。迟国华等(2018)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发现,董事会中成员受教育水平较低时其内部控制缺陷较为严重[13];刘爱明等(2020)通过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促进企业董事会更好的发挥效用,这是因为通过职位的分离能够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而这也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高管薪酬,从而减少企业的不合理支出[14];王晓燕等(2021)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更好的发挥监督的作用,更有利于董事会发挥其职能[15];张耀伟等(2021)认为董事长身兼两职更有利于董事会发挥协调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公司的整体发展[16]。关于董事会激励特征方面。闫举纲等(2017)研究表明,董事会前三名董事薪酬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17];郑丽等(2018)经过分析认为,董事股权激励越高,公司越热衷于实行企业扩张规划,尤其是在跨区域发展方面,以达到扩大企业战略版图、抢占更多市场的目的[18]。1.2.2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由于董事会处于公司治理的重要地位,因此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独立性特征和董事会构成特征方面。关于董事会独立性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方面。Luoetal.(2013)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越强可以为企业带来越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输入,因此企业价值也会有所提高[19];JigaoZhuetal.(201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企业价值有明显内在联系,董事会独立性越强对提高企业价值越有利[20];Maliketal.(2016)通过一系列实证分析发现,提高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的人数可以减少董事会成员沟通决策的壁垒,从而能够起到降低决策出现错误的频率,提高企业决策水准的作用,而这对企业整体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1];HosamAldenRiyadhetal.(2019)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有显著负相关关系[22]。关于董事会构成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方面,Klein(2002)通过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企业的发展有轻微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绩效方面。这是因为管理者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存在为自己谋取利益行为,但又缺少独立的监督,因此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23];Tulayet.al(2016)经实证分析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对提高企业绩效有负作用[24]。国内研究现状关于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我国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董事会行为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方面,刘振(2015)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企业整体价值[25];陈亚等(2016)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可以优化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26];蔡梅(2018)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虽然对公司投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指导企业的行为,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提高[27]。关于董事会独立性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方面。买生等(2017)经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实现社会责任,更有利于营造提升企业价值的社会氛围[28];刘家松等(2019)通过对银行绩效的分析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对企业经营绩效越有利,认为企业董事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9]。陈东华等(2020)经分析认为,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公司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有利于在整体上提高企业发展的能力[30]。关于董事会构成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方面。凌士显等(2018)通过对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价值[31];唐勇军等(2019)分析认为,董事会成员教育背景的多样化会抑制企业的健康发展[32];关于董事会激励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方面。徐铁云等(2014)通过对上市家族企业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薪酬越高越能激励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33];张根文等(2017)经研究认为,董事会实行激励措施时,有利于促进董事会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因而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34];毛红光(2019)通过对249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的分析研究之后,发现董事会薪酬分布区域越小,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越不利,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企业的发展[35]。1.2.3文献述评通过阅读和归纳相关成果可以发现,更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研究体系尚不完善,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由于我国公司的董事会特征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董事会特征指标的选取和企业价值的估计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从董事会特征的多个方面探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期进一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1.3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1.3.1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内在联系,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董事会特征和企业价值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研究设计。本部分首先提出假设,再进行样本与变量的选择,最后以企业价值为因变量,以董事会特征指标为自变量,构建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回归模型。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本部分根据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结果,探讨了各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及效果。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本章分析研究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1.3.2研究思路从总体上看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旨在分析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下图对本文主要概况进行说明。下图为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图: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绪论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绪论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概念、企业价值的界定、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概念、企业价值的界定、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基础研究假设、变量选取、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模型构建研究设计研究假设、变量选取、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模型构建研究设计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及建议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及建议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建议研究结论、研究建议图1研究思路框架图1.4研究方法1.4.1文献研究法大量查找国内外的有关文献,阅读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完成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以及理论上的支撑。1.4.2实证研究法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回归模型,然后在数据库中通过指标筛选查找所需数据,最后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分析董事会特征变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概念界定2.1.1董事会及董事会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章的相关规定,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在企业有掌管公司事务的权利,同时也兼具担任公司代理人的角色,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的全过程。董事会具有如下特征:董事会是由企业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的成员一般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秘书等。本文参考刘爱明等(2020)[14]和王晓燕等(2021)[15]相关文献,将董事会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为董事会行为特征、独立性特征、构成特征和激励特征。董事会的行为特征包括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等指标,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等指标,董事会的构成特征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董事会成员教育背景等指标,激励特征包括前三大董事薪酬之和、领取薪酬董事比例等指标。这四类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的影响方向和力度均有所不同。本文从四类董事会特征中选取了四个董事会特征指标,分别是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和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2.1.2企业价值的界定在金融经济学领域,企业价值是指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体现了财务决策的目标,反映了资金的时间成本和使用该资金所承受的风险,它也可以作为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在管理学领域,企业价值被认为是企业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使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票价值,另一部分是负债的市场价值。综合来看,企业价值越高代表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越好,企业股东所拥有的财富就越多。因此,公司也将提高企业价值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2.2理论基础企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而要通过规范董事会行为、优化董事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企业治理水平,首先要明确其理论基础,下面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进行阐述。2.2.1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主张企业两权分离,由企业股东保留收益权,由专业的管理人才行使经营权。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企业股东不能获得充分、完全的信息基础之上。委托代理理论现在早已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当公司的决策制定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时,股东仅保留部分参与重大决策的权利,因此,股东很难直接全面监管管理层,很难保证管理层不会出现徇私行为,而董事会的设立则弥补了这一缺点。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人,不仅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而且对管理层形成有力的监管作用,董事会也因此成为了联结股东与管理层的枢纽。并且董事会与股东的目标一致,其最高目标就是提升企业价值,获得更多收益。因此,为提升企业价值应当充分发挥董事会独立决策和监督的职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一观点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的结果。2.2.2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以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代理问题的阐述渗透了这一思想。近年来各界学者对公司治理理论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他们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内容。在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核心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理论就是以“股东”为治理核心的单边治理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理论就是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理论。这两种治理理论进一步延伸出狭义和广义的公司治理理论,前者认为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内部治理,后者认为公司治理除内部治理之外还包括外部治理。公司治理理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大经济时代,企业更应当将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其行为、独立性等一系列特征对公司治理都有重要意义。董事会通过自身的运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企业内外部发展带来机会。同时,董事会通过积极发挥监督,领导,协调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由于代理而产生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维护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人员的利益。因此,将公司治理理论贯穿于提升企业价值的全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看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如下表所示。资源配置企业价值资源配置企业价值董事会治理公司治理 董事会治理公司治理图2作用机理图3研究设计3.1研究假设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效用,其特征对企业的管理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了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以及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等四个特征研究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关于董事会规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董事会成员人数较多时其弊病大于它所带来的优势,该观点认为董事会规模较大时可能会导致管理成本较高,在进行决策时也会由于人数较多而产生意见分歧,难以快速在董事会成员中形成一致意见,容易导致决策迟滞;而当董事会规模较小时,董事会成员之间更容易深入交流,形成更好的凝聚力,更快更迅速的做出决策以应对突发的风险及市场变化[36](宋丽平等,2016)。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时对提升企业价值越有利,该观点认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在讨论决策时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考虑的角度也更广泛,从而降低董事会决策风险[37](李常青等,2004)。仍有少数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26](陈亚等,2016)。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董事会规模较大可能会增加沟通难度和决策效率,影响董事会效能的发挥,从而不利于企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低。(2)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召开会议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企业董事会的履职情况,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这也引发了学者们关注和研究探讨的热情。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年度董事会的会议次数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38](范莉莉,2008)。一方面,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可以使董事会成员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出应对,同时更快、更及时的对企业发展做出部署[39](梁栋桢等,2014)。另一方面,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可以加强董事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40](张英杰等,2014)。由此可以看出,年度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越能充分发挥董事会效能,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企业价值越高。(3)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知识储备和观点理念都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而董事会成员的年龄也会影响其决策力和价值判断。大多数学者认为,年龄较大的董事会成员,具有更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来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合理应对舆情,能够更全面的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这有利于董事会成员做出更成熟的决策,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41][42](汪波等,2012;江少波等,2018)。本文认为董事会成员年龄越大者,其丰富的管理经验更利于企业价值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越大,企业价值越高。(4)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董事会是企业决策的中枢,董事会成员的决策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当员工个人意愿与企业目标一致时,更容易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薪酬水平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吸引和激励员工常用的举措。实践证明这不仅较高的薪酬不仅可以提高董事会成员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声誉,进一步激励董事会成员更好的履行董事职责,关心企业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43][44](刘文虎等,2015;张天舒等,2018)。因此,本文基于以上文献分析认为,前三名董事领取薪酬对数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越大,企业价值越高。3.2变量选取3.2.1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的评估一般基于两大方面,一是财务变量,二是非财务变量。由于非财务变量难以计量,本文选取企业的财务数据作为企业价值的计算指标。由于在财务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一财务指标存在缺陷,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托宾Q值在有效的市场下,容易量化并且能够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故本文参考了陈亚(2016)[26]和王宇生(2012)[45]等的研究成果,选取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量化指标。托宾Q值的计算公式为:托宾Q值=(股票市值+负债市值)/资产总价值。3.2.2解释变量董事会特征研究范围很广,本文基于研究假设参考王宇生(2012)[45]和刘建华等(2019)[11]等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和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四个衡量指标。3.2.3控制变量除了董事会特征之外,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规模等因素都会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为了真实反映现实情况,本文参考陈亚(2016)[26]和徐铁云等(2019)[33]的研究成果。选取了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总资产净利率和代表企业规模的资产对数作为控制变量。一方面,选取总资产净利率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的利润的水平,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可获取盈利,企业盈利水平越高,企业价值也会越高。另一方面,选取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考虑到企业为实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企业会利用生产规模效应,使得企业总体生产成本降低,获取更多的收益,从而影响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净利率和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具体说明见表1。表1变量及变量定义表指标变量名称符号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TB托宾Q值解释变量董事会规模Scale董事会总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Meet年度内召开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Age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Salary前三名董事领取的薪酬总额对数控制变量盈利能力ROA总资产净利率企业规模LnA年末公司资产的自然对数3.3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在国泰安数据库中选取2015-2019年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在此期间上市公司由于其经营变化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或者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司,剔除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公司数据。样本筛选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剔除ST公司,由于其经营不善导致股票受到影响的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存在异常,因此剔除这些上市公司的数据。(2)剔除2015-2019年关键指标数据不全的公司。(3)剔除金融行业和公用行业的公司数据,由于金融公司、公用行业与一般上市公司性质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应当予以剔除。经过筛选,本文最终选取了2311家企业的11555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再利用SPSS26.0进行分析。3.4模型构建本文为研究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文章参考徐铁云等(2019)[33]的研究,构建如下模型用来检验上述假设。建立的综合模型如下。式1其中,TB代表企业价值,Scale代表董事会规模;Meet代表董事会会议次数;Age代表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Salary代表前三名董事领取薪酬对数;ROA代表盈利能力;LnA代表企业规模。β0代表常量,βi代表回归系数,ε代表残差项。4实证分析4.1描述性统计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对变量形成整体的认知,本文选取的描述性统计指标有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表2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变量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托宾Q值0.6848.272.141.681.67董事会规模3208.4391.65董事会会议次数2469.6393.92董事会平均年龄37.7961.8549.4249.553.10前三名董事薪酬总额8.0418.3014.3314.290.75盈利能力-3.910.520.030.030.09企业规模18.1928.6322.1322.972.17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被解释变量方面,上市公司的托宾Q值最大值为48.27,最小值为0.68,均值为2.14,中位数为1.68,平均值和中位数更靠近最小值,由此看来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业的托宾Q值处于中等偏下;并且从最值来看相差较大,说明各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状况和所属行业的影响,企业价值也存在差别。在解释变量方面,董事会规模最大值为20,最小值为3,平均人数为8.43,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人数应在5-19人之间,从数值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奇数位董事会人数,董事会的总人数大概在9人左右,这基本符合《公司法》的要求,但仍有部分企业的董事会人数少于5人,这说明这部分上市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的不到位,在上市公司中仍存在较严重的集权现象,甚至这可以说明在公司治理中存在集权行为。董事会会议次数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46,平均值为9.63,中位数为9,标准差为3.92,表明大多数上市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在9次左右,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达到了23倍,这说明个别企业对召开董事会会议的关注度仍然不够,虽然都符合《公司法》要求的“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的标准,但上市企业之间仍存在差距。从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来看,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在37.79—61.85之间,平均值为49.42,中位数为49.55,从中位数与平均值之间差距来看,大多数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在在49岁左右,即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以中年人员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在选取董事会成员时更青睐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在上市公司中,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在8.04—18.30之间,平均值为14.33,中位数为14.29,标准差为0.75,中位数与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较小,均集中于14左右,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这说明在各上市公司前三名董事所领取的薪酬存在差异,这也说明各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小值为-3.91,最大值为0.52,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为0.03,标准差为0.09,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差距较大,并且离散程度较大,说明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差距较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分布较为分散,同时说明各上市公司对资产的利用率参差不齐,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对资产的利用率较低,企业利用资产获取盈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最小值为18.19,最大值为28.63,平均值为22.13,中位数为22.97,平均值与中位数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但从最值的差距来看,这说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仍然存在差距,这可能是由于受行业发展特点的影响造成的。4.2相关性分析在进行数据模型的回归分析时,变量之间不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在进项多个变量回归之前,利用SPSS26.0将选取的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相关性检验结果表变量托宾Q值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前三名董事薪酬总额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托宾Q值(A)1董事会规模-0.115**1董事会会议次数0.034**0.0091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0.103**0.246**-0.062**1前三名董事薪酬总额0.109**0.138**0.088**-0.056**1盈利能力0.019*0.021*-0.046**0.023*0.104**1企业规模-0.376**0.301**0.196**0.328**-0.306**-0.0051注:**表示显著水平为0.01,*表示显著水平为0.05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方面,董事会规模与托宾Q值的相关系数为-0.115,相关系数为负并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034,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103,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109,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同时,在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方面,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019,相关系数为正并且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376,相关系数为负并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在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关系方面,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位于-0.4—0.4,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位于-0.1—0.3,相关系数均小于0.5,这说明选取的四个董事会特征和控制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同时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选取的代表董事会特征的四个指标和控制变量的两个指标是合适的,可以用其来探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之间的关系。4.3回归性分析根据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所提假设进行模型检验,所得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模型回归结果表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共线性统计模型B标准错误Beta容差VIF(常量)12.6330.37233.9930.000董事会规模-0.0200.009-0.015-2.4670.0140.8791.138董事会会议次数0.0200.0040.0475.3050.0000.9401.064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0.0150.0050.0283.0020.0030.8581.166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0.0900.0200.0048.7080.0000.9751.136盈利能力0.2780.1490.0162.5550.0110.9841.026企业规模-0.5210.013-0.393-39.2100.0000.7391.353根据表4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统计值VIF在1-2之间,全部小于10,并且各变量之间的容差均位于0.7-1之间,结合相关性的检验进一步说明回归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14,小于标准值0.05,回归系数为-0.020,这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对企业价值提升越不利,验证了董事会规模越大对企业价值的消极作用越明显,因此,假设1得到验证。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价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标准值0.01,回归系数为0.020,回归系数为正,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可以减少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壁垒,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风险,通过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与企业价值显著性水平为0.003,小于标准值0.01,回归系数0.015,这说明在合理范围内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越高,越有利于发挥董事会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因此,假设3得到验证。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与企业价值显著性水平为0.000相关,小于标准值0.01,回归系数为0.090,这说明董事领取薪酬越高,对提高企业价值越有利,而这也解释了大多数公司采取积极的董事会激励政策的现象。因此,假设4也得到了验证。在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方面,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显著性水平为0.011,小于标准值0.05,回归系数为0.278,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总资产净利率越高企业价值越大,企业利用总资产获取的利润越多对企业发展越有利,同时也说明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技术投入来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水平,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来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标准值0.01,回归系数为-0.521,这说明并非是企业规模越大的公司,企业价值越高,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公司的管理层次和架构就越复杂,存在的漏洞可能越多,越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4.4稳健性检验为验证上述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选取托宾Q值(D)作为托宾Q值的替代变量,对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表5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共线性统计模型B标准错误Beta容差VIF(常量)22.8610.50045.7320.000董事会规模-0.0210.013-0.021-1.9720.0520.8791.138董事会会议次数0.0380.0050.0637.4890.0000.9401.064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0.0350.0070.0465.2210.0000.8581.166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0.1750.0280.0164.1940.0000.8801.136盈利能力2.2140.2020.09110.9770.0000.9751.026企业规模-0.8700.018-0.463-48.6830.0000.7391.353通过新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及前三名董事薪酬总额均与企业价值有正相关关系,并且各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假设均得到了验证,并且与原结论一致,所以原模型通过了稳健性检验。5研究结论及建议5.1研究结论本文根据已有的学术研究结论,利用董事会特征的相关数据构建其与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具有内在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越大对企业价值越不利,董事会规模过大,很可能导致在董事会发挥其决策、监督作用时,由于其人数众多,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者形成统一的意见花费时间较长,这样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因此企业在确定董事会成员人数时应当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相匹配,选取有利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董事会组成人员。(2)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价值具有内在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合理范围内,企业适当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时可以增加董事会成员的交流机会,打破交流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决策风险,对提高企业价值有积极的影响。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董事会会议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如果忽略董事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仅增加会议的次数未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影响,甚至会产生反作用。(3)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与企业价值具有内在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成员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董事会成员的工作年限,就回归结果来看,董事会成员年龄越大对企业价值具有越积极的影响,这表明董事会成员年龄越大者其工作经验越丰富,董事会整体发挥的效用就越高,因此对提升企业价值的效用就越明显。(4)前三名董事薪酬对数与企业价值具有内在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成员领取薪酬越高,很可能会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的薪酬激励政策也是提升董事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一个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董事激励体系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5.2建议5.2.1设置合理的董事会规模现阶段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不尽相同,差别较大。通过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人数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董事会人数对企业价值影响重大,而上市公司规模一般较大,公司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较为成熟,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合理选取董事会人数,人数不宜过多,应当以提高企业价值为目的,并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设置董事会人数。5.2.2适当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在合理范围内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可以增加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机会,降低董事会成员之间由于获取信息不及时导致的决策延误或错误出现的频率,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同时,应当注意提高董事会成员的决策水平和效率,只有在这种规范和约束下才能最大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否则,只能徒增企业的负担,企业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错失发展机遇,因此,为提高企业价值应当适当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5.2.3选取经验丰富的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事会成员的工作经验丰富程度,而工作经验的丰富度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董事会成员工作效率和水平。一方面,董事会成员年龄并非是无限制的越大越好,如果董事会成员年龄过大,可能会受到年龄阶段的影响,在企业决策中偏向保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应当是在合理范围内,选取经验丰富的董事会成员。另一方面,董事会成员如果过于年轻化对企业发展也是不利的,董事会成员由于缺乏经验可能会使企业承受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合理选取经验丰富但同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董事会成员。5.2.4实行积极的薪酬激励机制企业应当构建高效的董事会激励机制,董事会发挥效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积极的董事会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其成员更好的工作,在提高董事会成员薪酬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积极地薪酬激励分配政策并非是实行董事会成员薪酬的全面覆盖或者是董事会成员薪酬均等化,在董事会成员之间,如果能适当薪资差距也可以提高董事会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但形成的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会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适当提高董事会成员的薪酬,对发挥董事会的效用是有利的,这也会使得董事会成员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同向前进,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成长与发展。同时这也说明了现在大多数企业采用积极的薪酬激励手段来激发董事会成员的工作热情的原因,公司目的就是激励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参考文献[1]BedardJC,HoitashR,HoitashU.Chieffinancialofficersasinsidedirectors[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14,31(3):787-817.[2]KrauseR,WithersMC,SemadeniM.Compromiseontheboard:inverstigatingthe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ofleadindependentdirectorappointment[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7,60(6):2239-2265.[3]Anderson,R.C,Reed,D.MBoardComposition:BalancingFamilyInfluenceinS&P500Firm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14,49:209-237.[4]AraratM,BlackBS,YurtogluB.TheEffectofCorporateGovernanceonFirmValueandProfitability:Time-seriesEvidencefromTurkey,EmergingMarketsReview[J].2017(30):113-132.Inverse.[5]VanPeteghem,M.Bruynseels,L.andGaeremynck,A.“BeyondDiversity:ATaleofFaultlinesandFrictionsintheBoardofDirectors.”TheAccountingReview[J].2018,93(2),pp.339-367.[6]MishraRK,KapilS.Effectofboardcharacteristicsonfirms’value:EvidencefromIndia[J].SouthAsianJournalofBusinessStudies,2019,(6):41-72.[7]李恩柱,李明.高危行业董事会特征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7(21):51-54.[8]丁棠丽,卢颖,梅元清,李志玲.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影响——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8(14):45-49+129.[9]王思薇,牛倩颖.董事会特征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01):146-149.[10]吕景胜,赵梅.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失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05):60-73.[11]刘建华,李园园,段珅,孟陆.董事会特征、创新投入与品牌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9,31(12):136-145.[12]刘爱明,黄媛媛.董事会特征、审计师声誉对商誉减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5):33-38+3.[13]池国华,王钰.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06):83-89.[14]刘爱明,张铃芳.企业业绩、董事会特征与薪酬粘性差距[J].财会通讯,2020(03):63-67.[15]王晓燕,王超.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J].武汉金,2021(04):47-53+61.[16]张耀伟,陈世山,曹甜.董事会断层与差异整合机制对投资决策质量的联合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02):94-107.[17]闫举纲,杨颖.陕西省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视角下的全国比较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0(05):18-25.[18]郑丽,陈志军.企业扩张行为是否与董事会结构特征、激励方式有关——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38(09):48-60.[19]LuoLLanYC.Comparisonofpropensityforcarbondisclosurebetweendevelopinganddevelopedcountries:Aresourceconstraintperspective[J].AccountingResearchJournal,2013,26(1):6-34.[20]Jigaozhu,KangtaoYe,JenniferWuTucker,Kam(John-Ny)C.Chan.Boardhierarchy,independentdirectors,andfirmvalue:Evide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