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梁变形实验报告_第1页
材料力学梁变形实验报告_第2页
材料力学梁变形实验报告_第3页
材料力学梁变形实验报告_第4页
材料力学梁变形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梁变形实验报告(1)简支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简支梁见图一,力F在跨度中点为最严重受力状态,计算梁内最危险点达到屈服应力时的屈服载荷Fs;2、简支梁在跨度中点受力F=1.5kg时,计算和实测梁的最大挠度和支点剖面转角,计算相对理论值的误差;3、在梁上任选两点,选力F的适当大小,验证位移互等定理;4、简支梁在跨度中点受力F=1.5kg时,实测梁的挠度曲线(至少测8个点挠度,可用对称性描点连线)。fmaxF图一 实验装置简图da二、试件及实验装置简支梁实验装置见图一,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应力360MPa,弹性模量E=210GPa。百分表和磁性表座各1个;砝码5个,各砝码重0.5kg;砝码盘和挂钩

2、1套,约重0.1kg;游标卡尺和钢卷尺各1个。三、实验原理和方法1、求中点挠度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力F时,中点挠度最大,在终点铅垂方向安装百分表,小表针调到量程中点附近,用手轻拍底座振动,使标杆摩擦力最小,大表指针示值稳定时,转表盘大表针调零,分级加力测挠度,检验线性弹性。2、求支点转角D21F112梁小变形时,支点转角;在梁的外伸端铅垂方向安装百分表,加力测挠度,代入算式求支点转角。D12F212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图二 位移互等定理示意图图二的线弹性体,F1在F2引起的位移D12上所作之功,等于F2在F1引起的位移D21上所作之功,即:,若F1=F2,则有: 上式说明:当F1与F2数值相

3、等时,F2在点1沿F1方向引起的位移D12,等于F1在点2沿F2方向引起的位移D21,此定理称为位移互等定理。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重复加载4次。取初载荷F0=(Q+0.5)kg,式中Q为砝码盘和砝码钩的总重量,DF=2kg,为了防止加力点位置变动,在重复加载过程中,最好始终有0.5kg的砝码保留在砝码盘上。四、数据记录1、中点分级加载时,中点挠度值:F(kg)0.00.51.01.52.02.5w(10-2mm)020416283103w(10-2mm)20212121202、测支点转角F=1.5kg;w(端点)=0.15mm;a=71mm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F(2)=1.5kg w(5

4、)=0.34mm F(5)=1.5kg w(2)=0.36mm4、绘制挠曲线(中点加载F=1.5kg)L(mm)50100150200250300350w(10-2mm)11183341495458五、实验结果处理1、计算梁的屈服载荷 最危险点为中点, 2、计算最大挠度和支点处转角: 实验值:F=1.5kg时,w=0.62mm; 理论值:F=1.5kg;b=20mm;h=9mm;E=200GPa;l=0.8m 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有试验数据不难看出,位移互等定理成立,测量误差大致为5.6%画中点载荷F=1.5kg时的挠曲线:数据如下:L(mm)0501001502002

5、50300350400w(10-2mm)0-11-18-33-41-49-54-58-62L(mm)450500550600650700750800w(10-2mm)-58-54-49-41-33-18-110挠曲线图(2) 悬臂梁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贴有应变片的悬臂梁装置,确定金属块的质量。 二、实验设备1、悬臂梁支座;2、电阻应变仪;3、砝码两个,金属块一个,砝码盘和挂钩。4、游标卡尺和钢卷尺。三、实验试件及装置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极限360MPa,弹性模量E=210GPa。mgRARBl四、实验原理和方法细长梁受载时,AB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变表达式为:AB截面上的弯矩的表达式为:五、数据处理实验测得:当在端点处挂上m0=0.5kg的砝码时,=142*10-6;当将未知金属块加载在悬臂梁端点时, =90*10-6; 实验感想与体会第一个实验做过很多遍,也认为它确实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但是这次更多的感想来自于第二个实验。如果说有一些实验用品和仪器放在我们面前,已知试验目的,我们怎么样来选择最简单并且精度较高的试验方法来测量?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第二个实验,实验教材上所用的方法是利用应变仪,在梁上1、2两处加挂未知金属物,然后利用公式 可得到金属块的质量。同样,我的实验报告上述的方法,在理论上也是行得通的。但我认为讲义上要更精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