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 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 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 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6∕T 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871—2023

“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technologywithanniversaryonearlyspringseasonredbudtaro-late

seasonjaponicariceofcroprotation

2023-11-08发布2024-05-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871—2023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地环境...........................................................................1

5茬口安排和品种选择.................................................................1

6红芽芋栽培.........................................................................2

7晚粳稻栽培.........................................................................3

I

DB36/T1871—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铅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英金、程珊梅、曾研华、方加军、肖遥、王发洪、汪生林、朱强龙、谭雪明、

吴国华、周庆红、丁燕辉、胡慧颖、朱莉英、肖建辉、胡凯。

II

DB36/T1871—2023

“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茬口安排和品种选

择、红芽芋栽培及晚粳稻栽培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种植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848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36/T921红芽芋脱毒种芋繁育技术规程

DB36/T1077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6/T1173双季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芽芋(RedBudTaro)

天南星科芋属(Clocasiaesculenta(L)schott)植物,以食用子芋为主的多子芋品种类型,母芋较大,

近圆形;子芋近圆形,芽鲜红色。

4产地环境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周围无污染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产地环境应

符合NY/T847和NY/T848规定。

5茬口安排和品种选择

5.1茬口安排

1

DB36/T1871—2023

红芽芋于当年1月至2月选择晴天适时早播,7月中旬至8月初收获;粳稻7月初至中旬播种,8

月上旬前移栽,11月上中旬适时收获。

5.2品种选择

5.2.1红芽芋选用优质、高产,能在8月初之前收获的早熟品种,优选脱毒种芋,芋种质量符合DB36/T

921的要求。

5.2.2晚粳稻宜选用早熟、优质、产量潜力大、后期耐寒性强的籼粳杂交晚稻组合。

6红芽芋栽培

6.1播前准备

6.1.1冬耕晒垡

大田提早翻耕晒土,上下层土壤翻耕晒垡冻垡,头年12月深翻深耕晒土,耕深30cm~35cm为宜。

6.1.2施足基肥

播种前7d~10d,每667m2全田撒施商品有机肥400kg~500kg、硫酸钾型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15kg~25kg作为基肥。

6.1.3整地作畦

施基肥后田块耙细作畦,要求土壤耙深、耕透、碎细,以促进根系深扎。单垄双行三角形排列种

植按畦面宽70cm,畦高25cm~30cm,畦间沟宽30cm做畦;单垄单行栽培按畦面宽55cm~60cm,

畦高25cm~30cm,畦间沟宽30cm做畦,以利密植促早熟。

6.1.4土壤消毒

播种前宜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枯萎病等多种病原菌,按照NY/T1276执行。

6.1.5种芋选择

选择大小均匀,单个重50g~75g,顶芽充实粗壮完整、无病虫、无伤斑及未腐烂的种芋。用种量

按每667m2准备150kg~200kg。

6.1.6种芋处理与催芽

种芋处理:播种前对种芋进行消毒,在日光下摊晒1d~2d,下种前1d把种芋摊平喷雾或浸种消

毒10min~15min,捞出沥干后催芽。催芽:将种芋整齐码放大棚内苗床上进行集中催芽,待种芋芽茎

长约3cm~5cm时即可下种。

6.2播种

6.2.1下种时间

在1月至2月选择晴天进行下种。

6.2.2下种密度

单垄双行三角形排列种植按株距20cm,行距40cm打洞;单垄单行栽培按20cm~22cm株距打洞,

每667m2种植3500株~3600株,栽种深度10cm~12cm。

2

DB36/T1871—2023

6.2.3下种方法

边打洞边下种,每洞平放1个种芋并芽朝上,随手覆盖细土5cm~10cm,播后保墒,以利出苗。

6.2.4杂草封闭覆膜

下种后3d内,喷施除草剂封闭杂草,然后畦面覆盖黑色地膜,地膜使用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

膜面要平,两侧用土压紧压实,清沟排水。

6.3田间管理

6.3.1破膜促苗

当芋芽鞘露出畦面时,要及时进行破膜引苗,并在芽苗周围压土盖膜,以防风吹揭膜;同时进行补

苗间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

6.3.2水分管理

苗期土壤宜见干见湿,保持土壤适当湿度,以利长根;发棵期断水,控制水分,保持畦面干燥,沟

内湿润无明水;4月底至5月初地下球茎膨大期,芋田保持薄水,潮湿畦面,其后田间保持土壤湿润,

遇高温天气及时灌跑马水降温。雨水较多时,及时清沟排水,保持田间不积水。成熟采收前15d~20d

排干田间积水。

6.3.3追肥

4月底至5月初于地下球茎膨大期按每亩40kg~60kg追施1次硫酸钾型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同时人工或者采用手扶式培土机进行一次培土,并及时除掉露出地面的子芋苗及母茎上的老叶和病叶。

6.4病虫害防治

6.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措施。

6.4.2防治方法

6.4.2.1芋主要病害有疫病、污斑病、软腐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斜纹夜蛾、红蜘蛛、小地老虎等,

宜采用健身栽培、摘除卵块,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黄板诱杀蚜虫等防治措施。

6.4.2.2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进行处理,及时喷施杀菌剂;虫口数量达到防治指标的,

及时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

6.4.2.3按照GB/T8321.10的要求选用农药与微生物菌剂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化

学农药,操作执行NY/T1276规定。

6.5采收

收获时间在7月中旬至8月初,当红芽芋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即可采收。采收后芋秆还田。

7晚粳稻栽培

7.1培育壮秧

选择土壤肥力好,排灌方便田块做秧田,根据移栽期及移栽秧龄要求于7月上中旬播种,每667m2

用种量为1.5kg~1.75kg,提倡机插精准条播育秧,采用稀播育壮秧。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技术

具体参照DB36/T1173。

3

DB36/T1871—2023

7.2大田移栽

7.2.1移栽秧龄

可采用中小苗栽插,根据栽插方式的需要及前茬红芽芋收获时间来合理确定。湿润育秧秧龄宜控制

在25d以内,抛秧22d左右,机插秧18d~20d。可进行适当化控处理。

7.2.2移栽密度

可适当密植,提高群体密度,采用20.0cm×16.7cm或26.6cm×13.3cm栽插规格,抛栽每667m2

秧苗1.6万~1.8万蔸。平均每蔸2粒~3粒谷苗,保证基本苗有4万~6万。

7.3大田管理

7.3.1科学施肥

移栽前耕耙田时上茬芋秆还田作有机肥,并随耕耙田每667m2施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30kg

~35kg做基肥,栽后7d~10d每667m2施尿素9kg~11kg、氯化钾5kg~6kg作分蘖肥,幼穗分化期每

667m2施尿素6kg~7kg、氯化钾5kg~6kg作穗肥。肥料应用符合NY/T496的规定。

7.3.2水分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