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 SF6电流互感器事故原因分析_第1页
500kV SF6电流互感器事故原因分析_第2页
500kV SF6电流互感器事故原因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9 卷第 4 期 2 O O 6年 8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c h u a n F J e c tr i c P o w e rTe c h n do g y V o 1 2 9, No 4 Au g 。 2 O O 6 5 0 0 k V S F 6 电流互感器事故原因分析 白斌 ( 德阳电业局, 四川德阳6 1 8 o o o ) 摘要: 介绍了某座变电站 5 0 0 k V s t 6 电流互感器的事故发生过程 , 判别事故原因为绕制支柱绝缘子产 生气泡 , 引起 局部放电, 导致支柱绝缘子内部沿面闪络击穿, 并提 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s F 6 ; 电

2、流互感器; 分析; 电场; 绝缘子 Ab c 如 d :T h e a c c i d e n t p r o c e s s o f 5 0 0 k V s t 6 c u r r e n t t r a n s f o r me r i n fl s u b s t a t i o n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ll,8 o n i s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t h a t t h e r e i s b u b b l e O n s u p p o r t i n s u l a t o r w h i c h h a s

3、 c a u s e d p a r t i a l d is e h a e a n dl e d t o s u r f a c e t l nsh o v e r o f s u p p o r t i nsu l a t o r ,a n d t i m c o r r p o n d - i n g p r e v e n ti v e n M l珊u r e s a re p u t f o r w a r d K e y w o r d s :S F 6 ; c u r r e n t t r a n s f o m e r ; a n a l y s i s ; e l e c

4、 t r i c fi e l d ; i n s u l a t o r 中图分类号 : T M 4 5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6 9 5 4 ( 2 0 0 6 ) 0 4 一O O 2 30 3 s t 6 电流互感器由于绝缘强度高、 不燃、 不爆炸、 维护量少等优点, 在 5 0 0 k V变电站内逐步广泛使用。 S F 6 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新型设备, 设备投运 后检测内部绝缘状况方法为微量水含量和密封性试 验。此检测方法不能发现互感器内部绝缘存在放电 和过热故障。下面分析了某座变电站 5 0 0 k V s t 6 电 流互感器事故原因。 1 故障

5、情况 2 0 0 5 年 I 1 月2 7日, 某座变电站 5 0 0 k V 5 0 1 2 号 B相 S F 6 电流互感器在正常运行中发生故障。 该互感器型号为T G 5 5 0 , 2 0 0 4 年制造, 于 2 0 0 5 年 7 月 2 6日投运。事故发生前, 系统无操作, 变电站无 雷击 , 5 0 0 k V第一串、 第三串和第六串断路器运行。 事故发生后, I 号主变差动保护、 5 0 0 k V母差保护动 作, 四台断路器跳闸, 5 0 1 2 号 B相电流互感器气体继 电器发出报警信号, 室外检查发现 5 0 1 2号 B相电流 互感器顶盖掉落在地面上, 501 2号

6、B相电流互感器 S F 6 气体压力为零 , 壳体防爆片完好; 互感器上方 B 相母线四个悬式瓷绝缘子打坏, 靠绝缘子侧引流线部 分断股。 2 解体检查 事故后对该电流互感器解体检查, 情况如下。 1 ) 支柱绝缘子向上移位, 绝缘子的法兰顶盖冲出 壳体。 2 ) 支柱绝缘子法兰内圆边上有电弧灼烧斑点, 外 圆边与绝缘子交界面有一点电弧灼烧点。 3 ) 支柱绝缘子内壁大面积烧黑 , 有自上而下连续 的沿面闪络击穿形成的爬电沟道。支柱绝缘子上部 位玻璃纤维撕裂, 成条状; 中下部位爬电沟道为一直 线。 4 ) 一次绕组外导电杆靠近接线板处表面绝缘层 有一点电弧灼烧斑点 。 5 ) 二次绕组引线金

7、 属接 头外表 面有 大电流烧伤 斑点 。 6 ) -次绕组内壁表面有两点电弧灼烧斑点 , 斑点 与一次绕组外导电棒上电弧点位于同一方向, 且二次 绕组 内壁破裂 。 7 ) -次绕组导管端部内壁有大电流烧伤斑点, 斑 点与二次绕组引线烧伤斑点对应。 8 ) -次绕组出口引线有 白色粉末物。 3 原因分析 3 1 故障过程判断 从电流互感器检查结果及产品结构分析, 判定故 障源为支柱绝缘子。 局部放电从支柱绝缘子与法兰连接内圆柱侧开 始。支柱绝缘子沿面闪络击穿, 电弧电流瞬时产生热 量引起支柱绝缘子内 S F 6 气体膨胀 , 高温、 高压气体 2 3 维普资讯 第 2 9 卷第 4 期 2

8、O 0 6年 8 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c h u a n E l e :t r c r r e c h n de q y V0 1 2 9。 N o 4 Au g 2 0 O 6 不能从支柱绝缘子上 2 个小孔中立即释放, 从承受压 力较弱的法兰顶盖处冲出。电流互感器密封性破坏, 导致 S F 6 气体压力下降和溢出。s F 6 气体绝缘击穿强 度下降, 导致高电位一次绕组的外盘导电杆对低电位 的二次绕组内壁放电, 分别在其上留下电弧痕迹。支 柱绝缘子沿面闪络击穿, 6 7 8 8 A短路电流产生向上的 电动推力, 将支柱绝缘子推离电流互感器壳体, 造成 支柱绝缘子相连的二次绕组

9、与 一 次绕组导电杆碰撞, 致使二次绕组内壁破裂。s 气体溢出, 压 力表报 警。 3 2 支柱绝缘子放电原因 固体绝缘介质沿面放电重要原因足沿蔺f ; 络。 沿面闪络分为两种: 一种是污染绝缘谣的闪络, 另一 种是绝缘介质表面闪络。 3 2 1 污染绝缘面的 闪络 污染绝缘面 的闪络 手要为绝缘材料表丽受潮。 绝缘材料表 面受潮 , 贝 0 工 领闪络 电压 会 明 降低。 S F 6 气体q 的水分 , 在环境潞度为 一2一 4 0 C下, 槲对 湿度为5 0 时, 使绝缘件 =_-频闪 电压下降 5 一 】 7 ; 湿度更高, 工频 络 电 下降延 。 支 慧缘子表面受瀚脬躅有: 电流曩

10、您 器密封不 好。 外界水分浸入; 充入s F 气体 I 舍礁水分; 支 地 缘子带 人的水分。 电流互感器里水分存在形式为 气沣中 吸 附于绝缘材料( 支柱绝缘 ) 的袁 上。水分存 形 式取决 予环境温度的变化。挪威工业技术大学瑞 恩 研究所表明, 一 一 年中s 气体水 隧环境温嚏变化, 如图 j 所示。 图 1 s F 6 气体水分与温度的关系图 绝缘材料和 S 气体存荭吸附作用。当环境温 度升高 j 1j , 吸附在绝缘材料表面臼 勺 水分逃 人 s t t 中 , 使 s F 6 气体水分增加 , 境温 降低时 水分 从 s F 6 气体中迁移 缉 ; 丧函 体中水 2 分减少。从

11、图 l 可知, 每年 7 8 月, S F 6 气体中水分 含量最高; l 1 1 2 月, s F 6 气体中水分含量最少。交 接试验时, 检测电流互感器密封性试验合格; 在 2 8 环境温度下检测 S 中微量水含 量为 7 6A 1 , 低 于 5 0 0 t d 1 注意值。绝缘材料 内部所 含水 分, 一般 为 0 1 0 5 ( 重量 比) , 向外扩散 速度 太慢 , 有时长 达半年。运行中, 电流互感器内部压力正常。 以上分析, 排除支柱绝缘子受潮因素。 3 2 2 绝缘介质表面闪络 1 ) 绝缘介质表面发生闪络条件是绝缘介质表面 的场强达到闪络场强; 闪络场强与电场不均匀程度、

12、 电极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电场不均匀程度由电 流互感器壳体与支柱绝缘子法兰连接区电场分布不 均匀决定。采用均压环改善了支柱绝缘子外圆柱表 面场强分布不均, 支柱绝缘子内圆柱表面场强仍高。 电极表面粗糙度与制造质量和运输质量有关。 支柱绝缘子采用玻璃纤维, 绝缘强度 、 刚度与抗 弯强度高。当粘接法兰工艺不当, 如粘接面的粗糙度 过大 使沿面闪络电压降低; 粘接剂加入量不当, 对支 柱绝缘 了抗弯强度影响很大。 2 ) 当绕制玻璃纤维支柱绝缘子过程中, 空气没有 排爆, 产生气泡导致支柱绝缘子表面局部场强集中超 鼻支柱地缘于的击穿场强 , 产生局部放 电, 局部放 电 持续发展对支柱绝缘子材料

13、的热破坏和电破坏, 使支 往绝缘予闪络击穿。这种因素可能性最大。 4 预防措施 4 1 投运前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局部放电试验可 以有效发现制造质量和运输质 量造成支拄绝缘子内存在的气泡、 裂纹和电极的尖 角。 4 。 2 检测 S F 6 气体分解物里 S ( ) 2 气体含量 团体绝缘材料发生局部放 电, 放 电产生热能 , 会 使分解 s v 6 气体与水分产生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式 为 : S F 6 -=S +F 2 S l +H2 0- - S OF 2+2 HI 、 S 0 + O= S 0 +2 HF 热分解产物 s o 和 S 0 2 气体成分比较稳定, 容 易长期存在 s r

14、 6 气体中。通过检测 s F 6 气体中 S 0 2 含 量 , 能够判断电气设 备内部 是否发生过 热与放 电故 维普资讯 第 2 9 卷第 4 期 2 0 O 6年 8 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c h u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e r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2 9 No 4 A u g 。 2 0 0 6 障。此方法简便、 试验成本低。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 所于 1 9 9 9年3 月, 通过检测 S o 2 发现一台5 0 0 k V气 体式电流互感器内部发生放电性故障。 4 3 定期开展红外线检测 电气设备内部故障点在

15、绝缘材料或金属壳里, 红 外线穿透能力较弱( 对金属导体穿透厚度为 1 t a n , 大 多数非导电材料穿透厚度小于 1 ) 。故障点热量 通过对流, 与周围导体或绝缘材料发生热传递, 引起 故障点温度升高, 从而产生温升和形成周围表面温度 场变化。绝缘故障温升和相间温度差一般在 0 5 3之间。 红外线检测 s t 6 电流互感器内部固体绝缘材料 局部放电引起的发热故障, 准确性受故障部位和设备 体积影响大, 可作为检测绝缘状况的辅助方法。 5 结论 1 ) 支柱绝缘子沿面闪络原因为绕制绝缘子产生 气泡。 2 ) 投运前, 没有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 验, 使事故最终发生。 3 ) 由

16、于支柱绝缘子设计缺 陷, 绝缘子 内圆柱沿面 闪络产生气体从承受压力较弱的顶盖处冲出, 壳体防 爆片没有起作用, 使事故损失扩大。 4 ) 检测 s F 6 气体分解物里 s o 2 气体含量 , 可及时 发现电流互感器内部的放电故障。 ( 收稿 日期: 2 o O 60 5 1 5 ) ( 上接第 9页) 表4 2 0 o 4 年 7 月1 8 E t ( 星 期日 ) 预 测 结 果 3 结论与展望 所提出的模糊逻辑和人 工神经 网络理论在 电力 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中的方法, 能考虑影响负荷的多种 天气因素, 可以适应一般的天气变化, 同单纯的神经 网络方法相比, 训练负担大大减少, 只需对 7 个神经 网络的最大、 最小负荷进行训练即可, 且模糊出的负 荷曲线形状符合实际情况, 更能显示负荷的整体综合 特性, 如果天气因素考虑得更全面些( 如各种特殊的 节假日) , 则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经过多年 实践检验, 其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 性, 使得德阳电业局负荷预测 日均准确率近两年在全 省排名第三名, 最大、 最小负荷预测准确率全省排名 第二名位置。 参考文献 1 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 社, 1 9 9 8 【 2 电力系统辩识【 M 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