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河道采砂规划_第1页
2010~2014年河道采砂规划_第2页
2010~2014年河道采砂规划_第3页
2010~2014年河道采砂规划_第4页
2010~2014年河道采砂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居湘(湖南)、鄂(湖北)、赣(江西)三省九县的中心,版图面积4504平方公里,县境南北距离76公里,东西距离97公里,有人口82万,辖36个乡镇,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和主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与相邻9县人口总数为412万。修水为修河的源头,修河为江西五大水系之一,该河全长约700里,源自黄龙山,流入鄱阳湖,以其修长得名“修河”。 修水县位于幕阜、九岭山脉之间,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1715.5米。年均温16.5,年降水量1580毫米,日照充足。修河主流发源于铜鼓大沩山,流经修水、武宁,于永修吴城入鄱阳湖。河源至吴城主河长389公里,集水面积14700平方公里

2、。修河以永修县城及柘林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地形多为崇山峻岭,海拔多在5001200米,森林茂密,河流切割较深。修水县至柘林,河道穿行于丘陵山区,河面渐宽,柘林至吴城81公里,河流逐渐进入平原地区,两岸地势低洼,汛期受鄱阳湖顶托,洪涝较为频繁。整个流域呈东西长、南北窄矩形。我县处于修河上中游,修河流域支流众多,2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有9条,分别为山口水、渣津水、东港水、溪口水、杭口水、杨津水、奉乡水、安溪水、洋湖水;其中山口水为最大支流,集水面积1735平方公里,渣津水集水面积952平方公里,安溪水集水面积516平方公里。我县修河流域内有东津、抱子石等水库,其中以东津为最大,其集

3、水面积1080平方公里。总库容7.95亿平方米,装机容量6万瓦,设计最大下泄流量124立米/秒。修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是我省雨量充沛地区之一,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左右,雨势从东南到西北依次递减,暴雨中心多出现在上富、奉新、安义一带,一般雨季集中在56月份。本流域洪水多系短历时暴雨所致,洪水涨落较快。整个洪水过程仅12天,有的还不及一天。东津水库对本县修河流域洪水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其余水利工程对本流域影响不大。近些年来,我县河道砂石资源随着城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加,河道采砂也日益俱增,为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保河道防洪安全,进一

4、步规范和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1、概要1.1河道概况修水县境内河流属修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境内10km以上河流众多,水系纵横,我县河道受区域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属冲积山区河道,河道有顺直、弯曲、蜿蜒和分叉等河型。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人们陆续在主要河道两岸修建了大量的河堤和护岸,结构有砌石的、有土质的,这些河堤和护岸构成了河道防洪的重要屏障。1.2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2.1河道采砂状况2005年以前我县河道砂石资源较为丰富,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5、,建筑市场需求的砂石量较少。山口水、东津水、安溪水、修河中游等干、支流河道砂石储量较多,且砂石质量好。当时砂石开采方式,主要是以采砂船挖采为主,个体户农用车、装卸车零星、分散自采,供应市场。县水利部门作为河道管理的主管单位,依照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至2010年之前批准了60处采砂点;而对三五成群的个休及个体农用车零散采砂石的无法进行集中管理,还有少数人乘夜晚开着挖掘机、运输车擅自到河道内偷采砂石行为。1.2.2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河道采砂,获取许可开采的采砂户和无证采砂户的法律意识淡薄和受经济利益驱动,超规定范围开采和滥采乱挖河道现象难控制,造成的危害较大。目前河道采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6、1、残渣弃料随意堆放,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和河岸(堤)安全,有造成毁坏农田的后果,损害群众利益。2、非法采砂引起的水事纠纷多,群众反映及举报事件相应也多,影响社会稳定。3、采砂点分散、线路长、监管人员少,执法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证无序偷采、乱采活动屡禁不止。1.3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1.3.1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根据我县的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坚持河道采砂与河道治理、河道防洪安全相结合;坚持河道采砂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土地治理规划相统一;坚持河道采砂与我县旅游开发相结合;坚持宏观控制与微观调节相结合,保障市场供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相结合为原则。1.3.2河道采砂规划的任务1、

7、按照河道砂石资源量,划定河道可采区和禁采区,确定开采期和禁采期。2、建立健全河道采砂许可制度。申请在河道采砂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县水利部门提出申请,提供有关材料,按河道采砂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审批。3、加强对河道采砂许可证的管理和检查验审。河道采砂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审批和采砂许可证规定要求进行采砂作业。禁止无证采砂和违章作业。1.4河道采砂规划我县的河道砂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修河主干流河道、渣津水河道、山口水河道、奉乡水河道中下游及安溪水河道;汨罗水河道及其它主要分支流的山涧盆地河道段砂资源相对较多,但砾石较少;溪口水河道、噪口水河道、奉乡水上游河道的河床主要是以砾石为主。根据各河道的沙石储存量及市场对

8、沙石资源的需求,考虑到河道断面的宽窄及河道防洪安全,保护水环境和旅游景区线路的视线划定河道可采区和禁采区。1.4.1可采区划定渣津水至修河主干流修武两县分界处可开采的河段规划为21处,分别在渣津镇噪口水噪口铺至黄源垅河段(长潭砂场)、东堰殿下至南山河段(螺丝顶砂场)、渣津水朴田河段(四角洲砂场)、渣津水小斗岭至下车水河段(湖潭角砂场)、渣津水帅塅村河段(帅塅砂场)、渣津水司前村河段(司前砂场),马坳镇渣津水十甲河段(十甲砂场)、渣津水塘三里河段(二三四点砂场)、渣津水青板桥河段(青板桥砂场),西港镇修河郭家滩电站库区修口河段(修口砂场)、焦步滩河段(焦步滩砂场,修口二组河段)、马祖湖河段(马祖

9、湖砂场),修河杭口镇上高塅至下高塅河段(民兴砂场)、修河麻滩河段(杭口砂场),四都镇修河抱子石河段,太阳升镇修河饶家河段(幸福砂场)、修河湾头(三都村砂场)、修河杨梅渡河段(太阳升沙场)、石岐村河段(石岐砂场)、坪塅村河道(坪塅砂场)、渡口至港口河段(三都灰沙砖长砂场)。其他流域规划可开采的河段21处,分别在大桥镇汨罗水关西河段(关西砂场)、彭家堰至东狱殿河段(琵琶塘砂场)、东岳殿至鲁操桥河段(东岳环保砂场)、三坳至界上村河段(垅塘砂场),全丰镇噪口水双港口河段(双港口砂场)、噪口水下西源至洞下河段(洞井砂场),古市镇噪口水画坪河段(画坪砂场)、古市河段(东山砂场)、古市垅口河段(垅口砂场)、

10、冷水井至中塅河段(古市灰沙砖厂砂场),山口镇山口水山口电站大坝下游河段(山口砂场)、柘蓬河段(柘蓬砂场),漫江乡山口水尚丰村河段(尚丰来苏砂场),征村乡山口水茶子岗电站库区河段、山口水上湾至华家湾河道(洲上鱼坑砂场)、熏衣村河段(熏衣砂场),何市镇奉乡水何市河段(胜利砂场)、奉乡水征村杨田里上游河段(杨田里上游砂场)、奉乡水征村杨林里河段(杨林里砂场),宁州镇安溪水走马河段(走马岗砂场),溪口水董家窝河段(董家窝砂场)。其它河道砂石资源量较少,加上河道断面较小且窄,不宜进行开采砂石。1.4.2禁采区划定禁采区河道内严禁一切经营性采砂活动。划定河道采砂禁采区范围为:修河的杭口镇明月湾至抱子石大坝

11、十里秀水河段;山口水龙潭峡水库库区熏衣桥至大坝(修铜线公路)河道,龙滩峡水电站大坝以下至修河大洋洲河段;安溪水除八一砂场及月山砂场保留区河段外,均属禁采区;禁采区河道禁采期为3年。1.5河道采砂影响分析1.5.1水污染现状我县沿河两岸(修水县城在外)工业废水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河道,生活污水、建筑施工用水及部份垃圾也排放、倒入河道,是河道主要水污染源。1.5.2采砂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按照批准许可的范围采砂,既可以扩大河道的排洪断面,加大河道的行洪能力,有利于防洪安全,又有利于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此,采砂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不大。但是,对无证无序乱采滥采以及偷采河道砂

12、石,残渣弃料随意堆放,就会防碍河道行洪,影响河堤或护岸安全,甚至损毁沿岸农田,破坏水工程及其他工程,对当地会造成经济损失,对水体也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1.6环境影响评价1.6.1河道采砂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我县属修水水系的上中游,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的问题,加上河道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流域内的沿河城镇防洪标准多数只有3-5年一遇。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份主要河道及农田、村庄、公共设施和公路的重要河段、水利、公路部门都修建了防洪护岸。但大部份河道仍是原始河堤或护岸,甚至受历次洪水冲毁的护岸,至今仍未修复。防洪标准低,河床抬高,砂石淤积严重,影

13、响行洪能力。因此,对大部份河床抬高,淤积严重的河道段规划合理采砂,疏通河道,加大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是河道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可以改善水环境,保持青山绿水相衬映。1.6.2河道采砂是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举措河床抬高,淤积严重,对河道行洪是一大障碍,但这些砂石资源趟在河道里,不进行充分利用,其实就是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对砂石材料迫切需求,规划好河道采砂方案,充分变废为利,一方面使砂石资源得到利用,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又为国家创造财富。1.7结语与建议1.7.1结语我县是洪涝灾害较重的山区,现状防洪治涝标准低,频繁发生的水患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此外,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

14、破坏等都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大部份主要河道的河堤、护岸没有得到整治和恢复、解决河道行洪能力,只有通过对河道的淤积河床进行治理。疏通河道与合理采砂相结合,编制河道采砂规划,分期实施,可以加大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以达到河道防洪安全。1.7.2建议河道整治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及社会稳定的大事。河道整治要搞好规划方案,国家要加大对河道整治的投入,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管理力度,严格审批采砂许可,做到合理有序进行河道采砂,确保河道安全行洪。2、河道基本情况2.1河道概况2.1.1地理位置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之间

15、,地理位置为东经1135711456,北纬28472922,东连靖安县,南靠奉新、宜丰、铜鼓三县,西临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通城市,北接湖北省崇阳、通山两县,全县辖区总土地面积4503.72km2,东西长85km,南北宽67km,幅员面积为江西各县之首。2.1.2地形、地貌修水县境四周高山耸立,群山环绕,地势较高;中部则低山起伏,丘陵广布,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北幕阜山脉与东南九岭山脉呈环抱之势,使中部腹地形成一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全县最高点为县境东部的山门峡,海拔1716.5m,最低点为东北部修河出境处港口,海拔约75.0m。境内海拔在1000m以上的山地面积约580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3

16、%,海拔在500-1000m的山地面积约为2348 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2%,海拔300-500m的丘陵面积约925 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海拔在300m以下的低山丘陵面积约606 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4%。从地貌成因分析,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溶岩地貌均有发育,且互为作用,互为存在。中低山区纵向切割深度大,地表岩体相对较为破碎,起伏较大,丘陵地区普遍存在剥夷面。复杂的地貌形态,深刻地影响了修水县的水文气象格局,制约了土壤、植被的发育过程,导致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2.1.3水文地质、土壤修水县地下水受气候、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其富水性极不

17、均匀。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侧向渗透补给,在一定地貌形态上通过断层、基岩裂隙渗透而形成,河川基流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由于地下水的循环交替作用强烈,其动储量大于静储量,具有典型的山地丘陵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修水县地下水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孔隙水、断裂脉状水和岩溶裂隙水等四种类型。其中基岩裂隙潜水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于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所属低山丘陵谷地及大片花岗岩区;孔隙水分布范围不大,但富水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县境内修河及其一级支流两侧阶地;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县境内清水岩及布甲一带的石灰岩地区;断裂脉状水主要分布于县境内溪口至太阳升一带的向斜断裂带中。一般境内地下水

18、的补给区与排泄区基本一致,地下水的分水岭与地表水的分水岭基本基本相同。2.1.4河流水系修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即九岭山脉大围山西北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135611601,北纬28232932。行政区涉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武宁、永修、瑞昌,宜春市铜鼓、奉新、靖安、宜丰、高安和南昌市安义、新建等3市12县(市)。流域东临鄱阳湖;南隔九岭山主脉与锦江毗邻;西以黄龙山、大围山为分水岭,与湖北省陆水和湖南省汨罗江相依;北以幕阜山脉为界,与湖北省富水水系和长江干流相邻,总流域面积1479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9%。整个流域西高东低,东西长、南北窄,形似芭蕉叶。

19、修河干流流经铜鼓、修水、武宁、永修县,于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汇入鄱阳湖,全长419km。修河水系绕山穿谷、河溪密布,右岸较左岸发达。修水县城抱子石以上为上游段,河道群峰夹岸,水流湍急,河道平均比降1.05,河面宽50-100m;抱子石至柘林水库大坝为中游丘陵河段,三都、修水两大盆地位于此段,河道平均比降为0.42,水面逐渐拓宽,由150m扩宽至300-400m;柘林以下为下游,河道渐入冲积平原,水势平缓,河道平均坡降0.462。修河汇入的流域面积5001000 km2一级支流3条(渣津水、安溪水、山口水),10003000 km2河流1条(东津水), 3000 km2以上河流1条(潦河)。修河是

20、修水县境内的主要水系,境内主河道全长134km,境内流域面积4222km2,由渣津向下汇合司前水、大桥水、东港水、东津水、山口水、溪口水、杭口水、奉乡水、安溪水、杨湖水等10条支流后,蜿蜒曲折,呈树枝状分布,流贯全境。县境西部汨罗水为修水县另一水系,发源于幕阜山脉的黄龙山,流经黄龙、水源、大桥后进入湖南省平江县境,最后汇入湖南汨罗河,境内全长44km,流域面积270km2。修水县境内河流众多,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河流有:渣津水(流域面积952 km2)、北岸水(又称溪口水,流域面积478 km2)、杭口水(流域面积228 km2)、山口水(又称修水水,流域面积1735km2)、安溪水(又称

21、黄沙水,流域面积516 km2)、洋湖港水(又称洋湖水,流域面积273km2)、东港水(流域面积274 km2)、杨津水(流域面积209km2)、奉乡水(流域面积450km2)等9条。2.1.5水文气象修水县地处中纬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地貌形态影响,其气候呈现为复杂多变、垂直差异大的山地气候,常年日照时间相对偏少,云雾较多,温差悬殊,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秋短,夏秋长。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80hr,平均日照百分率约为38%;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低气温为-11.6(1967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9(1953年8月15日

22、);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7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342mm,最大年蒸发1567mm,最小年蒸发97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80%。全县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因地形地貌的差异而差别较大,总的分布趋势是:县区四周山区多于中部盆地,一般为1400mm-1700mm之间,局部地区略小于1150mm或略大于2050mm。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2.4mm,降水在年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的40-50%集中在第二季度。由于县境内高山、丘陵及盆地共存,地形差异变化大,同时雨量在年内分布不均,因此暴雨季节产生的洪涝灾害和无雨季节的干旱年内也同时并存。一般区内暴雨历时多为1天,最长可达3天,区内河流纵坡均较陡,洪

23、水汇流迅速,洪涝灾害一般历时较短,但洪峰量大,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洪水特征。干旱主要在年内无雨季节,一般干旱时间长为10-15天,最长干旱期不超过2个月。2.1.6泥沙特性据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2005年11月编制江西省鄱阳湖采砂应急规划报告:修河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087-0.136kg/m3,多年平均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59.4104t。入河砂量年内变化规律与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一般是丰水年多沙,中水年中沙,枯水年少沙。入河泥沙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总量的85,其中汛期4-6月占60。修河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输沙量36.8104t。2.1.7土壤与植被修水县成土母质复杂多样

24、,呈现互为层叠、混合的特征。根据农业部门普查结果表明,县域有红壤土、水稻土、潮土、石灰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八种土类,其中红壤土最多,分布最广,占总数的80%以上;水稻土与潮土分布面积不大,不足10%,是目前耕地中利用率最高的土壤类型;此外还有石灰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土类零星分布于全县各地,总面积约占总数的10%。修水县植被类型及组成种类复杂多样,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制约,西部地区植被稀疏,东南部及北部山区植被发育良好。由于人为活动影响,植被破坏严重,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9.2%。从地区性天然植被看,大致可分为针叶林和针阔叶

25、混交林,其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且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其大部分为天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李阳山等地。山地矮曲林和山地草灌丛、山顶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上山地,其中多为乔木遭破坏或蜕化后的次生植被。2.1.8水生动植物修河湿地包括水域、滩、岛屿等,修河湿地动物资源主要有鱼类(鲤、鲫、鳊、青、草、鲢、鳜、鲩、鲑、银等),鸟类底栖动物(螺、龟、鳖)和学游生物等,主要植物有香根草、绿藻等。2.2水文,泥砂特性及床砂质2.2.1水文修水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7,多年平均为239266天,多年平均降水为1577mm,多年平

26、均蒸发量为1342mm,多年平均湿度为7580%,年平均风速为2.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虽然水资源丰富,但降水的时空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差异也很大,因而洪旱灾害较为频繁。2.2.2泥砂特性及床沙质我县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县内河流属山区性河流,且面积较小,河流都具有洪峰陡涨陡落,水位、流量变幅大,历时短的特点。汛期久晴不雨时,也能出现枯水,而在枯水期遇大雨,也常出现洪峰。年内枯水期的历时比大河要长得多。山区河流按自然地理又可分山区段,过渡段和盆地段,水流特性因河而异,山区段河床比降一般在10%以上,河床多系岩石,河岸

27、石嘴和卡口较多,对河槽水流起控制作用,形成不规则的流态和险恶的水流,并影响水面线呈阶梯状。过渡段河流一般在0.25%1.0%之间,流速较山区段河流为小,盆地段河道的比降在0.1%左右,流速小,水流较平稳,河槽较宽浅,水流分散。泥沙来源及其运动,由于地质、地形、气候和植物覆盖的差异,同一类河流,其特性略有不同。我县河流属山区河流,又可分为山区段河流,过渡段河流和盆地段河流,修河山区段河道均由岩石组成,河床稳定。山区河道的沙、石集中来源于汛期,枯水期则清澈见底,过渡段河道,河床成因河段而不同,盆地段河道洪水时来沙,粒径较细,表明泥沙来自上游,当枯水时悬沙粒径较粗,但上游此时来沙较少,水流中悬砂主要

28、是本河段的底沙转化而来,悬沙对河床地形起相当作用。据现场调查分析情况表明,我县山区段河道和部分过渡段河道泥砂无法停留,基本没有储沙量,只有部份过渡段储存些砾石。主要砂石的储存分布在盆地段河道及河道的弯道段。河道的床砂质:溪口水、杭口水、噪口水的河道属砂岩、板岩地质,河道上游及两岸岩基基本裸露,河槽底均属岩石,槽底以上大部是砾石河床,砂粒较少,砾石层深度约1.54.0M不等;砂质较差,是该区缺砂材料的不利因素。而修河水系的其他河道地处花岗岩、红砂岩、砂岩、灰岩地质区,河道上游及两岸均岩石裸露,有风化层,强风化层,河槽底为花岗岩、砂岩、板岩层,槽底以上均为砂、砾石层河床,厚度1.0M10.0M不等

29、,砂均由花岗岩、砂岩、板岩脱落风化演变而成,砂质良好。 2.3地质概况修水县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钱塘台拗修水一武宁凹褶断束区。区域地质特征是地层是北东一北东东向展布、构造总体也呈北东一北东东走向,其中北部九宫穹断束主要由中元古界地层组成,修水一武宁凹褶断束主要由下古生界和早三叠统地层组成、中部九岭台隆,其核心为规模巨大的九岭花岗体,两侧为古老的中元古界地层。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等于度区,设计时可不进行抗震复核。2.4已建涉水工程与拟建涉水工程规划概况2.4.1已建涉水工程概况1、修复、新建防洪河堤、护岸工程概况自古

30、以来,频繁的洪旱灾害给修水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人们与大自然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昔日建成的古碣、河堤、护岸仍在继续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解放初期至今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人民齐心合力修复和新建了一批重点河道的河堤、护岸上千余处,总长50余公里,有效地保护沿河两岸的农田、村庄及公共设施,减轻了洪水灾害带来损失。2、修建蓄水工程概况五十年代末期后,我县就开始了在河道上游修建众多的灌溉水库蓄水工程及发电蓄水工程建设。至今全县已建成大中小灌溉水库14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2330万m3,小(一)型水库38座,总库容7599万m3;小(二)型水库111座,总库容28

31、34万m3。全县建成电站160座,其中大型水库一座(东津电站),总库容79500万m3;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10735万m3,小(一)型水库30座,总库容7870万m3;小(二)型水库30座,总库容907.3万m3;小山塘水库96座,总库容87.3万m3;从2005年至2010年已对23座小(一)型、2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河道上游所修建的水库工程对山区河道拦蓄洪水,调节洪峰起到了显著作用,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供水发挥重要任用。2.4.2拟建涉水工程规划概况虽然在河道上游修建了一批中小型水库工程,起到拦蓄洪水、调节洪峰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淤积河床段的河道采取了合理采砂拓宽河道断面

32、,扩大行洪能力,对河道防洪起到有效作用。但因历史上的洪水毁坏河道的护岸,仍未修复完善,加上原有的河道防洪标准低,有的河道段河堤仍是原状,且洪灾仍是我县的一大危害。为了进一步加大河道的整治力度,减轻洪灾的损失。我县于2008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2008年5月编制了修水县修河中小河流规划报告,并通过专家审查。上述规划是我县河道整治的方向,规划实施后,必将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5航运现状与航运规划概况2.5.1航运现状鉴于修水县是修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河床比降较大,限制了航运业的发展。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修河作为经商货运和客运运输通道。

33、1975年柘林水库建成后,截断了航道。2.5.2航运规划概况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不断完善,如高速公路及农村公路等建设,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起到了巨大作用。对于山区河道的航运业已成为历史。山区航运花钱巨额,效益甚微,更无航运规划。2.6生态环境现状2.6.1依法审批河道采砂许可证我县河道原有砂石资源较为丰富。2005年以来,随着招商引资项目在城郊落户。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公路及农村公路,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紧锣密鼓动工建设,河道砂石资源也随着建筑市场需求,而开采成风,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河道采砂户接连不断,县水利局依照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

34、现场勘测,当时审批了45个采砂点,主要分布在修河干流及一、二及支流河道上。2.6.2依法采砂,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当时审批的河道采砂点大部都在修河主河道及修河一、二及支流上,紧靠县城及各乡镇集镇,采砂作业的浑水沿河而下与两岸青山极不相衬,集镇居民及市民反映强烈,影响修水县形象,县政府要求水利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整改。县水利局及时采取措施,下达通知沿河采砂户停业整改。1、对堆积在河道内的弃渣弃石,限期推平回填,确保河床平顺,行洪畅通。2、库区公路沿线的各采砂户停止采砂作业,保证河水清洁。3、按期验审,按期缴纳规费,对审批开采范围到期户,不再审批。到目前为止,2010年以前审批了60个采砂点,主要分

35、布在修河主河道及修河一、二及支流河道上,其它的采砂点都停止作业。所以我县的河道采砂对生态环境没有大的影响。3、河道演变分析3.1历史河道演变河道按自然地理划分为山区性河道,平原河道和两者之间的过度河道(包括丘陵区的河道)。山区性河道又可分为山区段、过渡段、盆地段河道。我县河道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境内河道属山区性河道。历史上山区河道属于天然河道,河道顺低凹处形成,蜿延曲折,虽然古代人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河道上修建了一些临时或固定碣坝及防护护岸,都是遵照当时的自然规律兴建的,起码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少,河道上游及两岸植被良好,水土流失相

36、应较少,所以河水清净,基本无阻,自由畅通,且两河堤(土堤或干砌石护岸)稳定,洪水造成的损失也少。可称得上是青山绿水、碧水蓝天,河道环境优美。3.2近期河道演变及趋势修水县地貌形态以山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且山地坡度陡峻,受暴雨的强烈溅击,植被低的坡面形成的径流,带走了大量的泥土进入河道,产生自然水蚀现象,属自然水土流失,对河流的危害影响不大。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的流失,其表现是:政策失误,大量森林遭到滥伐。1958年大炼钢铁时,伐木烧炭,农村办集体食堂,村前屋后挡砂避风的防护林木及风景林大量被砍伐;“文革”运动中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山区也要搞“粮食自结”,我县山区在坡地上毁林开垦,种

37、植粮食,森林一次再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山区新公路的开辟,大量废弃土石毁坏了沿线植被,以至发生滑坡、泥石流;人口的成倍增长,建房用材及生活燃料柴薪也大幅度增加,造成森林大量不合理的砍伐;林业生产上采用全垦造林和全垦抚育,加剧了山地的面蚀;造林上存在“重杉轻阔”的做法,不少乡村砍掉了次生阔叶林后,全垦栽植杉树,破坏原有的植被,使土地裸露,失去了保护等等。数十年来,森林面积锐减,水土长期严重流失,加上山区历年暴雨和大暴雨连续不断,水土大量流失,造成了河道淤积,河床普遍抬高,再加上坡地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淤积却越来越严重,山洪暴发,河道受阻,水位上升,过水断面窄,河道弯曲段河道的护岸被冲毁,农田冲毁受淹

38、,有的河道段危及村庄安全。曾在1983年全县河流调查规划测量时,发现当时的河道与原有的河道(主要是盆地段),在断面上,弯曲段河道都大于原河道的尺寸。出现河道宽度,在变宽,变曲河道的凸、凹越变越大,凸侧为浅滩,凹侧为深潭。由于洪水毁坏的河道护岸线太长,修复跟不上毁坏速度,只能修复危及农田及村庄的和城镇的重点河道地段。所以洪水造成河道创伤至今仍未修复,到现在止,今天的河道状况与1983年河道状况(主要是盆地段河道)相比,其过水段面及弯曲段断面可能尺寸又有增大。这说明河道没有进行综合治理,河道年年都在演变。演变的趋势,没有设防河道,靠近农田的,农田继续冲毁,靠近村庄危及村庄安全,河道的演变也随着自然

39、演变。如按规划实施,进行综合治理,河道的演变的可能性小,洪灾危害轻,损失小。3.3河道泥沙补给分析从目前的河道泥沙补给来源分析:1、河道上游及两岸的水土流失进入河道是泥沙补给的来源。2、河道两岸河堤及农田冲毁后的泥土砂进入河道是泥沙的补给来源。3、裸露的岩石风化剥落后进入河道运动后演变为泥沙也是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县旅游事业不断升华,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国家重视生态示范区建设,大量推进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各乡镇村都进行了封山育林,对荒山、荒坡进行了造林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起到了保土保

40、水功能,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但是对河道的泥沙补给也相对减少,从发展前景看,河道内的砂石是永远跟不上建筑市场的需求,今后一个时期的砂来源主要是靠人工砂供应建筑市场。4、规划的必要性4.1河道采砂基本情况修河采砂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修水建设对砂石的需求量由少到多不断攀升,发展至目前的砂石量剧增,采砂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采砂的方式由人工到机械,采砂设备小功率到大功率的挖掘,经济利益日益明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沿河一些群众和单位开始掠夺式开采河砂资源,乱采滥挖的现象预演愈烈,大量采砂机具云集河面。对河道防洪、河道水工程安全、社会稳定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依法对河道采砂管理,

41、规范河道采砂秩序,治理整顿非法采砂活动势在必行。2002年7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为河道采砂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非法采砂活动。2005年以前本县河道砂石主要是城乡基础设施及群众新建房屋所用的地方材料,均由个体、拖拉机、农用车开到易取的河道地段自采,作为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来源,对河道的危害不大。随着招商引资项目在我县落户,城镇和公路建设日益增加,建筑市场对砂石资源的需求也随着增大,且城镇建设、公路建设、厂区建设等主要工程均座落于各乡镇集镇和县城的修河水系河道范围上,所用的砂石资源也依赖修

42、河主干河河道及一、二级支流河道储存的资源,河道砂石开采方式有:一是批准河道机械采砂的有60户,其中机械船采砂的50户,分别在修河主干流及一二级支流河段;机械采砂机采砂的10户,分别在修河主干流及一二级支流河段;由采砂户供应建筑市场。二是对公路建设采用的砂石天然料,根据县政府的意见采取选定的河道批准临时河道采砂许可证,批准期限为12个月,定时、定点开采。三是三五成群个体农用车各自零散在河道内采砂石。四是有的个别项目承包者,乘夜晚,纠集运输车,开着挖掘机擅自开往河道内偷采砂石等。上述的四种采砂石户中,前两种虽然已批准获采砂许可,后两种属非法采砂石行为,都是法律意识淡薄和受经济利益驱动,致使我县河道

43、采砂存在滥采乱挖现象。修河水系的主河道山口水、渣津水、安溪水及支流河段的砂石主要为山区公路和农村公路及部份镇村房屋建设所用,能满足自给需求,但均存在河道采砂滥采乱挖现象。4.2河道采砂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河道采砂,获取合法许可开采的采砂户与非法采砂户的法律意识淡薄和受经济利益驱动,滥采乱挖河道,后者造成的危害极大。目前河道采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残渣弃料随意堆放,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和河堤安全,造成毁田的严重后果,损害群众利益。2、非法采砂引起的水事纠纷多,群众反映及举报事件相应也多,影响社会稳定。3、采砂点分散,战线长,监管人员少,执法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证无序偷采乱采活动屡禁不止。4

44、.3非法采砂的危害危及堤防安全。不遵循天然河道水流的自然规律,无计划、无目的、无条件地进行乱采滥挖河砂,容易改变局部水流运动形态,破化原有的冲淤平衡,引起主流摆动,河槽下切,河岸崩塌,而且容易引发新的险工险段。破坏水生态环境。河道中的洲滩较多,均为河砂开采区,如果过量、盲目开采,会使河床发生变化,破坏水生物栖息地,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同时,大量的采砂机具云集作业,生活生产废污水、污油直接排入水中,对附近水域的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破坏水生态环境。破坏沿岸设施。由于采砂作业不当,易使沿岸涉水工程设施遭受破坏,造成重大损失。扰乱社会治安。受采砂利益的驱动,在行政边界地区为争抢采区经常发

45、生地区间的群众性纠纷。为争抢砂石资源而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现象,对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带来很大影响,致使社会治安严重恶化。4.4采砂管理存在的问题采砂管理设施落后,执法装备落后,难以适应管理要求。地方保护严重。由于乡镇村的干部群众思想保守,缺乏河道砂石资源属国有的观念,特别是一些乡镇直接参与到采砂管理中。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使采砂管理目的难以达到。采砂作业现场监督动态管理难度大,采砂业主为自身经济利益,随意乱采现象突出,对全局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采砂规划编制滞后。4.5制定规划的必要性河道砂石沙土是河道稳定、水砂平衡的物质基础,可供开采的河道砂石

46、土是一种有限的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有限度地开采,有助于疏通河道扩大行洪能力,但无限制地、掠夺式的开采,将会破坏河道的河势和河床的冲淤平衡。从我县近些年来的河道采砂状况看来,修河支流的渣津水、安溪水、山口水的砂石资源面临枯竭和水生态失调,汨罗水的大桥镇所在地河道段砂石层河床已采净,现已是裸露的红砂岩风化层河床,已危及河岸的安全稳定。因此,对河道采砂,必须对河道的储存量进行全面勘察测量计算,严格控制总量,控制过度开采。我县河道属修河水系的上游,由于沿河建有多座设河建筑物,河道砂石无法下移,河道砂石是有限的,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敏感性和突发性,实践告诉我们,

47、对于河道采砂,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强化采砂管理,合理有序开采河道砂石资源,才能确保河势稳定,安全行洪,保持良好水生态环境。5、规划原则与规划任务5.1规划的原则编制修水县修河采砂应急规划遵循以下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规划应与服从于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防洪规划、河道治理规划。在保证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沿岸工农业生产正常运用和满足生态环境要求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河砂资源,使河砂开采逐步走向依法、科学、有序的轨道。采取规模适当,利于管理并尽可能与行政区划一致,有利于提高河道行洪

48、能力。河道采砂规划的主要原则如下:1、河道采砂是加强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2、河道采砂必须服从河道整治规划,保持河势稳定,确保防洪安全为原则。3、坚持河道采砂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土地治理规划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河道采砂与我县旅游开发相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调节相结为原则。5、坚持砂石储存量及市场需求,合理开发和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相结合为原则。6、河道采砂必须按河道主管部门批准的开采范围、深度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在作业区边缘设立安全警示标志。5.2规划任务5.2.1规划范围修河全县36个乡镇,156条河流。5.2.2规划期以2009年

49、为基准年,考虑到河道演变和来砂来水的影响和岸线的变化,确定规划期3年,即20102013年。5.2.3规划主要任务根据修河近期演变情况,来水来沙变化以及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等要求,提出修水县修河可采区的规划范围,并确定其相应的禁采期,提出禁采区和保留区划定原则,并确定相应的禁采区和保留区,提出规划实施意见,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河砂资源,实行依法、科学、有序开采。1、要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科学制定河道禁采区、保留区和可采区,确定开采期和禁开期。2、要建立健全河道采砂许可制度。申请在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按照河道管理权限

50、分级审批。3、要加强对河道采砂许可证的管理和检查验审。河道采砂业主必须严格按照审批和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要求进行采砂作业。禁止伪造、涂改或买卖、出租、转让河道采砂许可证,禁止无证采砂和违章作业。4、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向本县政府通报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情况,并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6、采砂规划河道采砂规划的控制条件:1、凡是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和对生产有不利行为的河段禁止开采。2、影响河道行洪、危及河堤、护岸安全,有可能破坏农田、房屋的河段严禁开采。3、对河道上的水工建筑物、公路、桥梁等建筑物有可能造成影响的河段严禁开采。4、对主要旅游线路及旅游景区、景点地段河

51、道禁止开采。2010年2013年修水县河道采砂规划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河道的砂源和砂石储存量、河床地质构造、河道的防洪安全,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环境和旅游线路及景区视线等情况划定禁采区、保留区、可采区。6.1禁采区划定6.1.1禁采区划定原则以维护河道与河道治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与水生态环境,造成沿河损失及危害性为原则。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河岸线稳定的水域禁采区范围:重要险工险段划定离岸脚为100m,一般划定为90m,一般岸线其边缘划定2050m。直接影响其他重要设施的水域禁采范围:重要水文站测验断面上下游1000m,跨河大桥上下游200m,泵站周围150m,过河设施标志上下游

52、300m。权属纠纷地段划为禁采区。6.1.2禁采区的划定对采砂影响到河道、河堤、护岸、农田、水工程及其他重要设施安全的河段划为禁采区,禁采区内严禁任何开采活动。下列范围划定为河道采砂禁采区:(1)修河十里秀水河段(即修河杭口镇明月湾河段至抱子石电站大坝上游区河段);(2)修河马坳镇七二四矿修河河段至郭家滩电站库区河段塅上村砂场(二级公路公路桥两次穿过库区)。(3)山口水龙潭峡电站坝址下游至山口水与修河交汇处大洋洲河段;(4)山口水龙潭峡水库库区熏衣桥至大坝(修铜线公路)河段;(5)安溪水彭桥电站大坝至湘竹电站大坝库区河段(县城引水水源保护工程区);(6)安溪水龙泉电站大坝及以上3000m河段(

53、县城引水水源二级保护工程区);(7)安溪水东风堰至龙泉电站大坝河段(县城引水水源一级保护工程区);(8)修河的各分支流未定为可采区及保留区河段均划定为禁采区。6.2保留区划定6.2.1保留区划定原则保护河道生态平衡,确保河道原貌及河势稳定。6.2.2保留区划定对开采条件较差,或因暂时无砂可采或因采砂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以及水生态环境有潜在影响的河道划定为保留区,保留区一般不宜采砂。下列范围划为保留区:(1)溪口水乌龟岭河段(南田砂场)、溪口水溪口河段(溪口砂场)、溪口水西港镇车头里河段(东山砂场);(2)修河主干流杭口镇塅上村河段(塅上村砂场)、修河四都镇彭姑村腾家至北岸河道(北岸砂场);(3

54、)山口水山口库区河段(山口库区砂场)、山口水山口镇坪上至谢家塅河段(杨坑砂场)、山口水山口镇瑶前败至牌坊下河段(瑶前砂场)、山口水漫江乡坪牌坊下至莫家河段(宁红砂场)、山口水征村乡上艾至黄荆洲河段(黄荆洲砂场);(4)奉乡水何市镇渡船头至沙洲里河段(田铺砂场)、奉乡水何市镇燕子岩电站库区河段、奉乡水征村乡车田至吴坪村河段(罗沙洲砂场);(5)安溪水黄港镇月山村河道(月山砂场),黄沙镇安溪水下朗田村河段(八一砂场);(6)黄坳乡洋湖水黄坳河段(黄坳砂场),洋湖水三都镇洋湖堰上游河段(洋湖砂场)。6.3可采区规划6.3.1可采区划定原则可采区要以服从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为原则,要

55、保证沿河两岸工农业设施正常运用为原则,要考虑河道泥沙补给情况,避免掠夺性开采,做到河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为了合理利用修河砂石资源,确保河砂开采不致影响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沿岸设施的正常运用以及满足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可采区规划遵循以下原则:河砂开采必须服从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洪规划要求,保证河势稳定。河砂开采必须服从防洪安全的要求,确保河堤、护岸及人民财产生命安全。河砂开采必须保证沿岸设施的正常运用。河砂开采必须确保跨河建筑物,涉水工程的安全。6.3.2可采区规划根据我县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和河道近期冲淤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可采区河道采砂要严格采砂审批许可,确定开采

56、范围、深度,禁止无证无序在河道采砂,确保河道采砂不给沿河两岸造成危害和损失,做到合理开采,文明开采,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根据以上的可采区规划原则与要求,综合考虑沿岸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生态保护等方面要求及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设施正常运行,并考虑到来水来砂影响和以往开采分布情况,本次规划提出修河主干流上影响较小的可采区21个,可采区总面积3.424km2,年控制开采总量50万m3,控制采砂机具30套;修河支流上影响较小的可采区21个,可采区总面积1.458km2,年控制开采总量45万m3,控制采砂机具30套;各可采区规划总汇表见附表1及可采区基本情况附表2,各可采区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

57、为1:2.0万),详细规划图见附图(图纸比例1:1000)。渣津水至修河主干流修武两县分界处可开采的河段规划为21处,分别在渣津镇噪口水噪口铺至黄源垅河段(长潭砂场)、东堰殿下至南山河段(螺丝顶砂场)、渣津水朴田河段(四角洲砂场)、渣津水小斗岭至下车水河段(湖潭角砂场)、渣津水帅塅村河段(帅塅砂场)、渣津水司前村河段(司前砂场),马坳镇渣津水十甲河段(十甲砂场)、渣津水塘三里河段(二三四点砂场)、渣津水青板桥河段(青板桥砂场),西港镇修河郭家滩电站库区修口河段(修口砂场)、焦步滩河段(焦步滩砂场,修口二组河段)、马祖湖河段(马祖湖砂场),修河杭口镇上高塅至下高塅河段(民兴砂场)、修河麻滩河段(

58、杭口砂场),四都镇修河抱子石河段,太阳升镇修河饶家河段(幸福砂场)、修河湾头(三都村砂场)、修河杨梅渡河段(太阳升沙场)、石岐村河段(石岐砂场)、坪塅村河道(坪塅砂场)、渡口至港口河段(三都灰沙砖长砂场)。其他流域规划可开采的河段21处,分别在大桥镇汨罗水关西河段(关西砂场)、彭家堰至东狱殿河段(琵琶塘砂场)、东岳殿至鲁操桥河段(东岳环保砂场)、三坳至界上村河段(垅塘砂场),全丰镇噪口水双港口河段(双港口砂场)、噪口水下西源至洞下河段(洞井砂场),古市镇噪口水画坪河段(画坪砂场)、古市河段(东山砂场)、古市垅口河段(垅口砂场)、冷水井至中塅河段(古市灰沙砖厂砂场),山口镇山口水山口电站大坝下游河段(山口砂场)、柘蓬河段(柘蓬砂场),漫江乡山口水尚丰村河段(尚丰来苏砂场),征村乡山口水茶子岗电站库区河段、山口水上湾至华家湾河道(洲上鱼坑砂场)、熏衣村河段(熏衣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