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报告-1_第1页
抽水试验报告-1_第2页
抽水试验报告-1_第3页
抽水试验报告-1_第4页
抽水试验报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报告一、项目概述和测试目的宁州车辆段及综合基地位于宁州路站东南侧,双龙大道与钱庄南路之间。根据车辆段最新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方提供的综合基地,车辆基地为从西南向东北的梯形,长730-912米,宽约300米根据南京地铁3号线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我公司在宁州车辆基地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位、地下水动态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防渗排水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测试的预期结果包括:1.确定场区含水层-2c3 d3-4的渗透系数2.估计含水层的影响半径;3.单位涌水量;本次抽水试验的实施标准和技术要求如

2、下: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二、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绕越高速公路南侧,南京协鑫生活污泥发电有限公司以北,钱庄南路东北,双龙大道西南。东北原来是秋江的一个渔业中心,有许多鱼塘。垂钓中心南侧是南京明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清远工业园区,有一些低层建筑。现场东北部有几栋低层建筑,清远工业园在详细勘察期间已被拆除。现场有许多不同深度的沟渠和池塘。场地地形起伏不大,陆域地面标高在7.05-14.66米之间,水底标高在5.54-7.32米之间。在详细勘察过程中,场地内大部分沟渠

3、和池塘均已疏浚和掩埋。该遗址的地貌单元是秦淮河冲积平原。(2)场地地层实验报告岩土层分布特征层数地层名字颜色州功能描述-1a杂项填充黄灰色、棕色、灰色松的填充有碎砖、碎石、瓦混合粉质粘土,均匀性差,局部夹有大量混凝土块石,最大块径超过1m。填充年龄小于1年。-1杂项填充棕色、黄色、灰色松散稍密填有碎石、碎石、瓦,混有不均匀的粉质粘土,路面铺有沥青路面和路基垫层。填充年龄大于5岁。-2素填土灰黄色,灰色软塑料充填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和碎石,局部有植物根系,均匀性差,充填年限10年以上。-3淤泥、淤泥质填料灰色,灰黑色传递模压法含有腐烂的植物和少量的碎砖。它分布在暗塘和沟塘的底部。-1b2-3粘土

4、,粉质粘土灰黄色,黄灰色软塑料饱和,无振动响应,稍有光泽,中等至高干强度和韧性。-2b4粉质粘土灰色传递模压法饱和,局部夹薄层淤泥,具有水平沉积机制。无震动反应,切面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和韧性。-3b2-3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料饱和,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和韧性。-1b1-2粘性粉质粘土灰黄色、棕黄色罐硬塑料局部为粘土,含少量锰铁结核。无振动响应,光滑断面,中高干强度和韧性。-2c3 d3-4混有淤泥的淤泥云雀稍密饱和粉砂,部分松散,夹薄层粉质粘土,水平层理。震动振动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燥强度和韧性低。-3b1-2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硬塑料本地粘土。摇动响应轻微,光泽响应弱,干强度和韧性中等至低

5、。-3b2-3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料饱和,含薄层淤泥。无震动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偏低。-3b3-4粉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动-软p饱和,局部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振动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偏低。-4c1-2 d1-2含淤泥的粉细砂黄灰色,灰色中密-密饱和,夹薄层粉质粘土,局部夹少量直径大于10厘米的胶结砂。震动振动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燥强度和韧性低。-4e含砾石的粉细砂黄灰色,灰色中密-密混合软塑性粉质粘土,含砾量不均匀,一般在5%-25%之间,粒径2-6厘米,少量在10厘米以上,呈亚圆形,主要由应时砂岩组成。K1g-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砂土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完全

6、破坏,岩芯砂质、柱状,手工易碎,胶结差,岩芯短柱状,取芯率60 100%。实验报告(3)场地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南京地铁3号线D3-XK03标准周舟车辆段初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周舟车辆段内分布有密集的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多,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1.地表水场地表层水体极其发育,有许多不同深度的沟渠和池塘。在遗址的南面,从东到西有海洋山脉和河流,在西面,钱庄南路是一条内陆河。勘察期间,场地地表水地表高程为7.137.29(吴淞高程系统),水深0.51.4m,淤泥厚度0.10.3m.据调查,洋山河近十年最高水位约为10.20米(吴淞高程系统),内陆河近十年最高水位约

7、为7.90米(吴淞高程系统)。场地内及周边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着较为密切的水力关系互补关系,这对工程建设有很大影响。2.地下水根据调查揭示的地层结构和地下水赋存条件,该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1)孔隙水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是该段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根据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性,可分为潜水和弱承压水。(1)潜水勘探表明,浅层潜水含水层包括人工填土层和中晚期全新世冲淤形成的软粘性土层。(2)弱承压水第一层微压含水层由-2c3 d3-4粉土混粉砂组成,防水顶板由-1b2-3粘土、粉质粘土、-2b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3b2-3粉质粘土和-1b1-2粉质粘土组成,防水底板

8、由-3b1-2粉质粘土组成(层顶埋深5.0-14.1米)。第二层微承压含水层由-4b2-3粉质粘土(包括块状粉细砂)、-4c1-2 d1-2粉砂混粉土、-4e粉砂含卵石组成,防水顶板由-3b1-2粉质粘土、-3b2-3粉质粘土和-3b3-4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组成,防水底板由下伏地层组成(地层顶部埋深为24.7-37.6米)。(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根据含水层的岩性分为碎屑岩裂隙水。勘探揭示,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为白垩系葛村组(K1g)泥质粉砂岩。岩层为强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实验报告深部风化裂隙减弱,存在构造裂隙,但裂隙闭合,并充满泥浆。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率差,水量差

9、。三。测试的设计与实现(1)抽油井和观测井的设计和布置本次试验采用承压水全井稳流法测试承压含水层-2d c3-4层粉土与粉土混合的渗透系数。现场布置两组测试井。一组由一口抽水井(T2W1)和一口水位观测井(T2G1)组成,井深分别为13.0米和11.0米。另一组为抽水井(T2W2)和水位观测井(T2G2),井深分别为8.0m和7.0m。请回电在产水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按以下时间间隔观察并记录观察数据:5、5、5、10、10、15、15、15、30分钟,然后每30分钟观察一次。2、稳定水位观测要求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如果三次测量数据相同或4小时内水位差不超过2厘米,则获得稳定水位。稳定持续时间要求

10、不少于8小时。3、恢复水位观测当抽水试验结束或泵因故停止时,应恢复水位进行观察。观察时间间隔为:1、3、5、10、15、30分钟,然后每30分钟一次,直到稳定水位恢复。观测精度与稳定水位相同。抽水试验用水应排入远离抽水井的下水道。(3)、抽水试验现场数据整理在泵送试验过程中,需要在现场编制以下曲线和图表,以便及时了解试验进展并检查异常情况。1、q、st过程曲线;2.Q=f(s)曲线;(4)完井技术主抽油井T2W1和T2W2的内径为200。用泥浆钻至预定深度,然后下放钻杆(孔径108 ),用清水冲洗后填充砾石。实验报告1、抽油井钻井技术施工过程:测量和安放井位-钻机就位-钻孔-井管安装-清孔和换

11、浆-砾石充填-洗井-泵的设置和测试泵送-正常泵送测试井孔处理。施工程序和技术质量要求:(1)井位测量和放置:根据井位设计方案测量和放置井位。(2)钻机就位:稳定牢固,钩头、磨盘和孔位三对对齐。(3)钻孔:钻孔时,垂直度应控制在1%以内,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方可成孔。(4)清孔:清孔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清孔,确保井管到达预定位置。(5)井下管道:采用钢管。扶正器安装在管体的中下部,分段连接,井管位于井眼中心。(6)砾石充填:砾石均匀充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约0.5m后,将粘土球浇注并压实至孔口。(7)洗井:用橡胶包裹钻杆,形成活塞,多次上下提升钻杆,直至将钻杆内的泥浆全部冲洗干净,排出清水。(8)泵设置

12、和洗井测试泵送:该泵送设备使用由180柴油机驱动的160(升/秒)泥浆泵。将混浊的水抽成清水后,进行正式的抽水试验。2、观察井钻井技术用直径146的泥浆将观察井钻至预定深度,然后下放钻杆(直径89井),用清水冲洗井眼,待水变清后填充砾石。(5)测试的实施测试于2010年5月18日开始,于2010年5月24日结束。从5月18日开始建设抽水井T2W1和T2W2以及观测井T2G1和T2G2。T2W1的开口直径为200毫米,3.6米至-2c3 d3-4粉质土和粉砂层,11.5米至-3b1-2粉质粘土层钻至13.0毫米,钻13.5米 108毫米的井管,其中下滤管为9.5米,上井管为4米,冲井后,泵入少量

13、砾石料并充填至3.0米,上部用粘土封堵以防死亡。T2W2孔径为200毫米,4.6米至-2c3 d3-4粉土和粉砂层,9.8米至-3b1-2粉质粘土层,钻至11.0米,下11.5米至108毫米井管,其中下滤管为6.5米,上井管为5米,然后洗井,达到清水后,启动小泵至下砾石料,填充至4.0米,用粘土封闭上部,最后开始抽水,当天完成;同一天,另外两个观察井T2G1和T2G2的施工完成。内径146分别用清水钻至8.0m和7.0m。运行89井管后,对井进行冲洗。砾石材料分别填充至3.0m和4.0m。上部被粘土球堵住了。水位稳定后,应进行抽水试验。5月22日,T2W1水位稳定在1.50米,T2W2水位稳定

14、在2.13米,试验井(T2W1和T2W2)启动。实验报告12小时后S1和S2-观察到的井水位下降深度(米);k-渗透系数(m/d)。R1和R2从观察井到抽水孔的距离(米)R影响半径(m)r-抽水井半径(m)(2)计算结果和分析1.抽水试验总试验于2011年5月18日开始,2011年5月24日结束。在此期间,我们观察了抽油井和观察井。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孔号流动信用证深度下降(m)孔号流动信用证深度下降(m)T2W11.294.19T2W20.814.03T2G11.05T2G20.97根据Q-s曲线,它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符合承压水的特性。影响半径计算如下:实验报告计算结果如下:-2c3 d3-4:孔号T2W1T2W2渗透系数(10-4厘米/秒)9.649.44冲击半径(m)20.318.9kcp=(9.649.44)10-4=9.5410-4厘米/秒(0.82米/天)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