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环保》之垃圾收运点却成污染源_第1页
《安全管理环保》之垃圾收运点却成污染源_第2页
《安全管理环保》之垃圾收运点却成污染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垃圾收运点却成污染源 天河区棠下垃圾转运站位于马路边,每天上午的垃圾清运工作时段,臭气四溢,路过的行人大多掩鼻绕道而行,而附近的居民则不停地抱怨。垃圾转运站、存放房、收运点等设施被认为是“厌恶工程”,它们留给民众臭气噪音、二次污染种种负面印象,似乎建在谁的附近都不乐意,一时间,城市垃圾清运设施成了众矢之的。一边要更好地做好垃圾清运,一边又要疲于应对大量投诉,面对这难解的“心病”,城管部门和专家均呼吁市民理性看待垃圾清运设施。此外,专家还建议城管部门自身也应尽快升级垃圾清运政策以及技术设施,更精细地进行垃圾清运工作。垃圾清运设施成众矢之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每次作业持续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处理

2、之后,地面污水残留,周围散着臭味,都三四年了,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附近一位居民称。上午10点,几辆满载餐厨垃圾的手推保洁车已停在天河区棠下垃圾转运站前,装运期间,许多垃圾掉在地上,更有污水从运输车后装箱底渗出,臭气在空气中飘散,途经转运站的路人不禁掩鼻绕行,而这样的垃圾装运工作一直持续到10点40分仍在进行。类似的垃圾转运站还出现在海珠区的西基东小区内。西基东垃圾转运站每天早晨8点、下午2点、晚上8点都将进行一次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每次作业持续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处理之后,地面污水残留,散着臭味,很难闻,都三四年了,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附近一位居民称。除了垃圾转运站,用于清运垃

3、圾的还有许多垃圾存放房和垃圾收运点,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位于天府路边上的华建大厦垃圾存放房也引起了周围居民的不满,“每天早上七八点时,我想在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结果闻到的都是臭气。”住在华建大厦附近东方新世界小区的一位住户如是说。华建大厦垃圾存放房专门负责收集华建大厦A、B、C栋的垃圾,B栋一位住户表示:“每天早上上班路过,都会感觉很臭。”而附近叠翠台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还接到过业主的投诉,称曾经看到垃圾存放房上方冒过白烟,担心其含有有毒物质。不合规的垃圾清运站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垃圾转运站选址并没有避开临近商场、餐饮店、学校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周围也没有作为隔离带的植被。有些不仅有损空

4、气环境和市容市貌,还减缓了人流流动速度,加剧交通拥堵。据了解,广州全市(十区)日产生活垃圾一万多吨,垃圾最初分散在各个区域,由环卫工人负责收集,将其送至附近的垃圾清运设施处,再由垃圾运输车集中拉走处理。根据国家建设部2006年修订的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以下简称规范),垃圾转运站选址应避开临近商场、餐饮店、学校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主要是避免垃圾转运作业时的二次污染影响甚至危害,以及潜在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从建筑结构或建筑形式上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棠下垃圾转运站前面是一条马路,背后是两栋写字楼与一排住宅,附近

5、是天河龙涛学校,与垃圾转运站的直线距离大概仅有100米。该转运站占地约300平方米,而周围覆盖的植被却十分稀疏,靠马路一侧仅有一排低矮的灌木,很难起到防尘除臭的作用。至于西基东垃圾转运站则直接在居民楼前的一处停车场内,与住宅楼不过六七米的距离。停车场内还有一排商铺,包括一些餐饮店。该垃圾转运站周围几乎看不到作为隔离带的植被。同时,两者还都存在程度不一的二次污染,周围均有污水残留。上述垃圾转运站的污水残留,除了源自垃圾装卸环节,一定程度上也是垃圾运输车的密封性能不达标所致。有规范约束的垃圾转运站尚且如此,无具体规定的垃圾收运点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体育西路的垃圾收运点设置在人流密集区,就位于体育西

6、路地铁站G出口站边上,该垃圾收运点总长约25米,由几间环卫工具房和一排手推保洁车组成,它横亘在越秀骏汇大厦和广东红盾大厦之间,前面马路车流不断,后面则是商铺与住宅。整个体育西路垃圾收运点被繁华与喧嚣紧紧包裹,到了晚上,此地人流量更大,许多小贩都会到转运站周围摆摊,售卖各种小吃、点心及水果,而地铁口处每时每刻都有人员在流动,因而此处垃圾收运点的设置不仅有损空气环境和市容市貌,还减缓了人流流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艰难的选址一些垃圾转运站原本与居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增多后,住房渐渐包围了垃圾转运站,甚至幼儿园、学校也建在其周围,这样民众与垃圾之间的矛盾又随之而来了。

7、“选址很困难,投诉仍不断。”面临越来越多关于垃圾站选址的投诉,某垃圾转运站的队长赵林(化名)感叹说。天河区城管局环卫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胡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垃圾收运点的设置暂无相关规范,但规划时会尽量避开人流量大的地方。垃圾收运点一般没有其他配套设施,除臭基本上靠人工清洗,因为除臭装置需要供电,而作为临时点的垃圾收运点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垃圾转运站和存放房在设置上都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赵林反映称:“每个站都是慎重考量后的结果,但按照目前的状况,在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几乎没办法按要求选址,很多时候只能是见缝插针,环境影响只能说是尽量减少。”胡先生认为,即便居民入住前清楚垃圾清运设施的存在,日后仍然避免不了冲突。他解释称,以往一些垃圾转运站与居民原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增多后,住房渐渐包围了垃圾转运站,甚至幼儿园、学校也建在其周围,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