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_第1页
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_第2页
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_第3页
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_第4页
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扬州大学09级汉语言文学 季鹏超【摘要】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反帝国反封建和改造国民性的斗争,杂文是他主要的战斗武器,“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而真正发挥杂文的战斗性作用的与他杂文中的讽刺艺术是分不开的。离开了讽刺性艺术,鲁迅的杂文将大大逊色,鲁迅也难成其为鲁迅了。鲁迅的讽刺艺术是通过其语言艺术、鲜明的文学形象以及故事等体现出来的,并与之一起发挥着“匕首”、“投枪”的作用,鲁迅的这些手法的综合应用对杂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鲁迅 讽刺 战斗性武器 艺术形象 故事【Abstract】Lu Xun is our coun

2、try modern great writer, thinker and revolutionist. He devoted his life to anti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truggle, the essay is his main weapon, is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brothers, daggers, spears and really play essays is fighting role and his essays in satire a

3、rt are inseparable. Leave the satirical art of Lu Xun s essays, will greatly inferior, Lu Xun also difficult to be Lu Xun. Lu Xuns satire art through its language arts, distinctive literary images and stories reflected, and together with the play dagger, throw , Lu Xun these techniques for the compr

4、ehensive application essay on the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profound influence.【Key words】 Lu Xun Satire Combat weapons Artistic image Story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鲁迅正是应时代而产生的,代表中民族现代文化意识在痛苦中觉醒,促成名族文化转换的一代巨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笔为武器,创作了诸多的

5、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等。在反帝国反封建以及改造国民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杂文更是鲁迅一生中最重要的战斗武器。鲁迅一生创作杂文700多篇,约135万字。占全部著作字数的近百分之八十。他的杂文全面反映了他所处的伟大时代风貌,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它“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在鲁迅的笔下,战斗性成为杂文的灵魂,它使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将,而鲁迅也是杂文得到了大步地发挥,成为文学花园中的一支大放异彩的奇苑。鲁迅的杂文,幽默、泼辣、犀利、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密不

6、可分。讽刺的艺术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他对讽刺的娴熟的运用,使它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通过语言艺术,通过鲜明的形象和通过对故事的描摹等体现出来的,它们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其“匕首”、“投枪”的作用。这种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对杂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 讽刺艺术与语言艺术乳水交融。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与鲁迅的语言艺术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鲁迅语言幽默、泼辣,修辞手法灵活多样,表现力极强。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其中蕴含的讽刺能恰好分地表达鲁迅的深刻思想,为世人所瞩目。(一)、借助修辞格达到讽刺目的。鲁迅的杂文中运用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多

7、修辞手法中含有一定的讽刺目的。在鲁迅的杂文中,修辞格的作用往往产生一种辛辣的讽刺作用,使其文章犀利而幽默,起到“匕首”的作用,举其要者主要有反语、夸张、比喻等。1、 反语。鲁迅是运用反语的高手,“每逢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把自己憎恨和愤怒的感情表达出来。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为了讽刺和揭露反动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就运用了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呀!中国人的屠戳妇婴的伟债,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在这里“文明人”发明的枪弹,攒射着三个女子,而且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作为中国军人,来

8、屠杀妇婴,却创造了“伟债”,八国联军惩创学生在显示着“武功”,这些反语的运用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反动派统治者的残忍和无耻,更是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悲痛。“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都有血污”这是何等的愤怒!在论“费后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把“叭儿狗”说成是“国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这些在阔太太、小姐后面摇尾巴的叭儿狗也正是那些反动卖国贼的形象吗?那是何等的耻辱。岂可“国光”?这里的反语,讽刺得十分得力。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将托派的谬论捧上天,从而更加显示其荒谬可笑,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的多,岂但是多,简直

9、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反语的运用增强了批判的力量,不是吗?当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着高超有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这高到天上的卖国贼谬论便不攻自破了。2、 夸张鲁迅认为,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 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合现实的思想展示出来,产生一定的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正当舆论”

10、,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名不符实、演戏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来讽刺国民党的不得人心。“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把馄饨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通过夸张把中国人的安于现状的“国民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3、 比喻鲁迅杂文中的比喻,生动形象、俯拾皆是,她往往就近取譬,精妙无比,在鲁迅的杂文中描写了诸多的“坏种、“屠杀者”、“帮闲文人”、“政治流氓”、“文坛魑魅”、“正人君子”、“社会渣子”等等。这些人,鲁迅用“叭儿狗”、“蚊子

11、”、“苍蝇”等作比喻,生动形象。如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描写的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地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用了很多的词去描绘修饰叭儿狗,使那些帮闲文人、正人君子得到了极大的讽刺。像这样的比喻如散落在杂文中的珠子一样,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如“耸身一摇将水点撒得人们一身一脸”的落水狗,“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犬”、“饿得精瘦的”、“丧家得资本家的走狗”、“吸人血要光哼哼地发一通议论的蚊子”、“嗡得闹半天,停下来也不过舔一点油汗”的苍蝇、“脖子上挂着小铃绎,作为知识阶层徽章”的山羊等等,不胜枚举。(二)、幽默、诙谐

12、的语言风格。鲁迅杂文中的冷嘲热讽还体现在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中,他的杂文笔调轻松、活泼,他认为是受社会现实的制约,他要与讽刺相结合并达到讽刺的目的。在从讽刺到幽默中说:“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是不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然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也就是说幽默是以现实为基础,用轻松的笔法写出可笑的讽刺的对象。例如拿来主义中:“我只想鼓吹我们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以很幽默轻松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对外国的有用的东西的看法,讽刺了“送去”者的赶时髦。“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出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在文学和出汗中

13、,鲁迅更是用幽默笔调在给读者“以愉快和休息”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让人在“香汗”和“臭汗”的比喻中得冷嘲热讽的理趣!再如现代史一文在描写了街头或广场变戏法者变把戏,一套又一套,一轮又一轮,不断地卖关子,每到关子必要钱,在叙述过程中不作任何点评,直到文章最后,才说是自己写错了题目,而人们一看便知,这是说中国现代史就是统治者变花样,欺骗民众,搜刮民脂民膏的历史,文笔幽默,却发人深省。(三)、词语的选用。鲁迅的语言中用词很有特色,能让人耳目一新。或高雅,或俚俗,在他的笔下都能发挥其讽刺的作用,尤其是庄俚错用,更是能造成诙谐的趣味,产生独特的讽刺效果。1、 赋予词语的新意。一些词语鲁迅负于它新的内容,从

14、而产生了诙谐的讽刺意味。如“华盖”这个词,根据鲁迅在华盖集题记里介绍:绍兴民俗认为:人是会交“华盖运”的,这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是成佛成仙的兆头,而俗人交了华盖运,那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于是他把自己的杂文集以华盖集的“华盖”为名,这“华盖”就含有自嘲、反讽的含义,意为我“处处碰壁”,遭到了“学者文人”、“正人君子”的攻击了。“友邦惊诧”论中,面对学生的请愿,国民党政府却说:“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如果“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则能“永远国下去”.这里的“国”通过鲁迅的活用,收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辛辣讽刺的作用。再如三闲集的“三闲”也是针对成仿吾的批评而名的具有一定

15、反讽意味。2、 俚庄错位除了以上用词用语之外,鲁迅还把一些俚俗的词语庄用或庄语俚用,同样产生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如:在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子匪派”考古学之一中讲女人缠足时说:“女士们勒令自己的脚小起来。”这里的“勒令“用的诙谐可笑,具有极大的讽刺作用。还有俚词谐词庄用。如称孔子是“摩登圣人”等等。3、 自造新词更有趣者,鲁迅还自造词语,或用符号等。如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的集名,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他写这些杂文时,住在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修筑马路的区域,曾被称为“半租界”; “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的下半),

16、所以将在这里写的杂文取名为且介亭杂文。他的“且介亭”一词,使他造出的词语,且负于它深刻的含义,对帝国主义行径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就是“”在中国人民的生命圈中说,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狂轰乱炸中,中国人民的“生命圈”一天天缩小,终于成为“生命”等等。凡此种种,都受到了讽刺的作用。总之,鲁迅的讽刺艺术是和他的语言艺术乳水交融的,它们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杂文的讽刺作用。二、 寓讽刺于艺术形象之中。杂文这一文体在鲁迅这里得到了突跃性的发展。杂文即文学性的论文。它集文学和论说于一体,是鲁迅将这一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他把一些严密的逻辑思辩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使其杂文更具有战斗性,真正发挥了“匕首

17、”的作用。杂文中的艺术形象不像小说中的艺术形象通过多方面的精描细写,形成十分完整、丰富的典型形象,而是“常取类型”或“一鼻,一嘴,一毛”来说理和讽刺。(一)、人物、动物形象。鲁迅杂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他只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就能准确地把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并把其丑态讽刺得淋漓尽致。如梁实秋只是通过一些言论行为的描写却活话出一个资本家走狗的形象,人物的形象往往又随比喻的动物的形象而展现。诸如前面所说的,把那些“坏种”、“屠杀者”、“洋奴买办”、“正人君子”、“帮闲文人”、“自由人”、“文坛魅魅”、“政治统之民”、“文化特务”、“社会渣子“、”小资产阶级“等等比喻成“叭儿狗”、“落水狗”、“蚊子”、“

18、苍蝇”、“山羊”等等。这些形象生动、恰当,具有强烈地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二)、社会心理形象和世态形象鲁迅的杂文虽然短小精悍,却能把一些社会心理及世态现象非常生动地形象化,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更是收到了讽刺批评的作用,如二丑艺术生动地介绍了戏曲舞台“二花脸”的性格特点,活画出生活中帮闲文人的丑恶嘴脸。鲁迅曾多次描写北京的羊肉铺子前一些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这种场景的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当时“国民性”的无聊、麻木,讽刺意义极强。诸如此类,鲁迅在杂文中非常擅长勾勒和描摹这些世象和心态,如瞒和骗,压合捧,调和骑强等等,他都不惜笔墨地

19、反复勾勒、评析和讽刺,从而反映出“中国的大众的灵魂。”三、 通过故事的描写进行讽刺。鲁迅早年师从章太炎,章太炎是晚清的著名学者,他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独尊庄子,称之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典范,授课时常常要求学生取法为文,鲁迅追随导师也深受诸子百家,特别是庄子的哲学和文学的熏陶。称“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生动形象,文笔“汪洋恣肆”,鲁迅也深受影响。他的杂文,常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讽刺和说理,他取之庄子的笔法,也通过寓言、神话传说或自编故事来作形象化的表现,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来挖掘发现其不合理,进行讽刺批判。(一)、寓言、传说或历史故事等

20、。阅读鲁迅的杂文,你会看到庄子的文笔,鲁迅将其运用的出神入化。例如谈蝙蝠引用伊索寓言,说有一天,鸟与兽类开会,蝙蝠赴会,而两边都以不是同类而不与接纳,鲁迅通过这个故事将现实生活中绝对地“骑墙”是不可能的这个抽象的道理表达的生动、形象,同时对欲“骑墙”者予以讽刺和嘲笑。扁引用了一则笑话,说两个近视眼的人都以为自己的视力好,于是约定某日比赛,吴帝庙门口新挂的扁上的字,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请一人当裁判,裁判一看,匾还没有挂呢!鲁迅以此来讽刺和批判创造社、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是空对空的争论,意思是革命文学还没有诞生呢!再如文章与题目用历史上吴三桂等汉奸的行为来影射现实中蒋介石“以夷制夷”的本质。有时鲁迅根据文章所需自编故事,如在智识即罪恶中,就自编故事来讽刺那些反改革派,揭露他们“科学破产论”是愚弄民众的嘴脸。(二)、现实中的事件。鲁迅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现实事件加以分析,发现其现象的本质,加以揭露和嘲讽。如论秦理斋夫人事揭露了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不知肉味与水味揭示两个对立的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