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桥梁施工方案_第1页
河底桥梁施工方案_第2页
河底桥梁施工方案_第3页
河底桥梁施工方案_第4页
河底桥梁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底桥梁施工综合技术方案一、施工准备阶段(一)工程勘察与设计深化地质水文勘察采用地质雷达与钻探结合的方式,探明河床地质结构,重点检测岩层分布、软弱夹层厚度及地下水文特征。河床钻探深度需达到设计桩底以下5m,每50m设置一个勘察点,绘制详细地质剖面图。对河道水流进行连续72小时监测,记录最大流速(≥1.5m/s时需采取专项导流措施)、水位变幅及泥沙含量,为围堰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施工图纸优化组织结构工程师与水文专家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复核桩基础埋深、承台高程与河床冲刷线的安全距离(要求≥2.0m)。根据河床横坡差异,优化钢围堰分块尺寸,坡度>15°的区域采用楔形块体设计,确保围堰稳定性。(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关键工序专项方案编制《深水桩基施工专项方案》,明确回旋钻机与冲击钻的选型标准:岩层单轴抗压强度<30MPa时采用回旋钻,配备直径2.5m的牙轮钻头;>30MPa时改用冲击钻,冲击锤重量≥5t。制定《钢围堰施工应急预案》,包含围堰渗漏处理(预备速凝混凝土、棉絮止水条)、管涌封堵(储备级配砂石、钢板桩)等应急措施。资源配置计划机械设备配置:2台ZJ30型回旋钻机(功率180kW)、1台CJF25型冲击钻、4套钢模板(总面积200㎡)、3艘100t级运输驳船。材料储备:提前储备C35水下混凝土(初凝时间≥6h)300m³,钢筋原材(HRB400E)500t,钢板(Q355B)200t,确保满足连续施工需求。(三)现场准备工作施工平台搭建采用钢管桩+贝雷梁组合平台,钢管桩选用Φ630×10mm螺旋焊管,单桩承载力≥300kN,桩顶设置双拼I45b工字钢分配梁,平台面满铺8mm厚防滑钢板。平台周边设置1.2m高防护栏杆,配备4个救生圈(带救生绳)和2组应急照明系统(覆盖半径50m)。临时设施布置建设混凝土搅拌站(HZS90型,产能90m³/h),设置2个100t水泥罐、3个砂石料仓(分隔存放河砂、碎石),安装自动计量系统(精度±1%)。布置泥浆处理系统,采用三级沉淀池(总容积500m³)+板框压滤机(处理能力20m³/h)组合工艺,确保泥浆排放指标达到SS≤100mg/L。二、主要施工工序(一)河道导流与围堰施工导流系统设置上游设置碾压土石围堰(顶宽4m,边坡1:1.5),采用编织袋装土(装土量80%)分层填筑,迎水面铺设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厚度1.5mm)防渗。下游设置钢板桩围堰,选用拉森Ⅳ型钢板桩(长度12m),采用振动锤(激振力200kN)沉桩,桩顶设置双拼槽钢围檩,确保堰内水位降至承台底以下1.5m。钢围堰施工分块吊装:钢围堰分6块预制,单块重量≤30t,采用250t浮吊吊装,起吊点设置4个吊耳(抗拉强度≥500MPa)。水下封底:采用导管法浇筑C25水下混凝土,导管直径300mm,间距≤3m,首批混凝土方量≥8m³,确保导管埋深≥1.0m,封底厚度控制在2.5m(误差±50mm)。(二)桩基础施工钻孔施工工艺护筒埋设:采用Φ2.0m钢护筒(壁厚12mm),锤击法下沉,入土深度≥3m,护筒顶端高出施工水位2.0m,平面位置偏差≤50mm。钻进参数控制:回旋钻进时,转速控制在15-25r/min,泥浆比重1.2-1.4;冲击钻进时,冲程3-5m,冲击频率40-50次/min,及时清理钻渣(每进尺0.5m清渣一次)。钢筋笼制作与安装钢筋笼分节制作(每节长9m),主筋采用机械连接(直螺纹套筒,外露丝扣1-2牙),箍筋与主筋采用点焊连接(焊点强度≥150MPa)。安装时采用双吊点起吊(吊点设置在0.21L和0.79L处),垂直度偏差≤1%,钢筋笼顶端设置4个定位吊环(采用Φ20圆钢制作)。水下混凝土灌注导管试拼:灌注前进行水密性试验(压力0.6MPa,保压30min无渗漏),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控制在300-500mm。灌注控制: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导管埋深保持2-6m,提拔速度≤0.5m/min,桩顶超灌高度≥1.0m,确保凿除浮浆后桩头混凝土强度达标。(三)承台与墩身施工承台施工基坑开挖:采用液压抓斗配合吸泥机清淤,开挖坡度1:1.2,坑底设置排水沟(宽300mm,深400mm)和集水井(尺寸1m×1m×1.5m),配备4台Φ150mm污水泵排水。钢筋绑扎:承台底层钢筋采用Φ25mmHRB400E钢筋,间距150mm,设置Φ16mm架立筋(间距1000mm),保护层厚度50mm(采用C35混凝土垫块,强度≥设计强度)。墩身施工模板工程:采用定型钢模板(面板厚度12mm),分节高度4.5m,模板接缝处粘贴5mm厚海绵条,采用M20螺栓连接(扭矩值450N·m),安装后垂直度偏差≤3mm/m。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顶升法施工,分层厚度500mm,插入式振捣器(Φ50mm)振捣,振捣时间20-30s(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逸出为准),养护采用滴灌+土工布覆盖(养护期≥14d)。(四)上部结构施工预制梁架设梁体预制:采用后张法预制30mT梁,钢绞线选用Φs15.2mm(强度级别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真空度≤-0.06MPa)。架设施工:选用200t架桥机(最大跨径40m),喂梁采用运梁平车(速度5m/min),落梁时设置4个临时支座(砂筒式,承载力500kN),梁体轴线偏差控制在±10mm内。桥面系施工防撞护栏:采用定型钢模板现浇施工,模板内侧粘贴PVC装饰条(确保表面光洁度),混凝土浇筑后48h内覆盖薄膜养护,养护期间禁止行人通行。桥面铺装:先施工8cm厚C40防水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0.9kg/m³),再铺设1.5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最后摊铺10cm厚沥青混凝土(AC-13C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温度控制160-180℃)。三、质量控制体系(一)原材料质量控制材料进场检验钢筋原材:每批(≤60t)抽取3组试件,检测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40MPa)和伸长率(≥16%),不合格材料立即退场并做好退场记录。防水材料:SBS改性沥青卷材进场时,检验耐热度(≥80℃,2h无流淌)、低温柔度(-18℃无裂纹)和不透水性(0.3MPa,30min无渗漏)。混凝土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C3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水:外加剂=420:780:1050:185:5.0),胶凝材料总量420kg/m³,粉煤灰掺量20%,确保氯离子含量≤0.06%。坍落度监测:每50m³混凝土检测1次坍落度,允许偏差±20mm,出现连续3次超差时,立即停止浇筑并重新调整配合比。(二)工序质量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桩基验收: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Ⅰ类桩≥90%),对桩长≥50m的桩基增加声波透射法检测,声速值≥3500m/s。承台钢筋验收:检查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允许偏差±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10mm),采用钢筋扫描仪进行非破损检测。结构尺寸偏差控制墩身轴线:每施工5m高度采用全站仪复核轴线偏差,允许偏差≤15mm(墩高≤30m),≤25mm(墩高30-60m)。桥面高程:按每跨5个断面(跨中、1/4跨、支点)测量,高程偏差控制在±20mm内,横坡偏差≤0.3%。(三)试验检测计划第三方检测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桩基承载力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抽检数量1%且≥3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需≥设计值的1.2倍。定期检测钢模板变形:每使用10次检测模板平整度(允许偏差≤2mm/m),发现变形立即进行矫正或更换。现场试验管理建立标准养护室(温度20±2℃,湿度≥95%),混凝土试块留置数量:每根桩基留置3组抗压试块(7d、28d、90d),每500m³混凝土增加1组抗渗试块(P8等级)。钢筋焊接接头:每300个接头为一批,抽取3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抗拉强度≥540MPa,断口位置需位于焊缝外。四、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一)专项安全防护措施水上作业安全施工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浮力≥75N),作业平台设置救生筏(容量6人),配备VHF甚高频对讲机(通讯距离≥5km)。船舶航行警示:在施工区域上下游500m处设置警示浮标(配备太阳能航标灯,闪光频率60次/min),夜间悬挂红色警示灯(能见度≥2nmile)。高处作业防护墩身施工设置安全爬梯(Z字梯,宽度0.8m),梯笼内每3m设置休息平台,爬梯外侧设置1.2m高防护网(网眼尺寸≤10cm)。张拉作业区设置警戒线(半径5m),配备2个应急防护棚(采用5mm厚钢板制作),操作人员佩戴防冲击眼镜和安全帽(抗冲击性能≥50J)。(二)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设备操作规程钻机操作:制定“十不准”规程,明确严禁在钻机运转时进行保养、严禁超负荷钻进(扭矩超过额定值110%时自动停机)等禁止性条款。起重作业:吊装前检查钢丝绳(断丝数≤10%)、吊钩(危险截面磨损≤10%),采用双机抬吊时,单机荷载不得超过额定荷载的80%,指挥人员使用旗语+对讲机双重指挥。用电安全管理临时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配电箱设置防雨棚(IP54防护等级),每台用电设备配备专用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水下作业设备(如潜水泵)采用双重绝缘(绝缘电阻≥1MΩ),配备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三)应急预案与培训应急组织体系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抢险组(20人)、技术组(5人)、后勤组(8人),配置应急物资仓库(储备应急照明、医疗急救箱、破拆工具等)。每季度组织1次围堰失稳应急演练,模拟围堰倾斜(倾斜度>3°)时的纠偏措施:通过沙袋配重(单袋重量50kg,堆放高度≤1.5m)和水下注浆(采用水玻璃-水泥双液浆)调整围堰姿态。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焊工、起重工、电工等)持证上岗,每年进行复审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者立即调离岗位。每日班前开展“三分钟安全讲话”,针对当日作业内容(如桩基钻进、混凝土浇筑)强调风险点(如孔壁坍塌、机械伤害)及控制措施。五、施工进度计划与管理(一)关键线路控制进度计划编制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体系,总工期控制在480天,其中:围堰施工60天(关键线路)、桩基施工90天、承台施工45天、上部结构架设120天。设置3个关键里程碑节点:①钢围堰封底完成(第60天)、②桩基检测合格(第150天)、③架梁完成(第360天),每个节点预留7天缓冲期。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高峰期投入3个桩基作业班组(每班组12人),实行“两班倒”作业(每班工作12h),确保钻机利用率≥85%。技术保障:对岩层钻进缓慢区域(日进尺<1.5m),采用地质钻机预钻孔(孔径150mm,孔距500mm)辅助破碎,提高钻进效率。(二)进度动态监控进度跟踪机制每日填写《施工日志》,记录完成工程量(如成孔深度、混凝土浇筑方量)、资源投入(人员、机械)及影响因素(天气、设备故障)。每周召开进度分析会,采用挣值法(EV)评估进度偏差,当SPI<0.9时,立即采取增加资源投入(如租赁备用钻机)或优化工序(如平行作业承台钢筋绑扎与模板安装)等纠偏措施。外部协调管理提前与海事部门办理水上水下作业许可证,每月提交《施工船舶动态表》,协调通航时段(每日08:00-10:00、14:00-16:00开放航道)。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提前48小时获取暴雨、台风(风力≥6级)预警信息,及时组织设备撤离(船舶锚泊至避风港,钻机放倒至水平位置)。六、环境保护措施(一)水污染控制施工废水处理钻孔泥浆采用封闭式管道输送至沉淀池,经三级沉淀(停留时间≥24h)后,上清液回用(用于钻机冷却、场地洒水),底泥经板框压滤机脱水(含水率≤60%)后运至指定弃渣场。混凝土养护用水设置集水沟,汇入沉淀池处理,禁止直接排入河道,pH值控制在6-9范围内。船舶油污管理施工船舶设置油水分离器(处理能力0.1m³/h),机舱含油废水经处理后(含油量≤15mg/L)方可排放,船舶甲板设置接油盘(面积≥机舱底部投影面积的1.2倍)。(二)生态保护措施水生生物保护严禁在鱼类产卵期(3-5月)进行水下爆破作业,桩基施工选用低噪声钻机(昼间噪声≤70dB,夜间≤55dB),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惊扰。施工区域上下游200m处设置生态隔离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