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心施工方案_第1页
平安中心施工方案_第2页
平安中心施工方案_第3页
平安中心施工方案_第4页
平安中心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安中心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基本信息本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区1号地块,地处益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西南角,总用地面积189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建筑主体由118层塔楼、11层裙楼及5层地下室构成,塔楼屋面高度588米,塔顶高度592.5米,为集办公、商业、观光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建成后成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并具备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枢纽功能。1.2结构体系采用"巨型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双重抗侧力体系,塔楼外框由八根巨型钢骨混凝土柱构成,核心筒采用C100高性能混凝土,最大壁厚达1.4米。钢结构总用量约4万吨,其中巨型钢骨柱单节重量达80吨,节点区钢筋与钢骨连接复杂,形成"钢骨-钢筋-混凝土"三重约束体系。地下室5层深29.8米,采用8米超大直径工程桩基础,单桩承载力达6000吨,创国内房建类工程桩直径纪录。1.3功能分区地下1-5层:停车场(1100个车位)、机电设备房、人防工程,战时可转换为六级人防掩体裙楼1-8层:商业配套,采用全石材幕墙,配备大型中庭及观光电梯塔楼8-115层:办公区域,低区(8-30层)标准层面积2000㎡,中区(31-80层)3000㎡,高区(81-115层)整层租赁116层:云际观光层,标高547米,配备全玻璃幕墙观景平台117-118层:设备层及阻尼器系统,安装两台1000吨级调谐质量阻尼器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采用"塔楼核心筒先行、外框钢结构跟进、裙楼平行作业"的立体施工模式,将工程划分为三个独立工区:A区(塔楼主体):采用"核心筒-钢外框-楼板"三阶段流水施工,核心筒领先外框8-10层,外框领先楼板3层B区(裙楼):分东、西两区同步施工,与塔楼地下室结构形成"回"字形作业面C区(地下室):按后浇带划分为6个流水段,采用"逆作法"施工,优先完成塔楼区域底板2.2施工流程前期准备阶段(3个月):场地平整、地下管线迁改、临水临电布置,完成BIM模型搭建及施工模拟基坑工程阶段(12个月):8米工程桩施工→地下连续墙支护→基坑开挖→垫层及防水层施工结构施工阶段(36个月):地下室结构(6个月)→核心筒施工至118层(24个月)→钢结构安装(20个月)→楼板混凝土浇筑(28个月)机电安装阶段(与结构同步):从地下5层开始,随结构施工插入管线预埋,高区机电安装滞后结构6层幕墙工程阶段(18个月):裙楼石材幕墙(6个月)→塔楼单元式玻璃幕墙(12个月),从30层开始分三段向上施工收尾验收阶段(6个月):清洁保洁、系统调试、消防验收、规划验收2.3资源配置机械设备:配置3台M900D塔吊(最大吊重64吨@18m)、2台动臂式塔吊(32吨@30m),核心筒内设置2台SCD200/200J高速施工电梯(速度96m/min)劳动力:高峰期投入3200人,其中钢结构焊工280人(持证上岗率100%)、混凝土工350人、架子工220人材料供应:建立"钢厂-加工基地-现场"三级配送体系,钢结构构件在东莞加工厂预制,混凝土采用"双搅拌站"供应模式(距离≤5km)三、关键施工技术3.1超深基坑支护体系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两钻一抓"成槽工艺,墙厚1.2米,深度45米,插入中风化岩层3米,单幅槽段长度6米,垂直度偏差≤1/300接头采用H型钢刚性接头,设置3道止水帷幕,槽段间接头处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直径800mm,间距600mm)基坑降水:布设3层降水井,浅层井(20m)、中层井(35m)、深层井(50m)共62口,控制水位低于开挖面2米采用"真空深井+管井"联合降水工艺,单井出水量≥50m³/h,降水运行时间持续至地下室结构完成土方开挖:配备4台0.8m³液压反铲挖掘机,采用"分层、分块、对称、限时"开挖原则,每层厚度3米塔楼区域采用"盆式开挖",先开挖周边土体,保留中心岛作为塔吊基础,最后采用液压破碎锤破碎岩石层3.2巨型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钢骨柱安装:巨型钢骨柱分节长度12-16.33米,单节最大重量80吨,采用"双机抬吊+旋转就位"工艺安装精度控制:轴线偏差≤3mm,垂直度偏差≤H/3000且≤15mm,采用全站仪三维定位焊接工艺:立焊作业:65mm厚钢板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16名焊工对称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250℃厚焊技术:节点区100mm厚钢板采用"窄间隙埋弧焊",预热温度≥120℃,后热250℃×2h焊缝检测:100%超声波探伤,一级焊缝合格率达99.8%,创国内超高层钢结构焊接纪录混凝土施工:钢骨柱腔内灌浆:采用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750mm),通过预埋Φ50注浆管从底部反向压浆核心筒施工:C100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粉煤灰+矿粉),初始坍落度260±20mm,2h损失≤30mm超高泵送:设置3道接力泵,最大泵送高度592米,泵压达48MPa,采用"水平管减压+垂直管润滑"技术3.3智能建造技术应用BIM技术:建立全专业BIM模型(建筑、结构、机电、幕墙),模型精度达LOD400,碰撞检查消除3562处管线冲突4D施工模拟:将进度计划与BIM模型关联,可视化展示关键线路,提前预警28处施工冲突数字化交付:形成包含36万构件信息的资产数据库,为运维阶段提供数据支持智能监测系统:结构健康监测:布设12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核心筒垂直度、钢结构应力、温度场分布施工过程监控:采用"无人机巡检+地面机器人"组合模式,每周生成变形监测报告安全管理系统:应用AI视频监控,识别未佩戴安全帽、高空抛物等危险行为,响应时间≤10秒绿色施工技术:雨水回收系统:年回收水量1.2万吨,用于混凝土养护及现场降尘太阳能利用:在临建区安装200kW光伏板,年发电量25万度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2%,钢结构边角料回收率100%,混凝土废渣加工为再生骨料四、专项施工方案4.1超高层垂直运输方案塔吊配置:3号塔吊(M900D):覆盖塔楼及裙楼区域,最大工作半径80米,安装高度605米,采用"内爬式"附着,每12层设置一道附着架5号塔吊:负责钢结构吊装,配备超起装置,在300米高度仍保持25吨吊重能力施工电梯:核心筒内设置2台双笼高速电梯,停靠楼层间隔10层,配置"智能呼叫"系统,高峰期运输效率达120人/小时电梯安装:采用"分段安装+高空组对"工艺,导轨架垂直度偏差≤1‰,每100米设置防晃支架物料提升:钢结构构件:采用"塔吊+专用吊具"运输,长构件设置"双吊点"平衡装置幕墙单元体:专用吊装平台,从裙楼屋顶转运至各作业面,日运输能力80个单元4.2幕墙工程施工玻璃幕墙:塔楼采用"单元式幕墙",标准单元尺寸1.5m×3.5m,重量350kg,在工厂预组装后整体吊装观光层幕墙:采用"双层夹胶超白玻璃",单块尺寸2.4m×4.8m,重量800kg,采用"四点悬挂"安装系统石材幕墙:裙楼采用"干挂式"花岗岩幕墙,石板厚度30mm,背后设置镀锌钢骨架,抗震设防烈度7度连接节点:采用"弹性连接"设计,允许±30mm位移,适应主体结构变形安装精度控制:竖缝直线度≤2mm/2m,横缝水平度≤1mm/2m全楼幕墙平面度≤15mm,采用全站仪三维定位,每5层设置一道校核控制线4.3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高区采用"模块化"安装,将空调箱、风机、水管等集成在工厂预制模块内,现场整体吊装管线排布:遵循"风上水下、电上管下"原则,桥架与风管间距≥300mm,水管保温层厚度≥50mm空调系统:采用"四管制"变风量空调系统,低区设置4台离心式冷水机组,高区2台螺杆式机组气流组织:办公区采用"顶送下回",观光层"侧送顶回",温度控制精度±1℃消防系统:设置3层消防水泵房(地下3层、30层、80层),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0.35MPa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预作用+湿式"组合系统,喷头间距≤3.6m,响应时间≤60s五、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5.1超高层混凝土泵送难点:C100混凝土在592米高度泵送时易出现堵管、离析解决方案:材料优化:采用"双掺技术"(粉煤灰+硅灰),掺量分别为15%和8%,砂率42%设备改造:泵管采用"耐磨合金管",弯管曲率半径≥1.5m,设置"缓冲管"减少压力损失工艺控制:开盘前进行"模拟泵送"试验,连续浇筑时保持泵管内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5.2巨型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难点:118层结构累计垂直度偏差需控制在50mm内解决方案:测量体系:建立"地面控制网+天顶仪投测+全站仪校核"三级控制网,每6层进行一次全面复测日照变形补偿:根据BIM模拟的温度场分布,在夜间2-4点进行钢柱校正,消除日照温差影响预变形设置:核心筒施工时预设30mm"反拱",钢结构安装时设置5mm"预偏值"5.3深基坑支护稳定性难点:基坑开挖深度29.8米,紧邻地铁1号线,变形需控制在30mm内解决方案:支护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体系,设置4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一道支撑截面1200×800mm微变形控制:支撑轴力实时监测,当轴力超过设计值80%时,采用"钢绞线预应力"加固地铁保护:在地铁隧道旁设置3排隔离桩,桩径800mm,间距1.2m,形成"防护屏障"5.4高空作业安全防护难点:500米高度风速达22m/s,传统防护措施失效解决方案:智能爬架:采用"液压同步爬升系统",架体高度15.6m,可抵御12级台风安全网:外挑式安全网宽度3m,采用"双层阻燃"材料,每平方米承重≥150kg防坠落系统:每个作业面设置"生命线",工人配备双钩安全带,关键部位安装"防坠器"六、质量安全保障体系6.1质量管理质量目标:确保"鲁班奖",争创"詹天佑奖",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控制措施:材料控制:钢材、防水材料等主要材料实行"二维码"追溯,进场验收率100%过程控制: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隐蔽工程验收留存影像资料试验检测:建立现场试验室,混凝土试块留置数量增加20%,钢结构焊缝第三方检测比例15%6.2安全管理安全目标:零死亡、零重伤,轻伤频率≤0.3‰保障措施: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每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累计培训时长≥40学时应急管理:编制28项专项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1次消防演练,配备3个应急物资仓库智能监控:应用"AI安全帽",实时监测工人心率、定位,危险区域自动预警6.3绿色施工环保目标:噪声≤70dB,扬尘≤0.5mg/m³,污水排放达标率100%实施措施:噪声控制:破碎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夜间施工噪声≤55dB,设置噪声监测点扬尘治理:场区主要道路硬化,安装8台雾炮机,PM10浓度超标自动启动喷淋垃圾分类:设置6类垃圾收集点,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建立管理台账七、施工进度计划7.1关键节点控制里程碑节点计划工期控制措施基坑支护完成12个月投入2台连续墙液压抓斗,24小时作业地下室结构封顶18个月增加模板周转数量至3套,流水段划分优化钢结构封顶30个月高峰期投入300名焊工,采用"三班倒"作业核心筒封顶36个月液压爬模系统升级,爬升速度提升至3天/层幕墙封闭42个月分三段同步施工,投入6个幕墙作业班组竣工验收54个月提前3个月启动各专项验收,并行推进7.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钢材、混凝土等主要材料储备量满足15天需求,高峰期增加20%劳动力技术保障:对关键工序采用"工法创新",如钢结构焊接效率提升30%,核心筒施工速度达4天/层管理保障:实行"周计划、日考核",延误超3天启动预警机制,调整后续工序逻辑关系八、验收标准与流程8.1验收标准结构工程: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钢结构执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机电工程:参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空调系统满足《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幕墙工程:执行《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GB/T21086-2007,气密性等级≥3级,水密性≥5级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