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件:现代法律视野下的《红楼梦》命案_第1页
校刊件:现代法律视野下的《红楼梦》命案_第2页
校刊件:现代法律视野下的《红楼梦》命案_第3页
校刊件:现代法律视野下的《红楼梦》命案_第4页
校刊件:现代法律视野下的《红楼梦》命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 岛 滨 海 学 院 学 报2008年第3期 journal of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no.3, 2008 现代法视野下的红楼梦命案王天兰(青岛滨海学院综合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摘 要:以现代法衡量,红楼梦中与薛蟠、王熙凤有关的两个涉讼情节,均可确凿无疑地定性为故意杀人。两罪案几乎将贾、王、薛、史家族的主要人物都牵扯进去,应是作者为四大家族最后覆亡设计的导火索。关键词:现代刑法;红楼梦;命案分析中图类分号:n02 文献标识码:a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举凡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家庭、生活,几乎无一不带给人探究不尽的话题。但有一个方面

2、涉足者寥寥,这就是法律。显然的原因是书中相关情节本来不多,又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话题就较为冷落。其实,故事开篇前的“凡例”已经特别“提醒”,红楼梦的写法是“真事隐去”,代以“假语村言”。 “真事”不铺陈,尽可能略写,如江南的甄(“真”)家;“假语”着意渲染,笔触唯恐不细,如京城的贾(“假”)家。几处涉讼情节就属“真事”一类,作者略写是迫不得已。虽着墨寥寥,但直接揭露官场黑暗,如反照“风月宝鉴”,深藏玄机。所以脂砚斋说:“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好在曹雪芹是练字高手,他提供的这些“法律素材”已经足够循踪蹑迹,试作一个法律分析了。一、红楼梦里的人命、涉嫌罪名及犯罪嫌疑人红楼梦开篇,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

3、正处于炙手可热的上升期,荣、宁二府整日笙歌燕舞,处处富贵风流。但在这个 “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的豪门中,从头至尾,几乎不断出人命。以八十回石头记为本,计有: 1,打死冯渊。薛蟠为争抢一个被拐卖丫头,打死冯渊; 2,逼死瑞珠。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因忽又听的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小丫环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从脂砚斋的批语,尤其是靖藏本回前畸笏叟的批语,我们已知,这是因为贾珍与儿媳妇通奸,被两个丫鬟无意中发现,自然不能活了。一个被逼自杀,一个出家;3,逼死张金哥夫妇。王熙凤贪财,勾结长安节度使云光,强行拆散一

4、对订婚夫妇,致使两当事人双双自尽;4,逼死金钏儿。贾宝玉调戏丫环金钏儿,王夫人反过来责打丫环,并将其撵出贾府,金钏儿走投无路,羞愤投井自杀;5,逼死鲍二媳妇。贾琏与鲍二媳妇偷情,被凤姐撞见。以王熙凤之毒辣,作为其下人的鲍二媳妇,下场好不了,但未必一定要去死。鲍二媳妇上吊, “她娘家的亲戚要告呢”,“贾琏生恐有变,又命人和王子腾说,将番役仵作人等叫了几名,帮着办丧事”,还给了娘家人二百两银子,才将事情摆平,可见事有蹊跷,难保“暗是一把刀”的风姐不会有什么阴招使到她头上;6,逼死石呆子。贾赦为了二十把古扇子,勾结贾雨村,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把扇主石呆子抓走。石呆子是 “要扇子,先要我的命”,扇子一并

5、抄没,等于要了他的命。平儿说他“如今不知是死是活”,显然活下来的可能不大;7,逼死尤二姐。尤二姐被王熙凤骗入大观园,在其掌控之下细细折磨,不出几月便吞金自逝;8,逼死香菱。薛蟠、金桂虐待香菱,至石头记八十回时,香菱已被折磨得“病入膏肓”,“魂返故乡”的日子屈指可待;9,逼死晴雯。红楼梦里死的最屈的一个丫环,“耽了虚名,有冤无处诉”,拖着病体被撵出大观园,几天即亡;10,尤三姐自杀。尤三姐的死,与贾珍、贾琏脱不了干系,更不可忽略的是宝玉。本来住进贾家就如羊进狼群,尤三姐先后被贾珍、贾琏甚至蓉儿算计。但以三姐的品味,这些人根本入不了眼,这一点柳湘莲是有把握的,宝玉就不一样了。所以当他试探宝玉:“你

6、既不知她娶,如何又知是绝色?”宝玉回答:“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柳湘莲立刻顿足:“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回头就找贾琏,索要作为定情物的鸳鸯剑。贾宝玉的这番话,一幅纨绔子弟轻浮无行的脸面,怎么能叫柳湘莲不产生疑心!尤三姐不得不自杀明志,与宝玉直接有关。她和姐姐都是贾府里那些“臭男人”的牺牲品,包括宝玉在内。11,贾瑞、秦钟病死。作为下层小人物,这两人的心理早被那个环境扭曲,忘记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主子们可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他们却不行。稍有出格行为或“念头”,只能死路一条,实际也

7、是那种环境的牺牲品,有深刻的社会必然性。红楼梦中涉嫌犯罪的情节有:1,罪名:故意杀人罪;犯罪嫌疑人:薛蟠;王熙凤,来旺儿等。2,罪名:包庇罪:犯罪嫌疑人:贾政,王子腾,薛姨妈,王夫人等;3,罪名:徇私枉法罪; 犯罪嫌疑人:贾雨村;4,罪名:枉法裁判罪犯罪嫌疑人:贾雨村,长安节度使云光,都察院察院, 5,罪名:虐待罪犯罪嫌疑人:王熙凤、贾琏等;6,罪名:行贿罪 犯罪嫌疑人:王熙凤,贾珍,贾蓉等;7,罪名: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犯罪嫌疑人:薛蟠,薛姨妈等;二、薛蟠故意杀人案“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凶手逍遥法外。这就是红楼梦开场不久

8、发生的薛蟠故意杀人案。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二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薛蟠的年龄,书中有明确交代,“今年方十有五岁”。但此时距案发时间已有一年,原告“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可见,薛蟠作案时年龄应是十四岁。罪犯的刑事责任年龄,应以犯罪行为发生之时为准。我国现行法规定,年满十六岁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薛蟠涉嫌故意杀人,须按上述八类重犯罪承担特殊刑事责任,十四岁已到责任年龄。官府当时缉拿薛蟠,说明依清律他也当承担责任。具备刑事责

9、任能力,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自己的行为同时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通常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除非有精神病,薛蟠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此案属共同犯罪,告的就不止一人,是按共同犯罪立案的。可是“凶身主仆已皆逃走”。薛蟠是首犯,指使者,不排除也直接出手打人,行凶者可能主要是“豪奴”,毕竟薛蟠年龄小。以薛家之富,盘踞金陵之久,涉案豪奴当不止一人,不作讨论。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态。薛蟠行凶,“恃强喝令家下豪奴将冯渊打死”,故意心态展现无疑。但本案贾雨村接手时,作者用了“殴伤人命”四字,使人疑心薛

10、蟠的行为或许仅在阻止冯渊要人,不一定非把他打死。薛蟠的主观意志,到底欲置冯渊于死地,还是意在给他个“教训”?事关案件性质,有必要分析。红楼梦对薛蟠的行为给出了三种说法。门子的说法是:“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冯渊的老仆告:“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依财仗势,众豪奴将小人的主人竟打死了”;作者以第三人称写的是:“薛蟠见英莲生的不俗,立意买了,又遇冯家来夺人,因恃强喝令家下豪奴将冯渊打死”。门子说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便劝说贾雨村不要过于认真,此案与他的恩人有关。他说话故意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口气,有意无意使人产生薛蟠并非执意要打死冯渊,

11、冯渊是伤重而死的,后者的恶性当然要轻得多。但把人打到“稀烂”,如不予置人死地,何至于下手到如此程度?老仆是为主人喊冤,可能说话会宁重勿轻,得过重,但“众豪奴将小人的主人竟打死了”这句话,话中无意识流露了他的吃惊心态。冯家是去要人的,一定会预见薛家“依财仗势”,会拒绝交人,甚至打人,但下如此毒手,出乎意料。把这句话与门子所说“打了个稀烂”相互印证,客观地反映了当时薛蟠的疯狂心态。若再以第三人称叙述作为客观评价标准,三种说法均清清楚楚地表明,薛蟠当时就是要打死冯渊。其实,想替薛蟠掩饰的门子,对薛蟠的形容是很到位的,他说:“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遂打了

12、个落花流水”,他根本不会在乎打出人命,他当时的主观意志,如果不是希望打死冯渊,至少也是放任死亡后果的产生,充其量是“间接故意”。薛蟠的故意是故意杀人,而不是故意伤人。犯罪客体: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客体是人的生命权,故意伤害罪是人的健康权。薛蟠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行为都直指受害人生命,侵犯的是人的生命权。犯罪的客观方面:在人的意识支配之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这是构成犯罪的客观要件。薛蟠指使手下家奴打死冯渊,实施了积极的危害行为,造成了危害结果,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三、与薛蟠杀人案有关的案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本罪的犯罪行为特征是,明知是被拐卖的妇女,予以收买。主观是故意。犯罪客体是妇女的人身自由权

13、利。英莲在五岁时被人贩子拐走,薛蟠“不想偏遇着那拐子,见英莲生的不俗,立意买了做妾”,触犯了本罪。据此,薛蟠至少应当两罪并罚。薛蟠杀人案,牵扯进一批红楼梦的要人,并发引出好几个犯罪案件。 窝藏、包庇罪。本罪的行为对象是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正在受到追查或者正在逃匿的人,既包括已决犯,也包括未决犯。薛蟠身负命案,被应天府追捕,是在逃的未决犯。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是,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正在受到追查或者正在逃匿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薛蟠打死冯渊后,“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住进贾府。“人命官司一事,他却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铜,没有不了的”。但老谋深

14、算的薛姨妈,决不会如此肆无忌惮,这个四十岁的寡妇会调动一切手段保护自己唯一的儿子。说她不知道薛蟠杀人,不可能,因为薛蟠进京,是“同了母妹”一起走的,买来的英莲随行。首先,薛姨妈写信给王夫人等人报信,随后带薛蟠一起执意住进贾府,是为凶犯“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其次,贾雨村最后是以凶手“暴病身亡”结案的。但让薛蟠假死,必须有人证、物证。无论谁作此假证,薛姨妈至少是共犯:薛蟠始终与她住在一起,装不了糊涂,是“假证明包庇”,她是本罪主犯。此案薛宝钗也肯定参与,因为她也有作假证嫌疑:明明哥哥活着,却当死了。其次,她是薛姨妈的主心骨,薛姨妈“有了正经事”一定同“他商量”。薛蟠杀人恐怕是薛家最“正经”的事了

15、,薛姨妈一定会同她商量如何处理,她也一定会出谋划策。但她年龄太小,十二岁,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不能论罪。清律如有不同规定,另说。贾政、王子腾、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是窝藏、包庇罪共犯。这都是薛蟠最有权势的至亲,薛姨妈会在第一时间通知这些人,她要靠这些人消灾。林黛玉进贾府第二天,一早到王夫人处请安,正碰上“王夫人与王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及“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依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这封信谁能写,当然是薛姨妈,事关唯一儿子的性命,不容出任何纰漏,她肯定亲自出马。上述人等接信后,明知

16、薛蟠杀人,却收留其入住贾府,无一能逃脱窝藏、包庇罪责。不只这些人,荣、宁二府都会牵连进来,贾赦,贾珍无一不是知情人,一旦事发,四大家族的整个根基将会随之动摇。 贾雨村徇情枉法罪:此罪主体限于司法工作人员,是特殊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表现有三类行为:对明知无罪的人追究刑事责任、对明知有罪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故意违背事实与法律,无罪判有罪、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轻罪重判。贾雨村是应天府的知府,主审薛蟠案。门子提供的护官符,使他对四大家族的密切关系了如指掌,本案与四大家族的利害关系他当然清楚。为报答贾政知遇之恩,也为日后通达进一步铺路,他“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案件一了,“急忙作书信二封

17、,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曹雪芹笔锋真是犀利,寥寥几字,雨村欲显故隐,据以邀功的心态活现纸上。这个人物是曹雪芹用心塑造的官吏典型,他“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首次出仕不久,即被革职。再次复出,第一件公案就把杀人犯放了,可以说以权谋私无所顾忌。在贾府衰败过程中,他与王熙凤一内一外,相互“呼应”,从根基上侵蚀着贾府。平儿骂他“哪里来的个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一点不假。此案最后东窗事发,贾雨村自己身败名裂,四大家族也将一起被带入覆灭的命运。四、王熙凤故意杀人(未遂)案薛蟠杀人当时就立案定性了,王熙凤杀人案完全不同。不仅在当时没有

18、暴露(即前八十回里),贾家败落也未必一定与此有关。但贾琏休妻,无疑直接与此有关。 尤二姐在嫁给贾琏之前, “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 ,是自小父母指腹为婚。以后因为“张家遭了官司,落败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于是其“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封建社会是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可以指定婚姻,当然也可以解除婚姻,张父写了“退婚文约”,立了字据,又拿了尤家的退婚钱,张华从此与尤二姐已经没有关系了。王熙凤要拔掉尤二姐这颗眼中刺,必须寻找理由。她竟不惜胁迫张华状告亲夫:“国孝家孝背旨瞒亲,杖财倚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以

19、便打压贾琏,挤走尤二姐。张华“深知其中利害”,不仅因为贾琏娶尤二姐并无法律障碍,更要命的是告状缘由直指贾琏亵渎皇权,岂是儿戏。最终堂堂的衙门还是成了凤姐泻私愤的工具。目的达到后,王熙凤起了杀心,要把知情人张华灭口。本案是王熙凤一系列劣迹中最严重的一个,连“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的”贾珍都未必料得到。他防到了风姐可能告状,叹服:“只亏他大胆子”,未必能想到风姐对尤二姐存的是杀心。心狠手毒谋杀张华更应在其意料之外。 犯罪主体:王熙凤、来旺儿。首犯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黛,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来旺儿是娘家带来的陪房,男仆中第一得凤姐信任的,借力处不比平儿少。庚辰本六十七回“闻密事凤姐讯家童”,凤姐得

20、知尤二姐之事后,首先叫来旺儿核实,旺儿回答不知,“风姐听了,下死劲啐了一口,骂道:你们这一起没良心的混账忘八羔子!都是一条藤儿,打量我不知道呢。先去给我把兴儿那忘八羔子叫了来,你也不许走,问明白了他,回来再问你。好,好,好,这才是我使出来的好人呢!”,这三声好,已把旺儿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审完兴儿,“凤姐又叫:旺儿呢,旺儿连忙答应着过来。凤姐把眼睛直瞪瞪得瞅了两三句话的功夫,才说道:好旺儿,很好,去吧!外头有人提一个字儿,全在你身上!”这一声“好旺儿”,一阵长时间的定睛熟视,一个“很好”的夸奖,风姐对这个心腹家奴的失望已溢于言表。旺儿是风姐谋杀张华的唯一知情人,也是执行者。主仆二人一个指使,一个

21、实施,一个是主犯,一个是胁从犯。 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王熙凤杀人是灭口。灭什么口?就是要把指使张华状告亲夫的黑幕永远掩盖起来。贾琏可以容忍张华告他,但不可能容忍王熙凤背后指使,没有一个男人会让老婆如此耍弄。贾琏曾借鲍二媳妇之事对风姐拔剑相向,早已忍无可忍,此事一旦暴露,岂能饶过?凤姐安在贾琏头上的罪名也确实令人心惊:“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竟有四个。国孝是“老太妃已薨”(五十八回),连贾母等都去守灵;家孝是贾敬“吞金服砂,烧胀而殁”(六十三回)。清制,国孝期间严禁婚庆娱乐活动,当今皇上又对“孝”格外重视,竟能“大开天地之恩”,允许嫔妃出宫探亲,岂能容忍

22、国孝期间贾琏这样的贵族办婚事!而尤家嫁女是贾敬治丧期中,贾珍是有官职的,更应罪加一等。“国孝、家孝”两罪,贾琏够得上被“公诉”了,只有死敌才能如此下手。凤姐挑战封建社会三纲之一的“夫为妻纲”,那个时代最基本原则,一旦真情爆露,无论她多么精明,多么家世显赫,多么在老太太前得势,谁也不会帮她,谁也帮不了她。深知此事利害,凤姐后悔“不该把刀把儿递给外人”,产生灭口杀机。犯罪的客观方面:首先,王熙凤制定了两种杀人方案,“或讹他做贼,和他打官司,将他治死,或暗中使人算计”;其次,挑选了动手时机:张华父子离京回原籍之时;第三,亲自选定杀手;最后,下达命令,“务将张华治死,方剪草除根”,派出旺儿实施追杀。本

23、案的特殊在于,王熙凤的杀人行为停止于未遂状态。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行,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故意犯罪的一种特殊停止形态。风姐杀害张华父子的行动“已经着手”,二人侥幸逃脱,完全出于凤姐的“意志”之外。罪行虽没有达到“即遂”所要求的完整形态,但完全具备杀人未遂的修正犯罪构成,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杀人罪名成立。旺儿虽是杀人共犯,但由于主动停止犯罪,属犯罪中止。旺儿这个角色,不由人想起铡美案,陈世美派出杀手,追杀秦香莲母子。面对可怜的母子三人,杀手实不忍下手,最后竟自杀身亡。旺儿中途停手,乃是因为 “人命关天,非同儿戏”,害怕了。曹雪芹对旺儿的处理,或许受到这

24、个故事的启发。与此案有关,王熙凤还同时犯有:行贿罪:凤姐唆使张华状告贾琏、贾蓉,“只要虚张声势,惊唬而已”。为免假戏真做,她叫来娘家的王信,“拿了三百银子给他去打点”都察院,都察院“又素与王子腾相好”,自然依计行事了。既利用婆家,又利用娘家,以两家的权势谋一己之私,真是机关算尽。 虐待罪:本罪是特殊主体,要求与被虐待对象共同生活。主观是故意。客观表现为对行为对象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劳动、不给治病等方法进行摧残、折磨,情节恶劣。尤二姐是贾琏明媒正娶的小老婆,当时合法,与风姐共同生活,属贾琏的家庭一员。风姐亲自把尤二姐接入家门,当然得承认此门亲事。按理,尤二姐在家中地位仅次于风姐,二人也以

25、姊妹相称。悲剧在于,尤二姐对王熙凤的为人根本没有认识,既没有真正理解兴儿说的“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摸了老虎屁股,自己还根本不知道,更想不到其“心里歹毒”的程度,以为“我只以礼待他,他敢怎样”。王熙凤对她不是虐待,是心存杀机。她要“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杀了尤二姐”!王熙凤的手段,尤二姐很快开始领教,赚入大观园后不过三天,就连饭也难吃到口了,“或早一顿,或晚一顿,所拿来之物,皆是剩的”。一个姨太太,大小是半个主子,竟至于连饭也吃不上,贾府上下几百号人,没人能改变这种局面,可见风姐之淫威。原指望忍一忍到贾琏回来,谁知贾琏又得了一个秋桐,早把尤二姐忘在脑后,凤姐乘机变本加厉地迫害

26、,“那茶饭都系不堪之物”,“众人不免又往下踏贱起来”。尤二姐终于看清,自己“哪里是她的对手”,绝望自尽,完全是被风姐逼死的。 追杀张华父子,是八十回红楼梦风姐一系列恶行中社会危害性最大,主观恶性最强的一个。从“弄权铁槛寺”开始,风姐把手伸向贾府大门之外,尝到“坐享了三千两”白银的甜头,之后,“胆识愈壮,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到尤二姐入门时,已胆大包天,无所忌惮。对尤二姐、张华父子直起“杀”心,表明她已不惜伤天害理,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她作恶的顶头。她已为自己的身败名裂创足了条件,从此走向“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末路。本案还牵扯出贾珍

27、行贿罪、都察院枉法裁判罪等案,不再详述。五、小 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完全依靠皇权寄生的白食阶层,号称“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却不创造一丁点财富,奢华生活全靠皇上恩赐。所以即使贵为皇亲国戚,这些豪族内心深处始终有挥之不去的担忧。曹家的鼎盛时期是康熙时代,六次南巡,四次以曹雪芹祖父曹寅任所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然而最能体会“高处不胜寒”的正是曹寅,他“每出拥入邹,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心底之惴惴不安可见一癍。曹寅极富才华,深谙一朝天子一朝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的道理。他预见曹家必有败落的一天:“时拈

28、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这句传世的“紧箍咒”,曹家无人不知。曹雪芹也借红楼梦中秦可卿之口再次复述:“婶婶,你是个脂粉队内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咱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旦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其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脂砚斋批语:“树倒猢狲散之语,余犹在耳,屈指卅五年矣。伤哉,宁不恸煞!”不过进一步证实了这梦魇般的咒语始终伴随着曹家,直到变为现实。然而皇上的变脸虽不可预测,自己的行为却可以控制。可惜的是,这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豪门贵族总是以自己的作孽加速其覆亡的进程,为改朝换代的皇上剪除异己提供口实。我们现在已知,曹家是在雍正六年,即1728年被革职查抄,罪名竟是“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