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幻灯片_第1页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幻灯片_第2页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幻灯片_第3页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幻灯片_第4页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2010年12月29号,Contents,概念产生与发展,什么是忆阻器? 忆阻器(Memristor)的概念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蔡少棠(Chua)在1971年提出。忆阻器是一类具有电阻记忆行为的非线性电路元件,被认为是除电阻、电容、电感外的第四个基本电路元件。,概念产生与发展,忆阻器的定义 由电路理论可知,三个传统的二端口电路元件电阻(R)、电容(C)、电感(L)建立了四个电路变量电压(V)、电流(I)、磁通量()和电荷量(Q)间的联系。上述四个电路变量两两之间可以建立六个数学关系式,其中五对关系式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分别来自R、C、L、Q 的定义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图1

2、所示),但、Q 间的关系却一直没被揭示。,概念产生与发展,忆阻器的定义 图1,概念产生与发展,忆阻器的定义 Chua从电路变量关系完整性角度,定义了增量忆阻M(Q)来描述、Q 间的这一关系: M(Q)=d(Q)/dQ (1) 满足公式(1)所定义关系的电路元件被称为忆阻器。 同时,由d=Vdt,dQ=Idt 可得: M(Q)=V/I (2) 因此,增量忆阻具有与电阻相同的量纲。,忆阻器元件的实现,实现忆阻器的模型和机理 随着人们对于忆阻概念理解的深入,实现忆阻性能的多种物理模型与机理在各研究领域被相继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忆阻器件成为现实。,LOGO,主要的忆阻器实现模型和机理,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3、模型和机理,边界迁移模型 边界迁移模型最初用于实现忆阻器具有的电路特性,如图所示该模型由位于两端的金属电极和电极间的掺杂半导体薄膜组成。 电极间的半导体薄膜由于基体中载流子浓度不同而分为低电阻的高掺杂浓度区和高电阻的低掺杂浓度区,结构两端加载的偏电压驱使高、低掺杂浓度区间的边界发生迁移,致使结构对外呈现随外加电压时间作用而变化的电阻。该结构呈现忆阻现象的物理机制是电场作用下氧空位缺陷的迁移。,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模型和机理,电子自旋阻塞模型 利用半导体/半金属(或铁磁材料)接触界面附近与自旋自由度相关的电子迁移受限现象,设计了基于自旋阻塞(Spin blockade)效应的忆阻器,其结构如下图所

4、示。,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模型和机理,丝导电机制 下列图所示十字交叉杆结构由相互垂直的两层导电纳米线和中间的电解质层构成。外界施加的激励诱发电解质中导电丝的形成,此结构中,导电丝的增长等效于金属粒子在微观距离上的跳跃,可以引起结构电阻的指数衰减,使器件发生从高电阻状态向低电阻状态的转变,促使忆阻现象发生。 I-V 曲线体现出的电阻滞后转换 具有忆阻现象的十字交叉阵,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模型和机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反应物质化学状态的改变。因为物质在不同化学状态时对外界呈现的电阻往往又有差异,因此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这种变化可以用来实现器件的忆阻效应。Berzina等通过设计

5、下图所示的结构实现了基于有机材料(PANI)氧化还原反应的忆阻效应。,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模型和机理,其他相关机理 由忆阻器和忆阻系统的理论可知,外加激励能够引起导电状态发生变化的系统和器件都有被用来实现忆阻效应的可能。从这种角度讲,忆阻器的实现机理与模型有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如电子隧穿效应、渗流理论、材料内陷阱的碰撞电离与重填等。关于阻值转换行为和模型的讨论也已在各种材料体系中被广泛涉及,并将引起更广泛的影响。,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模型和机理,忆阻器元件的实现,忆阻器的存在 借助于现代纳米技术中突破性的成果,惠普实验室于2008年证明了忆阻器的存在。,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忆阻器的存在,HP 的 Cr

6、ossbar Latch研究 Crossbar Latch技术的原理是由一排横向和一排纵向的电线组成的网格,在每一个交叉点上,要放一个开关连结一条横向和纵向的电线。如果能让这两条电线控制这个开关的状态的话,那网格上的每一个交叉点都能储存一个位的数据。这种系统下数据密度和存取速度都是前所未闻的,但是什么样的材料能当这个开关?HP 的工程师当时并不知道要寻找的这种材料正是忆阻器。 Crossbar Latch 的试作品结果,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忆阻器的存在,HP 的 Crossbar Latch研究 二氧化钛的忆阻器作用 HP从二氧化钛研究中发现忆阻器:一块极薄的二氧化钛被夹在两个电极(上图是铂)中

7、间,这块钛又被分成两个部份,一半是正常的二氧化钛,另一半稍微缺氧,少了几个氧原子。缺氧的那一半带正电,因此电流通过时电阻比较小,而且当电流从缺氧的一边通向正常的一边时,在电场的影响之下缺氧的洞会逐渐往正常的一侧游移,使得以整块材料来言,缺气的部份会占比较高的比重,整体的电阻也就会降低。反之,当电流从正常的一侧流向缺氧的一侧时,电场会把缺氧的洞从回推,电阻就会跟着增加。,忆阻器元件的应用,模型分析 作为基本电路元件之一,忆阻器在电路模型分析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忆阻器和忆阻系统的概念提出之前,多种系统已被观察到存在忆阻行为,如阈值开关、电热调节器、神经突触的离子传递系统、放电管等 基础电路设计

8、忆阻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电路元件类型, 而且补充了目前的RC、RL、LC、RLC电路设计方案,将其扩展到所有可能由电路的四个基本元件与电压源组成的电路范围。,忆阻器元件的应用,电路器件设计 忆阻器以其独特的记忆性能和电路特性,在电路器件设计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依赖其记忆性能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基于忆阻器电学性能的参考接收机、调幅器。 生物记忆行为仿真 对生物记忆行为的电路仿真,是忆阻器另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用途。忆阻器参与组成的电路已被Pershin 等用于对多头绒泡菌对环境刺激学习行为的电路仿真,他们成功地用电路对外加激励的电学响应模仿了生物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响应行为。,忆阻器元件

9、的应用,总结,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源电子元件,忆阻器的出现为电子电路行为提供了新的调制手段和新的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深入,实现忆阻行为的模型与机理正在被不断提出。迄今,这一元件已在模型分析、基础电路设计、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生物神经系统仿真等领域崭露头角。可以预期,忆阻器件将可望在电子电路系统中获得应用,并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参考文献,1蔡坤鹏,王睿,第四种无源电子元件忆阻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 .4,第29 卷 第4 期 2 Ralph Raiola,忆阻器的应用,今日电子无源器件特刊,2008.11,总第183期 3向辉,存储芯片设计实现新突破,世界科学,2008.7 4于京生, 刘振永,关于忆阻器的一些思考,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第5卷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