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注意事项_第1页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_第2页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_第3页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包穿刺注意事项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 2、解除心包填塞; 3、心包积脓的治疗; 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 原则1、宜左不宜右; 2、宜下不宜上; 3、宜外不宜内; 4、宜直不宜斜 穿刺位置1、剑突下与左肋缘相交的夹角处; 2、左侧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厘米处。方法及内容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计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测进针,向

2、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其余操作同上。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1、术前超声波检查明确平段,排空小便。 2、消除顾虑,避免咳嗽和深呼吸,术前可口服地西泮(安定)和可待因。 3、穿刺时有气急、心跳快等不适立即告诉医生,以便给予相应的处理,手术时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 4、术后应绝对卧床4小时,每30分钟观察心率、血

3、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病情平稳。 心包穿刺术应用解剖学基础体表标志(1)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的皮下,由胸骨柄、体、剑突三部分组成。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一个稍向前突的钝角,称胸骨角,两侧接第二对肋软骨,是胸前壁计数肋骨数目的体表标志。 (2)胸骨下角 即两侧肋弓在正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夹角,约700900,角内夹有剑突。 心脏和心包的体表投影 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可以确定心脏的绝对和相对浊音界。正常人的心右界几乎与胸骨右缘相合,但在第4肋间处可在胸骨右缘之外;心左界在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向下则逐渐左移形成向外凸起的弧形。 心前区层次心前区厚薄个体差异不大,由浅人深分5层; (1)皮

4、肤和浅筋膜 (见胸腔穿刺术) (2)深筋膜和肌层 胸前壁胸骨两树有脑大肌的起点。 (3)肋间组织 胸前壁胸骨两侧的肋间隙内有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16肋间血管的终支、26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肋间外韧带,肋间外肌从后方的肋结节向前达肋与肋软骨交界处,再向前移行为腱膜,直达胸骨侧缘,此腱膜称肋间外韧带。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韧带的深面,自胸骨侧缘起向后达肋角。 16肋间血管的终支:较细小,在胸骨外侧缘浅出至浅筋膜。 266肋间神经的前皮支:肋间神经于肋间隙前端近胸骨处,横越胸廓内动脉的前方穿肋间内肌、肋间外韧带及胸大肌,达浅筋膜内,末梢成为前皮支,分布于相应肋间隙前端的胸前皮肤。所以,局部浸润可达

5、麻醉目的。 (4)胸内筋膜 胸内筋膜各处厚薄不一,紧贴胸骨、肋软骨后面的部分比较发达,向下覆于脯窝窿的上面,改名为脯筋膜。胸廓内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位于上位6个肋软骨、肋间内肌内面的胸内筋膜内,并在胸骨外侧12cm处,垂直下降至腹直肌鞘,改名为腹壁上动脉。 胸骨下穿刺点层次(1)皮肤和浅筋膜 (见腹腔穿刺术) (2)腹直肌 (3)膈肌 位于胸、腹腔之间,为一扁平的膜状肌,呈弯窿状,起于胸廓下口,周围为肌质,肌纤维走向中央移行为中心健。起始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三部分。胸骨下心包穿刺时穿经胸骨部。 (4)膈筋膜 胸内筋膜移行到膈窝窿上面的部分。 心包为包裹心脏及其大血管根部的密闭性纤维浆膜囊,可

6、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 (1)纤维性心包 为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膜。根据部位分四部分:膈部:以纤维层与膈穿刺时穿经此部。胸肋部:此部大部分被左、右肺及左、右胸膜的前缘遮盖,在胸中心键和一小部分肌质紧密相贴,胸骨下心包骨下部的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的胸骨端,直接与胸前壁相贴,此区域称心包游离部(心包裸区)。在左侧壁胸膜的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反折线距胸骨左缘的距离为:4、5肋间隙,成人约0.40.5cm,新生儿约0.50.7cm。所以,在心前区做心包穿刺时,常有伤及胸膜的可能,应予以注意。外侧部:被纵隔胸膜覆盖,两者之间有脯神经及心包膈血管通过。后部:以疏松结缔组织与食管、主动脉胸部(胸主动

7、脉)相连。 (2)浆膜性心包 由浆膜构成,分脏、壁两层。脏层紧贴心肌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至纤维性心包的内面,形成壁层。脏、壁层相互移行形成密闭潜在腔隙称心包腔。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量浆液,以减少心搏动时脏、壁层的摩擦。病理情况下,分泌屋增多,即心包腔积液。大量积液可压迫心脏,心浊音界扩大,听诊时心音减弱。壁层心包在纤维性心包的胸肋部内面移行为脯部处,形成一隐窝,其深度为12cm,不被心脏所充满,称心包前下羹寸是心包积液游留处,为心包腔穿刺的适宜部位; 心包穿刺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部位选择常用穿刺部位有两个。 (1)心前区穿刺点 于左侧第5肋间隙,心浊音界左缘向内12cm处,沿第6肋上缘向内向后指向

8、脊柱进针。此部位操作技术较胸骨下穿刺点的难度小,但不适于化脓性心包炎或渗出液体较少的心包炎穿刺。 (2)胸骨下穿刺点 取左侧肋弓角作为胸骨下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角度为30o450,针刺向上、后、内,达心包腔底部;针头边进边吸,至吸出液体时即停止前进。 体姿参考多取坐位或半卧位。 穿经结构(1)心前区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胸大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胸内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针深度成人约23cm。 (2)胸骨下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腹直肌、脯肌胸肋部、脯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针深度成人约35cm。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1)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2)进针速度要慢,当有进入心包腔的感觉后即回抽有无液体,如未见液体,针头亦无心脏搏动感时尚可缓缓边进边抽。若针头有心脏搏动感应立即将针头稍后退,换另一方向抽取,避免损伤心及心的血管。 (3)抽液速度宜缓慢,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宜,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避免抽液过多导致心急性扩张。助手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4)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面色、心律、心率变化,如有虚脱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穿刺,将病人置于平卧位,并给予适当处理。 (5)术后静卧,24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呼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