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_第1页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_第2页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_第3页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0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效果。 结果 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指标,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P<0.05);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继发性肝癌以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相比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符合率、阳性

2、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一甲胎蛋白检测(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效果理想,且检测过程中联合甲胎蛋白能够提高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关键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诊断价值;意义;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它是全世界第五大癌症,占癌症死亡人数的第三位。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癌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

3、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或肝组织病理活检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1。因此,临床上研究积极有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加强肝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它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原发性肝癌标志物2。为了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21.578.9

4、岁,平均年龄为(55.7±3.1)岁。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均来源于由病理学诊断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同期选择10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22.782.9岁,平均年龄为(57.3±2.6)岁。患者中29例慢性肝病、21例消化系统肿瘤、18例继发性肝癌、20例其他肝脏病变及12例对照组。患者对诊断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标本要求:采集的标本排除存在明显溶血、脂血、黄疸或者伴有其他微生物污染等标本。标本采集后进行温室保存时在时温度控制在28 保存不

5、超过7 d标本温度控制在-20冻存(冻存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或者冻存温度控制在-80 (冻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3。试验方法。采用Modular 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甲胎蛋白。参考范围为<20 ng/mL;采用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相关仪器和试剂由南京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提供,参考范围为<40 mAU/mL。所选试剂均为原装试剂盒,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室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相关操作步骤进行。在试验标本检验测试前、检验中、检验后进行质控检验4。1.3 观察指标入选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疾病患者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结果,观察

6、不同诊断检测方法,如:甲胎蛋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以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等指标5。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6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2.1 不同疾病患者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结果比较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指标,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P<0.05);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继发性肝癌以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相比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7、5),见表1。表1 不同疾病患者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结果比较(x±s)2.2 不同诊断方法评价指标比较此次研究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符合率为85.63%,阳性预测值为74.95%,阴性预测值为90.46%,显著高于单一甲胎蛋白检测(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特异性为99.0%、符合率为88.45%、阳性预测值为95.26%,显著高于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0.05),见表2。表2 不同诊断方法评价指标比较(%)注:同甲胎蛋白比较,*P<0.05,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比较,#P<0.05。三、讨论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疾

8、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更多的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血清AFP检测为主。AFP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该诊断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局限性。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指标,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P<0.05);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继发性肝癌以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相比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

9、果和相关研究结果6类似。由此看出:AFP在肝癌患者诊断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临床急需研究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肝癌肿瘤标志物研究尚存在较大的进展。但是,多数肝癌的标志物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如:高尔基蛋白73、细胞因子等。这种肿瘤标志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被发现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和特异性等限制了他们的临床应用。同时,这些检测方法耗时较长,精度较差。近年来,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癌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7。此次研究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符合率为85.63%,阳性预测值为74.95%,阴性预测值为90.46%,显著高于单

10、一甲胎蛋白检测(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特异性为99.0%,符合率为88.45%,阳性预测值为95.26%,显著高于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0.05)。这种检测指标和其他指标相比优势较多,更加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患者诊断时结果速度相对较快,精度也相对较高,能够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是,在临床上实际使用过程中,单项肿瘤标志物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联合指标检测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AFP联合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提高原发性肝癌检测率提高到84.2%,显著高于单一的肿瘤标志物检出率(P<0.

11、05)。因此,肝癌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甲胎蛋白检测,对于难以确诊患者可以进一步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甚至可以将两种指标联合起来检测,发挥不同检测指标优势,提高临床确诊率8。综上所述,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效果理想,能够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且检测过程中联合甲胎蛋白能够提高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1 王维林,白鑫,屠红.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J.肿瘤,2009,29(4):389-393.2 钟志敏,王维,莫云丹,等.脱-γ-羧基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2013,28(5):382-386.3 王瑾.肿瘤标志物AFP与CEA的联合检测

12、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1258-1259.4 彭莉,朱传金.凝血四项与血清AFP的联合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关系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6):519-520.5 濮珏彪,王学锋,彭奕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4,29(3):270-273.6 Cedrone A,Covino M,Caturelli E,et al.Utility of alpha-fetoprotein (AFP) in screening of patients with virus-rela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 does different viral etiology influence AFP levels in HCC? A study in 350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